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幕降临 第七十三章 云澜订婚

《铁幕降临》第七十三章 云澜订婚

作者:仲夏雷暴夜 字数:2816 书籍:铁幕降临

  安澜文化广场位于安澜河的南岸,它的东面是建设中的体育场和俱乐部,南边是建设中的图书馆、大礼堂。

  广场西边是临时用竹筋混凝土搭建起来的几排三层小楼。这几排小楼房就是安澜城行政区的所在。像礼部、兵部、工部、户部等机关部门已经分别占据了其中一幢小楼。林德嘉的基建工程团因为任务性质的重要性,也占据了其中的一幢。

  上午,在礼部的一间大房间内,白宝湘、毛辟、云澜,还有黄式三、缪步瀛、黄以周、胡夤等人一同围坐在会议桌前,每人手里一本新鲜油印出来的《华夏仪礼.士婚礼》初稿。

  《华夏仪礼.士婚礼》毕竟是礼部政研室的一帮现代人杜撰出的,能不能被这个时代的士绅商民接受、遵循,谁也没底,白宝湘特地请来黄式三、缪步瀛等人,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华夏仪礼.士婚礼》主要是以先秦时期的《仪礼.士昏礼》为蓝本,参照《朱子家礼》进行了一番加工修改。主要是删繁就简,尽量使繁缛的仪式、程式能符合工业时代的生活节奏与心理习惯。

  任雪峰向大家解释,周制婚礼,承启上古至夏商,集成于礼乐开国的西周,发扬于君子风范的春秋战国,稳定于华夏诸族最终形成汉民族的时候,在漫漫三千年里始终为华夏婚礼之蓝本。所以,我《华夏仪礼》主要以周礼为参照对象。

  先秦时期的婚礼还叫做昏礼。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繁杂的玩意儿,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

  商周时期的昏服也不是现在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像征著天的、最神圣的色彩)。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华夏文明,直指人心。

  黄式三、缪步瀛等人听了连连点头,赞同婚礼应该恢复先秦时期的庄严甚至是神圣,绝少闹乐与昵戏的成分。

  政研室搞的《仪礼.士婚礼》,把整个婚礼过程分成议婚、订婚、登记、结婚,四个环节。

  “按照《朱子家礼》,我们把‘议婚’列为第一个环节。”

  任雪峰抬头解释道,在工业化时代,机器大生产将是成百上千人一起共同劳动,女性也将进入到社会大生产之中。这样将大大增加男女相互接触认识的几率。但不敢怎样,男女双方有了好感,必须通过媒人,征求双方父母亲的同意之后,才能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订婚”。

  “这里我们进行了很大改变,把纳采、纳币的程序纳入到订婚环节之中,这样更加合乎工业时代的生活节奏。”

  任雪峰解释,纵观《仪礼》,古人一向是重礼仪轻财物,物质只是作为行礼的媒介,表达感情而已。所以,《华夏仪礼》遵循先贤的本意,本着敬慎重正,简朴无华,重视孝道的原则,订婚时,纳采只需要以雁为贽,纳币只需送上两张鹿皮和一束帛。结婚时,奠雁礼也只是一只大雁为贽。

  先秦时期,士大夫阶层所执的见面礼,即称“贽”或“挚”。汉时,币即是鹿皮。

  “第三个环节就是登记。夫妻需要在迎娶的前几天,两人同时到政府民政机关办理登记手续,获得政府颁发的结婚证书。”

  “这不合礼法!”黄式三等人相当惊讶,明清理学盛行,士绅家庭的女子全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不是工业社会的做派。工业社会需求大量的女性劳动力进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各个环节。”

  说到这里,任雪峰微微一笑,“‘三书’是过去保障婚姻的有效文书,现在朝廷就承认一书。只有去政府机构登记,获得结婚证书,才是朝廷认可的合法婚姻。没有登记的只能当做事实婚姻。”

  黄式三等人立即追问,如果不去登记,那将会有什么后果。

  “没有登记的婚姻,只能作为事实婚姻,享受不到法律的全面保护。”

  任雪峰解释道,华夏政府将建设成一个全能型的政府,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政府一样样都需要关心。所以百姓户籍登记必须十分精准,有任何变动都必须到户籍所在地的政府机关报告,结婚需要登记,生子必须登记,去世则需要去注销登记。

  “第四个环节就是结婚。新郎带着迎书,迎娶新娘过门,‘醛子礼’与‘奠雁礼’包含在其中。”

