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远古猎人 第三十章 巨熊王

《远古猎人》第三十章 巨熊王

作者:文魄 字数:1839 书籍:远古猎人

  “曹正卿?”于子林仔细想了一下,不认识这人,“去哪儿任职来着?”

  衙役道:“回大人,他说是去贺州担任司马。”

  司马不过是个九品芝麻小官,与正四品的知府差远了,更何况,曹正卿是去贺州的,跟于子林有什么关系呢?总不能谁路过连州,他都要见吧。

  于子林不愿在这种没什么用的人际关系上浪费时间,摆了摆手说:“我还有事,若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们照顾一二就是。”

  衙役领了命,出去对候在堂外的曹正卿道:“曹司马,我家大人公务繁忙,今日不得空。您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吩咐小的。”

  这明显是托词,最近连州又无大事发生,于子林怎么可能连抽个一两刻钟见他的时间都没有。

  曹正卿心里不爽,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但如今这是于子林的地盘,哪怕是条龙,到了别人的地盘上也得盘着。

  曹正卿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不悦,和和气气地说:“既然于大人今日不得空,那我明日再来拜访他。劳烦帮忙转告于大人,就说晋王府原主薄曹正卿来访。”

  说完,又给旁边的老仆递了个眼色。

  老仆会意,连忙往衙役手里塞了一块碎银子。

  衙役摸着热乎乎的银子,态度陡然一变,热情多了:“原来是曹主薄,失敬失敬,您放心,小的一定替大人将话带到。”

  曹正卿这才满意地笑了,道了声谢,带着老仆离开。

  出了衙门,老仆有些替曹正卿不平:“想当年,老爷在晋王殿下身边是何等的风光,如今一个知府也敢欺到老爷头上。”

  曹正卿心里也不痛快,正因为如此,他才更要替晋王拉拢于子林。

  晋王殿下身边谋臣众多,他这一去,怕是好几年都不能见到晋王,若不能立功,即便晋王不会忘了他,但几年后回去,殿下身边恐怕也没他的位置了。

  “行了,这些话以后不得再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忘了在京城的事。”曹正卿冷着脸呵斥老仆。

  ***

  另一边,于子林也在听衙役汇报:“他说是晋王府上的主薄?”

  “对,还赏了小人一块银子呢。”衙役老老实实地将银子交了上来。

  于子林看了一眼,并未接:“既是曹司马赏你的,你便收下就是。”

  衙役喜笑颜开,连忙谢恩:“多谢大人赏赐。”

  于子林睨了他一眼:“你倒是滑头,下去吧。”

  等衙役退下,他站了起来,思考曹正卿的来意。

  新年期间三位皇子闹出的丑事,他也听恩师说了,只是信中,恩师不曾细说,因此于子林也不知曹正卿的来历。

  不过就曹正卿今日让衙役转达的这番话来看,他还在扯晋王的大旗,说明此人还是晋王府的死忠。那他特意来拜访自己干嘛?一次不行,还要来第二次。

  于子林猜测曹正卿是别有所图,不然自己拒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曹正卿没必要拿热脸来贴他的冷屁股。

  只略一琢磨,于子林就决定会会曹正卿。

  ***

  翌日上午,曹正卿又去了府衙,这次待遇比前一日好多了。

  衙役将其领进了待客的偏厅,上了热茶:“曹大人请稍候,我家大人还有点事要处理,完了便过来。”

  “好,有劳了。”曹正卿笑着说道。心里对今日之行也有了几分把握,因为昨日于子林还不肯见他,今日就这么好说话,显然是“晋王”起了作用。

  只等了一刻多钟,曹正卿便看到于子林穿着官服过来。

  他连忙起身行礼:“下官见过于大人。”

  “曹大人免礼。”于子林连忙将他扶了起来,笑着说,“让曹大人久等了。”

  曹正卿站直身,笑道:“哪里,下官也是刚到,不请自来,打扰了。”

  于子林请他坐下:“哪里的话,曹大人能来,是我们连州府衙的荣幸。大人这一路辛苦了,若是不赶时间,不妨在连州多休整几日。”

  曹正卿有心跟他交好,顺着话往下说:“下官确有这个打算,人老了,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的,身子骨有些吃不消。”

