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圣域开始的圣斗士生活 第三百七十一章 世界真相(四)

《从圣域开始的圣斗士生活》第三百七十一章 世界真相(四)

作者:洄溯 字数:1837 书籍:从圣域开始的圣斗士生活

  敢阻我百万大军。”

  徐庶道:“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莫测之计,是当世奇人,不可轻觑也。”

  曹操微哼一声道:“然则此人比你徐庶又如何?”

  徐庶道:“我与之相比,犹如萤火之光,相形于明月之辉也。”

  曹操心中一阵疑惑,怀疑徐庶不忘旧主刘备,故意夸大,以吓阻他向荆州进军,因此不由重重的哼了一声,神色甚为不悦。

  夏侯惇见状,连忙大叫道:“此乃书生之见,何足虑也!

  我视区区白面书生诸葛亮如草莽而已,我发誓要活捉诸葛亮,生擒刘备,以献丞相。”

  曹操大喜道:“壮哉!我心已决,今拨十万大军,由夏侯将军统率,先行攻取荆州前锋新野!不得异议,怠慢军心,违令者斩。”

  夏侯惇领令,即日点拨兵马,十万大军开出许昌,直捣荆州前锋新野,其势浩大,令人震慑。

  此时刘备在新野,待孔明如师如友,十分敬重,每日均和孔明坐在一起,不舍稍离。

  关公、张飞往日与刘备一起食同桌、寝同席,如今却因孔明之故,被刘备冷落,两人心中均十分嫉恨,关公尚能沉得住气,未致于当面顶撞,但张飞却忍不住向刘备抱怨恨道:“哥哥何太迷于孔明也,谅这孔明,年少无知,白面书生而已,有甚真才实学?哥哥何必侍他如此重礼呢?”此时关公在旁,亦点头附和张飞。

  刘备不由吃一惊,忙道:“你两人知道什么?我得孔明,犹旱鱼得生水也!你等千万莫怠慢了先生。”

  关公、张飞见刘备生气,不敢再辩,只好悻悻然退了出去。

  这天,有人送来一条牛来,刘备恐诸葛亮畏寒,便自己亲自动手,为他织一顶御寒的毛牛帽。

  孔明从练兵场回来,见状不由微叹口气,肃然道:“我求主公但坚持雄心大志足矣,不必以此妇人之惠相待孔明。”

  刘备心中一震,忙掷帽于地,道:“是!我知先生心意了。”

  孔明又启发道:“如今曹操进攻在即,主公以为,可与曹操一战吗?”

  刘备道:“我军不及曹军多矣。”

  孔明道:“主公之兵,不外数千人而已,若曹军杀到,如何抵敌?”

  刘备肃然而惊道:“先生所见甚是,我亦正为此担忧呢。”

  孔明见刘备已心生警惕,这才道:“主公可速召募新野城中百姓为民兵,我亲自教习,可助退强敌。”

  刘备依言,出榜召募兵勇,新野百姓因知曹操有血屠徐州的残暴,为保家园生命,均纷分应征入伍,很快便聚集了三千人,编成民兵队伍,由孔明亲自教演作战阵法要略。

  另一方面,孔明又以军师的身分,派出多批探子,深入曹军的内陆腹地,以及新野前沿阵地,严密监视曹操军营的一切动静。

  孔明又严整军津,授以行兵布阵等上佳兵法,并按此日夜督训刘备的主力,经如此整顿,刘备军中军心坚稳,土气大振,也初见气候。

  这一天,孔明趁练兵的间隙,特地将镇守樊城的赵子龙召到新野,并且邀集众将士,共同商讨防御大计,刘备虽然是主帅,但孔明以军师的身分召集众人,因此刘备特地虚位以让。只见孔明登上帅座,刘备坐于一旁相候。刘备的下首,是关公、张飞、赵子龙、周仓、刘封诸将。由于这是重大的战前集会,因此雕雪以内宾的身分,留在军师府内堂,司马芝则暂代赵子龙军务,留守樊城,因此两女均没有列席。

  孔明自隆中卧龙岗出山,抵新野后忙于军机政务,直到此时,才第一次正式与刘备、关公、张飞三人正面相聚,亦即才有机会仔细审察刘、关、张三人的命相形格.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5 1 7 Z . c O m]

  第二卷 玄龙幻剑 第十六章 白兔龙脉

  (更新时间:2006-6-11 18:14:00 本章字数:7824)

  刘备的形格,早在数年前,庞德公就已向孔明谈论过了,他知庞德公早年已替刘氏堪点了一座龙脉,以葬其父祖,又知他的生辰八字,心中已有定见。此时再向刘备仔细一看,但见他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可目顾双耳,面如冠玉,唇若抹脂,相格果然俊逸不凡。

  孔明暗道:据师父所判,刘备乃白兔龙脉之子,其形格贵于双耳,今观其双耳过肩,果然如此;又独具白兔之性,胆色虽稍微偏弱,但善听人言,心性谦和,极得人缘,亦即可稳占人和之势也。

