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战天大帝 第1785章 齐天斗帝

《战天大帝》第1785章 齐天斗帝

作者:斗战天 字数:3635 书籍:战天大帝

  [[众臣依然沉默不语。

  弘治皇帝也不焦急,缓缓端起御案的盘螭杯,抿了一口热茶。

  又过了好一会,瞥见刘健等人依然微低着头,弘治皇帝终于轻摇了摇头,放下手中杯子,望向英国公张懋:“英国公,你以为应何如区处?”

  既然没有臣子主动回应,弘治皇帝只好直接点名。

  原本就忐忑不已的英国公张懋听得,心中更加犯难。

  若说不区处保国公朱晖等人,那肯定不妥,但要说区处,又应何如?从重惩治不合适,若是说轻了,那皇上也不会答应。

  站起来的英国公张懋,沉吟了片刻,竟然回应道:“回禀皇上,老臣愚钝,实不知应如何区处。”

  弘治皇帝似笑非笑地又望了望他:“英国公,朕只想你提提见意而已,并非让你定他们所犯何罪,也如此为难么?你心中作何想,竟不敢言?”

  英国公张懋低着头,真不敢回应。

  弘治皇帝轻吁一口气:“坐下吧。”

  在英国公张懋缓缓坐下之时,弘治皇帝双眼打量着刘健、李东阳、谢迁、马文升等人,轻叹了声:“卿等平时不是能言善辩么?如今为何就不能畅所欲言?”

  众臣似哑了般,仍然没有回应

  弘治皇帝又道:“难道只因这些人中既有武官亦有文臣,卿家才这般顾忌?那你们以为,应如何区处苗逵和张僴?”

  弘治皇帝此言一出,无疑将众臣放到火上去烤。虽然苗逵和张僴不是文臣武官,但他们是内廷的宦官。

  况且被称“内相”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和另一位司礼监太监陈宽,此刻均在武英殿之内,正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听着。

  当着两人的面,探讨如何惩治苗逵和张僴?刘健、李东阳、谢迁、英国公张懋等人又不是傻子,自不会随意出言。

  不过,为众臣所忌惮的萧敬和陈宽,当下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仿似弘治皇帝所言和他们毫无关系一般。

  对众臣一反常态的沉默,弘治皇帝依然不以为忤,转而望向内阁首辅刘健:“刘卿家,你以为何如?”

  内阁首辅刘健不得不站起来,躬身道:“皇上,臣以为应当严加申饬二位公公。”

  这句话,他仿似早就已想好一般,随口已回应。

  “严加申饬?”弘治皇帝轻笑道。

  “申饬”,说白了就是告诫一番,诸如“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要改过来”,充其量也只是措辞严厉一些。

  要说有用与否,那就真的见仁见智了。

  有羞耻心的,或许知耻而后勇,但当下的大明,仍存羞耻之心的文臣武官还有多少?

  所谓的申饬,对于不知羞耻之官员而言,那简直是对牛弹琴。

  弘治皇帝又道:“刘卿家,若仅对苗逵和张僴申饬一番便罢了?那朕又何须劳师动众,差锦衣卫远赴宁夏将二人解回京城。”

  刘健嗫嚅了片刻,一时之间没有再回应,站在那里似已呆住。

  正在此时,刑部尚书闵珪站了起来,躬身道:“皇上,臣愚以为,除申饬外,亦应对二位公公罚禄。视其轻重,罚禄一季至一年不等。”

  闵珪,字朝瑛,湖州乌程人,生于宣德五年,今岁已七十有一。

  他在天顺八年得中进士,授御史,而在弘治皇帝登位后,被擢升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去岁更接替白昂担任刑部尚书。

  听了闵珪之言,户部尚书佀钟、工部尚书曾鉴、礼部尚书傅瀚等人不约而同站了起来,朝弘治皇帝躬身行礼,口中几乎同时说道:“臣附议。”

  此刻在武英殿见驾的众人,不是文臣的代表,就是武官的代表,此番涉及到如何惩处文臣武官,他们自然要力争,希望弘治皇帝对那数名待罪的文臣武官从轻发落。

  虽然如今弘治皇帝只是问怎样区处二位宦官,但他们也不敢往重的惩治去说,要不然,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过,李东阳、谢迁、马文升、戴珊和英国公张懋等人却依然微低着头,还紧闭嘴唇,没有出言半句。

  而站在不远处的萧敬和陈宽,更如两樽“雕像”一般,纹丝不动。说白了,宦官只是皇帝的家奴而已,主人说甚么就是甚么。

  弘治皇帝听得笑了起来:“闵卿家,严加申饬,然后罚禄,就这般了事?苗逵和张僴若在这里,定会感激得泪流满面,跪伏在你面前,称谢不已……”

  依然站着的内阁首辅刘健、刑部尚书闵珪、户部尚书佀钟、工部尚书曾鉴和礼部尚书傅瀚听得顿时面面相觑,他们不明白,弘治皇帝为何仍如此纠缠不放。

  若是往昔,只要他们略加劝说,弘治皇帝大多已听之从之了。

  少顷,户部尚书佀钟躬身道:“皇上,臣愚以为,应敕令二位公公以待罪之身,将功补过。”

  “将功补过”这一招,屡见不鲜,可谓赎罪的“大杀器”。

  弘治皇帝不置可否:“他二人能补甚么过?”

