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月老志 第681章 神鸟山

《月老志》第681章 神鸟山

作者:风斯在下 字数:3610 书籍:月老志

  经过这场变故,石清歌更加小心谨慎起来。

  众人都觉得后怕,不再相互攀谈,让她分心。明钦表现的可圈可点,倒是无人怀疑他是驾驭雷车的好手。

  造化门在西海聚窟洲。天庭册封四海龙王,统领神州水族。这个四海是和中夏关系密切的内海,西海、北海实质只是面积大一些的湖。

  地星上有四大部洲,都由大海阻断,分作四大海洋。其中东洋、西洋、冰洋都可以一分为二,再加上南洋,又叫作七海。

  地星海域广阔,占十分之七,平陆占十分之三。从前中夏以农立国,海外贸易不甚发达,甚于出现闭关锁国的状况,《海内十洲记》是汉代的著作,它说的海内是指整个地星而言的,四海就是如今说的四大洋,和四海龙王掌管的四海大不相同。

  佛家将平陆分作四大部洲,震旦属于南瞻部洲,修罗人诸国属于北俱芦洲,西牛贺洲本有一种红肤人,被修罗后裔驱逐斩杀,建立仙国。此洲也落入修罗人掌控。

  只有东胜神洲比较神秘,震旦又叫赤县神州,两者颇有关联。其实东胜神洲指的就是海外神族。这一支以西王母昆仑岛和东王公的扶桑岛为首,都在东洋大海中。由于不像其他三洲平陆面积那么大,多是些互不相连的洲岛,容易被人忽视。

  但是东胜神洲并不仅限在东海中的若干洲岛,地星是一个圆形的星曜,过去海洋的方位都是参照震旦来说的,只是相对的概念。

  当初神族向海外撤离的时候,也不是向四个方向分头突围。只是进入外海中,和龙伯国不断作战,有的葫舟漂走的远了些,远远超出了东洋大海的界域。

  明钦等人前往西海,自然不会走神族迁徙的老路,西海的位置比较远,雷车的飞速不算很快,直到第二天中午,雷车才飞进风涛浪急的西海。

  在茫茫外海中寻找一座洲岛可不是容易的事,聚窟洲是十洲之一,早在神族大举迁徙以前,便有四灵后裔为了躲避战火,逃到外海的洲岛上。

  聚窟洲虽不如五岛的地位显赫,在十洲中却是首屈一指,洲上有一座神鸟山,山中有一种枫木,香气浓郁,有起死回生的妙用,世间罕见。三百年前,鸿蒙道人在神鸟山上悟道,一手创立造化门,是海外三大宗门之一,亲传八十三位弟子,门徒遍及宇内,至今声望不坠。

  修行资源是十分宝贵的物事,十洲三岛声名显赫的门派大多离不开资源的独占。

  祖洲不死草,瀛洲玉醴泉,流洲昆吾石,凤麟洲续弦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符云鹄带回绿云鬼母,堪称是大功一件,她取出一块传音石试着和造化门联系。

  传音石虽不如灵犀佩应用广泛,但灵犀佩需要和通灵符配合使用,诸天邦国对通灵符的管制颇为严格,在茫茫大海中很容易失其效力。

  传音石通过约定好的扣击来传递讯息,扣击的方式有长短轻重的不同,寓意十分简单,但若不知道约定密语的话,根本无从推测传达的内容。

  符云鹄拿着传音石在上面硿硿扣击了好一会儿,不时侧耳倾听,过了半晌,才长长松了口气,“此事我已经汇报给师尊,咱们可以把雷车直接降落在门中的仙车苑,那里会有弟子接应咱们。”

  石清歌调出灵图,让符云鹄仔细辨认了一下聚窟洲的位置,过不片刻,果见前方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洲岛。

  聚窟洲方广三千里,当初宋公明一伙啸聚梁山泊,周围有水泊八百里,比起聚窟洲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造化门位于神鸟山上,门中有三堂五院,鸿蒙道人修行三百多年,传授八十多位弟子。这些弟子艺成之后,去诸天邦国游历发展的不少。留在造化门的不过二三十个。

