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幕降临 第八十七章 鸡笼湾(上)

《铁幕降临》第八十七章 鸡笼湾(上)

作者:仲夏雷暴夜 字数:3325 书籍:铁幕降临

  船队沿着海岸线继续前行,下午四点,来到八斗子岛外面。

  八斗子岛是海中一个孤岛,与基隆山(这时候还是鸡笼山)隔着一条浅浅的海峡,日治时代时为兴建北部火力发电厂在此填土造陆,将岛与基隆山北麓衔接起来。大名鼎鼎的八斗子煤矿,中国近代煤矿第一井就在基隆山的北麓。

  鸡笼山北麓下面是后世著名的八斗子渔港,但现在还只是鸡笼山北麓下面的一片沙滩。基隆港就在这东面大约三公里的地方,不过基隆在这时候被人们称作鸡笼。

  鸡笼这一带都是浅层煤矿,挖掘一个深坑就出煤。陆辉天来买煤已经有好几回,每次都是用真金白银的现大洋购买,对渔民来说,挖煤可比打渔有赚头了。

  这时空,鸡笼港的四周全是浅层煤矿,老百姓在那边挖了许多采煤坑。虽然这里的煤层很薄,只有5~50公分左右,但胜在刨挖方便,只要有一股子蛮力,选一个靠近水路的合适地方,挖一个三十英寸宽,四十英尺高,进入四、五米即可达到煤层。

  满清政府三令五申,严禁基隆百姓挖煤、卖煤,但这一纸禁令根本挡不住地方老百姓对赚钱的渴望。鸡笼港田寮、八尺门周边的山上到处都是煤坑,靠近河流的直接走水路;靠近大海的,小船可以直接到坑口下之海崖装煤,转运鸡笼街。

  虽然满清在大陆鼓励私人开采煤矿,但在台湾却严禁挖煤,理由很可笑,害怕挖断龙脉。鸡笼私自挖掘的煤炭在台湾销路很少,销往大陆更是不可能。

  陆辉天来鸡笼买煤已经多次,每次都买上四五百吨。这次陆辉天将近有半个多月没来拉煤,鸡笼各个坑口的煤炭已经堆得高高,鸡笼街边码头煤炭也是堆得满满,挖煤的老百姓又开始打渔了。

  这时已经是下午时分,东北风一个劲的在吹,鸡笼港的渔船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正准备回航,一群群海鸥在半空中,在海面上来回盘旋。

  “这不是花旗国的火轮船吗?他们又来买煤!”渔船上的渔民看到挂着美国国旗的蒸汽船全都兴奋起来。

  这时一个带着怒气的声音出来了,“来了有什么用,官府不让采煤,不让卖煤。”

  这些渔民大都是从福建移民过来的,说的全是闽南语。

  渔民们顿时想起了淡水厅刚刚发布的告示,兴奋的劲头一下子就没了,全都耷拉了下来。

  离舟山舰不远的一艘渔船向船队冲了过来,一个壮实的渔民高声问道,“哈罗!提督大人,你们是买煤的吗?”

  倪阿水在船舷边上用闽南语高喊,“洋大人又来买煤了,你们这里有送煤的吗?那就赶紧到鸡笼港装煤送货!”

  渔船继续向舟山舰靠近,船上的渔民一边拼命挥手,一边叫道:“洋大人,洋大人!”

  看见这渔船靠了过来,舟山舰上的枪炮兵立即把手中的枪支握紧,小心戒备,以防万一。

  看船离得很近了,这壮实的渔民高声叫道:“洋大人!官府又在下令,严禁买卖煤炭,私掘煤炭者立毙。”

  “这不是吴磋林吗!”陆辉天赶紧回头叫道,“停车,停车!”

