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第六百九十九章 多下一注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六百九十九章 多下一注

作者:石公好喵 字数:1943 书籍: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陈信笑着对一连诚恳的高鸿忠说道:“本官也不想再多费心思向高先生诉说我钟福临对于国家的忠诚,也不想跟你探讨王国与大明之间未来的走向为题。

  不过,高先生,本官还是要给你提个建议。

  高先生能躲过努尔哈赤等人那么多次的屠杀,九死一生的在辽东混到了后金朝堂上,成了极度稀缺的汉人高官之一,也可以想见你是个非常厉害的任务。

  君上曾今教导我凡事都该向前看,所以以前那些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本官不想再去过问,只是,今后的事情,我却是可以帮高先生好好的设想一下。

  你也是读过书的,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即便今天我军不和你家主子交战,暂时撤了前线的对峙,可这虚假的和平也坚持不了多久,辽东终究还是免不了一战。

  世间之事就像是一盘赌局,高先生如果真的是个聪明人,那大可学学那些赌客们的做法,在开盘之前多下一注。

  我也不需要你做多少危险的事情,只要能够每个月给我方提供一份后金高层的动向就好。

  脚踏两条船虽然在有些时候容易掉到水利,但在一些特殊时刻,也更容易保住性命。

  一些职业赌客们那种多下上一注的手段没什么坏处,因为到时候无论是开大还是开小,赌客都能捞点对不对?”

  高鸿忠登时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原本他是来劝说华夏一方人的,可现在,怎么一下子又变成对方劝他了?这画风转变的略快啊!

  不过,这话听着,好像也有些道理。到底该怎么办呢?

  ······

  高鸿忠前来和谈,可华夏军没有被后金军这种缓兵之计给欺骗到,这一个白天的时间,华夏军又派出了骑兵部队,逐渐的逼近后金大营所在地。

  甚至还有一部分骑兵分队还强行登上了北山的山顶,从高处近距离观察起了旅顺往金州方向的官道。

  后金军虽然新败,不敢再攻击华夏军驻守的坚固堡垒、炮台,可骑兵对战方面他们还是没有彻底失去自信,很自然的就派出了骑兵部队出来迎战。

  同时,他们还派出一批白甲兵进入到了山地当中,和华夏军争夺起了周围的制高点,这种战斗烈度不高,但对于后金军一方来说却是极其的惨烈。

  但他们还不得不坚持着把这样的战斗给继续下去,因为后金军已经开始撤离起了包衣和一些物资,而制高点上的华夏军会不断的通过各种手段向华夏军炮兵部队传去敌军的坐标信息。

  后金军早就撤到了10斤山地榴、10斤加农炮、步兵炮等等滑膛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而且,现在敌军缩回大营,那些打实心弹和霰弹的滑膛炮对付坚固的堡垒还是力有未逮。

  可是那几门闲置了足足一个多月的155mm重炮,现在却是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了。那几门火炮早就已经摆好了阵势就等着战斗的命令了。

  之前后金军打了败仗之前,这几门火炮是最后翻盘的杀手锏不能轻易动用。而敌军打了败仗之后,又龟缩在营地、壕沟里面不露头。

  对于拥有壕沟之类防御工事的敌人,这些最为原始的155mm线膛火炮。以及其所用的炮弹的杀伤力,无法充分体现出来。

  这一点不但是在陈信穿越前的一战历史上得到了验证,而且华夏军自己也做过相关的实验,论证了这一点。所以在这种炮弹紧缺的时候,华夏军还真不敢大肆的挥霍它。

  可现在,等到敌人向后撤离部队的时候,那一枚枚巨大的炮弹就到了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在几处制高点上炮兵观察员们的指引之下,几门155mm重炮依次开火,不断的轰击着后金军撤退中的队伍,那场面真的就如同是农民挥舞镰刀收割麦子一般轻松。

  历经了大半天的攻防战,无法搬运重武器上山的华夏军炮兵观察员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撤退。

  一方面是因为进攻敌军的数量实在太多,而他们在山上的人数太少,火力太过薄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经过了长时间的炮击,那几门重炮也到了需要维护的时候了。

  等到几处临时占领的制高点被后金军重新夺回之后,后金方面立刻加大了撤军的力度。当然,所谓的撤退绝对不可能是后金军的主力部队。

  在华夏军的虎视眈眈之下,后金军要是敢让主战部队撤退,那他们马上就会遭受了华夏军最为猛烈的一击,以及长时间的衔尾追击。

  所以,现在这一路撤退的人马,是由两千后金骑兵押解着大批的包衣往第三堡垒废墟所在地而去的队伍。

  他们所携带的辎重,也要比来的时候少了不少,各种盾车、板车、牲口大车,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这些包衣们只能肩扛手提的运送辎重。

  而这一次后金军的损失中最为严重的,那就是他后金积攒了几十年才保存下来的那几门红衣大炮,那些玩意一个个都是以千斤为计量单位,在之前那一次惨败的时候,混乱之中红衣大炮基本上都被遗弃在了夯土墙阵地一带。

  后金军在攻城战中失利,甚至不得不做出龟缩的防御姿态来,但是,另一方面,后金军依然还维持着骑兵方面的优势,他们的骑兵数量,或者说是战马的数量,绝不是现在这个才发展了不到10年的华夏军能够比拟的。

  后金军的作战主力,现在依然留守在旅顺北面区域,而后金军的营地,又控制了旅顺向辽东方向所有可供通行的官道。

  在这种情况之下,华夏骑兵也不可能绕过大营去追击撤退中的包衣部队,重炮的维护工作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所以,华夏军就不再关注注定溜走的包衣队伍,只是一直死死的盯着后金军主力部队。

  华夏军不需要理会后金军的其他小动作,只要牢牢的看住他们主力的动向。

  不管后金军怎么部署兵力,只要他们大军开始行动,在道路上的队形总会被拉长,甚至变得脱节,总会有一部分兵马留在最后。

  而这时候,最后的人马所组成的阵形,和队伍里人的心理都是极度脆弱的。

  那时候,就是华夏军出击的最佳时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