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 478 第 478 章

  十六拉着宝玉喝酒, 喝的正是贾琏他们特/供进宫的葡萄酒,虽然并不很烈,但是喝多了也叫人微醺。

  酒过三巡, 十六主动开口了:“太子叫你来劝我?他当我儿子这么多年也不知道他父皇我是个什么脾气?我又不是脑子一热做的决定。”

  “即便是知道, 也总想着还能再劝一番的。”宝玉笑笑, “要是太子殿下欣然接受了, 怕是您心中才要失落吧?”

  “也是,也是。”十六哈哈一笑,继而摇摇头说,“所以说,按照咱们千百年来的风俗礼节,不管遇到什么好事, 总是要让一让才能成就美名, 真是麻烦。怎么就不能干干脆脆地道谢然后就接受了呢?”

  宝玉心说:【十六还有些后世洋人的作风啊。】

  是了, 今朝一大早太子殿下登门荣国府便是说了一个足以让整个大明震荡的消息——他父皇有意传位与他!

  宝玉其实并不觉得奇怪, 算算年纪,十六也五十多了,早年他初登基就想着长子早点儿能够独当一面然后他能早早退下来, 去完成只是一个藩王之时的愿望:走遍大明大好河山, 甚至可以出海去逛逛。

  如今太子过了而立之年,十六再提此事, 叫宝玉觉得是情理之外又是意料之中。

  若是别个, 谁能够有这个魄力, 当了三十年(虽然如今是寿昌二十九年腊月, 但是十六登基的头一年没有改元,所以满打满算十六已经登基三十年了)的皇帝说退下来就退下来,半点不留恋掌天下权势的滋味。

  但是,十六不是别个。

  十六就是这么想的,并且准备这么做的。

  其实叫宝玉看来,封建社会也没规定君主□□制度是终身制的啊,只是人登上那么高的位置之后,一面说着高处不胜寒,一面又舍不得高处俯瞰万民的、掌握众人生杀大权的权利罢了。

  终身制有什么好?本来封建君主□□制度就容易出岔子,王朝传多少年基本就看在位的君王是个什么货色,出一个昏君很容易就搞垮一个王朝,而终身制更是坑朝廷……年轻时候是有道明君,年老糊涂晚节不保的历史上也比比皆是。

  所以宝玉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好劝的,只是微微笑着说:“您考虑清楚就好。”

  “考虑了一两年了,要不是你孝期今年冬天才结束,我都能早点儿脱身。”十六滋溜一口葡萄酒,“到时候,我就能带着皇后,一起去看大漠孤烟直、去看瀚海阑干百丈冰、去看小桥流水人家、去看锦官城外柏森森……用脚丈量了我大明土地,用眼亲见我大明河山,才算没有白活一遭啊。”

  宝玉失笑,所以好伙伴现在就已经盘算好了退位之后的周游大明旅行计划!果然是劝与不劝其实都只有一个结果了。

  “您的计划很好,臣亦打算若干年后也到处走走看看。不过您就算要退下来,也得给朝中一个缓冲的时间才行吧?”

  “是啊,所以我打算出了正月再宣布此事,到时候让太子监国,一应政务都送去东宫,我就先去京郊行宫住着,真有不能决断之事再给我发折子。不过我想,把你们几个都留给太子了,要是什么大事是你们都束手无策的,那即便来找我也没什么用。”

  ……

  贾瑛这一趟进宫并没有遮掩行踪,而陛下留他喝酒吃饭的事情也随之传开,众人这便知晓了,贾大人还是那个深得君心的贾大人(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恐怕年后过了上元节,贾大人就要继续为大明尽忠职守了,只不知道会被委任去哪里,许是侯尚书和洪太傅都要让贤。

  有人去侯俊即和洪乘业面前为他们抱不平,前者是浑不吝地说:“贾大人早二十年就是我上司了,我怎么能和他比?”半点没有朝中大员要面子的意思;后者更加,牛眼一瞪,张口就骂:“陛下都没下旨呢,要你替我操心?我看是挑拨离间、包藏祸心!”

  整个寿昌三十年的新年,下头的人没少琢磨贾瑛会空降去哪儿,却偏偏,几位重臣心中都有数了。

  ……

  待到上元节后,户部尚书突然提出了致仕,众人一看:【啊,原来朝中的死要钱居然也满头银发了?谁叫这位老爷子每年收赋税、批经费的时候都特别能战斗呢,叫人不知不觉就忘记了他的年纪。】

  三请三辞之后,钱尚书顺利告老,众人悚然一惊:原想着现在六部之中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想到钱大人这一离开,就腾出来一个尚书之位啊!陛下该不会……该不会?!不会吧?户部尚书岂是一个行伍出身的人能够胜任的?