  吴磋林是鸡笼街上的一家煤炭铺子的掌柜,陆辉天和他打过多次交道。

  因为满清专门派了官员前来鸡笼街查禁煤炭的非法开采,如今鸡笼煤炭的开采与销售全都陷入了停顿状态。鸡笼街一帮煤炭商人经过商量,派人轮流在海上守候等待过往采购煤炭的商船,他们要利用夜幕做掩护,与前来买煤的商轮,在港外进行煤炭交易。

  今天是吴磋林在海上守候,他终于等来了陆辉天。

  海面上波涛汹涌,船边的海浪忽高忽低。为安全起见,渔船没有尝试让靠上定海舰,在与定海舰相距大约十米的地方,吴磋林让船降下了船帆,与定海舰缓慢的平行。

  印度阿三阿里站在船舷边,他假冒的是美国人,是这轮船名义上的主人,身边站立着的陆辉天是他的翻译。

  吴磋林吼叫着把来意向阿里作了说明,因为朝廷的禁令,只能利用夜幕做掩护,在仙洞附近的外港洋面上,进行煤炭交易。

  他说虽然现在已经刮起了猛烈的东北风,港外是波涛汹涌,不过仙洞鼻附近的外港洋面还算是风平浪静,渔船运送煤炭完全没有问题。

  陆辉天听了直摇头,他用英文告诉阿里,这卖煤的家伙得抽打一下,你发发小脾气吧!

  阿里很听话,他立即叽里咕噜的叫嚷起来。

  感受到阿里的怒火,随着波浪一上一下的吴磋林表现得一番十分无辜的样子。

  “洋大人很不满意,他说朝廷这样做是十分的愚蠢的!”陆辉天摇着头,告诉吴磋林,“不过既然是能够交易,洋大人也就不计较这交易的地点,是在内港,还是外港。”

  吴磋林陪着笑脸,“夜间行船,外港送煤,渔民太过辛苦了,这价钱得涨上一点吧!”

  听了陆辉天的翻译,阿里摇动着他的毛茸茸的熊掌,“NO,no,no!还是老价钱,这银子一分也不会加的。”

  “那不行啊!”吴磋林牙口咬得紧紧,“洋大人,既然咱们是谈买卖,就得好好商量。这次是要组织渔民夜间行船,风险太大了,不加价钱,渔民不干啊!”

  “这好办,你们有几艘船给我们送煤,我们加几块银洋给你们。”

  谈判几乎就是吼叫,声音很大,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条船。还没等吴磋林乘坐的渔船离去,就有几个人跑去怂恿他们的舰长,表示最好能够上岸瞧瞧,第一次到基隆,不能白走这一遭。

  于是张信就找到王铁锤,“队长,听说这买煤是在外港交易,还是夜间交易,这怎么像是在玩走私啊?”

  “那你觉得我们应该咋整?”

  “依我之见,管他乐意不乐意,咱们直接靠上内港码头,装卸煤炭。”说完之后,张信还意犹未尽,“咱们挂的是美国国旗,就得像洋鬼子一样横行无忌。”

  “航海桌上放置的海图,拷贝的是美国人今年探查鸡笼湾时绘制的鸡笼湾海图,你有没认真看过?”王铁锤面色有些阴沉。

  “我草草看过,还没来得及细看。不过这基隆港的海图资料,我不要太熟悉了!”张信有些懵懂,“在大连舰院,这些海图资料我天天可以看到。”

  “你啊!太机械了,就这么个水平还干什么舰长?!”王铁锤用手指在张信的脑门上点了点,“你以前看到那些资料是二十世纪后期基隆港的数据,现在可是1854年啊。”

  他告诉张信,现在这鸡笼湾还没整治,退潮之后大部为沙洲,仅能通行小舢板,定海舰这样的轮船需泊锭海湾约三公里之遥。

  “我们今天的目的,只是买煤和侦察地形,而不是攻占基隆。只要能够达成目的,内港抛锚与外港抛锚没什么区别!”

  “是滴,是滴。”张信弄了个大乌龙,很有些不好意思,一个劲的在傻笑。

  “你啊,作为合格的舰长还差得很远呢!”