  于子林便跟着他说起了从京城到南越路途多遥远,行路多艰难等等,又说起他当年来南越时在路上的经历。

  开始曹正卿还耐着性子听,但都喝两盏茶的功夫了,于子林还在说,他有些受不了了。这个于子林实在是太能说了,若不想办法打断他,恐怕今天一整天,都得讨论这个。

  等于子林告一段落,端起茶杯喝水时,他赶紧咳嗽了一声,将话题拉回到正题上:“是啊,听说当年陈大人到南越还生了一场病,晋王殿下听后,还跟下官感慨,说陈大人乃国之栋梁,遭这种罪,实在是太苦了。幸好陈大人没几年便回京了,晋王殿下甚是欣慰。”

  于子林慢悠悠地喝完了茶说:“是啊,劳烦晋王殿下挂记恩师了。”

  他领了这个情,曹正卿就更好开口了,继续道:“殿下一向佩服陈大人的为人。当年陈大人出事,我家殿下年纪还太小,没法替陈大人出声,甚是愧疚。”

  于子林大概摸清楚了曹正卿的来意。

  应该是想借着恩师来拉拢他,可真是好手段,以为几句怀柔的话就能让他感恩戴德?从而死心塌地的效忠晋王?

  当他们是什么了?就是晋王亲自来,也没这么好使,这个曹主薄还真以为晋王府这块金字招牌无往不利啊,自大!

  于子林心底不屑,面上的笑容却越发的灿烂:“晋王殿下有这份心,子林甚是感动。他日若回了京城,必登门向晋王殿下致谢。”

  曹主薄还以为计划顺利进行,很是高兴:“以于大人的成绩,回京城是迟早的事,下官就在这里祝大人早日回京,步步高升。”

  “谢曹主薄吉言。”于子林拱手笑道。

  两人随后又聊了些京城的事,越聊越投机,于子林还留了曹正卿用膳。

  不过两人都是老练之人,不可能第一次见面就这么直接将目的和盘托出,因此这天,两人看似说了一大堆,实在什么要紧的内容都没说。

  不过将曹正卿送到门口时,于子林适时地表达了善意,邀请曹正卿明日游连州。

  曹正卿自是欣然接受。

  但等回到府中,于子林脸上的笑容就换成了讥诮。

  他在书房里,写了两封信,一封给黎丞,一封给公孙夏,向二人说明了曹正卿今日的目的。

  曹正卿会想拉拢他,那更不可能放弃公孙夏了,黎丞应该也在他的目标中。早日跟这两人通个信,也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此外,他也是想让公孙夏安排好贺州的事。

  曹正卿要去贺州担任司马,贺州在连州西南边大概三百多里远的地方,比连州、高州更偏僻落后。到了贺州,曹正卿势必又会四处打听活动,替晋王拉拢人脉。

  于子林倒不担心他拉拢到什么得力的人。

  如今南越,军队的统领是黄思严,那是平王的人,曹正卿拉拢不过去。而他、公孙夏和黎丞更不是曹正卿空口许个承诺,几句话就能忽悠走的。

  他担心的是贺州官员被曹正卿收买拉拢,进而可能会暴露一些南越的情况,最后牵扯出平王。

  虽说平王殿下对外一直以商贾的身份示人,也只在连州和广州活动,但保不齐有些眼睛尖的人发现了某些端倪。

  现在京城中几位皇子斗得正起劲儿,若这时候平王暴露,势必会吸引走所有的火力,成为众矢之的,太不划算了,也对平王不利。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还是低调发展,等京城几位皇子拼个你死我活后,再坐收渔翁之利比较好。

  这也是他为何明日要邀请曹正卿的原因,他要拖住曹正卿,给公孙夏更多的时间。

  ***

  公孙夏接到这封信后,当即将贺州官员的资料拿来翻阅了一遍。

  贺州大大小小几十名官员,大多是南越本地人,只有知府、通判是外来官员。

  知府冉永和也是被流放过来的,已经在贺州呆了七八年,通判则是十年前的进士,被外放到了南越。

  两人在南越呆了这么多年都没挪窝,那必定是朝中无人,又不擅于经营关系。

  长年累月不得志,眼看半辈子都可能耗在南越,他们是极有可能被曹正卿诱惑进而投效的晋王的。毕竟向晋王表了忠心,他们也算是朝中有人了,以后吏部考核的时候,若晋王愿意为他们活动活动,两人升迁调离的可能性极大。

  而且在南越,哪怕投效了晋王,他们目前也不能为晋王做什么,相当于是零付出。

  这可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但凡有个脑子的都会答应。

  成了,有个不错的靠山,官运亨通,不成,天高皇帝远,名义上投效了晋王,实则他们也没任何的损失。

  见公孙夏为此发愁,徐云川提议:“不若我去见见他们,先一步替平王招揽他们。”

  “不可。”公孙夏当即否认了这个提议,“他们并不知道平王的身份和势力,这时候你若是说了,万一他们更看好晋王,倒是有了给投效晋王的东西,这不等于自动送上门吗?”

