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幕降临 第二十七章 悬赏令

《铁幕降临》第二十七章 悬赏令

作者:仲夏雷暴夜 字数:2835 书籍:铁幕降临

  走进指挥部,林德嘉直奔作战指挥室,这里是原先炮台最大的房间。房间内虽然坐了很多人,钱水廷、王铁锤、林有德都坐在里面。林德嘉一进门开口就问,“钱首辅、王司马,哪来的什么敌特,搞得这么紧张?”

  “林工坐下,坐下慢慢说。”

  看到林德嘉风尘仆仆的样子,陈御把林德嘉拉坐到自己身边,“林姐,你性子比我还急啊!”

  “你们到了!”林德嘉这才看到李达、陈御、蒋理、麦克兰等人也坐在房间内。林德嘉一向不善交际,虽然与陈御等人好久不见,她也只是略微点点头。

  王铁锤把桌上的一张大纸推了过去,“这是昨天艋舺散发的布告。艋舺三邑大老黄龙安发出悬赏令,砍下我们的一颗人头可以换五十两银子。”

  林德嘉脱口而出,“三邑大老黄龙安?三邑大老是什么玩意?”

  “不是什么玩意,就好像黑社会老大一样。”雷念平对清治时期的台湾曾经进行过一些研究,他对此稍加解释了一下。

  雷念平是台湾人,主要负责把物资从原时空的台湾直接运输过来。安澜河源头的真沙湾物资堆栈区刚刚建成了三个大仓库,他通过时空盒从原时空运来了一批重要物质。

  艋舺,就是后世台北市万华区,为当时台湾第三大城镇。艋舺位于大嵙崁溪、新店溪及淡水河交汇处,水运优越,可通达台北盆地大小聚落,从福建来的海船大多可以驶入淡水河中,停留在这里。艋舺这时可谓盛极一时,商人择地所宜雇船装贩,近则福州、漳泉、厦门,远则宁波、上海、乍浦、天津以及广东。

  清治时期大量泉州移民跨海定居在艋舺,形成一个以三邑族群为主体的顶郊团伙。郊就是交易,做买卖的意思。所谓行郊,是一种商业及祖籍人群的组织,顶郊也指泉郊、北郊,独占泉州、上海及上海以北之港口的贸易,包括了泉州下属的南安、晋江和惠安等所谓三邑人(俗称顶郊人),三邑大老就相当于族长,或者商团领袖的角色。

  1853年,为了争夺艋舺港口的泊船权利,以泉州府三邑人为主的顶郊,攻击以泉州府同安人为主的下郊。同安人死伤无算,房屋全数焚毁,同安人落败,整个宗族举家迁徙至数公里远的大稻埕经商,三邑人得胜,占得了艋舺大部分利益,史称顶下郊拼。

  顶郊现在艋舺相当于一个地方自治组织,拥有税金,团练,甚至诸如道路辟建、义渡、义仓、赈灾、巡更等公共事务,龙山寺是顶郊军政的大本营。三邑族群组成的顶郊相当保守封闭,难以容忍外人与新事物。三邑大老黄龙安同时还是艋舺街的总理,他就好比艋舺的土皇帝,艋舺县丞马克惇都要看他的脸色。

  此时的艋舺三面临水,没有防御的城墙,清朝治台初期,为了避免流民造反,禁止台湾建造石砖城。艋舺县丞衙门就设在这里,艋舺营水师参将署也在这里驻防。艋舺营设参将一个,守备水陆各一人。水路守备驻守沪尾炮台,管辖700多水师官兵;中军陆路守备驻守艋舺。

  大明登陆基隆之后,鸡笼湾大批百姓逃往艋舺。艋舺营水师参将李朝安慌忙下令,陆路中军营所属塘汛驻防兵丁全都收缩至艋舺,同时命令沪尾水师营加强炮台防卫,防止明军通过水路进入淡水河。

  艋舺营有一半是守卫沪尾炮台的水师营,防守艋舺的只有七百号人。要想守住艋舺,唯有招募乡勇,同时还要筹集粮饷犒赏。清军要打仗,首先就要发放开拔费,军饷、粮饷、犒赏哪一样也不能少。

  艋舺营陆路中军守备陈光辉闯入艋舺县丞署,想要找马克惇商谈募勇募钱募粮的事情。此时的马克惇正气急败坏的指挥随从准备行囊,知道明军势大,马克惇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弃守艋舺,逃向竹堑。艋舺归淡水厅管辖,淡水厅署设于竹堑(后世的新竹),这时的竹堑是台湾北部政经文化教育的中心。

  “马大人,你身为县丞守土有责,想要弃城而逃,项上人头不想要了吗?”看到马克惇要出逃,陈守备很是愤怒,抚民官这一逃走,民心全散,艋舺还怎么防守。

  陈光辉手按住随身佩剑的剑把,牙咬得紧紧的,但马克惇根本不在乎,“陈守备,你想干什么,告诉你,我这是要去竹堑城请兵,请求丁大人速速派兵。至于这些包袱那是要往上送的,这请兵的事情,空口白牙怎么能行,我总得要疏通疏通。”

  守备是正五品的官,县丞只是正八品,但清朝武人地位低下,满清以文制武,八品县丞绝对比五品守备要强。陈光辉尽管愤怒,对付这八旗子弟一点招也没,“我们艋舺营迎战明匪,粮饷犒赏怎么办?”

