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 197 章 一百九十七

《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 197 章 一百九十七

作者:回梦逐光 字数:5509 书籍: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刘彻压下心里的怒火,挨个点开光幕上能点开的东西,

  等弄明白是谁在抹黑他后再去找所谓的大手子算账。

  原主实在太喜欢汉武帝了,

  刘彻随便点开一个就是汉武帝的文件夹。

  “朕的茂陵被盗了???”

  刘彻又惊又怒地看着从文件夹里弹出来的图片,第一张图片就是茂陵,上面写着汉孝武帝之陵。

  图片下面是茂陵的介绍。

  【“茂陵位于……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有价值的一座。茂陵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开始动工,元贞二年(公元前77年)间建成。

  虽历时63年,但中途多次停工,满打满算其实也就修了三十年。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因为伐匈奴国库空虚第一次停工,直到八年后才复工,此后修修停停,直到元贞二年汉武帝驾崩,茂陵才正式竣工。”】

  刘彻瞪大眼睛,眼里全是茫然,他抬手揉了揉眼睛,不信邪又把图片下面的介绍看了一遍。

  元贞二年???

  他不是驾崩于后元二年吗?还有历时六十三年是什么鬼,他总共在位五十四年,登基后第二年开始修建陵寝,不应该是历时五十三年才对吗?

  元狩三年因伐匈奴停工,他怎么不知道?

  带着满肚子疑问,刘彻继续往下翻,后面是一张张出土文物的图片,从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到……这是什么?玉器?也不像啊。

  刘彻仔细看了下面的介绍,才知道是瓷器,种类还非常多,什么青瓷、秘色瓷、青白瓷、卵白釉瓷、甜白、青花、五彩等等。

  造型精美、颜色艳丽、质地细腻,比金器银器还好看。

  他的茂陵里有这些东西?

  还是说后代子孙给他添的陪葬物?

  不可能,帝陵一旦封土就不会打开,又怎么会添加陪葬品。

  咦,竹简烂成这样居然还能修复,这些又是什么东西,书籍?字画?

  刘彻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茂陵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他不认识的东西?而且一件金器、银器、玉器都没有。

  他的陪葬坑陪葬的金银珠宝都能建立起一个国家了,怎么可能什么都没有呢?

  难道说盗墓贼把值钱的东西都盗走了,只剩下这些东西?

  【“经考古学家研究,汉武帝的茂陵虽然是汉代帝王陵寝中规模最大,陪葬品最有价值的帝陵,但汉武帝本人无疑是节俭的。

  茂陵和之前的帝陵相比,太简朴了,要知道第一个提出薄葬并且以身作则的汉文帝刘恒,他的霸陵可不薄。

  霸陵出土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可不少。当然对比他爹汉高祖刘邦、大哥汉惠帝刘盈、儿子汉景帝刘启,刘恒的霸陵已经非常薄了。

  在那个继承商周严格陪葬墓制的秦汉时期,刘恒作为享有最高权力的帝王却能提出薄葬,在当时非常的难得。

  令人没想

  到的是,汉文帝的儿子汉景帝没有效仿他爹的薄葬制,孙子刘彻却效仿了,而且还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果说汉文帝的薄葬程度是一颗心,那汉武帝的薄葬程度就是五颗星。

  生前高调喜奢,死后却低调薄葬,墓中陪葬的全是竹简、书籍画册、石器陶器瓷器等供后世研究的珍贵文物。

  他说:百姓过得已经很艰难了,他身为天子,享天下之养,万民之父,怎么能为了一己之私搜刮民脂民膏葬入不见天日的地下?

  金银财宝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埋在地下只会引来贪财的贼人,带一些平日里看的书、用的器皿足以。

  敢这样做的人千百年来也就只有汉武帝一人。

  千古一帝的格局不外乎如是。”】

  刘彻呆住了,这说的是他??

  这个茂陵是他下令建的那个茂陵吗?