  徐云川有些犯难了:“咱们也没办法将他们调离,换上自己人啊。”

  也不可能将这两人杀了。

  公孙夏琢磨了一会儿说:“既然堵不住,那就疏。贺州兵马都监丁奇是自己人吧?”

  徐云川有印象:“因为朝廷对南越很多地方的情况并不很了解,因此各州兵马都监都是由黄统领推荐上去的。这些人全是赵世昌与黄统领精挑细选的,大部分都是原平王府侍卫,对平王殿下忠心耿耿。丁奇当初更是携家眷随平王南下,如今他的家人都还有一半住在兴泰。”

  “那就行了,曹正卿应该清楚,论起有用,贺州知府和通判加起来也不如一个丁奇。咱们跟黄思严那边通个气,让他示意丁奇吊着曹正卿。说不定啊,这个曹正卿又是平王殿下的一次机遇。”公孙夏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徐云川赞同:“这法子好,有丁奇吸引曹正卿,他哪还顾得上知府和通判。不过这事要跟平王殿下商议吗?”

  公孙夏笑着问:“咱们跟黄思严商议,与平王殿下商量有何区别?”

  是哦,黄思严对平王忠心耿耿,这么大的事肯定会去禀告平王的。

  ***

  公孙夏说得一点都没错。

  黄思严接到信第一时间就去了刘府,将信呈给了刘子岳:“公子,这事小的该怎么办?”

  刘子岳看完信,冷笑。

  好个晋王,打仗都不够他操心的吗?还将爪子伸到自己地盘上了。

  难怪江南打了好几年,都还没能将红莲教给剿灭呢,原来心思都花到了这种地方。

  刘子岳虽说想躺,但他也很清楚,他今日能躺得痛痛快快,逍遥自在,离不开黄思严,也离不开黎丞、于子林和公孙夏这些人对他的鼎力支持甚至是袒护。

  要于子林真被晋王说动,投效了晋王,那铁定第一个拿他祭天。

  这是刘子岳不能忍的。

  所以这个曹正卿绝不能放过。

  当然,南越是他的地盘,他完全可以策划出一个土匪抢劫,混乱中将曹正卿主仆杀了的事故。上报到朝廷,说当地官府已经抓了罪魁祸首,剿灭了山匪,皇帝也不会追究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臣子的死亡。

  至于晋王,他就是再愤怒,现在手也伸不到南越,甚至连曹正卿的真实死因都不会知道,这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这种法子太粗暴了。

  而且万一晋王生了疑,暗中派人来打探南越的消息呢?

  所以还不如留着这个曹正卿。

  刘子岳当即有了主意,对黄思严说:“答应下去,不但丁奇要跟这个曹正卿逐渐走得近,等时机成熟了,你也以视察的名义,去一趟贺州,趁机跟曹正卿见一面,适当地表达出对他的招揽有些心动的样子。”

  晋王不是想招揽他的人吗?他送过去。

  黄思严兴奋得直搓手:“嘿嘿,小的明白了,公子放心,这事就交给小的。”

  刘子岳告诫他:“这个曹正卿虽说自大了一点,但他能为晋王所重用,说明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你跟丁奇小心点,别被人套了话。若是把握不好这个度,那就少说话,多听他说。另外,暗中设个关卡,留意着从南越送到京城的信,稍微检查,发现有可疑的信件,通通拦下,拆开后若发现对我们不利的,速来报告。”

  从南越送回京的信,只能走陆路和水路。水路主要通过广州和高州,陆路都得经过连州,要拦截并非难事。

  “是,小的记下了。”黄思严受教的点了点头。

  回去就给公孙夏回了一封信,直接道明了刘子岳的安排。

  公孙夏看完后非常满意,平王殿下太没进取心了,晋王这么刺激刺激也好,要是多来几回,说不定能激起平王的好胜心,进而生出跟他们一决高下的心思。那他一定要好好感谢晋王。

  “就这么安排吧,贺州知府和通判那边不用管,他们所知不多,要投效晋王就随他们,稍微防着他们就是。咱们写信给于大人,通知对方,不用再应付曹正卿了。”