  黄式三等人一边翻阅手中的初稿,一边听任雪峰介绍。他们深深感觉到,这为工业时代制定的《华夏仪礼》,与以往的相比变化确实很大。

  黄式三、缪步瀛都不是迂夫子,他们非常明白,鼎革之际的确需要新的仪礼,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仪礼。不过这个工业新时代他们还不甚了解,所以也不乱说,不过手中的《华夏仪礼》确是简单易行,又合乎周礼的精髓实质。

  大家都表示没什么意见,可以让人实践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下午,云澜等人只管在二沙湾炮台召开执委会,订婚仪式全交给了礼部政研室的一帮人负责张罗。

  执委会听取钱水廷、王铁锤、林有德的工作汇报。会上决定于12月11日召开台湾工作会议,召集在台湾的干部,审议通过党政编制体制方案,研究布置1855年(共和历2696年)台湾工作计划。

  一大曾经通过决议,战时紧急状态期间,一切重大事务由执委会全权负责处理。从一大召开到现在也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如今已经顺利登陆台湾,拿下半个台湾岛,执委会觉得,涉及到编制体制、下一年度台湾的发展规划,应该在复兴党中央工作会议上审议通过。

  另外,执委会还把定海过来的许多人员船只编入到海警队。台湾海警队得到进一步的扩编,海警船的活动半径也延伸到了台湾海峡中部。

  晚上,钓鱼台招待所的大餐厅张灯结彩,厅内几十张桌子座无虚席。

  餐厅靠近北墙有一块空地,正中置一供桌,供桌上置有香炉和一对燃烛,香炉前陈设各色果品。

  空地左厢贴墙站立着两排身穿玄色汉服的年轻男子,右厢同样贴墙站立着两排身穿玄色汉服的年轻女子。这些分别是从国子学、女学兵营选来的。

  能亲身见证传说中的周制婚礼,他们都有些激动。

  随着悠扬的古乐想起,这些年轻男女共同吟诵《周南•关雎》、《郑风•风雨》,赞美一对未婚男女的德行,同时表达两人心灵相知的愉悦和惊喜。

  在壶中子道长的主持下,身穿玄色汉服的云东明为供桌上的酒杯斟酒。敬拜天地,以酒酹地,再拜。

  同样一身玄色礼服的缪步瀛被壶中子请了上来,与云东明互行三揖三让之礼。

  然后,云东明捧起了一个木盘,木盘上面放着一只用绳子扎紧了的雪雁,“亲家,您施恩惠,将您的女儿赐给我之儿子云澜为妻。我有先人遗留下来的礼物,作为采择之礼,请您接受接受采礼。”

  缪步瀛谦虚地回答说:“我的女儿很是愚钝,我又没能很好地教导她。现在亲家您既然这样命令我,我也不敢推辞。”然后接过木盘。

  这些都是仿制《仪礼.士婚礼》的语句。

  缪秋水恭身站立在右厢女子的前面,听了父亲的话,她很是不爽,用力瞪了一眼站在左厢的云澜,心说,我哪儿愚,哪儿钝啊!

  纳采结束之后,缪步瀛斟酒,敬拜天地。

  接着壶中子又开始主持纳币。

  黄式三和白宝湘等人坐在最前面的一张桌子上。

  望着缪步瀛接过装着两张鹿皮和一束帛的木盘,黄式三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仪礼颁布全国推行,到时候哪有许多活的大雁,还有鹿皮。

  “这个简单。”林有德脱口而出,“我们将会采用工业化的方法,大量饲养大雁、麋鹿。”

  “这不是长久之计。”白宝湘摇摇头,他想了想,“工业社会必须采用工业社会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活的大雁改成一对大雁的工艺品,这样可以长久的摆放到家中。”

  “这样可行。”黄式三表示赞同,“纳币用的五匹帛、两张鹿皮,也可以改成五匹丝绸、五匹棉布。”

  古乐再一次响起,云澜和缪秋水分别在男女傧相的引导下,来到前台中央。

  一个从者手中端着装着玉镯的托盘,站在云澜的身边。

  一个从者手中端着装着玉佩的托盘,站在缪秋水的身边。

  云澜、缪秋水相互见礼之后,男女两位傧相帮助交换爱情信物。

  右厢女颂者深情、绵长的吟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左厢男颂者用深情,厚重的吟颂表示回应。

  在傧相的帮助下,云澜把玉佩挂到了腰间,缪秋水把玉镯戴到手腕上。

  全体颂者一齐高声吟颂道,“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