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幕降临 第一百一十一章 林永春(一)

《铁幕降临》第一百一十一章 林永春(一)

作者:仲夏雷暴夜 字数:3048 书籍:铁幕降临

  被抓住的所谓奸细,其实是宜兰商人林永春。

  林永春原是做粮食生意的。两月前,明军进入基隆的消息传到宜兰,他感到特别兴奋,又是一个发横财的好机会吗?!

  不管丰年、灾年,还是战祸之年,只要粮价出现波动,粮商就可以从中大发其财。

  当时宜兰市面上,一石大米才1.6两,林永春立即开始囤粮惜售,同时密切关注局势的进展。随着形势的发展,林永春砸下了全部身家,大肆囤积粮食。

  宜兰像林永春这样的聪明人很多,台湾北部的战事越来越紧张,粮食价格也一日三变,从每石1.6两,2两,2.4两…,不断的往上猛涨。明军进入宜兰城,宜兰的粮价也涨到最高点,一石大米的价格达到了3两。

  林永春本还想继续捂盘观察行情的变化,不想,明军很快就把宜兰严控起来,大大小小的工作组进驻到各个乡村,建立基层政权,实现户籍管理,发放户口本,发放粮油供应证,并且从越南、泰国运来了一批廉价大米,直接在宜兰铺开粮食购销网点,凭证供应大米。

  宜兰其实并不缺粮食,大米主要是用来外销的。宜兰天气四时常暖,番薯随时可种,老百姓一般以地瓜为食,收获的大米基本用来换取钱财。

  根据大明的政策,十六岁以下少年,每月可以购买十五斤大米;十六岁以上成年人每月可以凭粮本购买三十斤大米。宜兰市面上的恐慌心理一下子没了,粮食供给远大于需求,大米价格一落千丈,迅速被打压到了每石1.5两。

  随后,宜兰县府召集地方士绅、主要商行代表开会,一是推销供销合作制度,二是宣讲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听了半天宣讲,林永春以为供销合作就好比传说中的皇商,参加了就算是大明的人,就要给大明干活,发财自然也一定少不了。不过他手头很紧,全部银两都搭在了粮食上面,再说万一大清又杀了回来呢!

  粮食统购统销,彻底砸了林永春的饭碗,他虽说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把手上的粮食悄悄囤积于暗处,散了大部分的伙计。自己准备跑一趟艋舺,另外寻个生意做做。

  川资不是问题,林永春吃饭住宿的钱还是有的,父亲遗留下的三张鹿皮只要销售出去,本钱也就有了。

  清初,台湾山高林密,植物繁茂,杂草丛生,原野上到处可见奔驰的鹿群。随着汉族移民的大量增加和台湾土地大面积的开垦,鹿群由沿海逐渐向内山退缩。现在,只有宜兰等林密菁深的深山还有幸存的鹿群。就算山中的生番土人,他们在山中打猎,也很难碰到几次麋鹿。

  现在的台湾市面,鹿皮已经是稀罕玩意,只要销到艋舺,获利一定很丰。只是大明管控相当严格,出入需要带上证件,还要办理路条。

  林永春满怀希望,跑到宜兰县府去办理路条,结果被告知,路条只能开到暖暖。暖暖~汐止一线,被朝廷辟为禁区,闲杂人等一律不得进入。

  山路那么多,哪里不能走到艋舺!林永春不信邪,他带着鹿皮悄无声息的跟着一支商队,想试试自己的运气。

  商队出了宜兰城,沿着官道一路向北。离开县城七八里,他们就碰到了七八个大明朝的人。

  这些人一个个身穿蓝色对襟小褂,头戴斗笠,扛着杆子、箱子在官道两边乱转,不知道在捣鼓什么?

  看着商队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林永春感到有些奇怪,他小声问身边的张来元,“这些都是干什么的?”

  “这是测绘,按照老话说,就是堪舆。”

  张来元是做樟脑生意的,为人八面玲珑,一副和气生财的样子。商队中十多个挑夫的担子挑着他家的樟脑。

  樟树是台湾重要经济林木,宜兰有大片的樟林。樟脑是从樟树枝叶中提取的物质,是重要是化工原料,畅销国际市场,樟脑业也是台湾的支柱产业。

  “堪舆?!这些是看风水的吧!”林永春有些恍然。

  “差不多吧!”张来元也不能完全肯定,“宜兰马上要修路、挖渠、农田改造,他们就是打前站的。”

  商队继续前行,一路上遇到了三、四队这样的测绘人员。

  大明这是要大兴土木啊!

  林永春不禁哑然,一个外来的政权刚刚控制宜兰,不思收买人心,只知折腾百姓,浪费民力,尾巴长得了吗?!

  官道一路向北,到礁溪就转而偏向了东北。到达头城之后,官道顺着海岸线向东北方向继续延伸。

  商队沿着官道一路前行,最终到达大里。从大里开始,这就正式进入淡兰古道。

  淡兰古道最初系平埔族人因狩猎而踏出的小径,后因垦民东移拓荒而渐成道路。清嘉庆年间,台湾知府杨廷理开辟淡兰古道,路线自暖暖、瑞芳,越过三貂岭,再经过双溪、贡寮,翻越草岭进入宜兰,成为当时台北与宜兰间商旅及食货往返的要道。

  官道延伸到大里,就要转向西北,西北方向正是草岭,山那边就是贡寮。

  让林永春感到奇怪的是,大拐弯变成了一个三岔道。前面原本崎岖的海岸边,新冒出了一条通衢大道。他目测了一下,这新修的大路足有三丈宽。

  “不知道吧!”