  ***

  于子林接到这封信时,曹正卿刚走。

  看完信,他笑了,殿下与他所想不谋而合。

  才过了几天,这个曹正卿的狼子野心就藏不住了,今日竟直接提出,听说连州有铁矿,他还没见识过采矿和冶炼,因此想去见识一番,询问于子林是否方便。

  他分明是盯上了连州的铁矿,准确地说是盯上了铁矿冶炼出来的武器。

  于子林这几日表现得有些被曹正卿说动的样子,这会儿自是不可能拒绝他,因此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并约好明日就启程。

  于子林将信烧了,决定明日就看看曹正卿招揽他的决心。

  他叫来一个亲信,嘱咐了几句,让其速速到矿山一趟。

  次日清晨,三月的连州,百花盛开,草木繁盛,一片春意盎然的样子。春风徐徐,不冷不热,正是出门踏青游玩的好时节,于子林和曹正卿骑着马,带了几名衙役,出发前去矿山。

  经过好几个时辰的奔跑,在大家都疲惫不堪时,终于看到了矿山的影子,这会儿太阳已经偏西。

  曹正卿身体有些吃不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于大人,矿山有些偏啊。”

  于子林跟他倒苦水:“没办法,那地方离广州是最近的。曹大人也知道,咱们南越这种地方,偏僻得很,路很难走,走水路相对来说更方便,路上的花费也会少一些,人也不用那么受罪。”

  受了一路罪的曹正卿深表赞同:“还是于大人想得周到。”

  说话间,双方已经赶到了矿山。

  但眼前的一幕却让他们极为震惊。

  因为矿山安安静静的,数百名矿工们衣衫褴褛,光着膀子,排排坐在地上,一脸的不忿,脸上灰扑扑的,都是泥灰,都有些辨认不出他们本来的模样。

  走近些,能闻到他们身上浓重的汗味,重得有些熏人。

  曹正卿有些受不了,捂住了鼻子,皱眉询问道:“他们这是在干什么?”

  不远处正在训话的管事得到消息,屁滚尿流地跑了过来,诚惶诚恐地给于子林行礼:“小人参见于大人。”

  于子林不悦地质问道:“你们不挖矿炼铁,在这里做什么?”

  提起这个管事就来气,指着地上的矿工告状:“回于大人,这些家伙不服管教,竟不肯干活,非要在这里闹事,小人这就好好收拾他们一顿。”

  听到这话,不少矿工抬起红通通的眼睛,气愤地说:“于大人,小的们干了几个月的活了,就第一个月时发了五百文给小的们,后面就一直拖欠,说什么没钱。可小人家里这么多口人也是要吃饭的啊,小人天天在矿山上卖力,连口饱饭都没有,您让小人怎么办?”

  “是啊,于大人,小人们都快活不下去了。这再不发工钱,小人们就不干了。”

  “反正都是一死,饿死跟被管事打死又有什么两样?”

  ……

  说着说着,不少矿工呜咽地哭了出来,一个哭得比一个伤心,嚎啕声震得几百米外树上准备歇息的鸟儿都受惊飞走了。

  若不是一切都是自己策划的,于子林都要被他们骗过去。

  这些家伙实在是太会了,每人二十文的奖励发得值。

  于子林白面含怒,厉声呵斥管事:“郝管事,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拖欠这些矿工的工钱?”

  郝管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脸贴在地上,声音惶恐中带着苦意和绝望:“于大人,小人,小人也是没有办法,水师那边催得紧,可却没拿银子过来,他们都拿了好几批货了,每次都给一点定金,余下的尾款总是说下次,下次又推下次。小人也是没法子,若有钱,小人又怎么会不愿给大家发工钱呢?”

  于子林气得脸色铁青:“欺人太甚,一会儿我就给水师的黄统领去封信,问问他怎么回事。”

  郝管事怯生生地说:“大人,没……没用的,小人催过好几次了,他们……他们说朝廷还没拨银子下来,等,等朝廷拨了银子,他们就把欠的钱全部还上。”

  这下于子林也没话说了。

  他闭上眼,深呼吸了一口气,语气沉重地说:“诸位,我知道你们的难处,但朝廷如今也正处于困难时期,大家再等等。回头,我会与水师的黄统领联系,恳请他们向朝廷上书,尽早将拖欠你们的工钱付了。此外,明日回了府衙,我会清点一下府库,若有多余的银钱或是粮食,我会先提一部分送过来,分给大家,帮大家暂度难关,也请大家相信我们,给我们一些时间。”

  矿工们也不是不讲理的,得了这个承诺,感动得眼泪汪汪的。

  “于大人,咱们相信您。”

  “于大人,您是好人!”