  刘彻觉得自己快不认识光幕上的字了,太匪夷所思了。

  他的茂陵从继位后的第二年就开始修建,他每年抽全国赋税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征集随葬物品的费用,还从全国各地征调能工巧匠为他建陵。

  一直修建到后元二年他驾崩为止,当时茂陵的四百多个陪葬坑都塞不下那些奇珍异宝,又新拓了好些陪葬坑才装完。

  茂陵富可敌国,怎么可能如此寒酸?

  那些话也绝不可能出自他之口。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他轮台下罪己诏,也是因为亲赴东莱求仙无望,自知时日无多,大汉因为常年征战用兵,苛暴重税,加上天灾不断,百姓积怨已久。

  且他在位五十四年,丁口较之他父在时少了四百多万,若再不与民休息,天下必乱。

  更何况他选中的继承人已经死了,剩下的几个儿子要么难当大任,要么年纪小。届时他一死,大汉危矣。

  所以罪己诏必须下。

  他是不得不下这份诏书,而不是真的为民着想。

  怎么到了如今,他就成了爱民如子的皇帝?

  难道是后代子孙为他造的势?那他的茂陵……

  刘彻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该不会是子孙后代没钱了去挖他的茂陵,偷梁换柱吧?

  一想到有这个可能,刘彻都有些心肌梗塞了。

  不行,他要撑住,还没看完呢。就算真相确实如他所想的这样,他也要弄清楚是哪个不肖子孙干的。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是大汉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生知人善用,提倡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降人才,提拔了众多忠臣良将,比如被称为大汉双璧的卫青、霍去病;

  比如提出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的主父偃;比如被称为点金圣手的桑弘羊;比如有经世之才的霍光等等。

  这些人的出身都不高,能被汉武帝这个伯乐赏识在当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科举制还没出来的时候,大汉的选官制度分为主要分为军功爵制、任子制、赀选制、积久为

  官,

  以及汉武帝在公元前134年确立的察举制五种形式。

  像东方朔、公孙弘等人就是察举制选出的人才。

  如果没有察举制,

  他们能不能走到汉武帝面前还不好说。

  这些人好歹出身尚可,卫青霍去病的出身就差很多了,卫青是骑奴出身,霍去病在卫家还没发迹之前也不过是一个私生子。

  如果没有汉武帝慧眼识金,这两位军神想在当时的大汉混出头无疑难上青天。

  正是因为汉武帝知人善用,有识人之明,用人之能,所以大汉才能在他的手上走向巅峰。

  汉武帝一手提拔的人才,最终也陪葬在他身侧。

  茂陵中除了后陵外,还有四十多座陪葬墓,卫青、霍去病、桑弘羊、主父偃、霍光等人死后都葬入了茂陵,常伴他们的君王,他们的伯乐。”】

  看着这么久,终于看到了一段令人愉悦的话,刘彻看得津津有味,这点说得倒是不错。

  不过刘彻并没有高兴太久,眉头再次拧了起来,科举制又是什么?还有这么多陪葬墓又是怎么回事?

  他的茂陵是谁都能陪葬的吗?陪葬墓居然多达四十多座。

  刘彻眼前一黑,心里疯狂道:直到他驾崩为止,只有仲卿和去病葬进去了好吧!!!

  哦,还有他的皇姐平阳公主。皇姐是想和仲卿合葬,所以才葬进去。其他人是怎么回事?

  主父偃明明是被他赐死的,是怎么混进去的??

  还有后陵,他没有设后陵,后陵葬着的是谁?

  带着一头雾水,刘彻急切地往下翻。

  一路看下来,疑点却一个接着一个,刘彻心中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

  果不其然,接着往下看时,看到了更炸裂的。

  【后元二年,汉武帝禅位于太子据,自称太上皇,迁甘泉宫。年近七十的汉武帝身体还很健壮,退位后多次与皇后卫子夫、冠军侯霍去病游历天下,多次下江南,连塞北都去了两回。

  要不是众人拦着,汉武帝还想出海。

  几年的功夫,汉武帝将自己开拓的中原疆域走了个遍,见到了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才心满意足地回到长安。

  最后两年,汉武帝自知大限将至,没有再出长安,元贞二年,汉武帝驾崩于甘泉宫,享年八十岁。】

  刘彻:“?!”

