当前位置 首页 夫人们的香裙 第1023章 千军丛中取上将首级

《夫人们的香裙》第1023章 千军丛中取上将首级

作者:六如和尚 字数:0 书籍:夫人们的香裙

  三日之后,清晨,晓风微凉、晨星稀疏。书致是被天香百合丝丝缕缕的清淡香气唤醒的。他坐起身来,只见自己身上严严实实地盖着一床轻罗薄被,枕边放着熨好的衣服,床头银锭瓶里插着几枝新采的天香百合,花瓣上还沾着露水,清幽的香气很是醒神。

  旁边放着一个紫砂茶壶。书致抬手一摸,茶还温热,壶旁留着一张素笺写道:“龙井莲心茶一品,已用微火烹过,晨起服用,生津解渴”,落款是“兄成德”。

  “什么毛病,喝口水的事也值得写个笺子。”书致觉得好笑,举起那个巴掌大的壶,吨吨吨地干完了哥哥精心准备爱心早茶,然后利索地起床更衣。

  “二爷起了。”外面浇花的周妈听见动静,探头进来问道,“可要叫水?”

  “不用麻烦了。”书致就着黄铜提壶里的冷水擦了把脸,出了房门问周妈道,“冬冬人呢?”

  “大公子一早就起了,吩咐在半山亭子里设宴,说是有事要跟您商量。”

  书致点点头,上山找哥哥去了。他沿着抄手游廊走了片刻,在半山腰的地方拐进了岔路。岔路尽头面向什刹海的山坡上种了许多明开夜合树,如今正开着满树的小百花。花叶掩映间露出一间小小的石亭,亭角翼然如飞,中间悬着一方写有三个字的黑漆匾额。

  那字体龙飞凤舞,是这宅子的前主人、某个明朝大臣留下的,多半是什么金文草书之类的,家里的主人仆人都不认识,一律称呼为“半山亭子”。

  直到成德闲时翻阅古籍,一个字一个字地比对,最终认出是“渌水亭”三个字,这个谜题才算被破解。后来他又题了一个对联“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被明珠得意洋洋地命人錾了出来,挂在亭子边上。

  如今亭子中央的石桌上已经摆满了碗碟,纳兰成德身着一身天青色四裾长袍,腰间缀着金嵌羊脂玉宫绦,在秋老虎肆虐的炎热天气里仍系着一袭墨色斗篷,正倚在美人靠上看书,听到脚步声抬首一笑:“快坐吧,额娘出门去了,今儿只有我们吃饭。”

  他不愧是去世十多年后还会被好友怀念“楞伽山人(成德的号)貌姣好”的男人,这一笑放在青春校园文里,肯定是会引起大批女生尖叫围观、大喊“学长我宣你”的存在。

  只可惜书致并不吃“文弱病态美”这一套——在儿科医生眼里,小孩子就是要脸色红润、白白胖胖才叫美,像他哥这样长一张巴掌大的小脸,唇色淡如蔷薇,那是贫血和消化不良的表现。

  书致走过去,抬手往他额上一摸:“你真是我的克星,才刚解禁就跑到这风口上坐着,是不是又想回床上去啦?”

  “我穿了羽纱夹袍,还裹着斗篷呢!”成德抗议。

  书致左右检查一番,见他好像没什么问题,这才放下心来,往桌前一坐,举筷而食。然后发现眼前这顿早饭丰盛异常。荤有炭烤羊排、炙牛柳,素有山药炒藕片、烩三鲜,解渴有莲藕排骨汤、君山银针茶。

  虽然算不上什么名贵的东西,但却不是纳兰家常吃的满洲菜,而是更加精致繁琐的南方菜式,显然是成德特意安排的。再联想到刚才屋里插瓶的鲜花、解渴的早茶,书致不由瞥了一眼哥哥,警惕地放下筷子:“说罢,有什么阴谋?”

  成德笑道:“我还没开口,何以见得是阴谋呢?”

  “当然是经验之谈,”书致指着亭子外面白花盛开的明开夜合树,“上回你设宴请我吃饭,我当了一个月的园丁给你种这些树。上上回是跑遍整个北京城,买一本南宋年间出版的《南唐二主词》。上上上回是......”

  “打住打住!那都是儿时淘气所为,还提它做什么。”

  “你现在就不是‘儿时’了?”

  “当然,满人无论男女皆以十四周岁为成年,你我今年十三岁零七个月,自然不可再与黄口小儿同日而语......”

  “得得得,您这燕国地图可真够长的,赶紧把匕首亮出来吧!到底什么事?”

  纳兰成德轻咳一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书书,我想跟你一起参加今年的西山秋狩。”

  “你想去打猎?”书致一愣,“你不是一向对弓马之事不感兴趣,怎么这回倒转了性子?”