  “于青天,谢谢您,小人给您磕头。”

  ……

  说着,竟齐刷刷地站起来给于子林磕头。

  于子林摆了摆手,说:“天快黑了,都散了吧,回去吧。”

  遣散了这些集结的矿工,于子林扭头对曹正卿说:“让曹大人见笑了,南越这地方实在是太穷了。”

  曹正卿来的时候寄予了多少希望,这会儿就多失望。

  他本来是想寻机会将矿山拿下,借此给晋王源源不断地提供兵器。

  虽说南越离江南远了些,但可以走水路啊。如今江南战火不断,不少矿山、打铁房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朝廷也只能从其他地方想办法补充兵器。

  南越远离战火,是个非常的理想之地。

  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不花钱。

  但如今看来,是他想得太好了。

  他放下了手,说:“于大人真是太好性了。”

  于子林无奈地说:“这人吃不起饭,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况且,曹大人初来南越有所不知,这南越啊,地广人稀,人口极为重要。总不能因为这点事都将他们给杀了吧?这也未免太可惜了,而且若是被人告到京城,我这顶乌纱帽就保不住了。”

  曹正卿没法反驳。

  于子林摇了摇头:“不提这些不痛快的,走,曹大人,咱们今夜就在矿山休息一晚,明日再回去。”

  曹正卿跟着于子林往前走。

  但没走多久,他就走不下去了。

  因为前面到处都是鸟兽粪便,散发着阵阵恶臭,恶臭的前方是一座看起来灰扑扑的小院子,院子的墙壁、石头到处都沾满了灰尘,看起来比有些衙门的牢房都还要差劲儿。

  这地方实在是太落后了。

  曹正卿当了十来年的王府属官,一直生活在繁华的京城,哪适应如此脏乱差的环境。

  难怪大家都不愿来南越这地方呢,真是太穷,太破了。

  “曹大人,怎么了?”于子林见曹正卿没有跟上,回头盯着他看了几息,苦笑着说,“矿山偏僻,环境比较差,曹大人将就一下。”

  曹正卿只得跟上去,房子里的环境也非常差,床还有毛边,家具也非常粗糙,就像是在旁边随意砍了根树刨的,这地方连京城普通人家的宅子都不如。

  而且没有蜡烛,只有油灯,火光昏暗,烟雾还大。

  更让人郁闷的是,晚饭竟是杂豆饭,配了两道绿色的青菜。

  “两位大人,矿山这边已经没什么食物了,招待不周,请大人责罚。”

  于子林摆了摆手:“不怪你们,下去吧。”

  说完,拿起了筷子。

  他都吃了,曹正卿也只得将就。他发誓,就是一路从京城发配到南越,风餐露宿,他也没吃过这种苦。

  在咯吱咯吱响的木板床上摊了一夜的煎饼,第二天,曹正卿眼睛下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精神很不好,也没了逛矿山的兴致,当天就表示要回连州。

  于子林暗笑,着人安排,用过比昨晚还简单的早饭,他们就启程回了连州。

  进城后,曹正卿的骨头都快散了。

  他后悔了,干嘛要提去矿山,事没办成不说,还遭了这么多罪。

  休息两天,他精神才缓了过来,又去拜访于子林。

  于子林正在清点府库,见到他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出来:“让曹大人见笑了,我这想找点粮食给矿山那边送过去,可府库空空,什么都没有。哎,如此下去,咱们这连州铁矿怕是要名存实亡,解散了。”

  好好的铁矿,就这么没了,太可惜了。

  曹正卿心念一动,他若能帮于子林解决这事,以后于子林肯定会对他感恩戴德,同时,也能想办法将矿山占为己有。

  于是他开了口:“于大人,您有没有想过向朝廷奏禀此事?”

  于子林苦笑着摇头:“曹大人,朝廷已经差不多一年没给水师发放军饷了。黄统领上过奏折,好像还是没拿到银子,我这能有什么法子。实在不行就将铁矿给关了吧,左右水师的武器也弄得差不多了,这南越士兵少,需要的铁器也少,留着铁矿也没什么用。我也想过给他们找个铁器的销路,可南越这情况,能找什么路子啊!”

