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武极神王 第四百一十三章 震慑

《武极神王》第四百一十三章 震慑

作者:属龙语 字数:1938 书籍:武极神王

  张菊听着沈瑜讲解王步的作品特点,同时与手上的瓷片进行比对。

  这些从未了解过的知识,让她听得十分入迷,直到沈瑜停下讲述之后,她还没沉浸其中。

  沈瑜静静的等着对方消化那些信息。

  半晌之后,张鞠拿起手边的杯子,慢慢喝了一口咖啡。

  沈瑜说道:“随着收藏越来越热门。近百年的瓷器中,也会出现热点。清末民初的大师们,也会变成人们追捧的对象。所以---”

  他把带有储秀宫地款儿的瓷片,拿放回保鲜盒。

  “你捡的漏,自己留着。回去用消毒液把它仔细擦干净之后,当个样品保存也不错。”

  张鞠沉吟片刻,问道:“我没明白,你说的这位王步,为什么要用储秀宫款识?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似乎不能证明着就是王步的作品。”

  沈瑜想写,应该怎么说服对方。他大概理清思路后,就先从王步这位高手说起。

  “王步字仁元,号竹溪。其父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青花画手。所以,他学习制瓷是有先天优势的。

  他采用水墨画的技法绘制青花,创造出大方、清新的作品。所作青花,画意浑厚、清新、简洁、淳雅,运笔自如、流畅,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刚才,我说王步早年制瓷用的款识一般是仿古款识,除了仿康熙,乾隆的款识之外,还有别的仿古款识,储秀宫款识,应该是他早年仿古的作品,因为篆书方款的书写方法,与现存样本如出一辙。

  他晚年所作青花瓷,常署“陶青老人”的款识,与瓷片上的款识风格不同,再配合胎质与青花釉色的佐证,基本可以确定,这是王步的作品。”

  张鞠摇了摇头:“我听的有点头大。不过,这一趟总算是没白来,还真听到了不少东西。

  如果有不明白的,我随时给你打电话咨询你,不准嫌我烦。”

  沈瑜说道:“怎么会呢,美女的电话,我随时恭候。”

  张鞠瞪了沈渔一眼:“去,别说这笑话,我们单位那些老油条。说这些笑话比你厉害多了。”

  她需要回去消化今天的收获,两人在车站分开。

  沈瑜回到家,立刻开始清洗四片儿。

  今天收获可是不少,他没有对张鞠说谎,这些瓷片都是清末民初的东西。只不过,他在挑选时候,刻意留心,尽量找那些能够凑拼成完整形状的碎片。

  因为,他在看到瓷片的那一瞬间,就想到了一个可能。

  自己有修复空间,如果可以把这些碎瓷片恢复原貌,那就等于,把瓷片变成了完好的清末民初瓷器,两者之间的价值悬殊巨大。

  他先把瓷片按照釉色分类,然后按照造型再次分组,把看起来大概能拼成一套件瓷器的碎片编成一组。

  不久,在他的书桌上,首先成组的瓷片,是青花瓷,大概可以拼成一个笔筒的形象。

  沈瑜像玩拼图游戏一样,仔细实验瓷片的拼接次序,又从这一堆瓷片中反复寻找,最终结果是,缺少了几块瓷片,无法拼接完整。

  最大的破损,就算是笔筒底足少了半块,只留下了“*吾*之斋”的篆文方款。

  沈瑜反复回忆知道的底款,终究猜不到是谁用过的款识。

  他看着七零八落的笔筒,估计瓷器当时碎的很厉害,有一些碎片,无论如何也补不上了。

  暂时没有办法,他先把这个笔筒的碎片放到一边,又开始整理第二组瓷片。

  第二组瓷片也是青花瓷,大概拼接出来的形状,更像是一个青花瓷的空心圆球,上面带有干雕玲珑点。

  所谓玲珑点,就是在瓷胎上雕出了镂空点,施釉烧制之后,这玲珑点就变成半透明或透明状态。

  沈瑜想象着瓷器复原后的器型,觉得这种形象有点儿像---灯罩。

  他反复模拟拼接,从这一组瓷片中,大概拼出了一个圆形的青花瓷灯罩。

  另外,还多出来的一部分带有玲珑点的青花瓷。

  估计可能还又一只灯罩,那么组瓷器的原本状态,应该是一对灯罩?