  “时人尚武,多有重武轻文之人。世风如此,再不感兴趣,我也不可能一辈子不碰弓剑吧?”成德笑道,“况且学了这么久的骑马射箭,偶尔也会想要学以致用。”

  “可你的病......”

  “我这病生来便时好时坏,日复一日地养着也不见好。还不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且由得它去。”

  “这话有理。”书致不禁点头道。

  前世,他跟那条残疾的右腿对抗了一辈子,得出的结论是“治病是为了更好地活着”。因为担心病情加重就长期把自己关在家中修养,这不叫“治病”,只能叫“怕病”。

  现代医学的目标,应该是让患儿自由行走、正常上学,尽可能克服病痛带来的不便,去过跟同龄人一样的生活。

  再说纳兰成德如今都十三岁了,按满人早婚的习俗,再过一二年,媳妇都可以娶得了,可他每年踏出府门的次数,却连十个手指头都能数得清,说来确实不太像话。

  想到这里书致便下定决心,要带孩子出门见见世面,于是敲了敲面前的蕉叶珐琅杯:“有求于我,还不倒茶?”

  成德大笑,知道弟弟这是答应了,连忙亲自执壶给他倒茶不提。

  书致虽然单方面答应了哥哥的请求,但小孩子想要参加围猎这样危险的活动,必然还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

  兄弟俩用完早饭,便相约到母亲房中请安,却被下人告知简亲王家娶媳妇,夫人受他家老福晋邀请,上门给新妇开脸去了,要等晚上散了席、新人入了洞房才会回来。

  觉罗氏虽然早年间受父亲牵连,失去了宗室格格的尊贵身份,但是随着明珠步步高升,去年她又被朝廷册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纳兰家一无公婆、二无姬妾、三无妯娌,上下全凭她一个人做主,又生有一对漂亮得恍若天人、让全正黄旗的女人羡慕嫉妒恨的双胞胎儿子,她的日子过得反倒比那些空有一个格格封号的亲王之女好了几百倍。

  这个时代的人对吉凶祸福、命相运数之说深信不疑,觉罗氏先享娘家尊荣、后得丈夫庇佑,经历大起大落仍能安享富贵,这样的运气叫整个京城贵族圈子里的女人都钦羡不已,凡有婚嫁之事,时常请她去给自家女儿梳头送嫁。

  “得。看来额娘一时半会是回不来了,且等晚上吧。要不要到校场打靶解闷?”书致对哥哥说。

  “也好,许久不碰弓箭,武艺都生疏了。既然要参加秋狩,还得多加练习才好。”成德欣然应允。兄弟俩回房换了身短打猎衣,取了长弓,负了箭筒,一同到山脚下的靶场。

  纳兰成德弯弓搭箭,站定瞄准,比划了许久方才射出一箭,正中五十步开外的草靶。

  书致看了一眼命中的位置,不用数就知道是六环与七环之间:“还不错嘛。”

  成德摇头笑道:“我不长于此道,在你面前,更是班门弄斧而已。”

  “班门弄斧也有弄得好看和弄得难看之分,你这一箭拿到猎场上去,也不算丢脸了。”

  “承你吉言。”成德又射了几箭,都在五环与八环之间。他许久不练武,臂力不足、引弓也显得慢吞吞的,的确是生疏了。但好在性子沉稳,一招一式都严格按照谙达教的步骤来,不似这个年纪的孩子浮躁好动,因此成绩倒还差强人意。

  “怎么不见你动手?”成德练了半日,却见弟弟只是坐在一旁抚摸着他心爱的一把衫木反曲弓,不由笑道,“素日听人说你射箭如何如何厉害,我今天倒要见识见识。”

  “那可不行,这里一没有活物做靶,二不能马上开弓,只是平地站姿射箭,怎么能叫你知道我的厉害?”书致故意卖关子,逗孩子玩笑道,“等到了猎场上,有你见识的时候!”

