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修罗天帝 正文_第880章 我,是谁

《修罗天帝》正文_第880章 我,是谁

作者:实验小白鼠 字数:1929 书籍:修罗天帝

  别的臣子也都在哭,可曹勋知道,李雍的哭是不一样的,他是在为一个相伴三十多年的异姓兄弟而哭。

  曹勋带着曹绍,跪在了以顾老为首的几位内阁大臣之后。

  乾清宫。

  曹皇后趴在元庆帝的尸身上,哭得肝肠寸断,太子、二皇子、宜安公主也都跪在旁边哭着,太子、宜安公主完全是孩童的哭法,二皇子低着头默默垂泪,哭状隐忍。

  一个小太监来到跪在外侧的万公公身边,低声说了些什么,万公公听了,哽咽着来到龙榻前,对曹皇后道:“娘娘,内阁诸位大臣、两位国舅爷、诸位公侯、文武百官都来了,正在宫外哭跪,还请娘娘示意,请哪些大臣进宫。”

  曹皇后仿佛没听见,直到万公公重复了一次,曹皇后才从悲恸中恢复几分理智,看向万公公、小万公公以及李耀,一边落泪一边问:“皇上弥留之际,可有遗诏,或是任何只言片语?”

  万公公摇摇头:“皇上并无遗诏,遗言……”

  一直额头触地的小万公公眼里闪过暗芒,哭着抬起头,断断续续地道:“回,回娘娘,今晚是奴婢守在皇上身边,皇上突然发病,只来得及跟奴婢说了‘传位太子、娘娘辅政’,后面就再也说不出话了,呜呜,皇上升仙去了,那边催得急啊……”

  跪在旁边的李耀撑着御砖的双手猛地绷紧,青筋都露出来了。

  放屁!

  皇上既然在他手心写了“二”字,分明是要二殿下继位,怎么可能会跟小万公公说那样的话?

  曹皇后听到了自己想听的,心中甚慰,但她还是没忘了最后一个亲眼目睹皇上逝去的人,于是她继续泪眼看向李耀:“李耀,皇上可曾交代你什么?”

  李耀低着头,紧紧咬了一遍后槽牙,才道:“禀娘娘,臣赶进来时,皇上已经无法出声了。”

  这话与万公公、小万公公所言相符。

  曹皇后再无任何顾虑,视线掠过跪在近前的二皇子,她望着宫外的方向道:“召内阁诸大臣、六部尚书、国舅曹勋、宁国公李雍入内。”

  宫人将皇后懿旨一道道传到宫门,守门侍卫看到旨意,这才打开了重重的宫门。

  顾首辅带领旨上提及的十来人匆匆朝乾清宫跑去。

  到了龙榻前,亲眼见到脸色已经变灰的元庆帝,众臣又是一番痛哭。

  等小万公公又一次宣布了元庆帝的遗言,曹皇后拿着帕子擦拭眼泪,对顾首辅道:“皇上走得急,此时我六神无主,接下来当如何行事,还请首辅主持。”

  顾首辅悲恸道:“国一日不可无君,先帝驾崩,太子应即刻继位,而后再彻查先帝死因。”

  曹皇后闻言,叫太子站到他身边。

  太子才十二岁,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会是未来的皇帝,虽然去年在南苑的时候被父皇吓了一跳,后来见父皇并没有偏爱二皇子什么,太子渐渐又放松下来,所以,今晚他并没有想太多继位的事,满脑都是慈爱的父皇就这么没了。

  太子的伤心溢于言表,他抽噎着站在母后身边,眼睛还望着龙榻上的父皇。

  顾首辅带头,改口称太子为皇上,行三跪九叩之礼。

  太子这才反应过来,茫然地看着诸位大臣。

  曹皇后扶着儿子的肩膀,看着顾首辅等人道:“皇上年少,诸位都是先帝器重的肱股之臣,还望以后继续全心辅佐皇上。”

  “臣等遵命,必不负先帝与娘娘所托。”

  曹皇后再看向李雍:“先帝生前最信任你,彻查先帝死因亦是锦衣卫的分内之事,接下来就劳烦国公爷了。”

  李雍落泪道:“娘娘放心,臣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说完,李雍先把太医院众太医都叫了进来,命他们查验元庆帝的龙体。

  众太医低声讨论过后,认为元庆帝有中毒之状。

  那就肯定是入口之物有问题了。

  太医院陆续检查了今日元庆帝吃过的东西喝过的水,包括通元真人送过来的剩下的那四颗“养气丹”。

  通元真人也早被押过来了,当他说出单方,给元庆帝配风寒药的邓太医顿时跪软在地,一边哭一边指着通元真人骂:“你平时炼丹,从来不会用麻黄,今晚为何添了此药?”

