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极品书虫的世界 第三十七章 补刀的傻瓜

《极品书虫的世界》第三十七章 补刀的傻瓜

作者:搬砖的二哥 字数:2497 书籍:极品书虫的世界

  亲手筹建书院派,是李舒崇的一个夙愿。

  在《射雕》的世界里,李舒崇是一个撒手大掌柜,只负责“筹集”了启动资金,提供了办学理念,还有就是取了昌南书院这个名字,其他事情全都没有经手办理。而且李舒崇是在昌南书院开业之前,出了意外,匆匆地“走”的,“永远地”离开了《射雕》的世界,连一句话都没有来得及交代。毫不夸张地说,昌南书院就是李舒崇在《射雕》世界中的“遗腹子”,李舒崇哪怕连一眼都没有看过。不过,亲生的就是亲生的,血脉相连,有着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

  为了亲手筹建昌南书院,李舒崇不惜一切代价。

  第二天是周六,李舒崇决定请假去一趟昌南县,把手里的金银财宝找个好的销售渠道。一大早,李舒崇把六根金条用报纸包好,装在一个旧背包里,夜明珠和散碎的金银没有带走,留在了家里。李舒崇随意地背着包,直奔镇里的汽车站。估计谁也想不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破旧的背包里居然有价值近百万的金条。李舒崇倒也不怕被贼盯上,内功小成以后,李舒崇的感官也得到了锤炼,变得分外敏感,一般的毛贼不可能近得了他的身,更不用说盗走他的金条了。

  开往县城的班车每隔半小时就有一班,李舒崇来得挺巧的,上车后没有等几分钟就发车了。一个小时之后,李舒崇来到了昌南县的闹市区,他也不知道该去什么样的地方去兑换比较好,毕竟没有经验,不过货比三家总是没有错的。李舒崇四处寻找,在广场附近看到了几家连锁的知名品牌金店,询问是否收购黄金的事宜,可惜当班的销售小姐的态度并不热情,显然销售小姐们更感兴趣的是“卖”而不是买。李舒崇索性直接去找私人的打金店,或许,只有那种老板兼伙计,老板娘兼销售小姐的私人小金店才不会把他这样的财神爷往外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叫做”十八桥“的批发市场里,李舒崇看到了一个私人的金店,规模不大不小还过得去。李舒崇走进去,找到老板说明了来意。

  老板看到年轻的李舒崇和他拿出的一根金条,心里打起了小算盘:虽然这个小伙子手里的金条有可能来路不正,但只要金条过得硬,自己拿下这根金条后,这里的利润空间肯定小不了。有道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只要自己不留证据,黄金一经融化,谁还能认得出来吗?日后也不怕找后账。

  打金店老板拿着李舒崇的金条,当面做了一些测试,然后告诉了李舒崇测试的结果。毕竟是“专业”的人士,金店老板并没有采用“咬黄金,看牙印”的传统的业余鉴定方法,而是先从颜色上看,这根金条略带青黄色,按照通常所说的七青、八黄、九赤的说法,初步估计这根金条的纯金含量在65--70%左右;然后金店老板掂了掂重量,金条托在手里感觉很压手,有沉坠之感,不像是假货;最后金店老板还用火去烧,冷却后的金条颜色有一定程度变黑,显然不是纯金。综合起来,初步测试结果说明,这根金条应该是含金量为65%左右的古代金条。

  李舒崇也认同了老板的说法,宋朝时期的货币体系还是以铜本位为主的,黄金的流通环境受经济条件制约,充当货币使用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工艺水平也不高,黄金纯度大约就是65-70%左右。按金店老板的算法,这根十两重的金条,含纯金按照6两半计算,当前的金价是300元每克,算出这根金条的价格为78000元。