  沈瑜看看剩下的青花瓷片,很难再拼出比较完整的形状,只能把它们当做修复的补充材料了。

  沈瑜点开修复空间。

  今天的购买行为,已经积累了少许的经验值。想要把笔筒与灯罩全部修复,估计是不够用了。

  他衡量了片刻,决定先将笔筒修复。

  笔筒缺少的瓷片较少,灯罩缺少的瓷片实在太多。

  他点开选择按钮,选择了残破的笔筒,然后点击修复,选择消耗经验值与消耗同类材料。

  剩余的青花瓷的碎片,尽数纳入修复空间。

  点击开始修复。

  很快,修复空间面板上出现了青花瓷笔筒的数据与虚拟模型:

  青花瓷笔筒:口微阔,直口、直腹,玉璧形底足,通体施白釉,外壁绘画青花纹饰。

  随着三维模型的颜色一点一点的被填充,修复进度越来越快。

  沈瑜有些急迫的想知道结果。如果实验成功,那么,只要有真实的古玩碎片,自己就拥有了稳定的古董来源。

  终于,游戏提示音响起。

  沈瑜点开修复栏目,看到修复结束。

  物品栏里,出现里一只完整的青花瓷笔筒。

  他先点开物品信息,查看详细的栏目。

  青花柳叶双燕图笔筒:

  年代:1932年

  作者:王步

  尺寸:高---13.5cm;直径--15.3cm。

  看过详细信息,沈瑜点击取出物品,随即,一个完整的青花瓷笔筒出现在桌面上。

  他谨慎的双手端起笔筒,先看底足。足端无釉,底心施白釉,以青花书“愿闻吾过之斋”篆文方款,字体端庄秀丽,色泽浓淡不一,显得斑驳错落。

  沈瑜这才明白,之前看到的残破底款上,少了三个字。

  此时看到完整的底款,他立刻回忆起,这是王步早年作品,用过的一种底款。

  看过底足,再看着笔筒的每一个细节。

  外壁所绘柳枝仿佛随风而动,双燕栖息欲落还飞,各具情态。

  双燕表情生动,整个画面意境幽雅。青花色泽浓淡结合,线条流畅,纹饰的描绘、渲染均得其妙,尤其是翎羽,颇见质感,正是王步的绘制风格。

  沈瑜把笔筒拿在手上把玩良久,心中欢喜难以抑制。

  虽然这个瓷器,只是1932年的物件,但是,它验证了一个可能,只要有古董残片,自己就能把古董完美修复。如此一来,既能保护了古董,又能给自己带来稳定的财源。

  他把笔筒放在桌面上,越看越喜欢。笔筒制作相当精美,作为一件文房用品,不管是收藏还是实用,都非常适合。

  他决定,把这只笔筒留下。

  当然,如果以后有了更好的笔筒,那就放在一起用。

  一间画室,或者说一张大的画案上,怎么可能有只有一只笔筒。

  沈瑜憧憬着,能凑齐各种材质,不同时期的笔筒。

  想到这里,他把几只常用的毛笔拿出来,放入青花柳叶双燕笔筒。又把笔筒调整到合适的位置。瞬间,整个书桌都显得不一样了。

  书桌上,原本有一只贴花青花瓷笔筒,在老瓷器的映衬下,立刻就显得颜色扎眼。

  沈瑜把那只现代的笔筒,挪到了房间角落里。

  --------------

  感谢书友----我新太喜欢总司,打赏500起点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