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请把你的背后交给我 第一百三十七章 重返夜店的计划

《请把你的背后交给我》第一百三十七章 重返夜店的计划

作者:多一难 字数:1886 书籍:请把你的背后交给我

  郭镇辅远远看见孙望堂,突然怒气冲冲。

  “老匹夫,你早就出关了!”

  孙望堂笑呵呵道:“见笑。”

  郭镇辅哼道:“你既然出关了,为什么不亲手制止董封?”

  孙望堂笑道:“董封的医道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从不循规蹈矩,积累了太多杂意,他冲破三品,需要好好释放一下。我自然不能出手!”

  郭镇辅冷笑:“你们医家,什么时候跟儒家一个臭毛病,喜欢上算计了!”

  孙望堂道:“喜欢算计的,难道不是兵家吗?”

  两个掌院斗嘴,学生们想吃瓜而不能,因为李问寒开始赶人了。

  后来听说两个掌院也打了一架,打完之后,孙望堂告诉郭镇辅,说他是故意的,因为他也需要释放一下,把郭镇辅气了个半死,发誓不会让孙望堂好过。

  在两个掌院斗嘴的时候,法医两家弟子都看的目瞪口呆,这还是以往德高望重的掌院吗?

  刘知易却没兴趣看他们斗嘴,因为已经看过一次了。他的目光紧紧尾随御风而去的学正,太让人羡慕了,哪个男孩没有飞行梦呢!

  一瞬间他有点想要改投儒家,不知道这御风而行的法门,是哪家的?都说儒家无术,应该不会是儒家的法术吧?

  还有那两条清气巨龙,应该不是法术,而是真实存在的。刘知易科举那日曾见过一次,差点弄瞎了他的眼睛。这巨龙如此厉害?竟然瞬间就能制服董封,不知道如何驾驭?

  ……

  两条巨龙一路飞到太学中央,一座高高耸立的阁楼之上,然后一左一右钻入阁楼消失不见。

  这阁楼共九层,名叫诸子阁,是类似祠堂一样的祭祀场所,祭祀的是诸子百家的圣人。这座阁楼,许多年都不曾打开。上一次打开,还是魏无暇强入太学,力压太学百家之后,孤身进入诸子阁,出门之后,分割武道,斩出兵道,成就一代宗师。

  两条巨龙钻入诸子阁之后,学正的身影也缓缓落下,诸子阁的石门应声打开,学正缓缓迈步而入,每一步都十分缓慢,似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进入诸子阁后,学正并没有登梯而上,而是打开了一个密道,沿梯而下。

  地下是一个密室,里边仿佛一个书房,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有卷轴状的皮卷,有垒在一起的竹简,更多的还是线装书本。

  成堆的书籍中间,有一个蒲团,蒲团上坐着一个七十岁左右的长者,头发斑白,脸颊瘦削,眉目清苦。身上的衣服打满补丁,穿着草鞋,身边放着一根竹杖,满脸风尘,像一个乞丐。

  乞丐身前摆开三张纸,三张纸上写着一些文字。

  中间那张已经发黄,上面写着:

  临江戴月沐晨星,万胜桥北夜离京。

  莫道前路无知己,十里春风伴君行。

  左边那张纸也有些时日,墨迹早就干透。上面写着: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右边那张纸是新纸,还散发着墨汁的味道。上面写着: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是三首诗词。

  此时盘坐的乞丐身上,带着某种气势,仿佛跟诗词呼应。学正走进之后,耳旁隐隐出现不断有人念诵诗词的声音,那声音虚虚实实,似真似幻,让人想要细听却什么都听不见,不去听他又仿佛一只在耳旁低语。

  学正叹息一声:“祭酒。”

  乞丐缓缓睁开眼睛:“回来了。”

  学正道:“好消息。悬壶院一夜间出了两个三品。坏消息,蓬蒿人依然没有找到。”

  祭酒叹息一声:“辛苦你了。”

  学正苦笑:“辛苦的是你。你何苦来哉!你身上的中正之气已经微乎其微,倘若诗道不成,你等于自废儒道修为。”

  祭酒一脸平和:“废了就废了,有何可惜。”

  学正摇头:“祭酒。你的执念太深,魏无暇欺我太学,逐杂家学派,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错。我们大家都有份,你不该把这些都背在自己身上。”

  祭酒摇头:“你错了。这与我而言,是一场大机缘。”

  学正叹息:“诗道终究是小道,谈何大机缘。即便你悟透诗道又如何,太学不过多了一家学派。却少了你这个二品大儒。得不偿失!”

  祭酒道:“你又错了。诗道可不是小道。我周游天下,经历人间苦难,听取百姓心声。汇编一部大诗集,这绝不是什幺小道。上可以讽谏君王,下可以教化黎庶。怎么能是小道?”

  学正道:“祭酒言过了。诗者,伶工娱人之词,安敢讽谏君王,安能教化黎民!”

