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男人不低头 第八十五章 去!

《男人不低头》第八十五章 去!

作者:独醉雅 字数:1333 书籍:男人不低头

  沈瑜听到杨老的询问,觉得这事情也不用隐瞒,就点了点头:“我的确去收东西了,在文物商店门口。”

  听到沈瑜如此直白的回答,杨老又问:“能不能说说,是怎么收的?”

  沈瑜把事情过程简单一说,隐去了价格。

  于老师说道:“你的眼力很好,就是容易得罪人。”

  沈瑜说:“文物商店家大业大,我只是个小收藏者,想悄悄捡漏而已。”

  杨老说道:“说了这么半天,你拿的究竟是什么?看这卷轴,是书画吗?”

  沈瑜说:“一件刺绣和一件青金石雕。”

  听到刺绣两字,不少人觉得奇怪,因为这类藏品比较少见。

  万烟因为常贝丢了面子,觉得自己也跟着丢人,此时,听到了刺绣两个字,发出了一声轻笑。

  她低声嘲讽:“呦,大男人玩儿刺绣!”

  此时,已经没人对她的话做出反应,大家都去看被专家打开的卷轴。

  众人看到刺绣的内容,居然是一副关帝像,顿时大失所望。

  虽然关帝的信仰在民间很普遍,但是又有多少名家,是以这个题材成名的呢?这会是好作品吗?

  很多人看了一眼便不再关注刺绣,等着听专家对青金石雕的判断。

  其实,每一个人对灰扑扑的石雕有自己判断,就想看看专家的意见和自己是否一致。

  几个专家轮流看过之后,直接拿出了对于青金石雕的判断--明末清初的作品。

  石雕是老物件。

  这个结论出乎大部分人的意见。

  擅长杂项的陈老师,开口说话:“沈瑜同学,你说说你的看法。”

  因为有过交流,这位陈老师也很尊重沈瑜的意见。

  沈瑜说道:“我个人认为石雕是明代的,具体是哪一个时期,我也不好判断。”

  “哦--------------”

  周围的人群中,泛起阵阵议论声音。

  “这小伙子真固执,人家专家给出的判断,已经很好了。怎么还坚持是明代的呢?”

  沈瑜没有被议论影响心情,他有条不紊的说道:“青金石原本是重要的宝石与颜料。明清以后,青田石的石雕比较盛行。这一块儿石雕色泽古朴,有些灰斑,那是因为取材的难度太大。只有朝珠,项链、戒面这类小物品的体积,才能全部用群青色的青金石。像石雕这么大的青田石,取自天然青金石,想要保持大量的群青色是很难的。另外,其雕刻手法和明朝的技巧相同,与清朝的雕刻手法是有差异的。”

  沈瑜把理由娓娓道来。周围的议论声渐渐降低。很多人虽然觉得沈瑜说的有道理,但是,还是想听专家的判断。

  几个专家商议之后,陈老师说道:“我们认同你的说法,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建议用碳14的办法做一次检测。”

  听到几个专家都认同沈瑜的说法,常贝和万烟简直无法接受。

  虽然还需要一个检测步骤,但专家已经确认石雕真的是一件古董。

  此时,常贝心情更糟,比听到自己的藏品是仿品之后还要糟糕。

  万烟小心的嘟囔道:“真是狗屎运。”

  陈尚听了专家的判断,立刻把脸偏向一旁,遮掩自己的表情。他看向了旁边的女儿。

  陈丽丽也看向着自己的父亲。

  陈尚从女儿的眼光中,看出了疑惑。恐怕自己的孩子,对同学也不了解。

  他心中暗道惭愧,之前自己的判断,完全是依据经验。没想到,那个被视为门外汉的小伙子,居然深藏不露。好家伙,这才是咬人的(苟)不叫。

  对于那幅关帝像刺绣,几个专家的意见不统一。焦点就在于,这幅刺绣工艺手法很像是顾绣,但是其装裱工艺,清朝中期的装裱手法。

  陈老师问道:“沈瑜同学,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沈瑜说:“这幅刺绣,有“露香园绣”款,钤葫芦形朱印。

  “露香园绣”,就是“顾绣”,是“露香园顾绣”、“顾氏露香园绣”的简称。顾绣源于明代松江府顾名世家,顾名世曾筑园曰“露香园”。

  从存世的顾绣作品中,可以看到顾绣的创新与特点。顾绣的形象主体,以宋元名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等杰作为摹本,故又称“画绣”。半绣半绘,画面均是绣绘结合,以绣代画,画中人物锦衣,是先上底色,后于底色上加绣作锦纹状的;人物的面部则是先绣后画的,云雾则只用画笔直接用色,而不加绣。

  顾绣针法多变,新意颇多,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勾画晕染,浑然一体;并巧妙地采用景物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各种中间色调,进行补色和套色,显得画面层次丰富,色彩多样。

  顾绣名家中,以明代晚期韩希孟的成就最高,咱们国家几个著名博物院与博物馆,珍藏有她的真品,可以作为比对的样本。

  顾绣的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以传统画绣挂幅最为常见,这件关帝像即是其典型之作。”

  沈瑜说道这里,停顿了片刻。

  旁听的众人,已经被他前面一番讲解,吊起胃口,急切的想听下文。

  沈瑜理清思路,才继续说道:“这件作品有顾绣的典型特点,可以判定为顾绣的真品,至于说它的装裱的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看这件作品的大小形制,其最初应该是屏风条幅类的形制,但是,在后来被改制过一次,所以变成了清朝中期的装裱形式。我倒是认为,可以把这外层的装表拆去,只保留画心部分,以它的本来面貌来进行拍卖。

  杨老点了点头:“我个人觉得不必拆,保留现状上拍。我们这里几个人,对刺绣研究不多。从现有资料来看,刺绣应该是明代顾绣。我把资料发给博物院的同事,做最后判定。”

  彭经理走过来问道:“杨老师,那咱们这合同,应该怎么签呀?”

