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男人不低头 第三千七百六十七章 杂血灵兽

《男人不低头》第三千七百六十七章 杂血灵兽

作者:独醉雅 字数:1429 书籍:男人不低头

  萧文明这话说的未免有些狂了,不过温伯明本身也是个狂妄书生,这话正好对了他的性子,便也跟着点头:“萧大人此言有理,此言有理啊!”

  郑老板也恭维道:“萧大人此言不错。看样子大人写的野史小说颇受欢迎,临海县现在可是一书难求。小可恳请大人立即再加一两千册,正好可以乘机多赚点钱……”

  “哦?是吗?前两天,郑大老板不还是对我的书不以为然吗?怎么现在反倒催着我印书了?”萧文明冷冷一笑道。

  郑老板赶忙赔笑回答:“那是小人没有眼光,认不得真正的好书。萧大人就不要放在心上,求大人的新书还在我的印书坊里刊印,最好还打上我的牌号,咱们有钱一起赚嘛……”

  销路这样好,再加印小说,那就相当于是给自己送钱了,萧文明是不会不同意的。

  然而同意之前,萧文明还有几句话要问郑老板:“郑老板前两天不是说过吗?说是好书一经发售,就会被广泛传抄,就是再外加一版,恐怕也卖不出像刚出版时候卖的那么好了,我就怕书卖不出去,耽误了郑老板赚钱呢!”

  听了这话,郑老板若有所思道:“寻常的书自然不能免俗,然而大人真是好手段啊,曲曲几页绣像,便将翻印转抄这个弊端彻底解决了。小可想了这么多年、印了那么书,竟然想不出这样好的办法,真是惭愧惭愧……”

  郑老板所说的绣像,是萧文明特意拜托温伯明画的,共画了曹操、刘备、孔明,关羽,张飞、赵云、周瑜、吕布等八人。

  温伯明本就是丹青圣手,又将《三国演义》通读过两遍,笔下的人物可谓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读者一边看着书里描写的情节,一边看着有如注入了灵魂的绣像,那是一种双重的感悟、双重的体验,可谓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再加上萧文明印书的时候虽然粗糙,可这印制这八页绣像时候却是下了血本——成本几乎赶上了半本书——因此印刷质量也是异常精美,在别人未取得原画原版的情况下,就是勉强翻印,也根本复制不出那种神韵来。

  更何况,在这些绣像之下,除了盖有温伯明的私印之外,萧文明还额外加盖了临海屯的官印。

  临海屯虽然只是个不起眼的屯田所,但也是朝廷正经的军事机构,就算有人真的能够冒充温伯明的手笔、假冒温伯明的印章,他也是绝对不敢刻印临海屯的印章的。

  私自刻印朝廷官印,那就等同于谋反!

  为了搞几本盗版书,赚点小钱就把自己的命搭上,实在是不值得。

  这样一来二去的,每本书里的绣像,竟成了这一套正版《三国演义》的防伪标志,让在市面上一时半会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盗版翻印的书籍的。

  除此之外,萧文明还有多耍了一个小心眼。

  这八页绣像,并不会在每一册书里都凑齐,而是只在其中夹带两页而已。

  因此,想要集齐全套温伯明的亲笔的绣像,那就必须至少买上四本书,又从侧面增加了销量,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个主意,是萧文明从方便面里的水浒人物卡里产生的启发。

  那时候,为了集齐一套一百零八将的人物卡,萧文明可没少吃干脆面——记得小学三年级,他每天的早饭就是那一包包味道浓郁得有些发腻的方便面……

  这对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经过这样介绍了一通之后,郑老板终于把话题引回了正题:“萧大人,看在之前那两千册书,我同大人合作得还算顺利的份上,之后大人印书的差事,可否也交由我来办理?”

  说起来,这姓郑的老板几天前还不想替萧文明刊印《三国演义》呢!

  他嫌印书的成本太低、成品质量太差,唯恐损了自己的名头。

  然而如今形势逆转,不管印得质量怎样,看来畅销那是一定的了,反倒轮到着郑老板上杆子过来央求萧文明了……

  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个道理萧文明当然是知道的,长远来看,印书、卖书那是一笔可持久发展的好生意,最好是自己掌握整个流程,至少也不能让一家印书坊大包大捞。

  但是萧文明现在根基尚浅,还没有开办印书坊的本钱和经验,况且温伯明的面子他还是要卖的。

  于是萧文明假装斟酌了一下说道:“行吧,那看在半松先生的面子,接下来的这两千册书,也交给你来刊印,这下你满意了吧?”

