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23章:贵阳解围

《重生明末当皇帝》第223章:贵阳解围

作者:夏烽原 字数:2980 书籍:重生明末当皇帝

  又是一年春节,北直隶的风雪也停了,刺骨的寒风一停,人们走在室外已经能明显感觉到节气的变化。

  宫中照例大宴。

  不过今年朱由校却是在文华殿宴请了群臣,文武百官列于殿内,向朱由校行礼过后纷纷入座。

  黑压压的一片群臣,代表着大明权力的上层建筑。朱由校不由心中感触,难怪很多人坐在这个宝座上,就迷失了自我。

  好在他作为穿越者,脑子还比较清醒。

  宴会礼乐倒是十分简单,毕竟神宗、光宗驾崩还不到三年,所以朱由校平日在宫内,都没什么礼乐。

  在座的官员中,有不少都已经被吸纳进了汉皇党。东林党已如一盘散沙,尽管有所凝聚,但却已经无法与汉皇党抗衡。不过在南京小朝廷,此时依旧是东林党一手遮天。南北之间,愈发泾渭分明。

  春节前,已经照例开过‘分赃大会’了,大家排排坐分果果。汉皇党的官员,一个个都拿到了更加丰厚的俸禄,此时自然是眉开眼笑。

  皇家资本的那些掌柜,在年底也拿到了各自的份子钱。还有那些红顶皇商,年底也把账目算清楚,然后给朱由校送去了一份礼品。

  天启二年的盈利,绝对让人眉开眼笑。

  皇家财团的那些合资商人,基本上没有哪个把生意做亏了,毕竟能被吸纳进来的商人,本身就有几把刷子,加上政策上的倾斜,以及财团资源、渠道的分享,这些商人一个个都是赚得盆满钵满。

  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已经初步形成,这个利益集团的核心就是皇帝。

  中央军的那些高级军官,同样也在年底拿到了一笔皇家财团的分红,这个利益集团的根本就在于军事。

  朱由校显然有打造一个军事利益集团的想法,从而产生强大的对外扩张动力。

  “启禀陛下,琉球使者已经来访。同意大明在琉球成立军港,接管对周边过往商船的管理。”礼部尚书顾秉谦在宴会中上报道,“陛下是否接见?”

  “传。”朱由校微笑道,琉球王国自知国小力弱。还是比较听话的。

  “是。”

  “传琉球使者入殿觐见。”

  很快琉球使者便走入殿中,向朱由校行了跪拜礼,并且呈上下国国书。朱由校随即让人给琉球使者赐座入席。

  宴会结束后,朱由校又赏赐了一份厚礼让琉球使者带回去给琉球国王。琉球王国既然同意把大明在其境内设立军港,自然是要好好赏赐一番。

  但是对于琉球王国来说。显然是巴不得大明在其境内设立军港。毕竟大明不可能吞并了琉球,大明的水师如果在琉球驻扎,琉球王国显然就安全多了。

  琉球毕竟是小国,没有什么国防能力,基本上就是一群渔民和农民。一旦遭到什么入侵,就只能去找老大出面。现在老大把部队驻扎在琉球,琉球国王自然是欢天喜地,爽快的答应了大明的要求。

  现在又得了一笔赏赐,更是喜出望外。

  双方礼尚往来之后,皇家海军立即向琉球派驻了一千名海军陆战队。先到琉球把军港弄出来再说。

  皇家海军得到了大量经费过后,发展速度很快。海军陆战队的兵力提升到了三万人,正在抓紧训练。

  皇家舰队当前已经拥有六艘炮舰,以及将近五十艘三千料左右的大型战船,其他各类战船数百艘。

  年后朱由校立即给皇家海军颁布了几个任务,第一就是护航任务,皇家财团将加大台湾的开发力度,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运输全靠海运,此时荷兰人估计不会善罢甘休,所以往来商船必须有海军护航。

  第二就是在琉球军港成立后。皇家舰队就在琉球拦截前往日本贸易的商船,不管是中国商船还是荷兰商船,一律拦截收缴。

  第三则是对日本北部的北海道进行探索,对当地土著进行调查。

  此时北海道还不叫北海道。因为日本没有在北海道设立行政和管理,所以称之为‘虾夷地’。

  朱由校现在手上的船只越来越多,已经开始有能力向外移民了,自然也是盯上了北海道这个比台湾还要大的岛屿。

  北海道的面积有8.3万平方公里,台湾则是3.6万平方公里。当然北海道的物产显然是不如台湾的,主要是维度问题。

  北海道60%是山地。沿海平原较多,很适合放牧。开发出个五六千万亩的优良牧场不是难事,同时还有大量的木材资源,岛屿上森林覆盖率很高。尽管现在是小冰河时期,气温比较寒冷,但照样可以开发生产。

