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唐谜 72 第七十二章

《唐谜》72 第七十二章

作者:书自清 字数:3513 书籍:唐谜

  此为防盗章, 1小时后恢复正常内容“道长请留步。”

  她这一声不大不小,声音刚好让整个车马队伍里的人都能听见。前方领头的龙凤兄妹勒紧了马缰,将队伍停了下来。随即他们回首看向那独行客, 面上有些许惊奇之色。没想到这位独行客居然是女扮男装,而且似乎并不是东瀛人,说的官话真的是非常标准,比之任何一位长安官员都不逊色。再看她蒙在眼上的黑布,不由心中遗憾, 真是可惜了。

  独行客身高并不是很高, 身材比照一般男子也是显得纤弱,只是她那一身的气势十分强大, 竟是让人看不出她是女儿身。那道士轻咦了一声, 暗道:我阅人无数,今日竟然走了眼。不知她拦住我做什么,且去探一探。

  道士跳下马来,走到那独行客近前,道:

  “郎君唤住贫道有何事?”话语间也不点破她身份。

  “道长,您可欠了某十五文钱,这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道长还是及时还钱罢。”那独行客笑道。

  道士瞠目结舌,一时呆住,不知该作何反应。

  独行客补充道:“道长, 您赚了那三位门卒三十文钱, 这其中可有某家一半功劳。酬劳分我一半, 岂不是天经地义?”

  那道士面色涨红,任他伶牙俐齿,这会儿也是气得语塞,说不出话来。

  他们的对话让整个车马队伍都听到了,前方的龙凤双胞胎兄妹登时憋不住,哈哈大笑出声。后面的那两位黑袍银青鸾纹的男装女郎也是忍俊不禁,掩唇而笑。就连那满面沧桑的胡袍壮汉也是展开了笑颜。

  道士被同行的伙伴们嘲笑,气头却下去了。眼珠一转,笑道:

  “郎君真是个趣人,贫道给你这十五文钱又何妨,就当交个朋友。”说着就从袖袋里数出十五文钱。

  那独行客听到铜钱之声,便伸出了手,道士抓着十五文钱放进她手中。松手的档口,却忽的握着拳头向前一捣,击向那独行客腹间。独行客弯唇一笑,伸出的手打了个弯,将这一拳拦住,拨了开去。道士拳风一变,身形一侧,拳头再度打来。独行客听声辩位,伸手一抓,竟是准确握住了道士的手腕。接着就成了暗中较劲的功夫,独行客捏紧道士手腕,逼迫他张开拳头,道士则捏紧拳头,不让分毫。二人斗了几个呼吸,不分胜负,就在这难解难分之际,第一架马车车内铃铛又是一响,道士一听,便笑着张开拳头,掌中铜钱尽数落下。独行客闻声,立刻松开道士手腕,矮下身子,闪电般伸手一捞,十五文一分不少全部被她兜手抓住。

  两人这几个来回的斗法,在外人看来不过好似在互相谦虚客套,丝毫没当回事。

  “郎君好功夫。”那道士赞道。

  “不及道长。”独行客谦虚。

  “贫道号玄微,以后郎君若有事,至各地长凤堂商号,报贫道道号即可。”

  “领道长心意,只是某虽是一介江湖浪客,却已有主,怕是要辜负道长好意了。”

  一番闹剧,却让这独行客入了玄微子的法眼,竟是起了爱才之心。这等人才,若是能招入麾下,必能让他们如虎添翼。独行客却听出他话中意思,道自己已经有了侍奉的主人,不可再易主。

  玄微子也不逼迫,摘下腰间拂尘,于独行客头上一拂,唱一句“福生无量天尊,不可思议功德”,便拜别这位独行客,回身上马。他低声对那第一架马车内的人说了点什么,不久,又听那马车内响起铃声,道士高声道:

  “出发!”