  五院的掌院都是鸿蒙道人非常器重的弟子。后辈弟子多在五院中修行。

  五院有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广德,前四院取得是包罗万象的意思,这广德院则是给石惊弦、沈荷裳这样的友派人士一个学习的机会。有道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广德的名谓就是由此而来。

  自从造化门声名鹊起,求仙访道的不绝于路,聚窟洲的人口极为阜盛,众人从雷车中往下面观看,只见大街小巷人烟稠密,行商负贩熙攘往来,车水马龙。

  雷车呼呼噜噜从天空飞过,也没有遇到什么阻拦,符云鹄指点着石清歌往神鸟山飞去,仙车苑里修建着高矗的眺望台,雷车刚进入苑囿上空,便听到台中有人拿着狮吼筒叫道:“上边的雷车注意了,请你在三号车场降落,再重复一遍……”

  “三号车场在那边。”

  符云鹄是造化门的人,熟悉仙车苑的格局,有她在旁边指点,事情就好办多了。石清歌一路行来,对雷车操控已然驾轻就熟,在一阵轰鸣声中,雷车缓缓降落下来,稳稳停到开阔的青石场地上。

  众人打开车门,依次从雷车上跳下,符云鹄笑道:“走,我带你们去见师尊。”

  符云鹄的师傅是少阳院的掌院,道号云将子。他有一位夫人,唤作韩晓征,也是鸿蒙道人的徒弟。两人既是师兄妹,又是夫妻,这种情况在仙道修行中并不少见,不管是四灵妖族,还是后来的释、道两教都有阴阳双*修的法门,鸿蒙道人不禁弟子婚配,是以同门之间结成道侣的很多。

  有些道派则以为儿女私情会影响修行,不允许同门通婚,甚至不让男女之间过多接触。

  这也是一派有一派的门风家规,鸿蒙道人早年本是位风*流人物,身边的道侣很多,深知阴阳双*修的好处。是以不但不加禁止,反而鼓励同门结成道侣,互相印证。

  众人走不数步,便有两个青年男女迎了上来。

  “师姐你回来了,师傅师娘让我们过来接你。喻师兄他们没一同回来吗?”

  这两人年纪不大,模样颇为亲昵,似乎关系不错。男的相貌清瘦,女的姿色平平,脸上有几个雀斑,不过声音甜脆,透着一股青春气息。

  “斑豹、黄雀,先回去见师傅、师娘吧。”

  符云鹄朝两人点头示意,这两人都是云将子有意栽培的弟子,有希望在不久的论道会上崭露头角。

  符云鹄自己就曾是西海论道会剑术比试的魁元。获得一把昆吾剑的奖赏。

  有道是‘好战必危,忘战必危’。当初神族遭到祖龙大举攻伐,丢土失地,一溃千里。迁徙到海外之后,为了应对艰难的时局,东王公、西王母、风神禺彊发起九年一度的蟠桃盛会,胜出者可以得到西王母手栽的蟠桃。

  西王母的蟠桃和镇元子的人参果、太上老君的大还丹都是三界少有的灵丹妙药。相传西王母的蟠桃按照成熟时间的不同有上、中、下三等,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但最次的也要三千年一成熟,姑不论这成熟时间太长,寻常人根本等不了。成熟之后也须有特殊的方式保存,不然时间一长,可不就放坏了吗?

  蟠桃和人参果都是天地灵根,时间久了灵气溢散,功效也会下降。这真是棘手的问题。

  或许当年正赶着蟠桃成熟,才有了十年一度的蟠桃盛会。为神族培养了不少青年才俊,抵挡龙族的大肆攻伐。

  但是蟠桃是有数之物,用完之后蟠桃盛会也跟着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之后帝俊退位,西王母入主天界,为了笼络人心,才重开蟠桃盛会,招揽三界有名望权势的神仙,共襄盛事,利益均沾。