  曹正卿趁机出主意:“于大人,我有一计。连州有多余的铁器,晋王殿下正好需要铁器,不若将柳州的铁器供一批给晋王,回头让朝廷下道诏令,从南越这边采购部分兵器,这笔银钱由朝廷下拨,这样矿工们能收到银钱,也不用关门了。”

  “曹大人这法子是好,但我担心啊,矿山那边坚持不了多久了。”于子林苦笑着说,“多谢曹大人的好意。”

  曹正卿见他不积极,还有关闭矿山的想法,急了。

  这个于子林真的是遇到点困难就退缩。铁矿开采冶炼权啊,这可是独一份,多少地方想有都捞不着,他竟因为没有银子就要关矿山,真的是没一点远见。

  这座铁矿山还是落到晋王手中比较合适。

  他极力劝于子林:“于大人不若试试向朝廷反映这个情况。一座矿山的运行也花不了多少银子,朝廷应该会将银子拨下来的。”

  于子林踌躇了半天,最终被曹正卿说服:“那我上奏试试,我再催一催黄统领,让他也向朝廷上书,若是朝廷拨给水师一笔银子,矿工们的工钱自然就能发得起了,矿山也不用担心要关闭了。以后有了晋王殿下那边源源不断的需求,矿山也就有了稳定的进项,也不至于维持不下去。曹大人,你可真是咱们连州的福星啊。”

  “哪里,哪里。”曹正卿嘴上谦虚,心里却有些得意,连州之行如此顺利,殿下定然会很高兴。

  ***

  当天下午,于子林就给黄思严去了一封信,信是当着曹正卿的面写的。

  上面直接催黄思严给欠矿山的银钱,还说了矿工们闹事,不发工钱就不干活,让他抓紧些,若实在没钱,就上书朝廷,朝廷今年应该会给南越水师拨一笔银子的,到时候先把欠矿山的银钱还了,免得矿工们闹事不干了。

  最后他还表示,自己也会向朝廷上书连州铁矿的困境,恳求黄思严戮力同心,一道解决此事。至于以后,矿山的事不用黄思严操心了,就麻烦他这一次,因为自即日起晋王会从矿山采购铁器,矿山也能正常运行。

  黄思严看完信,一头雾水。

  他什么时候欠矿山那边银子了?矿工们每月的银子不发得好好的吗,怎么会闹事?还有,矿工们什么时候闹事了,他怎么不知道?

  他家公子有的是银子,怎么可能欠矿工那点辛苦钱,这于子林到底在写什么?要不是信的末尾有他的印鉴,黄思严都要怀疑这是有人冒充于子林写来的了。

  不过他到底不傻,于子林让他借机向朝廷要银子的意思还是看懂了。

  琢磨了一会儿,黄思严赶紧拿着信去找刘子岳。

  刘子岳看完信就知道于子林在干什么了。

  他笑着说:“你就按于大人所说,向朝廷上书,说说你们水师多久没发饷银了,将士们生活无以为继,再这么下去要饿死了,又说你们欠了矿山那边多少银子,实在是没法子,恳请朝廷拨一笔款项给水师。这都一两年了,朝廷总共就上次给了十几万两银子,他们从南越征了这么多税,养维护当地治安的军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写奏折吧。”

  黄思严挠了挠头:“这个于大人,都是自己人,有话直说嘛,绕这么多弯弯道道干啥,小人都差点以为是骗子。不过公子,咱们这次能要到银子吗?去年底,小的还听公子的,给朝廷写了一封卖惨的信呢。”

  最后朝廷就几句话把他打发了,说什么朝廷现在很困难,请南越水师坚持坚持,等平了乱,局势稳定下来,会将银子补发给他们的,朝廷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等等。

  黄思严当时就气得将这封兵部送来的信丢进了炉子里,什么玩意儿,不给就不给,还给人画大饼,忽悠谁呢。

  刘子岳笑着道:“若是以前肯定要不到,但这次结果很可能不一样,写吧。”

  曹正卿想拉拢于子林,肯定要有所表示,这就是他的表示。想必到时候在朝堂上,晋王那边会安排人站出来支持朝廷拨一部分款项给南越水师,再有陈怀义等人替南越水师说话,朝廷肯定会拨银子的,只是多少问题。

  于子林这次赚大了,不但为水师要来了一笔银子,而且还给连州铁矿拉来了一个稳定的客户。

  水师的武器都齐了,连州铁矿的产出已经有不少富裕,他们暂时用不着,不生产停工未免太浪费了,生产出来堆积在那,保管不好,南越又比较潮湿,很容易生锈,如今有晋王接这批武器,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以后连州铁矿也是一只下金蛋的鸡了。

  于子林真是好手段!

  黄思严听说有希望要到钱,当即兴致勃勃地叫人拿来纸笔:“公子,小的这就写,写完就让人立即送去京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