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第五十九章 薪火6年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五十九章 薪火6年

作者:石公好喵 字数:1861 书籍: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时间匆匆而过,薪火5年的篇章快速的翻过,进入了薪火6年,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后金从蒙古方向上入寇大明,一路肆虐大明京畿地区,劫掠了大量的人口、物资,充实了各奴隶主们的实力。

  而在阿敏建立的韩国,内部的一些后金残部中,有一部分是潜伏起来的,忠于黄太吉的人。

  这些人在苏克萨哈和安不撸的带领下,发动了叛乱,灭亡了韩国,并重新打出了后金的旗号。

  之后,以后金叛军和原韩国军队组成的12万联军,共同攻伐陈信所部。

  双方经过半年时间的对峙和交战,后金方面被陈信军所部击败后,苏克萨哈带领残部撤往了上京,固城死守。

  陈信军一方,因为内部不稳的缘故无力追击,只能撤军回返。

  之后还经历了和尼德兰人的海战、和谈,和西班牙人的通商,在占城开垦种植园,种植橡胶作物等事件。

  再往后,就是华夏联合王国建立,陈信称王,建立了各中央政府机构,改元薪火。

  为了表示己方乃是继承了汉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正统身份,特地定下己方起兵那一年为薪火元年,而不是称王的那一年改元。

  因为这个时空有了陈信胡乱搀和的缘故,后金方面的历史被改的面目全非。

  几年前,阿敏和一部分对后金存有异心的女真人一起发动叛乱,带着一部分的女真人,入侵朝鲜王国,并占领了这片土地,组建了韩国。

  这件事情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现在开始慢慢的显现出来。

  那一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后金方面女真人的力量,但同时也为黄太吉扫清了一部分朝堂上的障碍,打破了四大贝勒共同议政的默契,以黄太吉的政治手腕,在政敌们力量被消弱的绝好时机,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话语权。

  通过突袭明朝京畿地区的事件,再次强化了自己权威的黄太吉,为了弥补后金失去大量本族人口的损失,大肆的展开对鱼皮鞑子和生女真的抓捕工作,促发了吉、黑地区的反抗。

  华夏联合王国在那里组建的吉黑支队,在与后金的对峙中原住民们损失比较惨重,只能无奈退守海参崴,依靠着王国的船队补给继续发展。

  而大力抓捕鱼皮鞑子和生女真的行为,加强了后金的力量,又让历史大大的改变了样貌,黄太吉派遣强大了很多的后金军队征伐蒙古,彻底击败了林丹汗。

  而就在时间进入薪火6年(公元1631年)的时候,林丹汗逃跑途中病逝,他的儿子额哲归降黄太吉,并献上了据说是当年元顺帝逃离中原时候,带走的传国玉玺。

  在这些大事件之中,还不断的穿插着各种“小事”。

  像是黄太吉和各位兄弟们一起娶了林丹汗的老婆们,众位兄弟叔伯们一起玩“亲上加亲”的游戏,这种小道消息是最引人注目,也是传的最快的。

  华夏联合王国特工在大明开办的报纸,通过连载这些花边新闻,初步在大明打开了争夺话语权的序幕。

  大明陕西地区已经闹腾了好几年的流寇,突然跳出了以前的活动范围,流窜进入山西境内。

  这些流寇之中,几支以擎天柱、威震天、红蜘蛛、大黄蜂等为名号的流寇首领,在一群烧杀抢掠的流寇中表现的就像是一股清流一般。

  他们不劫掠,不滥杀,虽然发展的很是艰难,但却也得到了一部分理想主义者的认同,在流寇之中慢慢脱颖而出,成为了流寇之中,数得上号的人物。

  如果再有一名穿越者,就能从名号上就能看出,这绝对是陈信的恶趣味。

  这些名号非常怪异的流寇,是王国特工们拉起来的队伍,为的就是从那些灾区收拢饥民,把这些原本会白白饿死的难民们,通过黄河或者长江水路,送往华夏联合王国。

  虽然耗资巨大,也非常的麻烦,但是,在陈信的心目中,每一个汉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

  从薪火5年的年末开始,王国的第一艘万吨级排水量的风帆船建造完成,并试航结束,而通往北美大陆的移民工作也已经开始了。

  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无主之地在等着华夏去占领、开垦,陈信只怕大明区区两个亿的人口,根本不足以开发那么广阔的土地,怎么能白白浪费人命呢?

  大明的山东、河南、直隶交界地区,有邪教起来造反,打出了白莲、金蝉等旗号,并且大肆封赏王爵封号,这种作死的行为自然是很快就被大明军队给镇压了。

  华夏联合王国内部,对敌非常的警惕,连忙开展了对王国内部各宗教势力的摸排工作,而且,各种宗教法规也在紧急制定当中了。

  还有,大明再次增加了赋税的征缴额度,每亩田地增加了三厘银子。

  华夏联合王国可不会放过这些这么好的舆论武器。

  当王国的公民们,从王国第一份报纸《华夏报》上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对比着王国现在的各项政策,油然而生出了一种幸福感。

  在对比之中,公民们对扫盲班和学校中宣传的国家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些从大明各地来的新移民们,对王国的归属感,不断的增强着。

  在这么一连串的事件之中,袁崇焕被处死的消息,仿佛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没有惊起大明京师以外地区的普通百姓们丝毫的波澜。

  不过,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的东江镇。

  东江镇的将士们,这几年可被袁崇焕给坑惨了,在袁崇焕决议对付毛文龙的时候,就开始限制运往东江镇的粮船。

  原本就停靠在海岛上,靠着做些买卖,购买粮食过日子的东江镇,没有了粮食入口,那真的是一下子就陷入到了水生火热当中。

  原本,按照袁崇焕的想法,搞定了毛文龙之后,自然会赶快运粮食过去,收拢军心,彻底的掌握住这一部分的军队,成为整个辽东地区明军真正的意义上的扛把子。

  可惜,天不遂人愿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