  蟠桃盛会也给海外神族留下了论道较技的传统。后来西王母上天了,蟠桃没有了,论道的精神却延续下来,作为一个和平竟争的方式,让十洲三岛的道术保持相当的活力,不至于骤然衰落,出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论道会和蟠桃会一个延续着忘战必危的精神,一个只承袭着旧有的名目,成为天庭结党营私的工具。

  论道会虽然没有蟠桃,十洲三岛多半有一些特有的修行资源,论道会有种种名目,只要获得三甲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奖赏。

  论道会虽由十洲三岛发起,七海中岛屿众多,仿若天上的星辰的一般,别的洲岛同样可以参加,不过进入论道比试还需要获得一定的资格。

  九年一度的大比还是从蟠桃盛会延续下来的,此外还有许多小的比试。通常各大道派都会在门中挑选精干的弟子,参见六年一度的四海小比,获胜者就可以得到论道会的资格。

  上一届的十洲三岛大比试已经过去数年,长江后浪推前浪,很多比试有种种限制,像年龄、体重之类,符云鹄拿过两次魁元,得到两把昆吾剑,造化门对弟子的修行有日常考核,直接关系到能否参加六年一次的西海小比。

  符云鹄在年龄上已然不占优势,造化门人多势广,聪明颖异的弟子比比例是,通常参加一个门类只有三个名额,符云鹄很可能让位于更加年轻的师妹。

  这次捉回绿云鬼母堪称是大功一件,对她的实力考核有很大帮助。如果不能参加论道会,留在造化门便意义不大,应该尽早出师自谋生路,长生大道是人人憧憬的迷梦,难度之大甚于登天。再者长生大道永无止境,只有在仙道修行中不断努力,才能够延滞衰老的速度。这几乎是一场必败无疑的比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的意义,本来就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许多人如彗星乍现,却极有光采。有些人庸碌无为,纵然空活百岁也没有恒久的意义。

  仙道修行追求长生大道毕竟还是少数,更多人只是当作一种技艺,提升自身的能力。昔日阐截两教分庭抗礼,阐教十二金仙可说是有志于长生大道的,截教修士大多要寻求荣华富贵,实在也是人之常情。

  符云鹄和陈斑豹、严黄雀既是同门师姐妹,也是竞争对手,关系颇为微妙。

  造化门经营数百年,门徒遍及宇内。除了神鸟山外自然有不少产业。

  就拿神鸟山总部来说,和当日创派的时候也不可同日而语。三堂堂主是鸿蒙道人的师弟,五院掌院则是他的亲传弟子,各自独当一面,住处相对独立。

  鸿蒙道人自是造化门的开山祖,门人都称作鸿蒙老祖。但仙道修行往往都有严明的师承,尤其传承范围不广,对技艺讳莫如深的门派。师徒授受是很严格的,偷学别家的道法武艺若被人家知道了,那是要废掉修行的。

  鸿蒙道人早年游历江湖,会过不少前辈高人,他自己艺业驳杂,道法武艺不用说了,像医、卜、星、相,炼丹、灵植也都是行家里手。经过刻苦修行闯出了一些名头,才被道术名家相中,收入门下,这才有了正式的师承。

  鸿蒙道人自创造化门,少不得一些同道好友的帮衬,这些人和他辈份相当,都是三堂中的重要人物。

  就拿神鸟山总部来说,和当日创派的时候也不可同日而语。三堂堂主是鸿蒙道人的师弟,五院掌院则是他的亲传弟子,各自独当一面,住处相对独立。

  鸿蒙道人自是造化门的开山祖,门人都称作鸿蒙老祖。但仙道修行往往都有严明的师承,尤其传承范围不广,对技艺讳莫如深的门派。师徒授受是很严格的,偷学别家的道法武艺若被人家知道了,那是要废掉修行的。

  鸿蒙道人早年游历江湖,会过不少前辈高人,他自己艺业驳杂,道法武艺不用说了,像医、卜、星、相,炼丹、灵植也都是行家里手。经过刻苦修行闯出了一些名头,才被道术名家相中,收入门下,这才有了正式的师承。

  鸿蒙道人自创造化门,少不得一些同道好友的帮衬,这些人和他辈份相当,都是三堂中的重要人物。(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