  杨老说:“就按明代顾绣,与明代的青金石雕签约上拍。”

  沈瑜和彭经理几人一离开,等待鉴宝的人,还有看热闹的人,更有议论的话题了。

  “真没想到,这小伙子的两件东西全是真的。”

  “不懂了吧,你别看他年轻,但是,那些专家对人家可是客客气气的。”

  “我听工作人员说,这小伙子送来好几件藏品了。”

  “你这消息听谁说的?”

  有人故作神秘的说道:“我朋友家的孩子,就在人家公司工作。”

  有人听到了沈瑜同学间的谈话,把这事情给传开了。

  有很多人悄悄地对常贝和万燕指指点点,人们在谈论中,时不时的捂嘴偷笑。

  常贝看到了这些情况,他感觉周围看过来的目光中,仿佛都带着恶意,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自己的丑态。

  万燕如坐针毡,原先有多么风光,此时就有多么丢人。她摇了摇常贝,示意他是不是可以走了。

  常贝正没处下台阶,找了个借口,向陈尚告辞。

  陈尚正向女儿询问,沈瑜平日里的情况。听到常贝早走,也明白他此时的难堪,也好言安慰了几句。

  沈瑜办好手续,回到鉴定现场。恰好看到常贝和万烟要走。

  看到沈瑜回来,常贝点了点头,不等沈瑜回应,就转身离开。

  陈尚对沈瑜说:“沈瑜同学,要不要一块儿走?咱们走散散步,聊聊天儿。”

  沈瑜说:“正好,还想听听陈伯父的教诲。”

  陈尚站起来:“可不敢说教诲,今天可是丢人了。前面我还告诉你。心态要好,结果,事情临头,自己反而没办法平静下来。这真是说时容易做时难。”

  三人走到大厅门口,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了啪嗒一声,像是什么东西被摔碎了。

  沈瑜三人闻声望去,只见一只锦盒和里面的瓷器被摔烂了。

  常贝怒气冲冲的走进停车场。

  万燕在后面紧追不舍,想去拉常贝的手,却被甩开。

  不知是什么原因,让常贝把怒火发泄到了瓷器还有女友头上。

  陈尚摇了摇头。“哎,这小伙子还是沉不住气。也难怪,这个年纪受了这样的挫折,难免会恼怒。”

  三个人走到停车场的入口,陈尚上说:“沈瑜同学,我开车送你?”

  沈瑜急忙推辞:“谢谢您,我下午还想出去逛一逛。”

  陈尚说:“你和丽丽是同学,以后让丽丽带你来家里玩。刚才,我听专家的意思,你在鉴定方面的眼力很高。咱们多交流,好不好?”

  沈瑜说:“有时间,一定去拜访伯父。”

  陈尚说:“我可是认真的,一定要来。”

  沈瑜答应,告辞离开。

  陈尚父女坐到了私家车的后排座,司机启动车辆。

  陈尚觉得有些疲惫,闭着眼睛说道:“小丽,你平日里和这位同学接触的多吗?”

  陈丽丽问道:“哪位同学?”

  陈尚笑着说:“明知故问,就是刚才那位沈瑜。”

  陈丽丽说:“接触不多,没说过多少话。”

  陈尚:“他平日里,一直很低调吗?”

  陈丽丽说:“我的感觉,他不像低调,更像是普通,没什么特点,人也比较沉闷。”

  陈尚哦了一声,琢磨了片刻,才开口说道:“他藏的够深。”

  陈丽丽问道:“藏什么?”

  陈尚睁开眼睛,“如果平日里很普通,怎么可能一下子变得懂鉴定?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那么大的变化。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平日里不怎么表现,或者刻意隐藏了什么。你平日看他普通,或许是他故意隐藏本领。我把今天的事儿琢磨了一下,觉得这小子可不简单。”

  陈丽丽听了自己老爹的话,开始变得好奇,“爸,快说说,他怎么不简单?”

  陈尚说道:“你还记得,我开口劝人家心态放平稳的事儿吗?”

  陈丽丽把鉴宝过程回想了一遍,明白了其中滋味,顿时感觉想笑。她怕伤及父亲的尊严,用手掩住了嘴。

  陈尚说道:“没事儿,都过去了。在我拿出藏品的时候,人家就就看出这东西不是官窑精品。”

  陈丽丽惊讶地看着父亲:“他有您说的这么厉害吗?”

  陈尚说:“这是我猜的,但我想,八九不离十。他是想给咱兜着面子,这才引着我,说出那些宽慰的话。等到事情水落石出之后,让我再想起这些话,自然也就不会那么难堪了。”

  陈丽丽说:“爸,您是不是想的太多了?”

  陈尚说:“慢慢再看吧。你找机会请他吃饭,同学之间,也可以多走动走动。”

  陈丽丽说:“我们平时没什么交流,他的电话我都不知道呢。”

  陈尚说道:“慢慢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