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超自然异闻录 第八二四章 路尽石棺现

《超自然异闻录》第八二四章 路尽石棺现

作者:三千狼 字数:1829 书籍:超自然异闻录

  根据往常习惯,嬴小政在快撞到雪的时候就减速,身体因为惯性往前栽倒。雪弯腰伸手,正好把往前栽倒的嬴小政接到怀里。

  “政儿,可吃好睡好?”雪在抱住嬴小政的那一刻,提起的心落了下来。

  在朱襄不在的艰难时刻,雪一直靠着嬴小政支撑。昨日嬴小政和朱襄都不在身边,雪忐忑了半宿。

  现在见到嬴小政,雪对秦王的敬畏都暂时忽视了。在抱住嬴小政后,她才向秦王、白起和一位不认识的贵人行礼。

  范雎见这位平民女子明明对秦王失礼,回过神后却没有慌张,而是规规矩矩行了长平君夫人应该对秦王和其他大臣行的礼节。他好奇不已。

  听闻这位平民女子在刚入咸阳城的时候吓得不敢出马车,怎么变化这么大?

  秦王没有对雪的失礼生气,反而对雪的认可稍稍提高了一些。

  雪在秦王这里的价值,一是抚养政儿,二是必要时候可以用来威胁朱襄。

  现在雪对政儿的感情压过了对他的恐惧,之后又能鼓起勇气假装无事地与他告罪行礼,让他高看一眼。

  “舅母,政儿没吃好没睡好,看,都瘦了!”嬴小政在老秦王板着脸让雪起身时,拉着雪的袖子指着自己的脸道,“看,都瘦了!”

  雪看着嬴小政肉嘟嘟的脸,心疼道:“舅母先给你盛碗粥垫垫。”

  “雪,别听他胡说,就一晚上还能瘦?”朱襄先“拆穿”了小外甥,才和蔡泽规规矩矩向秦王行礼。

  待行完礼后,老秦王乐呵呵道:“寡人私下拜访,以后不需多礼,像见到先生和武安君一样即可。”

  “是,君上。”朱襄腹诽,不需多礼,那你还要等我们行完礼再说?

  从老秦王的话,朱襄得到一个坏消息和好消息。

  坏消息是,老秦王突然来访恐怕会成为常态;好消息是,他的膝盖有救了。

  来人除了老秦王、范雎、白起之外,子楚也在列,但太子柱居然不在。

  子楚给朱襄递了一个“无事”的眼神后,朱襄叹着气抱怨道:“君上,不是我不愿为你下厨,但家里别说牛羊鱼肉,连粟稷都不够,我正准备出门买。”

  “这你放心,寡人自己带了。”老秦王拍了拍朱襄的肩膀,拉着朱襄往府邸偏院走,“听说你很会帮人调理身体?”

  朱襄赶紧解释:“我不懂医,只是做饭美味,可以让没胃口的老人多吃一些。人只要能吃进去东西,身体肯定比没胃口好。”

  “说得也是。”老秦王叹了口气,“先生和武安君身体都亏损得很严重,寡人让他们在你这里暂住一段时间。”

  朱襄傻眼。

  这个时代的医者大部分是巫医。有一个学派叫“医家”,就是试图把医术从神鬼巫术中解放出来。比如他们辩论的一个点是“思想”是“头脑”产生,而不是“心”产生。

  后来百家凋零,“医家”也与“墨家”“农家”一样变成了“技艺”,丢掉了自己的理论。又因“心”在人的正中间,符合阴阳元神等儒家道家哲学的概念,所以“心说”统治了华夏整个封建时代。

  直到明后期,以李时珍为代表的医者再次掀起讨论,又有海外现代医术传来,“心说”才渐渐式微。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医术有多落后。他们能流传后世的神医,除了民间臆测的神话故事之外,能力可能还比不过中医院的专家。

  科学技术在发展,人的认识水平在提高,一些小的技艺可能失传,在总体趋势上肯定是上升,没有文明和科技断代,就不会有“今不如古”的事。所以这个时代的人生病基本就是靠扛。

  老人免疫力降低后,各种小病都可能要他们的命。范雎和白起今晚住在朱襄家,可能受个凉就永远起不来了。朱襄揽这件事,完全是给自己埋雷。

  蔺相如和廉颇是朱襄的长辈,就算出事也不会有人去找朱襄报仇,不会有人怀疑朱襄谋害他们。应侯和武安君能一样吗!