  沈师爷从一旁闪出,“这好办!顶郊不是很彪悍嘛,整个艋舺街几乎都是他们的,顶郊手头还有一支乡勇。可以直接让他们出人出钱出粮!”

  “出人、出钱、出粮,这都好说,但马县丞、沈师爷你们哪儿也不能去,必须给我待在艋舺!”黄龙安带着一队乡勇闯了进来。

  知道明军占据了鸡笼,盘踞在艋舺的三邑族群本不是很在意,但听说明军搞什么“留头不留辫,留辫不留头”,他们全都毛了,这辫子跟随他们五十多年,剪辫子比要他们的命还难受。

  黄龙安立即召集众人商量,大家一致决定,出人出钱出粮,扩建乡勇队伍,协助艋舺营守住艋舺。会议开了一半,就听有人来报,说马克惇要跑了。

  “不能让他走!”黄龙安当即带着一队乡勇前来拦截。

  马克惇这八旗子弟向来喜欢吃喝玩乐,屁用没有。黄龙安虽说看不起他,但马克惇毕竟是艋舺的父母官,一县之主,他跑了,民心也就散了。

  马克惇不怕陈守备,却有些害怕黄龙安。黄龙安是顶郊大佬,手下有好多亡命之徒。去年顶下郊拼的时候,他奉命劝架调和,就是黄龙安指使人一把火烧了他的县丞署衙门,害得他威信尽失,在外借住了好几个月。

  “县丞大人,明匪进攻在即,你守土有责,不能离开艋舺。”黄龙安上前一把抓住马克惇的胳膊,“否则艋舺民众没有主心骨,城池失陷的责任就是你的啦!”黄龙安语气森严,话中充满了威胁。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报信的事情,我找人跑一趟。”马克惇满口应承。

  陈守备鄙夷的缈了马克惇一眼,他走到黄龙安前面,一抱拳,“黄总理,防守艋舺还望你们大力协助。”

  “守备大人客气了,防守艋舺三邑人自当义不容辞。我们几辈子都生活在艋舺,明匪想要进入艋舺,割掉我们的辫子,除非从我身上跨过去。”

  黄龙安挟持住马克惇是对的,他利用马克惇的印信,号令周边村落,出人出钱出粮。两天的功夫,艋舺周边各庄各保的乡勇齐聚艋舺,人数达三千之多,募集到的钱粮更是不计其数。为了保住自己的辫子,报名参加乡勇的良家子络绎不绝,那些罗汉脚(没有土地的流浪汉)更是踊跃,剿平明匪,获得军功,荣华富贵就来了。

  艋舺营参将李朝安,守备陈光辉与黄龙安聚集将近四千兵勇,在艋舺严防死守了十来天,明军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派了几次探子,全被狮球岭上警戒的明军给挡了回去。探子进不去鸡笼湾,回去只能禀报说,鸡笼湾天天在放炮,明匪可能在练兵。最后有一个探子从暖暖街涉过基隆河,翻过陡峭的竹子岭,进入石硬港,这才打探到详情。

  听闻明军一个劲的埋头在鸡笼湾开山修路,砌房造码头。李朝安、陈光辉和黄龙安全都轻松起来,鸡笼湾屁大的个地方,能有什么发展,这明匪说起来厉害,原来是个乡下土老财,有了一点地皮就不思进取。

  黄龙安提议主动出击进剿,但李朝安、陈光辉对此兴趣不大,他们的探子已见识了狮球岭上明军火力的厉害,进攻伤亡一定很大。虽说艋舺现在有四千多号人马,真正听从指挥的还是艋舺营的几百号兵丁,乡勇团练毕竟是没经过操练的乌合之众,协助守城还行,奔袭进剿绝对是拖累。李朝安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等待北路协曾玉明带领大军前来。

  黄龙安坐不住了,顶郊这是商业团伙,天天防贼,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意运作。他和顶郊的几个头头脑脑一合计,昨天在艋舺发下悬赏令,砍一颗明匪的脑袋,赏银五十两。

  一颗脑袋换五十两银子,这诱惑力太大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布告刚刚贴出,立即就有好多人往基隆赶。自艋舺去往基隆,走驿道路程大约是五十五里,狮球岭是必经之路。

  狮球岭上由黄鹏飞带着的一个排的战士守卫在那里,今早狮球岭上的明军已经消灭了四批亡命之徒,打死了十多人。

  王铁锤告诉林德嘉,桌上的布告就是从那些亡命之徒身上搜出的。他的话音刚刚落下,狮球岭方向又是几声枪声。

  很快王铁锤身上的对讲机响了这里,狮球岭黄鹏飞报告说,刚才又是一股亡命之徒骚扰,他们想采用美人计的方法接近警戒的哨兵,三个亡命之徒全被打死,我部无一伤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