  祭酒驳斥:“谬已。你不知古之天子,每年派官采风,收集民间诗歌;古之诸侯,每年要向天子贡诗,否则便要问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天子闻诗歌而知民意!百姓闻诗歌而通礼仪!诗乃大道!”

  学正无奈摇头,知道改变不了祭酒的心境。祭酒当年为徐谦送行,一腔愤慨,写下《送徐太傅至十里亭》,此诗名动天下,祭酒借势悟出诗道。

  为了修炼诗道,祭酒八年前离京,周游天下,遍访三十三郡,搜集了三千民间诗歌,诗道小成。可惜始终无法更进一步,让诗道圆满。因为他还缺一首好诗,一首能够荡涤心灵,一扫沉疴的雄诗。那首蓬蒿人是极高的,太史说其有仙气,正是此诗引祭酒回京,但参悟此诗依旧无法凝聚诗道真意,那首林花词也是极好的,祭酒见之如醉,即刻闭关参悟,可惜依旧只差一步。

  学正以为,祭酒执迷诗道,无非是希望更进一步,借开创诗道,成就大宗师,唯有这样,才能力压魏无暇,彻底搬开魏无暇这个已经笼罩在太学头上近二十年的阴影。

  学正叹道:“既如此,祭酒且待几日。蓬蒿人此等人物,如锥在囊中,迟早锋芒毕露。殿试后,此人必扬名天下。”

  祭酒沉默了片刻:“我为诗道,遍寻名诗,道散而不聚。求诸人不如求诸己,我有一事,意气难平。当自作一诗,扬吾大道!”

  学正抚掌:“祭酒言之有理。修道也是修己,那就不必找蓬蒿人了。如今已经沸沸扬扬,恐与人不利。”

  学正一直担心,寻找一个士子,会给这个士子带来巨大的不利。

  祭酒又摇头:“即便不求于人,蓬蒿人还是值得一见。不过可先见一见林花词作者,谈诗论道,与我大有助益,于彼亦有助益。”

  学正点头:“此事易尔。此人名刘知易,乃太学学子,修行医道,兼修法家。颇有才气,我即刻命人请他来见祭酒!”

  祭酒摇头:“无需如此。我自有安排。”

  ……

  第二日,上课的人不足一半,张景禁闭期间,懈怠的人不少。

  可今日张景回来了,同学们纷纷围在他身边。

  “斋长,你身体无碍了?”

  张景脸色微红,点头回应。

  “斋长。那董封昨日给你下的是什么毒?”

  张景脸色更红,眉头微皱。

  “斋长,我见你那会在地上哭嚎,你为何要哭啊?”

  张景怒不可遏,昨晚出了大丑,结果同学还刨根究底。

  怒喝一声:“都不用温课的吗?”

  见张景发怒,众人才纷纷散去,只有一个除外。

  “你还不走?”

  张景看着最后一个同学。

  “斋长。我给你看一个好东西。”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玩意,是一只碗,通体透明,毫无杂质。

  张景顿时眼前一亮,将碗抓过手里。

  “你从哪来弄来的?”

  “岭南王府!”

  碗是魏无暇的,但刘知易不知道,他是从郡主手中接过来的,就以为是王府里的库藏。

  张景道:“好,太好了。”

  当然好,这可是皇帝赐给魏无暇的宝贝,蚊蝇不侵,贮水不腐。充满了故事,充满了传奇。

  “这个碗至少可以做出三台显微镜!”

  张景激动道。原来他说的好,并不是碗好,而是碗大。

  “那就有劳斋长了!”

  送碗的同学,送完就走,张景突然感觉到他像个打工人,虽然他很喜欢这个职业,可不喜欢被呼来喝去的感觉。

  “刘知易,你不要太过分!”

  张景怒道。

  刘知易笑道:“其中有你一台。”

  张景继续怒道:“这事我全包了!”

  刘知易鄙夷的看了他一眼,心说你怒个什么劲?怒跪吗?

  随即甩手离开炉亭,后面负责监督学习的张景敢怒不敢言。

  出了门,看到一个拄着竹杖,踩着草鞋,穿着破衣的长者正坐在前排校舍的后屋檐下。不由多看了几眼,太学中,这种打扮的人只有一种,那就是墨家,看着年龄,八成不是学生,而是学官或者老师。

  刘知易看那老者,老者也抬头看了下他,还朝他笑了笑。

  刘知易突然心生一种熟悉感,好像在哪里见过,但他从没见过墨家弟子,大概是此人长着一张熟人脸,也没在意,径直往内院方向走去。

  他是去找掌院的,掌院出关了,这种时候最好能去巴结。当然主要目的是听李问寒说过,掌院出关后,打算亲自教导他,那他以后可就是掌院的亲传弟子了,前途无量,上一个有这种待遇的还是李问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