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74章 七十四章

  唐太宗时期

  才刚因为人口问题惊讶的李世民又坐不住了,他怒而拍桌, "岂有此理!&*%**%怎么能杀降将呢!?这个裴炎是何人?"

  "奸臣误我大唐!"

  宰相裴寂后知后觉发现众人都在看着他:“不是!你们看我做什么?虽然我们都姓裴,但这个裴炎和我没关系啊!"

  当过降将的程知节对杀降将的事十分不满,“你确定你们裴氏一族没有一个叫裴炎的吗?”

  裴寂:

  裴寂还真不确定,他出身河东裴氏,虽然不如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这些顶级望族,但河东裴氏也是河东郡有名的望族,族中子弟可不少,他哪能全部记得。

  这裴炎该不会真是河东裴氏子弟吧?

  罢了,就算是也无妨,不出仕就是了,反正名声也坏了。裴氏一族人才辈出,区区一个裴炎还坏不了整个河东裴氏的声望。

  李世民余光扫了一眼裴寂,心里无声一叹,打压世家门阀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他倒是想扩大科举取士、科举糊名等办法,但没人啊!百姓就那么多取那么多官做什么?而且大唐开国之初百废待兴,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读得起书?就算科举糊名,平民和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也完全没有可比性。

  唉……

  **

  唐高宗时期

  李治心中一动,原来书中说的民族关系紧张是这样的吗?书里可没说他杀降将,不仅没说,有关于他的记载还贼少。

  当初让人念给他听的时候,李治一度怀疑是不是念书的人念错了。

  不然怎么会就只有那么点,明明他和媚娘一个章节,结果全篇几乎都在说媚娘,他才占了一页!媚娘占了十三页!

  而且书里都没有夸他,天幕至少还夸了他…..

  他就这么没有存在感吗?

  后世人写的史书也太误导人了!

  【疆域缩水是种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并不是女皇的锅,至少不是女皇一个人的锅。当时的女皇对外可是一点也不怂,要不是内斗拖了后腿,放任后突厥做大,前面丢失的疆域未必

  不能收回来。

  可惜等女皇坐稳皇位后,

  再去打后突厥,虽然赢了,后突厥也重新归顺大唐,但不久后又复叛了,和二凤打下来归顺了五十年终究是不同了。

  毕竟当时的后突厥已经做大,且和当时的民族融合方针也有关系,导致突厥不愿意再被李唐统治,一而再再而□口叛。

  如果能将突厥完全汉化,就不会出现反复叛国的事了。

  不过汉化非一朝一夕能完成,需要经过漫长的发展才会实现真正的民族大融合。

  女皇登基后的第三年,吐蕃、西突厥、后突厥、室韦四国大军压境,号称“亚洲大战”。面对四国大军压境,女皇从容不迫地应对。

  经过一年多的交战,武周大获全胜。仅王孝杰一人便斩敌六万,韩思忠接连击败泥熟俟斤、突厥施质汗、胡禄屋阙,继而攻占吐蕃泥熟没斯城[1]。

  这场大战使武周威名大振,国际声望大幅度提高。

  次年八月,世界各国元首在波斯大帝亚伯拉罕(又译阿罗憾)等人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铭纪功德,黜唐颂周。

  由各国君臣聚钱百万亿,买尽天下铜铁所造,位居世界三大纪功柱(中国武周王朝天枢、罗马图拉真纪功柱、印度阿育王石柱)之首。

  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天枢作为武则天的纪功柱,寓意“天下中枢”,是武周盛世的标志,是世界中心的象征[2]。女皇对外是真不怂,跟大唐之后的大宋皇帝们比起来,简直刚得一匹!这也是看大宋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问一句“为什么刘娥不学武则天”的原因。】

  武周时期

  武则天都决定不铸天枢了,没想到竟听到天枢的由来,她愣了愣, “天枢是这么来的?”《隋唐五代史》里不是说劳民伤财,加重百姓负担吗?

  武则天思忖片刻,忽然笑了,书上写的未必是真的。

  书是后世人编撰的,里面的内容大多来自《新唐书》《资治通鉴》《大唐新语》等。前两本据天幕说是正史,后面一本嘛,估计是杂谈笔记之类的东西。连正史都不全是真的,这种杂谈笔记就更当不得真。看来这本《隋唐五代史》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尽信。大方向没错,细节就未必了。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眼睛红了, “聚钱百万亿!这得有多

  少铜铁啊?”他也想要!!

  贞观初年真的真的太穷了,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呢。

  有这么多钱铸什么天枢啊?拿去干点什么不好,整这种歌功颂德的没用玩意。不过好在不是大唐出钱,别国的钱铸就铸吧。

  等大唐缺钱了,还能把它融了。

  这么一想,李世民心情瞬间变得不错了起来。这些钱将来还是大唐的。

  汉武帝时期

  纪功柱?

  刘彻有些心动,他也喜欢这种歌功颂德,展现他丰功伟绩的东西。而且不用花自己的钱铸耶!

