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下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下

作者:石公好喵 字数:1849 书籍: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接下来几天,陈信在韩北行政区不断的组织人手、物资,还有其他的一些准备工作。

  而好几支人数庞大的测绘队,也已经出发了。

  随着他们不断的测量地势、绘制地图,还有圈定聚居区位置,新移民也以社为单位,开始了南下。

  他们会在测绘队划定的区域开垦良田,兴修水利设施,开始新聚居区的初步建设。

  后续的新移民也正在不断的进行分组,安排退伍军人充当管理者。

  然后按照社为单位,分配几个育马场支援给新移民的用来耕田和搞建设的牲口。

  接下来就是让军械厂的冷兵器制造车间转产,开始生产大量的优质农具和各种工具。

  这一点非常的简单,现在,军械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习惯,根据需求来专门设计各种武器、装备、工具、器械,一旦使用单位验收通过,就使用分工协作还有模具批量制作。

  除了模具做起来稍微麻烦一点之外,后续的工作直接就是在做重复性的工作,工人们一个个熟练的不得了。

  质量抽检的时候,大件的合格率非常高,几乎能够达到百分之百。

  而细小零件的合格率没有大件那么高。

  虽然根据对精度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会有一点浪费,但是,相比于上百倍于原本手工加工速度的工业化分工协作生产所带来的优势,加工精度所带来的那一点浪费,实在是不值一提。

  更何况,工业部门也在不断的对加工精度进行提升,工人们也在想办法减少不合格率。

  农业部门也已经做好了育种工作,,准备随时分发给各新建聚居区。

  除了水稻、小麦、高粱、大豆等传统作物之外,因为总是和欧洲、美洲过来的船队打交道,所以,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也在己方的种植列表上。

  根据气候、土壤、水利设施等条件的不同,接下来的春播也不会高一刀切的统一种植,科学种田在几年的宣传后,已经深入人心了。

  建设部的人也已经全部到新移民聚居区去了,准备对个聚居区进行指导建设,新移民们在种田的空余时间,也要修建自家的房屋。

  在工作中,管理人员会记录下每一个人的表现,最后,根据大家的表现,安排住进房屋的顺序。

  干活没有别人积极,长久没有轮到的,就先住到帐篷还有当地遗留下来的四处漏风的房子里去。

  而下面一步,就是比较重要的以汉族同化掉本地土著的融合政策了。

  全部以大明的流民组成的新移民村落、城镇,并不符合王国的利益,这是一种浪费。

  要知道,陈信准备以汉民族为主体,把整个国家的人都给同化掉呢,怎么能让这么多的汉族同胞白白浪费掉。

  王国现在的地盘本来就是从原来的朝鲜王国和倭国两个国家强抢来的,土地上有原来的土著民族在生活着。

  韩北行政区因为连年的大战,原本的高丽族人并不多,很轻松就能够同化掉。

  可是,朝南行政区,还有九州行政区,那些祖祖辈辈生活在原来土地上的土著民族,可是从来都没有消停过,叛乱、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

  而陈信定下的对这些土著民族的政策,也是极其严厉的。

  几个行政区的民众,必须穿汉族服饰。

  无论在任何的场合,都必须说汉语,如果胆敢有人以汉语以外的语言交流,将会被处罚。屡教不改者将被处以重刑。

  全家改汉姓和汉名后,能够得到减税的福利,反过来说,不改汉名的,就要比别人多交税。

  除了这些之外,陈信还专门组建了宗教管理部门,在倭国已经有天主教泛滥的趋势了,。这些天主教徒在倭国很不安分,总是会闹出些事端来。

  再加上倭国本土势力极其强大的神道教,也不会不时的发动起义,所以说,倭国就是个炸药桶。

  好在,己方占领的九州地区,在倭国算是“偏远的乡下小地方”,所以,情况没有幕府统治地区那么糟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朝鲜的宗教有部分和大明相像,但是也有很多的不同,民间神神叨叨传教造反的势力,也比较频繁。

  再加上来自后世的陈信,也看过很多的资料,知道如果对宗教放任不管的话,会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

  哪怕是现在,陈信穿越来的这个时空的1630年前后,欧洲可是因为新教和天主教的信仰还有宗教产业问题,人脑子都打出狗脑子来了,整个德意志地区,被各国当作战场,打成了一片焦土。

  所以,从一开始,整个煊军势力,都对宗教势力极其的警惕,对于所有的宗教机构都进行了登记、排查、限制。

  当然,这些措施肯定不够,这只是初级的做法而已。

  乘着此次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安置的“南部大开发计划”的实施,陈信又开始在里面掺沙子了。

  从九州行政区、朝南行政区的一些农业人口密度较大,人均耕地面积较小的区域,分别抽调了几万高丽和倭国土著,参与到南部大开发计划中来。

  未来,陈信还要不断的把各种土著从原本的土地上迁走,把各民族打散、混居,通过远超这些土著民族的汉族人数量,彻底的吞并占领区域。

  汉民族本来就同化性极强,再辅助陈信早先制定下来的那么多的手段,只要坚持一个主体民族、一个统一国家的同化政策不动摇,相信用不了几十年,整个还没有建立的国家,就是铁板一块。

  想到了这里,陈信再次想起,自己到现在还没建国呢,虽然建国筹备委员会早就成立了,各项工作也都在稳步进行中,随时都可以建国,但是,现在千头万绪,陈信实在是没有精力去理会这种事情。

  最终,陈信决定,建国的一切仪式,就都等到这一次秋收结束后再说吧。到时候,物资缺口大大减少,新移民们也都会因为这一次秋收而对新政权有好感,那时候,是个好时机。

  “南部大开发计划”已经彻底的铺开了。。

  a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