  前方龙凤兄妹闻言一夹马腹,当即启程。

  而那独行客,自利落跨上马,扬尘而去。

  车马队伍刚从春明门沿着朱雀东街行了一小段路,就见距离兴庆宫宫墙不远处的道路拐角处,立着三个人,正是沈绥、伊颦和忽陀。沈绥今日穿了一身雪白的缺胯袍,未戴幞头,只武缨小冠束髻,双耳侧各垂下一绺朱纮,负手立在道旁,举目远眺。那模样如玉器雕成,清隽高美,引得路上行人纷纷侧目。颦娘依旧的帷帽遮面,衣装朴素,忽陀在后牵着三匹马。

  龙凤兄妹急忙一扯缰绳,领着队伍向她三人而去。距离还有几丈远,马车队伍就停了,兄妹俩,包括后方的玄微子、沧桑壮汉,还有两名男装女郎,全部下得马来,上前向沈绥见礼。

  龙凤兄妹中的兄长张口就道:

  “参见门主……呃!”尾音还未吐完,就被身旁的妹妹一肘捅在肋骨出,疼得青筋都起来了。

  妹妹却立刻拱手接话道:“从雨携兄长从云见过大郎,不辱使命,安全护送二郎入京。”

  从云一脸怨念地看着妹妹从雨,从雨却不理他。从云只能委屈地揉着自己的肋骨。

  沈绥笑了,道一声:“辛苦了。”

  随即看到玄微子和沧桑壮汉,不等他二人向自己行礼,她自己就抢先行了晚辈礼,笑道:

  “玄微师兄,呼延大哥,一路辛苦了。”

  “大郎太客气了。”玄微子笑道。

  壮汉寡言少语,只是一抱拳,把没行的礼行完,声音雄浑,道一声:“见过大郎。”

  两名黑袍男装的女郎上前见礼:

  “青鸾堂堂主李青、副堂主杨叶见过大郎。”

  沈绥点头问好,随即疑惑道:

  “青鸾堂其余部属为何没跟来?”

  “奉二郎之命,绕道终南山,给白云先生送书,迎琴回返。”

  沈绥一挑眉,也没多问,表示知道了。随即她让队伍继续出发,忽陀牵马跟上,便带着颦娘上了第一驾马车。

  掀开车门帘,沈绥进入其中,便有一位侍女跪在车厢板之上拜道:

  “蓝鸲(qu)拜见门主。”

  “无须多礼,起来坐着。”沈绥扶她起来。

  而就在侍女身旁,正有一位“郎君”坐于轮椅之上,笑眯眯地看着沈绥。她身下的轮椅全木制,构造精良舒适,被机关锁住车轮,固定在车厢板之上。而就在她的手边,垂着一根细线,上拴一枚银铃,随着沈绥等人登车,左右摇摆,发出脆响。

  这位“郎君”身着一身交领大袖的银色儒袍,袍外还裹着一件黑狐毛领的裘氅,衬得她本就白皙的面容更显苍白。她双手捂着小手炉于腿上,指骨突出,瘦削乏筋,一身病骨。泼墨长发只挽了个半髻,用玉簪在脑后束着。一双凤眸纤长,尾端翘出一缕无尽风情,长眉似柳弯弯月,温俊清雅,琼鼻檀口相映成辉,容貌无双至美,比沈绥丝毫不弱。又因一身独特的病弱气质,与沈绥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美。

  沈绥一进来,就温柔唤了一声:

  “琴奴,可等到你了。”

  随即急忙翻下车厢内壁的折叠条凳,坐下身来,搓了搓自己的手,附上她的面颊,试一试她是不是在发烧。沈缙无奈摇了摇头,伸手握住了姐姐的手,示意自己没事。

  沈绥不信,恰逢此时颦娘已经进来了,便道:

  “颦娘,你快给她看看,她总说自己没事,我却见她面色怎么这般苍白?”

  颦娘也不废话,直接接过沈缙的手腕,就号起脉来。

  沈缙扭头,对侍女蓝鸲无声开口。侍女蓝鸲盯紧她双唇,读出她唇语,便对沈绥道:

  “二郎说,这车厢内光线不足,才显得她面色苍白。她身体真的无碍,请门主勿要担忧。”

  不过颦娘却立刻接话道:

  “还是受了寒,回去要吃一服驱寒药。”

  沈缙露出了妥协的表情,她已经习以为常了。

  马车一路走,颦娘继续给沈缙检查身体。沈绥则坐在一旁问沈缙:

  “琴奴,你派人去终南山上拜帖,从师父那里迎回焦尾琴,是为了上元斗琴的邀约?”

  沈缙点头,又无声地对沈绥开口,沈绥读她唇语,知道她在说:

  “受董夫子相邀,实难拒绝,董夫子手中有雷音,只有焦尾可比。”

  沈绥点头:“上元佳节于景风门外斗琴,也是一件风雅事,虽然会出不小的风头,但亦当无碍全局。”

  沈缙无声问沈绥:

  “阿姊,案子查得如何?”

