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武侠)在江湖,正说书 第 61 章 洛阳图7·天文地理

《(综武侠)在江湖,正说书》第 61 章 洛阳图7·天文地理

作者:蔺篁 字数:3637 书籍:(综武侠)在江湖,正说书

  经过大半个月的收集和整理,三娘几人还真梳理出整本灾害自救指南的初稿来了。

  岁大的李俅第一个试过后,指出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字太多了,不太懂。

  别李俅上次弄船的事弄得挺顺利,实际上都是他哥李俨在把关,事情也大多是吩咐底下那些能识字、会算数的人去办,他自己仍是觉得《初学记》非常难读的正常学龄孩童(三娘那种就明显不太正常)。

  三娘也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很多东西用文字描述不太直观,应当像《导引图》那样画成许多小人来演示才足够通俗易懂。

  记得她早起比划的那些锻炼动作就是从她祖父那幅《导引图》里学来的!

  三娘有些苦恼。

  她还没有学画画,这事她自己根本做不来。

  李泌见状提议道:"不如去寻贺学士,他能不能帮忙找个擅作画的人帮忙画。

  三娘听得直点头,立刻和小伙伴们一起浩浩荡荡地跑去寻贺知章。

  巧的是贺知章又在和张旭、吴道子在品茶闲谈。

  三娘惊喜地跑上去与他们说明来意,亮亮的目光还时不时往吴道子身上转,眼神里的意思大概是"我们这么有意义的您一定很想参与吧"。

  小孩子心里的想法是藏不住的,几个大人基本是一就懂。

  张旭笑道:"那你可真是来对了,让道玄给你画便是。"

  吴道子曾随张旭、贺知章两人研习法,与他们算是亦师亦的关系,听张旭这么说自是不会拒绝:"不知需要什么样的画?"

  三娘哪里知晓吴道子的画在外面有多难求(据传连裴旻裴将军想要他为亡母作画都得亲自舞剑助兴),她兴冲冲地把自己想要达成的效果讲给吴道子听。

  不需要很复杂的画法,只要能让人直观理解遇到中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就好!

  吴道子拿过她的稿翻片刻,点头说道:"应该没什么大问题,我试试。"

  贺知章便命人取墨过来。

  吴道子最擅长的就是临场发挥,李隆基不管上哪巡幸都带上他沿途作画留念,三娘这点要求自是难不倒他的。

  他对着稿沉吟片刻,提便把其中一段描述画了出来,寥寥数便把震中逃生方法给画了出来。

  其实面对这种天灾也没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不过是让人第一时间逃至空旷处罢了。

  时下的建筑大多是低矮的土木结构建筑,遇到地震很容易倒塌,地震中的伤亡大多都是屋舍坍塌造成的,所以察觉地震后只要尽可能地逃往屋外大抵便能安全度过一劫了。

  三娘得两眼熠熠发亮,央着吴道子帮她把其他内容也给画了。

  除了这类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场景,还有一些急救手法、应急药草也是需要通过插画展示出来的。

  比如在野外受了伤,有些药草揉碎了敷在创口上便能止血,三娘觉得这也很有用。

  还有位出使过吐蕃的官员告诉她们,许多人到了吐蕃可能会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当地有些药草可以缓解一二。她问过与吐蕃交手过几年的萧嵩,萧嵩也证实了这个说法。

  三娘已经把这些实用应急技巧都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吴道子给每个类别配上对应的插画就好了!

  吴道子:“………”

  既然已经应允了要帮忙,吴道子只能一一记下她的要求。

  考虑到许多药草他也不是太认识,吴道子还询问了张鼎所在的医馆具体在哪个坊,他回头亲自过去问清楚再画。

  三娘只觉真是找对人了,吴道子不仅画得特别好,还这么认真负责!

  因着还需要等吴道子的画稿,三娘便把这事儿暂且放下了,快快活活地玩耍去。

  转眼到了三月三上巳节,正是游春踏青的好时节,李隆基率群臣前往龙门赏景散心。

  三娘这次又得了随驾出游的机会,一大早便兴冲冲穿好衣裳等着她祖父一同出发。群臣集于宫门时天都还没亮,三娘屁颠屁颠地跟在她祖父身边,一路上积极地与自己认得的人打招呼。

  有人觉得有,笑着问她:"你们的写好了么?"

  三娘认真答道:"差不多啦,还需等吴博士帮忙画几幅画!"

  得知她还请动了吴道子帮忙作画,众人都觉得稀奇。

  要知道圣人对吴道子十分重,一度下令让他"非有诏不得画",意思非常明显:要吴道子当他的专属画师。

  还是吴道子后来兼任了宁王之职,这禁令才有所松动。

  这小娃娃年纪不大,能耐可真不小!

  不少人笑着调侃:"那写好后可得给我们。"

  众人虽只是说笑,三娘听后却当真有些苦恼了。

  就算她们可以借用船召集人手来抄,要抄这么多份也实在不容易。成后要怎么才能让大伙人手一册,真是愁人哟!

