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巨擘大枭 第三十章 闻变

《巨擘大枭》第三十章 闻变

作者:梦里当年 字数:2616 书籍:巨擘大枭

  路云风虽然出山已经快一个月,可真正在六里铺呆的时间却是不长,走出了货栈大门,除了认识李大个子等几个乡亲,也就跟飞鸿信局打过点交道,所以闻言后虽然有些吃惊,却没有老疤与杜全的反应来得强烈。

  正在碗里翻搅的筷子马上停住,胡乱嚼几下把面咽下去,两人几乎同时开口问道:

  “什么?”

  “这话当真?”

  岗宾跟刘账房一起点头,旁边的卢老汉停了手上活路,三个人也不约而同的一起开口。

  “据说陶掌柜气不过,先动手打......”

  “康福车行就在我家下面,我在货栈没见着,听我爹......”

  “真的,老疤,你回去就知道了,商埠上正乱着呢,多少......”

  往常玩世不恭的嘴脸一扫而空,老疤的面色前所未有的严峻了起来,虽然还找不出头绪,但本能的就把碑郭镇的消息跟六里铺联系到了一起,再回想孙大娘所说泽山镇里的蹊跷事,还有飞鸿信局点到即止的那点风声,这一切仿佛表面波澜不兴的横澜河下暗涌的激流,又好似暴雪骤雨降临前惯有的片刻平静,老江湖的警觉性让他有些不安,总感觉似乎会发生点什么。

  六里铺出山方向的车行,总共有四家,其中最有实力的是安顺车行,它跟恒升商行同宗同源如出一辙,总店开设在青阳镇,六里铺只是分店的所在,除了经营有几条进山的路线之外,每隔半月,就会发一趟专门去往青阳镇的马车,所以,安顺车行山里山外的生意全都做,店里常备有各式客货马车七八架,赶车的把式十余个,算是有着不小的规模。

  单匹马拉的客货车,俗称为轻车,一天赶不出多少路,不怎么适合长途载运。西疆路途狭窄,容不得多马并驾齐驱,因此多为双马并辔依次排列,民间俗称为“笼”。

  要走长途拉重货,两到四笼的车都比较常见,所谓术业有专攻,这马匹越多,越是能看出车把式的本事。

  四笼车就是八匹马,从前到后的距离足有四五丈,对驾驭手段就是个很大的考验,按着车行的惯例来说,驾的了四笼车以上的把式,才能称得上是大掌鞭。

  安顺车行在六里铺的店掌柜姓陶,也是条闯荡过南北的山里好汉,年龄大约在五旬左右,人生的结实健壮孔武有力,精擅三十六路劈挂拳,发动起来势如疯虎状若癫魔,胆气稍有不足便被他气势所摄,根本就不敢去下场放对,此人拳脚功夫不俗,一身驾车的本事也是出神入化,三四丈长的马鞭如臂使指,扬手一抖,便是一声脆响在想要的马耳旁炸起,正是因为甩得这手好鞭子,就得了个诨名叫“大响鞭”。

  康福车行的孙老爷子六旬有余,身子骨倒还算硬朗,是个远近闻名的老拳师。据说他年轻的时候,也做过段时间的马客,而后入了幸安城的振威镖局,趟子手一干就是三十年,临老有了些积蓄,便跟两个儿子在山里干起了车行,这老拳师阅历丰富待人宽厚,在商埠里很有些口碑。

  这两人一个德高望重,一个势大力强,在六里铺赶车的这个行当内,说话都是有着一些份量,往年进出山车路的分配与定盘,多由这两人出面来组织商讨,照着现如今的情形来看,那三江车行是采用强梁手段拿他们立威,行动迅速打击凶狠,短短几天之内,就让六里铺的车行群龙无首,陷入到一片混乱之中。

  出山的通路尽入一家之手,对商户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但由此却可以看出他们拥有的实力和野心。

  老疤沉吟了一会儿,突然问道:“刘账房,东家货要的这么急,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不?”

  “或许是药行缺货?也可能接了单急生意?信上没提,我也说不太准。”

  “商埠闹出这么大的动静,那姓白的一家人没什么反应?”

  “嗨,别提了,车行管事的一起去过白家别庄,可白老爷说车行的纷争他管不了,实在不行就去摆天命台。”

  “真是没想到,白家这遭也成了缩头乌龟。”岗宾一旁忿忿不平的嘟囔着。

  老疤横了他一眼,“往后啊,这种不咸不淡的废话少说,自己不争气,爹老子也靠不住,真把那白家当救世菩萨啊?”

