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悍臣 第四百七十六章:兵马动2

《悍臣》第四百七十六章:兵马动2

作者:乌鸦大婶 字数:1823 书籍:悍臣

  “这马文升到底要做什么?你看看你看看,大同之兵调往辽东,辽东之兵调往宣府,宣府之将充任榆林,什么鬼东西!朝廷那一帮草包到底知不知道如此大规模调兵遣将到底要耗费多少国帑,难道文轩好不容易赚的那点钱,皇上不祸害光就不甘心?”张安一怒之下将兵部调令撕得粉碎,然后指着碎片对站姿身边的年轻人道。

  这年轻人说年轻其实也不年轻,说老也不老,只是从面容来看,看不出他的真实年龄。

  他笑了笑,捡起地上的圣旨,一点点拼凑,拼凑完毕之后才指着碎片道:“马家父子一个是兵部尚书,有调兵之权,另一个掌控大同二十万精兵,而且父子二人跟文轩关系莫逆,你说皇上会不会担心?

  义父从辽东总兵这个位置上下来之后一直都在辽东养老,辽东兵将调往宣府,那就意味着这些苦寒之地出来的军卒待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这样一来,朝廷真正跟张文轩掐起来的时候,那些辽东兵卒未必会全部都挺义父这个跟张文轩关系很好的前任辽东总兵调遣。

  满朝文武谁人不知你张将军那是张文轩的铁杆,皇帝哪里还放心把你放在宣府这么重要的位置上。

  宣府前面连通大同,后面就是京师。

  ≮∽长≮∽风≮∽文≮∽学,□f⌒▽et如果朝廷要动张文轩的福建派系,那就必须要先把大同和宣府合起来三十五万大军全部调开。

  不然你们长驱直入,这蓟镇一个李铭的十二万大军根本就挡不住你们。京中倒是有拱卫京师的十二团营,可那是朱老国公的部队。

  开海禁给朱老国公带来了多少财帛,就算是朱老国公和朱晖不说,咱们也都知道。十二团营在关键时刻,能不能继续拱卫大明的京都还是个未知数。

  当今圣上不是昏聩之主,既然他已经决定要动张文轩了,就一定会先断掉张文轩的臂膀。你没见马璁被紧急调往京城?

  三千营整个都是烂摊子,马璁去了能干什么?无非就是每天点卯,然后领一点少得可怜的俸禄而已。”

  张安蹙眉,两只满是老茧的手不停搓着:“那我们怎么办?难道真的听从朝廷调遣?”

  年轻人轻笑道:“将军难道不听调遣?不听调遣那就是抗旨不尊,你是大明的臣子,能够做到抗旨不尊?”

  张安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站在私人立场,他是绝对不愿意跟张儒站在对立面。可是站在公共立场,他又不能违抗皇帝的圣旨。

  别看这一纸调令只是兵部的,背后却远远不是表面上这么简单。没有朱佑樘的命令,就算是马文升,也没有这个胆子对九边重镇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调动。

  思来想去,总觉得难以割舍,张安向年轻人投去询问的目光。

  年轻人心领神会,马上道:“将军为难,晚辈可以理解,但是现在将军必须要做出抉择,就是皇上的阴狠之处。

  将军守卫的是九边重镇中最为重要的宣府,也是先帝最为信任的边关大将,其他事情上违逆陛下的意思可能陛下不会说什么,别人也不会攀诬你这个战功赫赫的老将。但是这次如果不动,那就是公然不给陛下面子。

  忤逆犯上的大罪,将军就算是有宣府十余万大军,也未必担待得起。

  晚辈倒是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就是不知道将军愿不愿意去做了。”

  张安沉声道:“说。”

  年轻人道:“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看马璁到底是什么态度,不管是您还是我义父,都只是跟张文轩交好的边关大将。如果马璁动了,只身回京,那就意味着你们也只能跟着调动。

  如果马璁不动,你们依然要做出艰难的抉择,到底是走是留,得看将军到底愿意站在谁那一边。

  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年事已高为由拖,拖到马璁找张儒要了建议之后再做决定。”

  张安疑惑的道:“为何我们不写信问问文轩?”

  年轻人大笑摇头:“将军此言差矣,如果现在这个时候将军写信给张文轩,这就是在让张文轩为难。

  他可以让马璁按兵不动,却不能让你这个亦师亦友的宣府总兵按兵不动。你跟他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你跟他只是要好的朋友。就算说得再亲密一些,你也只不过是一个比较欣赏他的长辈,张文轩是个聪明人,绝对不可能让您听他的意思行事。

  我们不写信,张文轩自然会对马璁下达命令,我们只需要看马璁的动静就行。

  我们写信,张文轩反而会难以抉择。”

  经过解释之后,张安心中疑云顿消,他露出一个微笑,拍着年轻人的肩膀道:“吴光,你果然不愧是缑谦那老儿的智囊啊!要是没有你,老夫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不过你这般帮助文轩,可曾想过九泉之下的先帝啊!你毕竟是先帝亲自选出来的天门九卫,帮助一个外人对付皇帝,未免有些”

  吴光淡淡道:“我们当初接受的任务只是保住大明的江山社稷,而不是保护皇帝一个人。至少从个人方面看,很多时候我都认为张文轩做的并没有错。如今他只是一个富贵闲人,陛下已然不肯放过,已经是有些忘恩负义了。

  我是臣子不假,但我也是一个人。跟将军一样,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

  张安很是赞同的点头:“不错,现在能够把问题想得这么透彻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听说年前国子监那帮读书人联名上书为文轩请命,竟然让汪直那狗才打伤了好几个。”

  吴光无奈道:“皇帝现在心里想的东西,一般人估计猜不透。能够知道内情的人,断然不糊跟我们这种丘八直说,张文轩倒是有可能知道内情,但他未必肯说实话。”

  张安叹了口气:“现在也只有等马璁那边的动静了。”

  弘治八年三月初八,宣府总兵张安以年老体衰为由请辞宣府总兵一职,帝不允,再请,内阁押后再议。

  更快更新尽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