  而且北部就是库页岛,还可以陆续向库页岛进行移民。

  向台湾移民,可以把台湾建设成一个大米、甘蔗产地,向北海道移民,则可以把北海道变成一个畜牧产品和木材的产地,从而使得大明获得大量的原材料产地。

  皇家舰队除了要在北海道进行探索之外,还要在北海道选定一个港口作为移民的切入点,并在上面筑堡设城,然后一步步的增加移民人口。

  天启三年的移民方案,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台湾和北海道展开的。暂时移民的人数可能不多,但是却可以积累经验,日后船只多了,移民速度就快了。

  天启三年开春,朱由校又忙碌了起来,对北直隶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改革。

  首先是成立了公安部,下设警察局,出台《北直隶治安管理条例》,然后将各城镇捕快,都编入了警察部队。同时成立警校,对外进行招生,培养正规警察。

  同时收编、遣散官府用于治理治安的临时工,协警这种玩意不是后世中国才有,明代就很普遍了。毕竟捕快人手不足,需要协警也是正常的。

  对于各州县的‘协警’,选出其中优秀的编入体制,不合格的进行遣散处理。同时提高待遇,增加警力规模。

  一番整顿之后,又忙着在北直隶展开了一场全面的严打活动。所有臭名昭著的地痞流氓。全部被逮进了劳改局。

  北直隶的治安顿时为之一清,特别是那些黑恶势力被打掉之后,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同时朱由校还亲自抓北直隶的行政,不断完善了各种考评制度。同时出台了《北直隶公务员法》,将官府中的文书收编进了体制之内,成为朝廷公务员。并且在朱由校牵头下,陆续出台了各项行政规定,并裁撤冗员、禁止公款吃喝、招待、官马私用。

  短短几个月内。北直隶官场上被撤职查办的各级官员、公务人员,就达到了三百余人,反腐力度成为全国最为严厉的地区,考评也是最为严格。一时间让北直隶官场风声鹤唳,但是行政效率和廉洁程度,都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很多官员也未贪腐,但是在位置上偷懒不做事,也被撤职了不少。朱由校这样的手腕,就是要告诉那些官员,当官的既然是臣工。就是打工仔而已,咱朱董可不是好糊弄的。尸位素餐,偷懒不干活的统统滚回家去。

  吏部尚书王绍徽在这次北直隶官场整顿中很是卖力,十分努力得在皇帝面前表现了一番,朱由校于是在皇城内赏了他一座大宅子。

  除了整顿,官场上的考评变动才是最关键的。在原有的考评标准上,又增加了各项综合考评。

  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卫生防疫、经济发展、治安等等都加入了考评当中。

  改革之后的税收系统,也和地方行政分离,变成中央税务局征收各项税款。平时的行政开支由朝廷调拨钱粮。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也由朝廷调拨。调拨资金采取公开监督政策,地方上所有秀才及以上功名的士子,不仅可以监督官府行政,还有权查看官府账目。发现问题可以直达天听,上书检举。

  总的来说,这次考评上的改革,开始偏向于经济怪帅,经济上去了,民生自然就好过了。那些懂得发展民生的官员。将被提拔上去。

  这些改革,成为了北直隶官场在天启三年的主旋律,并非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朱由校亲自牵头,加上汉皇党官员的大力支持,使得这次改革比较顺畅的执行了下去。而壬戌科甲的那些二甲进士,也被大量补充到了地方官员当中,成为这场大浪淘沙中的上场选手。

  能脱颖而出的,未来都将是一方大员。

  就在朱由校在北直隶大肆改革的时候,贵州的战事也进入了一个迅速的平叛阶段。

  安邦彦进攻贵阳后,贵阳城闭门死守,一群土官的十万大军,实际上非常不善攻城,只能采取最笨的办法——围困!

  秦良玉接到调令,立即提兵三万驰援贵阳。赶到贵阳的时候,贵阳已被围困了一个多月。

  三万白杆兵稍作休整,旋即向十万土司兵发动了进攻。

  土司兵仗着兵力众多,也未退让。双方如同洪流一般撞在一起,装备精良得白杆兵,简直如同虎入羊群,很快就把土司兵杀得血流成河。

  这三万白杆兵,也是土司军。只不过石柱土司乃是汉人,但士兵是少数民族,作战悍勇。加上装备了皇家军工厂调拨的装备,简直都快武装到牙齿了,乃是朱由校稳定西南局势的王牌部队。

  反观安邦彦率领的十万土司兵,装备参差不齐不说,指挥系统也混乱不堪。毕竟是许多土官组成的联盟,也不是安邦彦直属军队。而且这次作乱的少数民族,很多以前都是山中村寨的寨民而已。

  双方的装备、指挥,以及训练都不在一个层次,十万土司兵很快就被白杆兵杀得一溃千里。

  天启三年二月初五,白杆兵杀溃安邦彦部叛军之后,解贵阳之围。白杆兵趁胜追击,斩获土司兵两万余人,俘虏土司兵近三万。(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