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第三百二十四章 秘闻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三百二十四章 秘闻

作者:石公好喵 字数:2181 书籍: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果然,围了不到半个月,八月十六这一天,松山守军两千前来增援了,由于众寡悬殊,被金兵没费吹灰之力就打败了,第一次救援失败。

  八月二十六日,总兵吴襄、宋伟率锦州兵六千前来救,原本历史上应该是阿济格率兵迎敌。而且,阿济格还因为打了胜仗得到了黄太吉的嘉奖。

  不过,这一次,阿济格不在了,出战的,是小将岳托。在岳托的领导下,明军的第二次增援也失败了。

  二十天后,后金斥候探明,大明朝总兵官吴襄和宋伟再次率兵来援,这一次黄太吉亲自带兵迎了上去。黄太吉麾下带领着的,是此次前来围攻大凌河的主力,并且,后金当中最精锐的巴牙喇营也在其麾下,有这么多的优势,大明的第三次救援失败得更惨。

  并且,这一次增援也让黄太吉看到了机会,他利用祖大寿渴盼援军的急切心态,搞了一次假增援,后金鞑子们穿上明军将士的衣甲打着明军的旗帜,高喊着铺天盖地杀向金兵大营。

  祖大寿在城头一看,喜出忘外,立即率兵冲了出来,欲里应外合,突出重围。

  可是,他哪里知道黄太吉已经设下了埋伏,一心想活捉他。等到他带兵杀出了城,眼看要与援军汇合时,援军突然变成了鞑子,直接奔他而来。

  祖大寿大惊失色,这才知道上了人家的诱敌之计,急忙后撤。但他已陷入金兵的重重包围中,好在部下们都英勇无比,拼命厮杀,总算没有被活捉,狼狈地逃回城中,从此再也没有出过城。

  而黄太吉,也因为对攻城战的恐惧,同时也担心鲁莽攻城一旦事不可为,会让他本人一直努力营造的英明形象毁于一旦,于是,他也不冒进,只是向祖大寿进行一轮轮的劝降。

  于是,皇太极于十月七日和十月九日这两天先后致书祖大寿、何可纲、副将张存仁,劝其速降。

  但仍遭到祖大寿的拒绝,这时城中的三万余人已饿死了一万多,再饿下去的话全都得死光。人的生命已达到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但祖大寿和军们却一直坚持着,宁肯饿死也不投降。

  为什么在王朝末期时候,这些素来胆怯不敢战的大明军队会这么坚决呢?首先,当然是忠君思想在起作用,他们怎么可能屈服于鞑子。

  但最直接的原因是以前后金鞑子各种残忍屠城的举动,激发了大家的血性。

  城内的众多军官们认为投降也是死,不投降也是死,与其投降被杀死,倒不如不屈而饿死,饿死还能留下个忠烈的好名声。

  他们当中还有人认为,黄太吉是一个素无大志的人,本来已打进了京畿,却又撤了回来,根本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金兵征战的目的无非就一个字“抢”,和占山为王的强盗们没什么大的区别,投降这样的人将来绝不会有好下场。

  这种观点得到了大凌河城当中所有人的一致认同,这就是明军身处绝境仍然坚持不投降的最根本原因。

  黄太吉几次三番的劝降,做出各种保证,可是,鞑子的信誉也就那样了,谁都不敢相信,哪怕这个人是后金的大汗黄太吉,也是一样。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的过去,黄太吉不敢攻城,而城中的明军也没有足够的力量突围。

  又挨过了一段时间,在九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大明在被后金鞑子围点打援了好几次之后,终于接受了教训,组成了一支四万人的援军一起前来救援大凌河。

  率领这支部队的是监军道张春。张春,举人出身,在收复永平四城中,表现突出,为孙承宗看好,这次大凌河被围,孙承宗力荐他挂帅,朝廷派他为监军道。

  按照历史记载来推算的话,张春率军赶赴大凌河城救援的这一年,他应该已经六十五岁了,年过花甲过了耳顺,马上就要到古稀了。

  九月二十七日,大军过小凌河直逼大凌河城,在距大凌河城十五里处时,与后金鞑子相遇。张春为了扼制骑兵,动用了许多战车,战车上配有火器,双方交战开始,八旗兵吃了些亏,冲了几次都未能成功,战车阵缓缓向前推进。

  你有矛,我就有盾,战争就是这样。明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金兵已经拥了威力无比的红衣大炮,此时正横于大道中间,恭候着明军的到来。

  待明军进入射程,四十门大炮先后发射,明军的阵营当时就乱了,皇太极率军冲了上去,明军被杀得节节后退。

  兵败如山倒,张春想扼制溃逃,可是毫无作用,最后连他自己也被卷进了败退的大潮中。

  此战,张春和他的三十余名将领被生擒,总兵吴襄和宋伟仅率数十人侥幸逃归。浩浩荡荡的四万增援大军就这样土崩瓦解了,从这以后,朝廷再也没派来过援兵。第四次的增援几乎是全军覆没。

  接下来,就进入到了大凌河之战的第三个阶段了。

  张春来援,明金双方杀得惊天动地,但祖大寿在城中按兵不动,丝毫没有反映。

  没有办法,大凌河城中断粮已经近两个月了,所有该吃的都吃了,不该吃的也都吃了,除了人之外,已经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再吃了。

  祖大寿已经丧失了组织和配合增援的能力。而现在,张春又败了,大凌河彻底陷入了绝境。

  这时的大凌河城内已是一群一阵风刮来就能吹倒的奄奄一息的饿汉,如果金兵乘胜发动攻城的话,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将大凌河夷为平地。

  但皇太极没这么做,反正到了这会儿,大凌河已经是案板上的肉,随他怎么拾掇了,所以,最好是能够把利益最大化。

  黄太吉认为,可以乘此机会,挽回之前十几年,后金各部在各地屠城所造成的影响。

  并且,他对祖大寿这个人,外加被称为大明精兵尽在于此的关宁铁骑很是欣赏。

  早在万历皇帝死的那一年,祖大寿就当上了游击,曾因功受到熊廷弼的嘉奖。

  天启二年时在广宁巡抚王化贞麾下任中军游击。广宁失陷,他率兵逃到了觉华岛。

  在宁远之战中,他亲自指挥善用大炮的福建籍兵士,炸死八旗兵数百人,令八旗兵为之胆寒。

  黄太吉登基,再次攻打锦州和宁远,祖大寿在袁崇焕帐下又立下战功。

  袁崇焕第二次赴辽东,重用祖大寿,提拔他为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任。

  祖家世代居住在辽东,为当地旺族,在辽军中是位举重轻重的人物。

  祖大寿本人非常有才干,深得袁崇焕的器重,与何可纲、赵率教一起被袁崇焕称之为辽东三杰,他在辽东地区拥有巨大的声望。

  正因为如此,皇太极对祖大寿十分看中,认为此人可作为千金买马骨的对象。

  为了能够利益最大化,黄太吉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忍耐,他要给祖大寿看,给关外的明军看,给天下人看,看他黄太吉的宽怀和仁爱。

  大凌河城中的军民们又在地狱中挣扎了十天,十月初七,皇太极再次致书祖大寿,两天后又派降将姜新赴城中面谈。

  这一次,祖大寿终于动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