  1854年11月1日傍晚时分,随着一阵嗡嗡嗡的声响,无人飞机在三千米高空,从台北方向越过了狮球岭,进入基隆地区。

  基隆原名鸡笼,鸡笼湾是一个纵深3.6公里,入口宽280多米的狭长海湾,湾口外有社察、中山、盘桶等岛屿作屏障,形成山环水绕、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

  鸡笼湾外港为环山所围绕,外港的西边是仙洞岩,仙洞鼻是仙洞岩伸向大海的一个山脊,仙洞鼻里面是基隆内外港的分界;外港东面是社寮岛、大沙湾、二沙湾和三沙湾,社寮岛就是后世的和平岛,满清在东面的二沙湾、三沙湾筑有炮台守卫。

  鸡笼内港东面是田寮河,西边为牛稠港溪,田寮河周边及牛稠港现在还是一片涂滩地。

  清雍正元年(1723),漳州人从八里坌、金包里等处,移至鸡笼,在鸡笼湾西面的牛稠港虎子山筑鱼寮,然后向南发展至仁爱区海滨,沿着海滨建起了码头街肆,称崁仔顶街,也称鸡笼街。

  鸡笼街南边的南荣河流经石硬港地区,西边的西定河流经蚵壳港地区。两河汇成一条旭川河之后,经过鸡笼街流入鸡笼湾。

  狮球岭距鸡笼街只有八公里多的路程,谢鼎从屏幕中看到狮球岭北面山麓有个小山包,山包上建有一个石围子,他立即示意斐舞均,操作无人机,在石围子上空悬停一下。

  石围内的一棵大树的树杈上,挂着一只鸟笼,鸟笼里面一只画眉不住的发出动听的鸣叫。

  大树的另外一个树杈也挂着一个鸟笼,里面装着一只绛紫红色的小鸟,鸟头、上胸及翼有一点黑色。

  这小鸟在笼子里面不太安分,脑袋不停的左顾右盼,还不时发出pi-lo-i-lo的鸣声,一会儿又变成kee-ah的粗重鼻音声。

  “声音还不错,就是没服笼。”马克惇操起一根草棍,笑嘻嘻的伸进笼子里面,逗弄这小鸟,“好宝贝,快些服笼吧,爷好遛你!”

  马克惇是旗人,就好这一口。这绛紫红色的小鸟是鸡笼的百姓从山里面捉来的,马克惇刚到手还没两天。

  马克惇,号云伯,清廷选拔八旗子弟,被派到台湾担任艋舺县丞。

  这石围还是年初小刀会进入鸡笼修筑的堡垒,现在是马克惇的临时行辕。站在石围城上远远的眺望,南面的石硬港、东面的田寮港,北面的鸡笼街、西面的蚵壳港尽收眼底。

  马克惇来鸡笼已经有多日,他是受淡水厅同知丁曰健的指派,为防范花旗的国船只买煤而来。

  八月份美国军舰到此马其顿号驶入鸡笼,借口查找遭受船难的美国人,实际是勘查鸡笼煤矿。这消息被送到北京,立即引起满清当局的高度警惕。清廷再三发出谕旨,让台湾小心防范欧美列强的骚扰,禁止与欧美的一切通商行为。

  当时满清称呼美国为咪唎坚国。

  陆辉天冒充咪唎坚商人三番五次来鸡笼买煤,引起了台湾道台裕铎的震怒,这咪唎坚夷再三前来买煤,时间一久,难保不萌觊伺之心。

  裕铎是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清廷在台湾的最高长官。他立即下令让淡水厅派员处理,严防所谓的咪唎坚夷人再次前来。

  所以,马克惇从艋舺来到了鸡笼堡,驻扎在这里,等待夷商前来,再劝退他们。

  这时,“嗡嗡嗡”的声音从上面传来,小鸟一惊,张开翅膀蒲扇了两下,发出mew的声音,像猫叫一样。

  马克惇顿时兴奋起来,“宝贝,你还能发出猫叫声!你再叫两声给爷听听。”

  马克惇以为是自己拨弄草棍的缘故,他继续用草棍逗弄小鸟,但小鸟只是在笼子里飞东飞西,躲开草棍的袭扰,不再发出一丝鸣叫。

  小鸟停止鸣叫,“嗡嗡嗡”的声响立即十分清晰的传到马克惇的耳中。

  这什么声音!马克惇有些奇怪,他抬头看看天,天上什么也没有。

  无人机在三千米的空中,远远望去就是一个小点,马克惇自然什么也看不到。无人机在基隆上空飞了几个来回,航拍完毕飞向了海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