  沈绥苦笑一下,道:

  “有些复杂,不少事情需要你们帮助我仔细查一查。”

  沈缙安慰地抚了抚沈绥的手背。不多时,一行车马就入了道政坊,拐进了沈绥目前居住的小院。一下来这么多人,一时之间,这不大的小院立刻被占满了。因为不大方便,玄微子、从云与那姓呼延的壮汉便告辞,到不远处的客栈居住。

  沈绥打开了马车后壁的机关,降下来一节坡段,启开固定沈缙轮椅的机关锁,带着沈缙从坡段下得马车。外界的寒风吹拂到了沈缙的身上,她呵出一口白气,眯着眼瞧了瞧日头,亮的有些睁不开眼。

  “我们赶紧进去罢,别再着凉了。”说着,沈绥就推着沈缙入了正门。

  沈家二郎沈缙新入长安,沈绥忙于接待安顿自不提。此刻大慈恩寺外,却来了新的客人。仔细一瞧,可不正是那黑布蒙眼的独行客吗?

  独行客直接绕过正大门,打马来到了慈恩寺西面的侧门。抬手敲了几声十分有节奏的暗号,随即紧闭的侧门就开了,一名僧人并一名守门将士迎她进门。三人简单打个招呼,独行客就径直向西院而去。

  不多时,这独行客竟是入了方丈院,沿长廊拐入西内院。敲了敲西内院的门,无涯的声音响起:

  “来了。”

  不多时门开,无涯见到门外的独行客,露出笑容,唤了一声:

  “千鹤,你可回来了。三娘都有些急了。”

  独行客千鹤笑道:

  “三娘怎会急,她总是最稳重的。”

  说话间,已经被无涯迎进门来。二人联袂入屋,向书房去。张若菡此刻刚用罢午食,正执卷看书,再过一会儿乏了便要歇个午觉。可以说,千鹤赶回来正及时。

  “三娘,奴儿回来了。”千鹤跪在书房筵席之上,向张若菡行礼。

  “快起来罢,何苦每次都行这般大礼,你年纪比我还大几月,我可要折寿。”张若菡放下手中的书,笑着伸手扶她起来。

  “奴儿这是习惯改不过来了,三娘之恩奴儿无以为报,行大礼又何妨?”

  “固执,对你来说是大恩,对我来说不过举手之劳。我知道东瀛那里礼节习惯更重,但在我这里不必如此,你既然认我为主了,就得遵从我的规矩。”

  “喏。”

  “师尊情况如何?”

  “奴儿走时,已经大好。”

  “这便好,怕是天冷,老人家难免犯旧疾。”

  千鹤从袖袋中取出一个锦囊,呈给张若菡道:

  “前段时日有人拜访法门寺,托住持转交此物给娘子,住持本想遣人送来,却忽然病倒,耽误了此事。恰逢奴儿前去看望,便顺道带了回来。住持说,带来此物之人是个中年男子,并未透漏姓名,样貌寻常,但气度十分沉稳,当不是寻常人。那人说,这锦囊只能娘子亲自打开看,住持以及奴儿都不知道其中内容。”

  张若菡挑眉,拿过锦囊,解开后取出一封手书,三行两行读完,眉头一皱。随即她将此书丢于炭盆之中,火焰迅速吞噬了纸张。即将全部化为灰烬之际,隐约看到纸上残留的“晋国公主”的字样。

  “这券门外没有围挡,您这般使劲往外推,门闩老化,万一断裂,可得一头栽下去。”

  沈绥问:“这券门可是内外都可开?”

  “是的,一般吾等都是向内拉开。”妙印答道。

  “这券门平日里都落锁吗?”沈绥托起券门门闩上的锁,问道。

  “自然是落锁的,塔内佛宝珍贵,经不住风吹日晒,平日里券门都是闭着的。也就只有清扫透气时,才会打开。”

  “案发那日也是这般锁着的吗?”沈绥再问。

  “这些日大雪不止,全塔上下的券门就未曾打开过,是怕潮寒会伤了佛经佛宝。”妙印道。

  “钥匙也都是您在保管吗?”

  下载本书最新的txt电子书请点击:

  本书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 72.第七十二章)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