  通元真人虽然猜到元庆帝的死大概就出在这味麻黄上,可他并不心虚,振振有词道:“麻黄乃治疗风寒常见药,先帝喝了你们的药不管用,我加一味麻黄帮先帝发汗散寒,有何不妥?”

  邓太医:“那你可知,今晚我们为先帝配的汤药里加了石韦?石韦与麻黄相克,你还加了那么多分量,先帝本就体虚,被你这一颗丹药下去……”

  后面的话他不需要再说,众人也知道先帝遭遇了何事。

  通元真人脸色惨白,连忙跪在曹皇后、小皇帝面前高呼冤枉。

  听起来他确实是无辜的,但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别的内情?

  曹皇后让李雍继续查。

  李雍便将今晚伺候元庆帝的所有宫人包括李耀等御前侍卫、太医院众人、通元真人及其身边的小道士们都带到了锦衣卫,连夜审问。

  疑点几乎都在太医院、通元真人身上,李耀等侍卫是最容易摘出去的,因为他们只负责值岗,从始至终都没有碰过汤药与丹药。

  审到李耀时,面对亲儿子,强撑精神的李雍没忍住心中的悲痛,再度失声痛哭。

  曾经朝夕相对的君主挚友,说没就没了。

  国公爷如此失态,锦衣卫的其他人自觉地避开了,让李耀安抚父亲。

  李耀趁机将憋了许久的秘密告诉了亲爹。

  李雍惊出一身冷汗,巡视左右,低声问儿子:“此事当真?”

  李耀瞪眼睛,用气声道:“这种事,我还能瞎编?”

  他伸出手掌,学元庆帝那样连续划了三次“二”。

  李雍的眼泪又掉了下来,他跟顾首辅都知道,皇上确实动过废太子改立二皇子的念头,今夜突然暴毙,临死之前,皇上最牵挂的当然是皇位的事,冲动也好,早就有了决断也好,他都相信儿子的话,皇上确实有过此举。

  他问儿子:“此事,你可有告诉其他人?”

  李耀脸色铁青:“告诉谁也没用,没有证据,三弟又在二殿下那边,哪个会信我?更别说小万公公还那么说了,他确实一直守在皇上身边,皇上如果有力气说话,也只来得及对他说,我若跟他对峙,满朝文武,相信他的肯定更多。”

  李雍握住儿子的手,用前所未有的凝重神色道:“你做得对,今晚不该说,以后也不必再对任何人提起,包括你娘你妻你儿,包括顾老,就让此事烂在腹中,直到带进棺材。”

  李耀明白其中的干系,就是憋屈:“那就这么算了?二殿下……”

  李雍示意儿子住口。

  别说皇上已经死了,就是他现在活着,一意孤行地要改立太子,那帮子文臣都不会同意,包括顾首辅,因为太子是正宫嫡子,太子没有犯任何错,而文臣就是有资格拥护正统,连皇上都无法与正统抗衡,除非他想做个昏君,除非他要好不容易才稳固下来的江山生出内乱,给外邦可乘之机。

  皇上都敌不过文臣们拥护的正统,儿子真如实传达皇上的意思,因为没有证据,众臣不会信的,就算信了,他们也会搬出正统礼法反对,坚定地拥护太子,包括顾首辅、曹勋,都不会因为姻亲关系便站在儿子这边,名不正言不顺地跟全天下的文人百姓作对。

  总而言之,不管儿子说不说,继位的都只会是太子。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说?不光会连累整个宁国公府,连原本可以就藩当个富贵藩王的二皇子都可能因为卷入皇位之争,或因病横死宫中,或被安个串通宁国公府蓄谋篡位的罪名。

  三日后,李雍将审问的结果报给了曹皇后与小皇帝,先帝死于药性相克,其中并无任何阴谋。

  曹皇后与内阁商议后,罢免了两位太医的官职,另将通元真人发配充军,就此结了此案。

  一个月后,小皇帝举办了登基大典,称乾兴帝。

  第53章 “照顾好王爷,也照顾好自己。”