  两天之前,还对萧文明的书不屑一顾的郑老板,现在得了首肯,已然是喜上眉梢,忙不迭地回答:“满意了,满意了,当然满意了。多谢萧大人恩典。”

  “嗯,你满意了就好。不过我有言在先,我肚子里的好故事还多着呢!远不止这一套《三国演义》而已。将来那些好书,还要不要在你这里刊印,就全看你这回伺候得服帖不服帖了。我的书第一版不是已经赚了两千两银子了吗?我这亲自把钱取回来,要是你给的银子并不足额足两,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有了萧文明这话,郑老板怎敢造次?

  他不但足足地给了萧文明两千两雪花银子,更把那些散碎银子换成了成色极好的十两一个的大银锭子。

  看着码放整齐的整整两百个银锭,萧文明已经看傻了,他带过来的几个押运银两临海屯的子弟,更是看得止不住地咽口水。

  他们这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啊!

  然而这两千两白银虽然多,但也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不是吃不光、花不完的,对于这些钱如何使用,萧文明在一路之上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

  两千两之中,二百两是要还给姐姐萧文秀的——其中一百两是本金,另外一百两则是利息。

  再取出一百两银子,是温伯明的润笔——他画的八张绣像,成了这本《三国演义》的一大卖点,并且还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盗版的问题,一百两的润笔虽然不少,但就其起到的作用而言,也是完全值得的。

  再取出其中的五百两银子,则是专门用来加印的——按照之前的成本核算,五百两足足可印一万册,但是萧文明的书现在打开了局面,那就不能再继续粗制滥造了,多少也得提高一下印刷的质量。

  于是他同温伯明和郑老板商量了一下,雕版还是用了原来的那些,但是墨和纸都改用质量更好的,这样提高了成本,五百两银子也就够新印五千册书了。

  这样利润虽然是降低了,但是数量却上去了,赚的钱一样不少。???.BiQuPai.Com

  再取出大头的一千两银子——这是作为临海屯的军费,先替屯里的子弟兵购置齐全军装和兵器。

  当然了,要想真正的练起一支精兵,投入的银子一千两是远远打不住的。

  但是万事开头难,这一千两银子至少能起一个好头吧……

  至于剩下来的三百两银子,萧文明是要捏在手里亲自掌握的,毕竟他还没有完全搞明白这个大齐朝的套路,留些现银在自己身边应急,还是十分重要的。

  除去留在印书坊里的五百两银子和当面交给温伯明的一百两,萧文明还要搬一千四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回临海屯。

  一千四百两,那就是一百四十斤,这分量可不轻,体积也不小。并且这年头四处灾荒很多,抱着这么大一笔银子,在路上走难免引起宵小之徒的觊觎。

  因此,为防意外发生,萧文明干脆来他个反其道而行之,命令跟着自己过来的十几个临海屯的子弟兵,干脆打起醒目的旗号,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临海屯的千户萧文明运送银子回屯田所,闲杂人等一该退下,否则便以劫掠军饷、以谋反大罪论处,逮住了当头就是一刀,根本就不和你商量!

  萧文明这一路走得那叫一个旌旗招展、那叫一个明罗开道,场面搞得很大,便也难免引来众人的侧目。

  立即就有眼红的议论:“这个萧文明,印的这本书倒确实是好看的……赚些钱也是应该的,可怎么也不懂得谦逊低调呢?这样大张旗鼓地走,就不怕别人责骂?”

  当即有人反驳:“这怕什么?他的钱赚得光明正大。不是还有一些赚黑心钱的,不比他更要嚣张、更骄傲吗?”

  “嗯?你说的是谁?有话明说嘛!”一旁又有人问道。

  “大家都是明白人,何必打这个哑谜?我说的是谁你们还不知道吗?就别来给我上套了!”那人回答。

  众人议论的不是别人,正是临海县的徐世约。

  如今这世道的确不太平,百姓们日子过得苦,既缺钱、也缺东西。

  而徐世约则颇有几分经营的才能,他早预料到今年的年景不好,因此早早便囤积了大量的药材、布匹、粮食等物资,等物价上涨的时候,再在他自己的药房、绸缎庄和粮行里销售,一转手就是两倍三倍的利润。

  这利润率虽然还不及萧文明买书赚得多,但是他炒作的这些东西,那都是关乎于每一个老百姓生存的最密切的东西。

  这些物资,原本就十分昂贵,又经过徐世约这么一炒作,更是让许多老百姓都负担不起,更有不少人在背地里骂他,是在发亡国财、喝百姓血,死了以后,是要千刀万剐下地狱的!

  而问题就是徐世约已经很有钱了,又为什么要去赚这几个黑心钱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