  可秦王下令,没有朱襄拒绝的余地。他只能忧心忡忡接受了这个艰巨又危险的任务。

  老秦王或许也觉得自己有点不厚道,不过范雎和白起的身体都衰败得太快,宫里的医者都说无能为力,只能给他们跳巫舞祈求上苍和祖先垂怜。老秦王现在还找不出能替代范雎和白起的人,只能寄希望于朱襄的神奇了。

  “能吃得下饭也好,我胃口确实不行了。”范雎温和道,“长平君不需担心,我和白将军的身体,我们自己知道,家里人也知道。”

  朱襄只能拱手苦笑,承诺尽可能给应侯和武安君做好吃的。

  老秦王道:“子楚是你弟子,他会帮你侍奉先生和武安君。”

  子楚恭敬拱手:“老师。”

  朱襄鸡皮疙瘩都竖了起来了。

  这就像是寝室里天天和室友口嗨父子局,但有一天你的狗币室友居然恭恭敬敬叫了你一声“爸爸”,那反应肯定是汗毛竖立,满脸嫌弃,觉得这狗币绝对有大阴谋。

  就算没有大阴谋,朱襄也很不适应。

  他连忙道:“君上,夏同……公子子楚是我的友人,他想知道什么,我一定尽力告诉他,叫老师就免了。”

  “他字夏同,寡人取的。”老秦王好笑道,“昨日寡人让他叫你老师,你好像没有不乐意?”

  朱襄干咳了一声,道:“昨日确实很解气。”

  老秦王笑着拍着朱襄的肩膀道:“你们私下如何相处,寡人不管,你们自己决定。”

  朱襄感动不已。

  即便他知道老秦王现在是装的,实际上他和子楚身边都密布老秦王的眼线,但这句话听得舒服啊,简直堪比现代开明长辈了。

  子楚继续恭敬道:“老师,有何需要我做的事,请尽管吩咐。”

  朱襄心里呵呵。你这个病秧子,来我这是多一张吃饭的嘴吧?

  被迫塞了三个老弱病,朱襄被老秦王拉着给他的两个好臣子和一个顺带的孙儿选房子。

  还好这原本是太子柱的府邸足够大,朱襄不会纳妾,宅邸还是很空旷。

  朱襄看着空着的院子,眼前出现了蔺翁和廉翁吵架,荀子兜着袖子围观,李牧和蔺贽比比划划的幻觉。

  他在劝架,政儿满院子乱跑,雪大声叮嘱政儿跑慢些。家里的仆人们时不时的探头看一眼,笑着交头接耳。

  老秦王和范雎、白起商量怎么装饰屋子、带多少仆人、要不要逮几个儿子孙儿来伺候自己的声音,吹散了朱襄眼前的幻觉。

  雪担忧地握住朱襄的手,嬴小政抱住了朱襄的腿。

  “这里以后就是我们的家了,雪、政儿,你们也要想想需要什么样的院子,我找人给你们修。”朱襄回过神后,微笑道,“这里的家也会很热闹。”

  “嗯。”雪轻轻点头。她的手心都是汗,之前向秦王行礼时,她不是不怕,只是强忍着。

  还好在这一路上,她见过许多次秦王,对秦王畏惧的心淡了一些,才能将一路上苦练的礼仪用出来。

  “政儿要跷跷板,要秋千,要会晃的木头马……”嬴小政不客气,立刻开始提要求,“要可以堆堡垒的沙堆,还要可以练剑的靶子!”

  子楚皱眉:“朱襄,你太娇惯他。”

  趁着三个老人在前面兴致勃勃聊天,看不到自己,朱襄翻了个白眼:“这算什么娇惯?嫉妒了?放心,你和蔡泽也有。”

  子楚:“……”想骂人。

  蔡泽一直在观察子楚,待子楚现在开口反对朱襄时,他才在心里稍稍点了点头,初步认可了朱襄的判断。

  虽然夏同已经回归秦公子的身份,且已经与朱襄分别三年,但子楚看待朱襄的态度,确实还是友人。

  “公子子楚,在政儿的事上,你反驳他没用。”蔡泽开口,“朱襄和雪姬护政儿护得如同自己的眼睛,蔺公、廉公和荀子也是如此。连蔺公、廉公和荀子都纵容朱襄溺爱政儿,连君上都赞同了。”

  子楚刚才没嫉妒,现在心中涌起一股浓烈的酸味。

  嬴小政抱着舅父的腿,仰头给了亲爹一个萌萌哒的微笑。两个酒窝窝荡啊荡,盛满了对亲爹的嘲讽。

  子楚的表情变得古怪极了。

  政儿这表情是得意还是嘲讽?他虽然早知道政儿聪慧,但政儿现在都还未到秦公子启蒙的年龄,是不是聪慧得太过了?

  或者只是自己的错觉?政儿只是单纯给我这个亲生父亲一个表示亲密的微笑?

