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第四百三十章 道理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四百三十章 道理

作者:石公好喵 字数:1786 书籍: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扎克丹点点头“没有错儿,就是这么个道理,无论是军官、士兵、百姓,都是王国的一员,只有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加在一起,才能叫做华夏。

  离开了士兵、百姓们的支持,我们这些军官,就和那些流寇、草头王没有什么区别了。

  就像是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之流,去年在登州作乱,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强有力、有凝聚力的组织,而使得他们那群巡抚标营的辽东兵处处受当地人的欺负。

  被不断的折辱着,饿着肚子,又有谁会愿去大凌河救援那边的关宁军呢?谁还愿意为那帮子所谓的军官去打仗?

  小胡啊,你要记住,我们多年以来,每一次的胜利,那可都是所有将士,还有国内无数民众们,一起努力才得到的结果。

  每一个人的力量真的是极其的渺小,离了王国这个大集体,就仿佛是鱼儿离开了水,打仗也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干脆利落了。

  如果咱们军内的军官们不团结,搞小山头,搞利益集团,那就是在挖王国的墙角,就是在给我们自己掘墓。

  你是从大明山陕地区逃难而来的,应该知道大明军队的问题所在。

  那边,就是小山头太多了。文官之间要斗、宦官之间要斗,武官之间还要斗。

  除此之外,文官和宦官之间,文官和武官之间,宦官和武官之间,一个个利益集团,为了那每年千万两的辽饷斗的是混天黑地。

  在明庭之中,哪怕是独领一镇人马,以二品武将的身份镇守一方,在整个军镇之内虽然很有权势,可也要看一个区区5品文官的脸色要看。

  不但在钱、粮、物资、武器、装备等等上处处受到文官、太监的钳制和压迫。在外面,还要受到地方士绅们豪门的欺凌。

  而在咱们王国,各项职责都有不同部门的职业人员来分担,指挥官只要管好打仗的事就行了。

  只有钱、粮、物资、武器、装备、补给充足到位,士兵、军官都保持着自己的尊严,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一支强大的军队。

  你想一想,一旦我们这些做军官的持身不正,把王国弄得跟明庭似的会怎么样?

  在那种环境下兵无战心,一个军官,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又怎么可能打的了胜仗?

  我这么一番话摆在这里,孰优孰劣一眼可知。你说对不对?”

  副官被扎克丹给说的当即脸色就是一红。

  他知道扎克丹是在教训他。

  虽然脸色有些骚红,但是他也明白,扎克丹是陈信身边最信重的老兄弟,以人家的身份和地位,如果不是真心的为了他好,也不可能这么隐晦而又语重心长的跟他谈心。

  这样子当面说出来,虽然让他的脸上有些挂不住,可是,总比扎克丹不再理会他,放弃他要好的多。

  副官当下正了正风纪扣,一个捶胸军礼后,认真的说道“属下,想明白了。还请将军放心,日后,属下定会以此为念,好好做人,忠于王国。”

  扎克丹见到眼前年轻军官似乎是真的听进去了他说的那些话,满意的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很好,不过在华夏军中除了忠诚,你也要多多学习,多思考一下战术和战略。

  如今,王国不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在不断的扩编人马,军队数量逐渐增多。

  由此,可以想到,未来,我军作战的地域和规模也一定会扩大的。总参的各位专业人员,都在不断的总结战斗经验和学习新的知识。

  你们这一批刚刚实习完毕的年轻军官,被送到辽东地区来,也是为了让你们亲身感受一下这边复杂的战争环境。

  等到你们回去以后,要根据这一次的实践,总结出你们自己的相关心得。

  我举个例子,就像是有关于新组建完成的旅级编制大兵团作战,还有关于旅级规模部队的战役机动······。

  这些可都是新的研究课题,对我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只要你能搞出一定的成绩来,你的未来,将会不可限量。”

  年轻的副官听到扎克丹传授“真经”,赶忙掏出笔记本来记录,一边写写画画,还一边连连点头。极其的认真。

  扎克丹一边赶路,一边滔滔不绝的向副官传授该向什么方向努力的时候,多铎已经到达了复州河渡口南边大约2公里不到的位置。

  这个时候,华夏军第一混成旅右翼渡河部队,已经在河边列成了严整的阵形等待着后金军的到来。

  这一刻,无论是骑马步兵营,还是骑兵营、侦察营,所有人员,都下马,坐在地上休息着。

  刚才交战区域内,那些已经死去的后金军士兵们的尸体,仍然被摆放在原地无人掩埋。

  只是,靠近了以后,就能发现,这些尸体身上的盔甲和人头,居然都不见了踪影。

  嗯,战役之后收集盔甲,那是为了防止这些“战略物资”被后金军重新回收、修理、利用。

  虽然这些锁子甲、扎甲,在一定距离内,根本无法对抗华夏战士手中的步枪,可是,在近战的时候,这些玩意对刺刀和军刀,还是有着一定防护作用的。

  而且,后金方面的工业体系极其的脆弱,除了手工制造业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收缴了这些盔甲,也能变相的削弱后金的后勤能力。

  所以,秉承着这些理念,就算是后金军身上穿着的盔甲没有用处,也要按照条令进行回收工作。

  至于后金鞑子们的脑袋,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华夏和大明各军镇、官员们长久以来的接触中,华夏的谈判代表们发现,鞑子的人头,在大明军队体系,甚至是边境地方官体系中,是能够充当硬通货的。

  在大明,一个鞑子的人头明码标价200两银子,足足20000块钱啊。

  而且,在很多时候,鞑子的人头,还有着额外的附加属性,甚至是比相同数量甚至是翻倍的白银还要值钱的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