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探芳春 第四十七回 如此天分

《一探芳春》第四十七回 如此天分

作者:金无彩 字数:1778 书籍:一探芳春

  薛宝钗心满意足地去了。

  第二天下午,大批的鲜嫩、上品黄精便送了进来。贾探春立即亲自挽了袖子,带着待书翠墨和小蝉下厨去捣弄。不仅做了果饼出来,甚至还熬了新鲜鸡汤、泡了黄精枸杞酒。酒品自然是留下等日子时机。其他的却一一地送了去各处,待书和翠墨每一处都认认真真地明白说:“这是薛大姑娘和我们姑娘自己做的小食,给太太奶奶们尝鲜。”

  贾母处,探春亲自带了人去孝敬,满面堆笑:“老祖宗,你尝尝,我跟宝姐姐一起制的。”

  贾母却早就听宝玉说了有新鲜东西吃,笑得合不拢嘴,忙令拿来尝,讶然点头,赞道:“我们三丫头一向在这个事情上有天分。果然的,没砸了自己的招牌。”

  众人大笑。

  贾探春红了脸,却强撑着笑道:“我管它是什么天分,只要是天分便好。老祖宗喜欢,便比春暖花开都强。”

  贾母喜得一把抱了她在怀里,边拍边晃:“祖母有这么个亲孙女,也是个有福的。”说着,又对一起坐着的薛姨妈道,“不然,你们去外头打听打听,谁们家老太太现在还能穿到孙女儿亲手做的鞋?吃到孙女儿亲手熬的汤?偏我就能。这不是福气是什么?”

  薛姨妈笑得慈和,看探春的眼神便也满是暖意:“正是呢,老太太有福气。便是我姐姐也说,她这个女儿比儿子强远了。”

  转过脸来,鸳鸯却悄悄送了一包银子给贾探春:“老太太说,爱吃姑娘做的东西。可别因为短了银子就不做了。还说,要前日那梅花糕、茉莉茶,还说要吃更新鲜的东西。”

  贾探春拉着鸳鸯的手,忍了半天,还是落了泪,忙擦了,笑着点头:“老祖宗最疼我。我最知道。我也最疼老祖宗。便是立时要了我命给老祖宗,我也是高兴的。”

  鸳鸯沉默下去。回去把话说了,忍不住自己先红了眼圈儿,转过脸去擦泪。

  贾母心里正感慨,看她这个样子,不由得笑:“她都没哭,你又做什么这样?”

  鸳鸯只觉得自己越擦眼泪越多,哽咽着回贾母的话:“我是想起来三姑娘就伤心。她算咱们府里小主子里最聪明能干的一个了,偏又是个庶出的。不仅二老爷不好疼她,便是老太太疼她,也不能太过明显。饶这么着,府里头嚼舌头的上上下下一大群。她可是害了谁还是碍着了谁?可不都是无妄之灾么?若不是去年她自己下了死力气弄走了赵国基,现如今只怕一个赵姨娘就够她难堪的。可是她又何辜……”

  鸳鸯说得乱,贾母却听得明白,叹了口气,问她:“你老子娘还好?”

  鸳鸯一愣,忙低了头,含泪道:“娘摔了腿。亏得三姑娘之前发了话,赵国基跟家里走得近,如今特意寻了个小丫头子来照顾我娘。我爹来信让我嫂子回去,我哥哥死活不肯……”

  贾母沉了脸色:“大约不仅不肯,还挑唆着让你辞了差事回去,好仗着我疼你,额外赏家里银子,是也不是?”

  鸳鸯抽抽搭搭地哭着便跪了下来:“奴婢不要银子……”

  贾母冷笑一声,道:“这是看准了我离不开你,所以跟我要价儿呢!”当即命人:“去,给老宅去信儿,鸳鸯的娘摔了,传个好大夫去看,一应饮食药费都算我的。”

  然后亲手拉了鸳鸯起身,给她擦泪,道:“你别管。我保你娘没事儿。”

  鸳鸯点点头,低头半晌,方道:“老太太,我哥哥再不像话,也是我爹的儿子。我爹尚在,我不能……”

  贾母深深点头:“你放心。我都知道。这件事情,我自有主张。便是我下一刻便死了,死之前,我也一定安排好了你!”

  一句话,惹得鸳鸯扑在贾母脚下又是大哭一场。

  贾母把她拉进来,不禁有些恍惚——这一个,究竟是自己的使唤丫头,还是那个庶出的孙女儿……

  贾探春得了贾母这样的盛赞,家里下人奉承得更加殷勤。

  王夫人只得私下里再三再四地警告自家妹子:“那个丫头便当着老太太也不怕我的。让宝丫头离她远些。真吃了亏,不划算。”

  薛姨妈答应得好,转脸却对女儿说悄悄话:“你姨妈这些年果然是老了,竟有些糊涂了。那是个女儿,明日嫁人还需得她点头。怎么就敢真的谋算她了?难道你贾家姨爹还有胆子休了你姨妈不成?我看那丫头是个苦命的,心灵手巧,心高气傲,偏又没有那个根基出身。你这个时候帮她一把,她能感激你一辈子。”

  薛宝钗深以为然,便开始渐渐地跟探春亲近。手里但凡得了什么好东西,也总想着分探春一些。只不过四月里半个月,便送了不知道多少好东西给探春。

  贾探春却没有看在眼里,反而令人去大厨房问:“有没有才生出来的鲜笋?”

  大厨房忙道有,便要给贾探春搬走。探春忙道不必,传了厨房的头儿来,亲自嘱咐:“我知道你们的习惯是烧肉。晚上给老太太做,不要那老的,只要刚挖出来的最新鲜的,不要用肉,只烹饪鲜笋,素着,烧火却不许用柴,去咱们家院子里找竹林,扫了竹叶去做。保你得个头彩。”

  厨娘大喜,忙回去照法烹制,晚上亲自捧了去给贾母:“这是鲜汤春笋。”

  贾探春便在一边笑:“俗气。老太太,这道菜,叫做傍林鲜。应当在竹林边上,现挖笋,现吃,才最应景儿。如今只好借个名儿吧!”

  薛宝钗便在旁边摇扇子:“哦,这便是文与可那道傍林鲜了?当年他做太守,正煮笋吃饭,却收到大苏的信,调侃他说:想见清贫馋太守,渭川千亩在胃中。笑得文与可喷了一桌子饭。可就是这个了?三妹妹真是雅致。”

  贾母听了,笑着尝了一口,赞叹不已,笑着让众人:“你们也尝尝,果然鲜嫩可口,晚间吃,不腻,又开胃口。”说着,竟多吃了半碗饭。

  众人便又笑探春:“你这天分好,能哄着老太太天天这样吃,我们挨个儿谢你。”

  注:黄精果饼与傍林鲜的出处亦在《山家清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