  李舒崇有点失望了,一根金条还卖不到十万元,有点儿黄金当铁卖的感觉。可是,除了这里,还有更好的办法吗?看到李舒崇犹豫不决的样子,精明过人的老板娘急忙过来劝说,讲什么自己的金店童叟无欺,实力雄厚,哪怕再多几根金条也照样能现金交易。李舒崇听到这里也有点动心了,确实有点缺钱,没有办法,差不多就卖掉算了。于是,李舒崇慢慢地从包里掏出了其余五根金条。金店老板暗暗算了一笔帐,表面上没有赚多少,可实际上提炼过程中可以多赚5%的纯金,再加上提炼后剩下来的30%起码也是白银之类的贵金属,又能赚上一笔,而且黄金的价格最近又在不断地走高,囤积黄金赚差价来钱最容易了。金店老板生怕李舒崇举棋不定,他决定再添一把火,彻底拿下所有的金条,所以金店老板及时的补充了一句,说李舒崇把金条卖给他就是最好的选择,整个昌南县都不可能会有更好的价格了。

  李舒崇正在默默算账,但听金店老板这么一说,不禁眼前一亮。既然全昌南县都没有更高的价格了,那么,我就只好……只好去更大的地方,才能卖出好价钱了。金店老板的最后这句话,真是神补刀的典范呀!老板娘见李舒崇把拿出的六根金条又全部收了起来,不禁又急又气,她狠狠地瞪了自己老公一眼,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金店老板这下有点坑媳妇呀。

  李舒崇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十八桥的打金店,没有理会”十八相送“的金店老板满脸哀怨的神情,毕竟这笔钱不是一个小数目,还是先去省城看看吧。

  来到长途汽车站,李舒崇搭乘高客,两个小时之后,便来到了省城—洪都府。第一次来到这个大城市,李舒崇还有点晕头转向,好在现在可以上网查询,正所谓”内事不决问天涯,外事不决问百度“。李舒崇很快便了解到,离长途汽车站不远的站前西路就有一个新建的大型古玩城,名字就叫做洪都古玩城。

  打车来到古玩城,李舒崇一下车,就看到了位于公交总公司对面,一块横卧的巨石之上,五个朱红的大字”洪都古玩城“分外醒目。古玩城外面小路上有很多小摊贩,挺热闹的。进到古玩城里面,感觉还蛮大气的,只是稍显冷清,李舒崇连问了几家,最后在一家名为金玉轩的店铺里问到了识货的人。

  金玉轩的老板文非是个喜欢搞收藏的人,也很喜欢古玩背后的故事。当他得知,李舒崇手里的六根金条还是李舒崇的祖传之宝,从铁木真时代至今,传承了近千年的岁月之后,顿时有点不淡定了。他用自己独有的方法,鉴定和把玩了很久,终于确定,这六根金条确实是来自宋元时期的官方金库。反复权衡之后,文老板给出了每根金条12万的合理价位。李舒崇顿时松了一口气,总算遇到明白人,能按古董的价格来收购这些来着古代的金条了。幸亏自己没有把金条卖给金店的老板,不然每根金条就损失了3万2,六根金条就亏了20万元左右。还是要感谢这个补刀的傻瓜,不然自己就成了古董当黄金卖的傻瓜了。

  当然文非也不会吃亏,他守在洪都古玩城,还怕没有识货的玩家?这种传承有序的官方金条,只要一转手就能小赚一笔,如果上拍卖会,行情好的话价格翻一番也是很有可能的。由于双方都比较满意,这笔交易进行的分外顺利。转眼之间,李舒崇的银行卡上多出了72万块钱,而他的背包里,减少了四五斤重的金条,虽然是把沉重的阿堵物变成了虚拟的孔方兄,换汤不换药,但李舒崇顿时感觉轻松了起来。

  对于这位识货又实诚的古董店老板文非,李舒崇也颇有结交之心,两人互相交换了电话号码,李舒崇承诺,以后如果再有类似的古董,一定会优先考虑文非的。

  由于书院派成立后,要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李舒崇知道卡上的这点钱根本就不经花,于是他打算近期把那个夜明珠也拿出来卖掉。文非听说李舒崇手里还有宋朝的夜明珠以后,却有点哭笑不得了。因为这些年来,夜明珠的价格相差太大,夜明珠的热潮一波又一波,真正买的却没有几个。到底是价值连城还是一文不值,谁买谁说了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