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月老志 第262章 蹊跷

《月老志》第262章 蹊跷

作者:风斯在下 字数:1811 书籍:月老志

  “苏将军,本教使者到了。”

  宝铎等人远远望见神光使者应约而来,顿时长长松了口气,纷纷站起身来迎迓。

  苏湛威已经知道苏梨落一行的失踪和神光教未必有什么关系,不过人既然约来了,便没有避而不见的道理。若能从长逝口中多了解一些当日情景也是好的。

  宝铎不敢向副使泄露苏湛威的身份,长逝两个便不甚了然,只是看西河兵将张网以待的架式,心知不是善茬。

  轻舟来到近处,长逝两个掠身而起,踏上大船,目光在场中略一游弋,自然落到苏湛威身上,长逝淡淡开口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抓捕我神光教的人?”

  苏湛威不愠不火地扫了宝铎一眼,示意她说明原委。

  宝铎笑着解释道:“这位是西河帅府苏伏波,数月前六大宗派齐集悬空岛赏鉴月绝书,苏小姐适逢其会,之后便下落不明。因此苏伏波怀疑到我教身上,还望两位使者说明一下当时情景,解除误会。”

  长逝轻哦一声,缓缓道:“苏小姐的下落么,我倒是知道一些,只是这里人多眼杂,恐怕不是说话的地方。”

  “你果真知道小女的下落?”苏湛威将信将疑,海船经过鼠群一番嘶咬,早成了一具骨架,船板上许多人众,总须有个分派,他微一沉吟,点头道:“既然如此,便请贵使到老夫的坐船上盘桓一时。”

  说着将花成阳唤到近前,交待他把天女门的弟子安排到飞艇上,此间事了,顺便助她们一程。

  明钦冷眼旁观越发觉得中有蹊跷,船上的人识得长逝的不多,他却在悬空岛、千佛洞会过两次,这女郎虽然装束齐整,遮掩的不着痕迹,然而长逝原本就不是这么一种作派。神光教百密一疏,哪里料到此间有熟识长逝的人。

  “长逝使者,千佛洞匆匆一别,可还记得区区在下?”

  女郎娇躯微震,惊疑不定的望了望明钦,佯作不解的道:“阁下莫不是西河帅府的人,恕本使眼拙,向来与天庭兵将无甚相识?”

  明钦笑道:“神使职尊位显,难免是贵人多忘事。不过在下对神使的风采可是一见难忘呢?”

  “是么?”女郎含糊一笑,不愿和他纠缠,岔口道:“苏将军,据我所知,令爱的处境可是不太好呢?”

  苏湛威爱女心切,亟盼从长逝口中得些消息,当下不疑有他,便要引着女郎上艇。

  “不忙。”明钦横身一拦,招呼云轻素笑道:“悬空岛上英才济济,此间故人仍多,自古道,‘相知不如旧’,神使视若不见,未免让人齿冷呢?”

  云轻素心领神会,遥遥拱手道:“长逝神使,别来无恙。”

  女郎微微一怔,浅淡的眼眸露出一丝慌乱,口中叽哩咕噜说了一句什么,听的众人一阵愕然。女郎倏然醒觉,轻咳了一声,操着华语中规中矩的道:“抱歉,本使记性不好。不知两位又是何方神圣?”

  …………

  说到语言又是一件神妙的物事,它不像文字那么具有传承性,但至少也是文字产生的基础。可叹的是不但灵能如人类有语言,鸟兽甚至草木大抵都有自己的语言。相传介葛卢解牛语,公冶长解鸟语,阳翁仲解马语,成子、杨宣皆解雀语。至于人族语言,因地域和种族的不同也多有异同,以天界的境域广大,那是更加复杂了。

  寻常仙民也理会不了许多,只能听出是外方语言罢了。

  老子是主张小国寡民,虽然让人在物欲尘嚣之余颇生向往之情,实则不但于人类历史不相符合,将来恐怕也难有实现的一天。‘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真是人类生存的原始形态,仙家盛称道法自然,但道法自然往往就难以逃脱任人宰割的命运,伏羲一画开天,推衍八卦,昌明自强不息的道义,人类发明群道,才能够战自然而胜之,战鸟兽而胜之,发皇到而今的仙道文明。老庄常常说什么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实在是不知原本,流于因噎废食的谬境。

  自从仙道日渐发煌,人族中的智识之士恒不免危亡之忧,仙家精擅腾云驾雾、什么日车海船之类,朝发东海,夕至昆仑半点都不艰难。商旅流通,互通有无,诚然是三界之大势,即便还有僻处山林、甘于寂寞的,于三界的现状是没有什么扭转之力了。

  人族借助于器物之利,仙道的威能实在已经超越太古的四灵,以妖族的桀骜不驯且不能不俯首帖耳便可见一斑。所以深忧之士以史为鉴,常常戒惧人族会重蹈四灵的覆辙,神通制霸,自取灭亡。

  这种顾虑自然不是杞人忧天,但人族和四灵究竟有大不相同的地方。人族的体魄在万类中大概只属于中下,而其特别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智能的发达。而智能又不在于先天的明敏,四灵中麒麟、凤凰都有睿智之名,玄武以谋略见许,貔貅以雄武著称,所以合称四灵。而人族则颇为通悟,大约都是观察四灵之得失,有以自警,像谦、敬、恒这些自勉自励的品德恰恰是四灵缺乏的。

  万类间征伐吞并是很寻常的,但物极必反、盛衰有常也堪称至理,所以历史上没有哪个种族单靠武力的强大能够永葆雄长的地位。阴阳家说中夏名叫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有九州,便是大禹称道的九州。中夏之外像赤县神州这样的界域还有九个,就是大九州。东方朔著为《十洲记》。而今九洲交通,寰宇一家,遍阅天下万国,能像中夏这样万万里疆域,数千年历史,传承不衰的真可说绝无仅有。

  而中夏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种局面,便在于其目光不局限于武力兼并,而更强调人文化成。车同轨、书同文,这是消弥扞格的根本原因。当然这都是历史了,历史上中夏恒能创造出高明的文化,所以四夷乐于推戴,某些种族也曾强行推广其文字、风俗,但却无非以武力为震慑,一旦武力失效,鄙陋伧俗的文化当然无法让人信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