  说完提起筷子狼吞虎咽的往嘴里扒面,没再说话,风卷残云的干完一碗后,起身坐到桌边,把第二碗挪到眼前,另起了话题:“刘账房,掌柜的后面怎么安排的?回镇上送货的话,你们三个就行,歇一晚我们回铺子,马得还给人家脚行呀。”

  账房先生讪笑着,拖出把椅子坐到他旁边,然后从身上摸出个银包放在了桌上。

  “老疤,这趟的赏钱我带来了,照掌柜的意思,是老杜跟云风回去还马,你跟我们一起去镇上,忙了一年才喘上口气,歇歇吧!船到桥头自然直,铺子上事情总是会有个结果,咱就不操这心了。”

  老疤嘿嘿一乐,拿起银包掂了掂,抖手扔给了杜全,“这遭挺好,回来就拿钱,一人多少呀?”

  “你是二十五两,老杜十八两,云风七两,都已经给加了赏,你们吃完我就去结账,一会烫个澡早些睡,咱明儿个就动身。”

  三人埋头于碗据案大嚼,谁也没再言语......

  ******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客栈里就开始喧腾,热炕头上整整一宿的酣畅大睡,多日积攒的疲累被驱走了大半,由于起身比较晚,当他们神采奕奕走进前堂食肆的时候,昨夜的宿客有许多已经动身上路,厅堂里只坐了七八桌,已经用完早饭的房客都在剔着牙闲聊。

  六个人随意找了副桌椅,刚坐下便听着邻座一个粗豪嗓音在大声抱怨:

  “你才来两天叫唤啥?老子他娘的等八九天了,这倒好,一头牲口没见着,这趟真他娘晦气。”

  “我们也来了好几天啊,没钱去牙行找消息,可不就只能碰运气嘛,老兄,大清早的别触霉头,没准今儿个就能开张呢。”

  “哈哈,借您的吉言,咱们一起发财......”

  他们都是来自各地的牛马贩子,经营着小本生意,本金不多实力也有限,路上的花销就不能大手大脚,一次赶回去三五头牲口赚个辛苦钱,没人给提供消息,只能守在这儿干等着,图个嘴上的穷乐呵。

  店伙端着托盘给送上了早饭,老疤接过烙饼随口问道:“伙计,今年的牲口来了几波?成色怎么样?”

  那店伙嘴挺碎,“哎呦这位爷,快别提成色了,今年可是挺邪门,落雪之前啊,一共就来过两拨牛驼,您看那牲口栏空的,咱店里都快没肉下锅了,我是真替在这儿等的爷们着急。”

  “你急个屁,说的再好听,钱也一文没少收......”

  “我说小二哥,再这么下去,真没盘缠了,账先挂着吧啊。”

  几桌客人七嘴八舌的插话,店伙热脸贴了个冷屁股,一边讪讪的往后退,脸上还堆起笑来嘟嚷着:“这小的说了可不算,几位爷慢用。”

  大碗热腾腾的骨肉汤泡着烙饼送下肚,身上不由的生出些汗意,趁着众人收拾行装的当口,路云风跟杜全打了个招呼,“杜叔,你在这里等我一会儿,我得去买点东西。”

  “买什么?我领着你去。”

  “给我爷捎上点烟叶,我以前来过,认得路。”路云风微笑着回答。

  不出意外的话,把马送回去以后,货栈开春前的活路就算是忙完,银子也拿到了手里,回山之前,总得给家里人带上点东西,骡马口的杂货不仅品类齐全,价格比之六里铺也能便宜一点。严格的来说,从这里出发渡过横澜河,抄着近道走的话,到红谷滩的距离不见得比六里铺远,爷俩往年出山的时候,都会先到骡马口再搭乘马车,所以对这个地方挺熟。

  “那也别急,等会儿咱仨一起走,我回去瞧一眼宋老二。”老疤在一旁插话,说完看了眼刘账房,“我领他进的咱这货栈,现在落了难,别的帮不了,往他锅里填上把米也成啊。”

  “老疤,咱昨天不说好了嘛,你怎么......”账房先生有点急,杜全也犹豫,寻思了下说:

  “我看,你还是算了,铺子上正乱,回去落不着好,都得来找你。”

  老疤苦笑。

  “兄弟,咱是成年在商埠上混饭吃的,想躲就能躲得掉?车行的事儿咱管不了,找也没啥用。在山口上你都听到了,不觉得这阵子挺邪乎?事儿要是得来呀,躲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早整明白了早打算,这没什么不好。”

  杜全垂头默然无语,不再发表意见,账房先生欲言又止,见他去意甚坚,只能叹口气憋了回去,于是整顿清楚以后,一行六人分成了两拨挥手作别,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