  就在子楚怀疑的时候,嬴小政伸出食指拉了一下眼角,然后迅速把脸埋在舅父腿上。

  子楚:“!”亲爹的巴掌痒了。

  蔡泽看到了这一幕,压低声音道:“如果你现在说政儿给你做鬼脸,朱襄和君上都会指责你欺负孩子,政儿绝不会做这种事。”

  子楚好奇:“你经历过?”

  蔡泽道:“蔺礼经常和政儿玩闹。”

  子楚信了。会和一个孩子计较,确实是蔺贽会做的事。

  “你是朱襄的友人,也是我的友人,请叫我的字。”子楚拱手,“我与政儿分别太久,很想知道政儿的过往,请多告诉我。”

  “什么?你想知道?问我啊。”蔡泽和子楚前面的话他没听到,这句话朱襄听到了。说到政儿,他精神就来了。

  “不问你,你太宠溺政儿,话不可信。”子楚道,“我问雪姬和蔡泽。蔡兄可有字?”

  蔡泽微笑道:“我和朱襄一样,既然出身卑微,曾经无字,发迹后也不用再取了。”

  “你们在聊什么?”老秦王好奇地凑过来。

  嬴小政抬头告状:“亲父想了解政儿的事。但亲父说舅父溺爱政儿,话不可信,只愿意听舅母和蔡伯父说。”

  子楚表情扭曲。这个孩子!

  老秦王笑着把嬴小政抱起来,训斥子楚道:“政儿周岁便能言语流利,荀子教他《书》《春秋》《易》,蔺卿教他《诗》和各国文字语言、律令,廉颇教他兵书。如此刻苦的孩子,溺爱些又如何?”

  老秦王说话,范雎向来可以随意插嘴:“君上,政公子之前都由名师教导,现在可能无法与其他秦公子一同启蒙。”

  公子政是以地位和身份称呼嬴小政,“政公子”则是更亲昵的对宗室子弟的尊称。范雎如此称呼嬴小政,虽不如“政儿”亲昵,也可看出他对嬴小政的不同。

  范雎一说这个,老秦王就头疼:“武安君肯定比廉颇强,能教政儿。先生你能否教导政儿?”

  范雎道:“我能教政公子谋略,但事务繁忙,恐怕不能尽力。”

  嬴小政立刻在老秦王怀里拱手道:“请应侯教我。应侯只需布置功课,政儿自会完成功课。不懂的,政儿问蔡伯父和舅父。”

  范雎看了蔡泽一眼,回头看向嬴小政,笑着道:“蔡卿肯定能教你。你舅父也擅长谋略?”

  嬴小政骄傲道:“舅父什么都会!舅父只是会了也不愿意做,舅父说自己是简上谈兵。”

  朱襄揉了揉鼻子,不好意思道:“政儿高估舅父了。君上,应侯,我只是听得多了,就懂了一些。实际做就不行了。”

  “我知道你心软,做不来。”老秦王笑着摇摇头,道,“你可想好入秦后先做什么?”

  朱襄道:“在赵国时,荀子教了我秦律。不过秦律每年都会更改,我还需要再学一学,暂时不敢做高官。请君上先令我在咸阳附近种田,培养良种,指导农人耕种。待我做出些成绩,再令我去指导其他地方的农田耕作。”

  朱襄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道:“我的本事我自己清楚,我不擅长在朝堂谋事,最大的本事就是会种田。君上救我回秦,给我如此厚待,我若不做出些成绩,也无颜与秦国众卿站在一起。”

  老秦王叹气道:“朱襄,秦律虽严格,但你是秦国长平君,是秦国公子的妻弟,你已经不是平民,不用再用平民的眼光看自己。你在长平的功绩和在赵国的声望,七国国君都会以国士待之。”

  朱襄躬身拱手:“君上以国士待我,我自以国士侍秦。秦国不缺统一六国的兵力,只缺统一后如何让六国安定、庶民归心的方法。”

  “儒说以道德教化,法说以律令约束,但我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若面临饿死冻死的困境,左右不过是一个‘死’字,道德和律令都不能阻止庶民为了活下去而反抗。”

  朱襄保持着躬身的姿势抬头:“请君上先命我让庶民肚中有粮,身上有衣。之后君上就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该如何在统一天下之后,对待天下之民。”

  范雎和白起都皱着眉头看着朱襄;子楚和蔡泽都嘴角上弯;而嬴小政骄傲地扬起了他的小脑袋。

  老秦王将曾孙放到地上,扶起朱襄,声音动容。

  这次他是真心的了,因为朱襄看到好感度上涨了那么一丝丝,比昨日子楚上涨得还少的那么一丝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