  成德不爽地暗哼了一声,可是在弓马之事上又实在比不过弟弟,只好恨恨搭箭引弓,对着那草靶撒气。

  书致斜靠在一旁的游廊立柱上,双手枕头,悠闲地看着小孩练习。

  在现代的时候,他平均每天要接诊四十多个病人或者做三台手术,同时还身兼教学工作,自己做研究的同时还要给七八个学生答疑。每天都过得充实、紧张而刺激。

  没想到一朝穿越,手里只就剩下了他哥这么一个病人。刚来的那两年,书致每天吃了睡睡了吃,闲得几乎发疯。

  好在此时满人尚武,贵族们经常呼朋引伴开party,宴会中常以搏击、摔跤、射箭取乐。小孩子习武也不需要等到特定的年龄、请了师父来教,而是模仿父兄的模样,像幼兽一样滚作一团互相扭打,打着打着就会武术了。

  书致从三岁的时候在赫舍里府上,被明珠拉着胳膊射出人生中的第一枝箭开始,就爱上了这种古老的运动。

  跟现代追求火力标准可控的热武器不同,射箭这种古老的技艺讲究的是将人体自身力量与弓箭融为一体,每一次拉弓、每一次发力都有截然不同的体验。弓箭离弦的那道影子,承载着人类祖先对超越人体之外的力量的渴望,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浪漫感。

  而这把紫衫缠筋羚角反曲弓,是去年兄弟俩过十三岁生日的时候,觉罗氏送给他的礼物。

  跟入关以后贵族们为了彰显身份特意打造的那些镶金嵌玉、华而不实还死沉的“妖艳贱货”不同,这把弓以上等紫衫木制成,弓臂用牛筋裹紧,两头镶嵌羚羊角,古朴大气、坚韧轻巧,一看便知是真正的杀敌利器。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弓身正中握把的位置有一片难看的刮痕——据觉罗氏说,这弓原本是某位明朝大将的爱物,后来被英亲王阿济格在战场上所得,赠与女儿觉罗氏。只是她拿到手的时候,弓上刻的字就已经被阿济格下令抹去,所刻内容也就不得而知了。

  书致一看这把弓就钟爱异常,日日都带在身边。这具身体似乎也继承了先祖们马上征战的天赋,学起骑马射箭来,动作圆融自如,姿势随心自然,容易得好像这种能力原本就隐藏在他的血脉中,现在只是把它调用出来一般。

  “我觉得这把弓一看就非常霸道。”纳兰成德不喜刀兵,但也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坚硬如铁的硬木弓胎,“牛筋缠身、羚角做面,没有任何无用的装饰,每一寸材料都是为了放大主人的力量而存在的。”

  “想来那位明朝的大将一定是位英雄,他将他的座右铭——多半是‘驱逐外虏’、‘卫我河山’之类的话——刻在随身的兵器上,以此警醒自己、激励属下。只可惜天时不利、人和不佑,最终黯然败走麦城、饮恨乌江。最后外祖父从他的尸身旁边取走了这把弓,以此纪念一位可敬的对手。”纳兰成德一脸向往地编着故事。

  ??你看到的就只有一把弓而已,哪来这么多前因后果?

  这就是你们搞文学的人的脑洞吗?

  这么一脸向往地说起前明敌将真的好吗?

  书致槽多无口,无语地看着哥哥:“醒醒!你就是‘外虏’啊!”

  “那又如何?”成德负手笑道,“自始皇以降,世间从来没有万岁的君王,也没有百世的朝廷。盛极必衰、合久必分,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所以败者不必耿耿于怀,胜者也不必沾沾自喜。”

  “说得轻巧,”当了三十年汉人的书致抱臂哼道,“换了你是袁崇焕,看你还能不能如此洒脱!”

  弟弟总是在涉及汉人利益的问题上表现出激愤的观点,成德微微一笑,无意跟他争论,只是抚摸着弓身上那片刮痕说:“不管它的前主人是什么身份、有什么故事,总归现在这是你的东西了,这么光秃秃的总是不好看,不如你给这弓起个名字,我略通篆刻,可以帮你把刮痕磨平,重新刻几个字上去。”

  “弓还要什么名字,能射箭不就行了?”

  “当然要。我看阿玛常用的那把我们家祖传的猎弓上面就刻有‘nosiki ’这句满语,夸耀自己是渔猎能手的意思。虽然不算太雅,但总归是个纪念,后人看来也能莞尔一笑。”

  “哦,那我看这把弓通体乌黑,材质通透,柔韧坚固,扣之有金玉之声,不如就叫它.......”书致拖长了声音,故作犹豫状。

  纳兰成德果然上当,聪明的小脑瓜子迅速开转,很快就兴致勃勃地建议道:“我觉得‘沁墨’二字倒是可以形容这把弓乌黑通透的材质,只是显得文弱绵软了一些;不如‘乌号’二字,既是循古,又让人想起日落时分草原上归猎的号角声。可惜玄字不能用,否则叫‘通玄’也是极好的,《庄子·秋水》有云‘始于玄冥,反于大通’。你想叫它什么?”

  “嗯,就叫黑弓好了。”

  成德瞬间石化,一脸震惊地看着弟弟,许久不能言语,半晌握拳怒道:“这是我刻过最无聊、最难听的名字!”

  书致挽着长弓,大笑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