  孔明又目注关公,见他身长九尺,须长二尺,面如深红之枣,唇如丹珠之色眼如丹风,眉如卧蚕,仪表威严不凡,果然不愧为美髯公之相格。

  孔明暗道:此乃忠义之相,必可助所忠之人成大业,可惜他重武而轻文,恃勇而生骄,日后必难得善终,此亦因其眉如卧虫形格所致,乃至断头之厄也。

  孔明再细观张飞,但见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如狮如虎,势如奔马,勇猛露于形外,令人望而生畏。

  孔明心中不由微叹口气,暗道:“张飞果然是性极刚烈之人,如狮似虎其人固然敬重贤能,但必傲慢下人,此乃令他遭劫之祸根也。

  孔明仔细审察刘、关、张三人,他心中已有判断,知三人均是成大业之人,可惜并无福寿之相。

  他心中惋惜,不由又向他的义弟赵子龙目注一眼,但见赵子龙目如朗星,闪灼有光,口如重关,不寡言笑,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孔明心中不由欣然而笑,暗道:子龙他本命福寿双全,更已得到五凤朝阳龙脉之阴佑,凡事无往而不利。刘备军中,智勇义福四全之将,唯子龙一人而已。但有此一将,便足可抵百万雄兵也!孔明与赵子龙的关系非比寻常,此点刘备军中无人不悉;但孔明对赵子龙却一视同仁,有时甚至特别严厉,这一点却使军中人人敬佩。

  接着,孔明便转入正题,论述目下的军机大势,以及调兵遣将之法。

  张飞对孔明,心中一直老大不服气,虽然孔明抵新野后,练兵有法,但未经实战,心中依然轻视傲慢,此时他不由冲口而出道:“先生一介书生,为何却悉练兵布阵、征战之法?”

  孔明一听,便知张飞心中所思,他微微一笑,道:“此乃时势使然,不得不学也,翼德有话不妨直言,我决不怪将军。”

  张飞也不客气,立刻大声道:“飞闻先生十年未出隆中,如何可知目下的什么天机大势、调兵遣将、征战之法呢?”

  孔明心道:此时何不趁机向关、张、赵等大将启导,令他们日后更善于审时度势,以克敌制胜?于是便欣然论析道:“调兵遣将、征战之法,须审之三,一日天,二日地,三日人。

  天者,即天机天运大势,如日月清明,五星合度,慧荧之星不现,则风调雨顺,利于用兵;地者,即地势之险易形殊也,或石门幽洞,羊肠险要,或峻岭重严,洪流千里;人者,即审辨用人立法也,须求主明将贤,三军有法,士卒用命,调度得体,则可克敌制胜,辨察三势,更善将者,必所向无敌,所击必克也。”

  张飞直听得半明半暗,他正再欲发话,赵子龙却忽然接口道:“先生以为,如何方为善将之法呢?”因在军中,赵子龙以军师之礼呼诸葛亮为先生,而不以私下的义兄称谓。

  孔明见赵子龙发问,心中欣喜,但神色不变,依然肃然说道:“善将者,必示之兵伍以进退,陈之以德义而自重,导之以是非而知动静,令之以赏罚而守信。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乃善将之道,故能战必胜、攻必克,守必保,敌必取也,若退而不能止,进而不能禁,善恶不分,赏罚不明,言不守信,则贤良退伏,诌谀进用,则战必败也。子龙须慎而处之。”

  赵子龙深知孔明之能,他微一思忖,便亦肃然道:“是,子龙明白。”他答了一句,便不再多言了。

  关公此时亦忍不住插口道:“闻先生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论,关某欲闻其详。”

  孔明一听,微笑道:“此乃目下进取之依托大势,亦即天地人三者关系,能澈悟者,即可成大业,因此不可不察也。例如:军兵之道,贵在知人,人和则军心坚稳,则每战必克;若人和不济,则将士猜疑,忠谋不纳,逍小暗议,军心涣散,则虽有天时、地利,亦战必溃败,更何奢谈成大业平天下?是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

  关公一听,微一点头,不再发话。

  张飞见状,却暗道:这孔明口若悬河,虽然说得头头是道,却未知他的实战本领又如何?不知是否纸上谈兵的白面书生!

  就在此时,北上侦察的探子匆匆奔进,向孔明报道:“曹操亲统大军六十万,正在邺城玄武湖训练水军,未知其用意。”

  孔明微一点头,道:“我知道了,可再前去查探。”探子领令,疾奔而去。

  孔明正沉吟间,又有新野前沿阵地的探子回报道:“属下探悉,曹操亲将夏侯享,统军十万,正日夜兼程,杀奔新野,目下已逼近樊城了!请军师定夺。”

  孔明又微一点头,着探子再严密监视曹操的动态。

  探子离开后,刘备见曹军大军压境,孔明尚如此从容不迫,不由忙道:“先生快定良策,以破曹军来犯埃”孔明却吟道:“此乃大战之前奏而已,不必焦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