  看着林永春吃惊的样子,与他结伴同行的张来元笑了,“这是明军用火药开山,新近开辟出来的官道。沿着大路一直走,绕行三十八里地,就到了山后的贡寮。”

  “三十八里地啊!要比爬山多走上二十里。”

  林永春言语好似不屑,心中却很是吃惊。他暗自有些后悔,这许多的信息都不晓得,还算什么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商人!

  这段时间林永春天天为统购统销心急火燎,像掉了魂似的,与粮食无关的这些消息根本就是充耳不闻,漠不关心。

  “就是!虽然走平地舒坦,但太过费时。”张来元叹了口气。挑担子的脚夫都是从脚行雇来的,不管绕行不绕行,送货到暖暖都是一个价。

  草岭是宜兰县、基隆县的分界山,十八里的山道两边全是绿油油的芒草。挑夫们挑着担子,眼不斜,心不慌,一步一步的踩着台阶往上走。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林永春探头往下眺望,就看到一条玉带环绕在海岸边,正好把大里与贡寮连在一起。

  他不由赞叹起来,“这大明朝还真厉害,短短的一个月,就在这怪石林立的海滨,建成了一条通衢大道。”

  “林老板说得没错!”

  吴东阳,一个贩糖的商人应和起来,“新朝还真是不同凡响,好似得了禹王爷、鲁班祖师、诸葛武侯的神助,功德无量开通了这条海滨大道,现在只要赶着牛车,就能轻轻松松到达贡寮。”

  张来元大声说道,“要是朝廷能把三貂岭也开通,那就好了,我们可以赶着牛车去暖暖。”

  挑运货物的脚夫们顿时叫嚷了起来,“要我们不就没活可干了吗!”

  “哈哈哈!”众人全都大笑起来。

  林永春也呵呵一笑,把张来元说的话当成了玩笑。他心说,三貂岭山高林密,方圆足足几十里,大明朝就是请出刘伯温再世,用上鬼斧神工,那也开通不了通牛车的大道。

  下了山,走过贡寮、双溪,三貂大岭横在了商队的前面。三貂岭下有个牡丹村,淡兰古道正好从牡丹村口经过。

  商队刚刚来到村前,两个身影突然从村口大树上探出头来,“你们是干什么的?”

  一个联防队员双手紧握鸟铳,警惕的监视着商队。另外一个直接从树上跳了下来,挡在了商队前面。

  “把路条、证件拿出来!”

  看着这认真检查路条证件的联防队员,林永春很是感慨,朝廷还真厉害,一路上大大小小村寨都建立了基层组织,就连这深山里的小村子也有联防队。

  路条查验完毕,大家正准备继续上路。这时候,山上传来了一阵“轰隆、轰隆、轰隆…”的巨响。

  接着,就看见三貂岭的半山腰上起了一团一团的烟尘,大片大片的岩石从山上翻滚了下来。

  “同志,这是朝廷的大军在开山修路吗!”张来元立即兴奋起来。他经常外出跑商,也参加过几次宜兰县府召集的会议,新鲜名词学了不少。

  张来元为人八面玲珑,一副和气生财的样子。他经常外出跑商,也参加过几次宜兰县府召集的会议,新鲜名词学了不少。

  这联防队员给了张来元一个肯定的回答。

  嘿嘿嘿,大明真能开通三貂岭!商队中顿时想起了一阵欢呼。

  有脚夫酸溜溜的说道,“开山不过改善道路而已,通牛车?想必是不可能吧!”

  林永春点头不语,是啊,大明要真有这个能耐,就无须绕开草岭啦!

  “朝廷修的是公路,知道不,是公路!”联防队员笑了,“不要说牛车,就是大汽车也能开过去!”

  公路?大汽车?商队众人都不语了。

  炮声停了,很快山上传来了高音喇叭放送的歌曲《歌唱三貂岭》。

  “三呀么三貂岭哎~~~

  高呀么高万丈!

  枯树荒草遍山野,

  巨石满山冈。

  …………

  三呀么三貂岭,

  哪怕你高万丈!

  工程兵,铁打的汉,

  下决心,坚如刚,

  要把那公路~~

  修到那宜兰!

  …………”

  三貂岭上忙着奋力开山修路的正是王启年的交通大队。穿越团队控制台北之后,首先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修路。宜兰平原远在台湾东北一隅,所以不论是军事需要,还是民政建设,都迫切需要解决交通问题,将它与基隆、台北连成一片。

  翻过三貂岭,过了瑞芳,前面就到了暖暖。

  暖暖街就是这支商队的目的地,他们将把货物销给暖暖街的商家。这些货物最终再通过水路,被商家运销到艋舺。

  暖暖只是林永春这次旅行的一个中转站,他试探着继续往前行进,在暖暖溪桥头,被岗哨拦住了去路。

  林永春用手按了一下包袱内的鹿皮,毫不犹豫的转身往回就走。他感到特别亢奋,小小的岗哨怎能拦住发财的脚步,包裹内的鹿皮给了他很大的勇气,只要从山中绕路到了艋舺,这三张鹿皮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离开暖暖没多久,看着四周没人,他一头钻进了山林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