  “皇上,如今边地缺将少兵,留待二位公公有用之身,再派至边地。只要他们奋勇杀贼,建下战功,即可补过。”却是工部尚书曾鉴说道。

  刑部尚书闵珪、户部尚书佀钟和礼部尚书傅瀚,听得随即附和起来。

  弘治皇帝嘴角一扯:“派回边地,以他们所谓的有用之身,继续杀良冒功么?”

  无论站着的刘健等人,还是坐着的英国公张懋等人,心中均是一凛。

  弘治皇帝又道:“他们做过何事,难道尔等不知晓?一番申饬,就能让他们焕然一新?寇贼自此退去?

  罚一罚禄,他们就会洗心革面?被寇贼掳掠而去的财货就能回到生民手中?”

  听着弘治皇帝声声的质问,众人心中一阵惶恐。

  正当众臣以为弘治皇帝将继续大动干戈之时,不料,他话风突然一转:“李卿家,你乃内阁阁员,以为应何如区处苗逵和张僴这二人?”

  被弘治皇帝点名,李东阳没有丝毫慌乱,不紧不慢站起来,朝弘治皇帝躬身行礼:“回禀皇上,臣愚以为,对二位公公,应按大明律区处……”

  李东阳虽然身为内阁大学士,但他和英国公张懋是同一类人,无论是文臣武官,还是宦官勋戚,他也是力求不得罪,如今相处得还算不错。

  “哦,大明律有何条例?”

  “臣愚钝,须翻阅大明律方知。”李东阳道。

  其实李东阳又怎会愚钝,纯粹就是他找借口而已,虽然大明律共分三十卷,律令达四百六十条,但涉及宦官的条例可谓寥寥无几。

  正躬身站着的刑部尚书闵珪听到李东阳之言,已瞬间明白其用意,若按大明律,那将无条例可依。换句话说,对苗逵和张僴的惩处将落不到实处。

  若不对两名宦官惩治,那史琳、王珣等人自然也能得以免罚。

  就在闵珪心思百转之时,弘治皇帝已望向他:“闵卿家,你乃大司寇,对大明律自当熟悉,哪条律令可惩治内臣?”

  大司寇,即刑部尚书的别称。

  闵珪躬身应道:“请皇上恕罪,臣霎时间亦想不起来。但臣亦以为,若按大明律区处会更恰当。”

  “既是如此,便无须翻阅大明律。”

  在李东阳和闵珪愕然之时,弘治皇帝又道:“太祖高皇帝曾于宫内放置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若以李卿家和闵卿家之意,朕更应遵循祖训,将已干预政事的苗逵和张僴二人问斩?”

  众臣听得大惊失色,一向宽怀仁厚的弘治皇帝,居然以“干预政事”为借口,对二名宦官喊打喊杀?那保国公朱晖等人又怎能得以免罪?

  果不然,弘治皇帝已继续道:“朱晖等人也是如此,不仅欺君罔上,还造成生灵涂炭,是否更应枭首示众,以儆效尤?”

  望着众人惊愕的模样,弘治皇帝再道:“这般惩处,卿等以为何如?”

  听着弘治皇帝语气中的不善,众臣那里还敢沉默。

  连同之前默不做声的谢迁、马文升、戴珊、英国公张懋等人在内,十名臣子齐齐跪了下来。

  “请皇上开恩……”

  “皇上,万万不可,此非仁君所为。”

  “皇上,保国公等人罪不至死啊。”

  在皇权至上的当前,要杀要剐一名臣子,本就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如果皇帝真下决心要杀一个人,他又怎会管什么祖训或律例?

  那刘健他们为何仍敢这般劝说个不休,无非是弘治皇帝登位十数年来,给众臣的印象就是一只“绵羊”。

  若坐在他们面前的,是太祖高皇帝或太宗文皇帝,他们这些人只会“夹起尾巴”做人,那还敢多言半句。

  这正应了后世常见的一句俗语:“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但今日的弘治皇帝似乎有些不一样,听得更沉声道:“他们罪不至死?那么,到底谁才是该死?”

  顿了顿,再道:“是那些因他们迟迟不去援救,而丢掉性命的士卒?还是因他们固城防守不迎敌,而被寇贼大肆虐杀的边民?”

  跪伏在地的众臣的求情声再次纷纷响起。

  过得好一会,弘治皇帝才冷哼一声:“既然尔等一再求情,史琳、王珣、朱晖、郭鍧、傅钊、马隆、左方、苗逵和张僴等人,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尔等速拟惩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