  将来要是把匈奴打下,再把周边的小国打了,他也要铸一个。朕的冠军侯怎么还没长大。

  【天枢是铸造业上的创举,用三百万斤铜铁铸成的“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在当时是世界瞩目的工艺杰作,也是当时世界最高铸造技术的展现。

  更不要说它背后还有军事、政治等含义,天枢应该作为当时最高技术的标志留传于世的[3]。

  可惜只保留了二十年,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李隆基下令销毁天枢。

  天枢的铸造很不容易,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八面,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用铜铸蟠龙、麒麟等萦绕铁山。天枢上铸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作人立捧火珠,高一丈。

  这样的工程,在没有打桩机、吊车等工具的古代,耗费的人力物力是难以想象的,这是一件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用血汗铸出来的。

  这种需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工程,要么就不要铸,免得增加劳动人民的负担。

  要是已经铸了,那就应该好好保存,而不是铸了之后又融掉。那是你铸的吗?你说融就融!大家一起祈祷,希望李隆基下辈子投胎成底层劳动人民,被征去铸造天枢。

  铸完之后再眼睁睁看着天枢被融掉。】

  唐玄宗时期

  开元二十八年

  反复被提起,还都是挨骂的李隆基受不了了, "气死朕了,力士,取弓箭来。"他要将天幕射下来。

  高力士劝道:“陛下息怒。”

  李隆基:“息怒?你让朕怎么息怒,天幕每次提到朕全是希望朕早点死,没一

  句好坏。”

  而且自从天幕出现,他总觉得他那些儿子、兄弟们不安分了。还有朝中大臣看他的眼神充满警惕,丫的,他还没有昏庸呢,那些大臣已经想劝他退位了。

  *&&*.(脏话)

  他看上的寿王妃更是彻底没戏了,他现在要是敢让寿王妃进宫,屁股下的皇位估计就要易主了。李隆基眼神危险地望着天幕,该死的天幕,专来克他的。

  武周时期

  武则天目光冷了下来, “传旨,让相王好好教儿子。要是不会教孩子,就送进宫,朕替他教。”

  连一根纪功柱都容不下,看来她这个孙子是打心里眼里不承认她这个祖宗的存在。武则天心里很是不悦, "婉儿,这事你怎么看?"

  上官婉儿冷不丁被问到,她摇了摇头, “陛下心中自有决断,婉儿不敢妄言。”武则天歪头看了眼上官婉儿, "李隆基赐死你,你心里就没有点怨言?"

  上官婉儿:“被赐死的何止婉儿,公主、太子妃、安乐郡主还未有怨言,婉儿岂会有怨言。一切都还未发生。"

  “你说得对,一切都还未发生。”

  李隆基现在不过是个小孩子罢了,她要捏死他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古代很多建筑都没有保留下来,都是因为这些人毁坏工艺品的家伙,薛怀义火烧明堂,李隆基融天枢,黄巢、李茂贞、朱温烧大明宫。

  大明宫可是有4.5个故宫那么大的,非常宏伟,被誉为“千宫之宫”,始建于贞观八年,但中途搁置了,后来李治上位才继续修建。

  要是能留到现在,有故宫什么事啊。

  可惜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建造的宫室,被这三人烧了个干净。还有项羽烧咸阳宫……

  发出恶毒的诅咒,诅咒这些毁坏工艺品、不珍惜古代劳动人民结晶的人下辈子化身底层百姓。】

  武则天有些错愕:“薛怀义?”他敢这么大胆火烧明堂?还有大明宫,居然被烧了三次!

  她虽然定居神都洛阳,不打算回长安的大明宫,但不代表她放弃大明宫,放弃长安。待她亡故后还是要回长安的。

  武则天脸色沉了下来, "国都六陷,天子九逃",长安被烧被洗劫,这些

  她都知道,但大明宫,

  那个她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居然也毁在了叛军的手中。

  唐太宗时期

  “黄巢!又是黄巢!”

  李世民气得一拳打在桌案上,大明宫是他下令修建的,但他都没有住过就被烧了,还烧了三次。

  怎能不气!

  贞观群臣鼻观鼻,眼观眼,谁也不敢上去劝。

  唯有魏征开口道:“陛下,国库空虚,修建宫室劳民伤财……”李世民瞪他:“朕没修!”

  魏征停下,静静地看着李世民。贞观八年,难道不是您下令修的?

  李世民:"……"

  要不,还是别修了吧,反正大明宫也没他的份。

  ***

  大秦

  “项羽?”秦始皇眉头紧皱,脸色十分难看,哪怕现在还没发生,但一想到咸阳宫被烧了个干净,他就气得想杀了放火的人。

  咸阳宫可是大秦历代国君居住的地方,秦始皇沉声道:“还是没有找到项羽吗?”被问到的侍卫长默默垂下头。

  废物,都这么久还没找到。还有那个张良,不是说在下邳吗?都派了几队人马出去寻了,怎么还是没有消息?

  【在古代历史上一共有三个朝代的疆域超过了我国目前的领土。

  第一个就是唐朝,第二个是元朝,第三是清朝。元清都是异族入侵,是以骁勇善战著称的马上民族,他们致富基本靠抢,其野蛮彪悍的作风注定了他们的疆域之广。

  但是大唐就不一样了,大唐是汉人建立的王朝,它的出现结束了隋末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天下,是继秦汉隋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

  随后经过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三任帝王的努力缔造了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疆域最广的王朝。

  这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疆域巅峰,对比我们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盛唐时期的1231万平方公里真是令人羡慕。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后来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的盛世,这个盛世虽然是在李隆基的治下出现

  的,但功劳也有前几位帝王的一份。

  一个千古一帝,一个雄才伟略的守成之君,一个历史上唯一的女皇,一个前半生堪称王者荣耀后半生望着农药的盛世缔造者,几代人的努力才打造出一个空前绝后的盛世。

  而且每一个皇帝都充满了话题性,这也是我们现在仍对盛唐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盛唐太短暂了,以至于千年之后的我们还在遗憾盛唐为什么不能延续下去。这样我们就不用看到后面的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弱宋.…

  可惜历史就是充满了遗憾。

  不过没关系,小说可以改变这个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