  国丧二十七日,当十二岁的乾兴帝举办完登基大典,整个京城也终于从先帝驾崩的沉重氛围恢复了过来。

  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文武百官们都在观望着曹太后与乾兴帝的下一步举动。

  曾经的太子今日的乾兴帝,在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后,终于也开始摆起皇帝的谱来。

  他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二皇子。

  乾兴帝永远不会忘了那日在南苑,父皇把李显赐给二皇子做伴读时给他带来的惊吓,那晚他惶恐难眠致使大病一场,让满朝文武都看了他的笑话。

  乾兴帝不会怨恨自己的父皇,因为怨恨了也没有用,他不可能对驾崩的父皇有任何不孝举动。

  二皇子便成了他发泄怨恨的最佳人选。

  “母后,朕想把二皇子废为庶人。”乾兴帝先跟曹太后提起了他的打算。

  曹太后失笑:“胡闹,他又没犯什么错,你有什么理由废他?”

  她也看二皇子不顺眼,二皇子活着一日,她都会记得先帝动过废她儿子的念头,甚至已经有朝臣暗中支持二皇子了。在这种情况下,曹太后巴不得二皇子早早死掉,可就算她现在贵为太后,儿子贵为皇帝,母子俩也不能为所欲为,做什么事都得师出有名。

  乾兴帝不高兴道:“不能废,难道以前的事就这么算了?”

  曹太后柔声道:“以前有什么事呢?你要记住,你父皇只是把李显调到他那边了,此举没有任何深意,你从来都是先帝心中不二的储君人选。不过,既然你已经登基,也该给你二哥封王了,再选一处合适的藩地。”

  乾兴帝心中一动,立即叫宫人取大夏十三省的舆图来。

  除了沿海诸省,其他各省都是越靠近边缘越穷,再按照这几年的税收算,西南紧挨着云南的贵州乃十三省中垫底的,据说那地方多深山恶水,很多村落的百姓还都是蛮夷之人,连官话都不会讲,大字不识一个。

  乾兴帝指着贵州下面的黎平府,幸灾乐祸道:“就这里吧,朕封他个黎王当当。”

  送二皇子去个苦地方,如果他自己命短病死,可就与他无关了。

  曹太后:“封藩乃大事,还是要听内阁诸位大臣怎么说。”

  乾兴帝心想,他是皇帝,封二皇子完全是皇族的私事,哪个阁老敢反对,他就换人。

  次日早上,以顾首辅为首的五位阁老来乾清宫奏事,商量完急需处理的政务后,乾兴帝提到了二皇子的封藩。

  阁老们都是人精,只看乾兴帝为二皇子选的藩地,就知道小皇上还为去年南苑之事耿耿于怀。

  因为一个少年王爷的就藩确实无甚紧要,他们犯不着为此惹乾兴帝不快,免得被太后母子忌惮他们有心支持二皇子。

  顾首辅与李家是姻亲,李显又在二皇子身边做伴读,他就更不好反对了。

  此事定了,乾兴帝心中很是痛快,派人将二皇子、李显都叫了过来。

  他先宣布了封二皇子为黎王之事。

  年仅十四岁的新任黎王跪下道:“谢皇上隆恩,臣到了封地,必定谨遵皇上所托,全力教化当地百姓、协助朝廷改善当地民生。”

  他清瘦俊朗的脸庞神色平静,看不出愤怒,更不可能有什么喜悦之色,跟平时并无反常。

  乾兴帝有一点点不爽,因为他想看黎王愤怒却无能为力的可怜模样。

  黎王的表现没有让他满意,乾兴帝将目光投到李显身上,这次,他甚至都没有隐藏情绪,直接冷笑出声:“李显,父皇在世时对你极其赏识,要你为二哥伴读。如今二哥虽然要去贵州就藩了,可他依然年少,学业不可荒废,你便随二哥一起去贵州吧,继续为他伴读,也不枉父皇赏识你一场。”

  李显跪下领旨:“臣遵旨。”

  简简单单三个字,再没有别的话,就像当初太子恳求先帝要调他出宫,李显也不曾做任何辩解。

  乾兴帝就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憋屈感。

  等两人退下后,乾兴帝朝他最新提拔的大太监万公公哼道:“看来,朕给他们的惩罚还是太轻了。”

  这位万公公,是十八岁的小万公公,他的干爹老万公公早在先帝下葬之后,便主动请辞回乡养老了。

  古往今来,对旧主过于忠心之人,肯定不会受到新主的重用,与其留恋权势最后被人安个罪名排挤,不如自请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