  三娘只是苦恼了一小会,等到大队伍出发前往龙门她就把烦恼都给忘光光了,开开心心地趴在车窗边欣赏沿途景致。

  等到了风光秀丽的龙门,她更是感觉呼吸进胸腔的空气都格外宜人。

  从北魏孝文帝起就有不少人喜欢在龙门一带开凿石窟,有时候还是皇帝亲自领头命人凿像刻碑,这么一代代传延下来,龙门山上的石壁都已经被开凿得七七,不少人都过来一边踏青赏春一边瞻仰前人遗迹。

  三娘抵达龙门后被钟绍京他们带着脱离了大部队,前去赏玩各石窟中遗留下来的魏碑。

  她仰头着石壁上那清晰可见的碑文,耳边听着贺知章与钟绍京你来我往的讨论,心中有种颇为玄妙的感觉。

  仿佛古今诸事皆在这空阔的洞窟里交融。

  许多东西悄无声息地灌注到她的脑海中。

  还是李俅拉着他哥过来找人,三娘才从那奇妙的状态中回过神来。她见李俅跑得满面通红,不由追问道:"怎么啦?"

  李俅道:"裴将军要舞剑了,你不想吗?"

  三娘一听,立刻转头喊贺知章他们去舞剑。

  钟绍京道:"我们以前都过了,你自去吧。"

  三娘闻言便与李俅他们一块往回跑。

  等三个小娃娃气喘吁吁地挤到前排,却见不仅裴旻已经拔剑舞了起来,张旭、吴道子还分各占一壁,随着乐声在岩壁上各自画,一时间叫人应接不暇,竟不知该裴旻舞剑、张旭题字亦或是吴道子作画。

  三娘也是觉得自己的眼睛可太忙了,这个又那个,哪边都舍不得错过,偏又哪边都不全。

  最终只能暗自怪圣人实在太坏了,怎么能安排三个厉害的人一起表演呢!

  相比于张旭、吴道子的画,三娘还是第一次见识裴旻舞剑。

  裴旻果然是真刀真枪在疆场上厮杀出来的武将,他身姿如龙似虎,舞起剑来俨然有凌空之势。

  三娘目不转睛了段剑舞再望向张旭二人,却见张旭竟是酣畅淋漓地了满壁!而吴道子下所绘的山川人物也已跃然壁上,画中人衣袂翩翩,衣带仿佛正随风而动。

  一日观三绝!

  真恨自己只有一双眼睛!

  直至周围的曲声静了下来,三娘都还沉浸在余韵之中。还是听旁边的李俅激动地说"我想学剑",她才回过神来。

  三娘转头了眼李俅圆溜溜的胳膊圆溜溜的腿,忍不住指出残酷的现实:"你怕是不太适合学剑。"

  李俅不服气:“为什么?”

  三娘道:"剑客得像裴将军这样高高的!"

  李俅道:"我长大后肯定也高高的!"

  三娘想想也对,便没有继续打击李俅的学习热情。她点着头鼓励道:"那你好好学。"

  李俅激情澎湃:"你且等着好了,以后我便是天下第一剑!"

  萧戡不知什么时候也从他祖父身边跑了过来,闻言当场表示自己也要争夺天下第一剑的名号。

  两人算起来是表兄弟,谁都不让着谁,当场就杠上了。

  萧戡还要拉三娘当裁判:"你我们谁更可能当天下第一?"

  三娘:?????

  天下第一哪有那么容易?

  三娘道:"天下能人那么多,可能你们都不是呢?"

  萧戡哼道:"我从现在开始天天练剑,一准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

  李俅不甘落后:“我也天天练!”

  三娘听他们这般有志气,自然不会再给朋们泼冷水。

  若不是她已经把自己每天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她也是想学剑的。倒不是想跟李俅他们争天下第一,而是觉得多一门本领很不错!

  李隆基注意到几个小孩凑一起嘀嘀咕咕,派人过来召他们过去说话。

  听闻李俅和萧戡要争夺天下第一的名头,李隆基笑着夸道:"你俩还挺有志气,你们真要能练出点名堂来,朕珍藏的那些宝剑随你们挑一把。"

  李俅和萧戡得了鼓励,俱是欢喜不已地谢恩。他们这个年纪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只觉宝剑已经是自己囊中之物。

  李隆基笑了笑,目光又转到三娘几人身上,最后询问年纪最大的李泌:"听闻你们几个小娃娃最近在着?"

  李泌答道:"不算著,只是请教前辈们一些应急经验,以后能不能派上用场。"

  时人对著立说还是很重的,寻常人写东西只能算是写着玩,士林不会轻易承认你那玩意是。

  李隆基朝身旁的张九龄笑道:"你他们几个小孩是不是挺适合当采访使。"

  张九龄当上宰相后提议的第一件事就是重置十道采访使。

  听李隆基拿采访使来打,张九龄心中隐隐有些忧虑,但还是笑着应答:"胆大心细、敢想敢做,确实挺适合。"

  三娘好奇地发问:"采访使是什么?"

  这种问题自然不用李隆基和张九龄来解释,李泌直接给她解答了这一疑问--

  所谓的采访使其实就是朝廷派人到各道监察州县官吏、核查刑狱案件,大唐天下分为十道,于是便该设置十道采访使。

  采访使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地方上的情况,中省才能拟定适宜的政策。

  三娘知晓是这么要紧的位置,顿觉自己的小肩膀上有着沉甸甸的责任。

  她一脸认真地向李隆基保证:"阿晗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李俅有样学样:"我也不会辜负阿翁的期望!"

  萧戡信心满满:"我日后仗剑为陛下走天下!"

  这个年纪的小孩儿压根不知谦虚为何物,只觉自己是天下第一等能耐人,长大以后肯定什么事都能做好。

  李隆基哈哈笑道:"好,朕等着你们长大后给朝廷当采访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