  另有人立即泼冷水:可别忘了,咱们这位贾大人是深藏不露的能文能武,他守孝期间想要敲开荣国府大门的学子还少了?

  ……

  最明显的就是,近来往荣国府送帖子的人又多了起来——这就是陛下要重新启用贾瑛的心好累。

  果然,寿昌三十年正月末,陛下旨意,封贾瑛为户部尚书,并授体仁阁大学士,官居一品。

  所以……

  更显得年前上下折腾的人好似笑话一般。

  正当众人还要议一议阁臣再兼尚书之职是否合规矩呢,陛下又丢下一个雷——他要长住行宫了,擢太子监国。

  为何?

  难道是陛下龙体欠安?

  不不不,陛下龙行虎步、一顿能吃三碗饭,半点没有身子不适的样子。但是他就是任性离宫了,挥挥手不带走一个重臣伴架。

  太子殿下这回可不是一般的监国,陛下走的时候连玉玺都没有带,直接授予了太子殿下用印的权利。

  【这是弄啥嘞?陛下莫不是想要退位吧?开什么玩笑?滑天下之大稽!】

  然则,只有宝玉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陛下是真的要退位。

  十六以最直接的举动给太子让路造势,起初三不五时有老臣去规劝,想请十六回宫,但是十六都避而不见,甚至跑到山里去行猎去。

  等到半年左右的时间过去,朝中一直安安稳稳的,倒是有人开始觉得,太子殿下要是真的登基了也是不错的,毕竟新帝登基之后,一朝天子一朝臣,总得提拔一部分新人了吧?

  当然,在一切都没有明朗之前,就算有人心中开始偏移动摇了,也不敢大喇喇表明自己要效忠太子——名义上,太子还不是天子呢,谁知道之后还会不会出什么变数?也许陛下潇洒了大半年,玩够了,又想回来继续在干二十年呢?

  上述那种想法的人都是不够了解十六的,但是却也是朝中绝大部分人所想,所以当十六在寿昌三十年腊月宣布退位诏书的时候,满朝都惊呆了。

  这一年,太子水旭也是自贾瑛和皇后之后第三个确认了他父皇心意的人,不过礼数不可废,太子殿下一面诚惶诚恐地请罪一面真情实意地挽留。

  十六十分之痛快地当众从龙椅上走下来,拉着太子的手,把他按到那张雕了九龙吐珠的描金楠木椅上去了。

  【咱们的陛下,哦,不,以后该叫太上皇了,还真是清奇之人啊……】

  寿昌三十年,十六退位,太子水旭登基,次年改元承平。

  承平帝是寿昌帝手把手教出来的,执政理念一如先皇,他接手朝政之后,因为有前一年的监国经历,所以一应政务都能得心应手地处理;更因为他登基之后朝中三位阁老中两位分别是原先的太子太师和太子太傅(指的是贾瑛而非后来的洪乘业),六部尚书中三位也出自东宫三少,所以亦能做到政令通达。

  两朝之间平稳过渡,于国于民都是幸事。

  后世史学家研究承平一朝历史之时,每每都不能绕过去的一个必须着重研究的家族便是贾氏一族,尤其是贾瑛一家子,几乎每个人拎出来,都可以罗列出历史课中的好几个考点。

  其中,承平帝执政前十余年最为倚仗之人,是贾瑛;贾瑛致仕之后,其长子贾萌便直接从地方被调入京,一跃成为吏部尚书,而后官至阁臣,虽走的是纯文官的路子,但是依旧达成父子皆肱骨重臣的成就;至于贾芽,与其父兄又是不同,他并不参与朝政,身份却十分超然,潜心研究出许多器物,小则百姓生活、大则国家军事,皆有其发明应用。

  另外,贾瑛之妻女等三人亦是正史中留下姓名而非某门某氏的无名女子,她们为世间女子发声,为女子提供识字、做工的机会,让她们能够自己立起来,逐渐意识觉醒,百年之后女子平权运动逐渐掀起高氵朝,几番斗争之后,女子终究成为不依附男子的独立个体;即便是丧失了社会地位优势的男子也无法攻讦她们——因为那林先生所创的拼音启蒙之法,实乃是经过时间的检验,功在千秋。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