  刘彻整个人都凌乱了,太子据、皇后卫子夫、冠军侯霍去病???

  去病早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就病逝了,太子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后兵败自杀,皇后也跟着自杀。

  他们怎么会出现在后元二年呢?

  刘彻心乱如麻,整个人如遭雷劈,这个大汉不是他的大汉。

  半晌后,刘彻终于看完了“汉武帝”的生平与功绩,眼神震惊中又带着点麻木。

  太不可思议了。

  另一个大汉的自己居然能做到那一步,灭匈奴,征闽越、东瓯、南越、卫氏

  朝鲜……()

  ?想看回梦逐光的《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吗?请记住的域名[(()

  连年征兵百姓居然没有怨言,国力居然没有衰退,反而蒸蒸日上。

  没有加重税,也没有颁布算缗、告缗令,那他打仗的钱是哪里来的?不仅如此,还修路造桥、兴办学校……

  越看刘彻的眉头皱得越厉害,扩展疆域都扩展到海外,百姓也自愿被迁,还甘之如饴,去哪都愿意。

  刘彻: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这桩桩件件,他做梦都不敢这么想,另一个大汉的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看着一张又一张画风写实,栩栩如生的画像,刘彻沉默了。

  “你发什么呆呢,放学了还不走。你今天到底怎么了?刚才要不是自习课,你那个样子早就被老师赶出教室了。”

  “虽说现在是义务教育,老师没有办法开除学生,但你不能这么摆烂啊!书还是要好好读的,不然以后找工作都难。”

  “不过每天都要早起上课挺烦的,明明有光脑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校非要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到学校听课、考试。”

  同桌絮絮叨叨的话在耳边响起,将出神状态的刘彻拉了回来。

  他欲言又止道:“光脑上流传的汉武帝画像真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吗?”

  同桌:“有不少都是茂陵出土的,还能有假?你不是汉武帝的死忠粉吗?怎么还问这么弱智的问题?”

  刘彻一噎,翻了翻大脑里的词汇量,面无表情道:“我对他粉转黑了,他居然——”

  居然……刘彻左思右想也想不出该说点什么坏话抹黑自己,自己太优秀了!

  不料同桌却道:“我懂我懂,篡改史书给自己脸上贴金,自恋得不行,将司马相如写的赋占为己有;和卫青霍去病霍光暧昧不清……”

  刘彻:“……胡说!朕…真是胡说八道,他什么时候和卫青、霍去病、霍光暧昧不清了?”前面他都忍了,左右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这件事绝对忍不了,仲卿和去病是他一手提拔的,是打破匈奴不败神话的军事人才,这样的人他重用还来不及,恨不得再多来几个才好,哪里会想这档子事?

  再说了,仲卿也就算了,去病的年纪都可以当他儿子了,当然他也确实是这么看待的,皇后的外甥自然也就是他的外甥,外甥也算半个儿子,这有什么不对?

  至于霍光,就更胡扯了,霍光年纪比去病还小不少,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霍光是他留给弗陵的辅政大臣,才干一流,能担得起大任。

  他是脑抽了才会对霍光有点别的想法,胡扯!绝对是胡扯!

  到底是哪个丧心病狂的人造这种谣?

  气死他了!

  同桌以为刘彻对汉武帝粉转黑所以才说了这么多黑料,没想到人家还余情未了,一时间有些尴尬:“这不是史书记载得太详细了嘛!

  汉武帝对卫青、霍去病什么态度就不

  () 用说了吧。那真是恨不得宠上天,把自己的御厨、太医都分出去了,隔三差五就关心他们的身体,贵重药材就跟不要钱似的赏。()

  ⑥想看回梦逐光的《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吗?请记住的域名[(()

  当年韩信要是有这待遇,就是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不会有谋反的想法。

  卫青授封大司马大将军,汉武帝让文武百官都拜他,连丞相都不例外,别忘了,丞相才是百官之首,让丞相拜卫青,这是何等的宠信?

  还有霍去病,大蒜素是汉武帝命人为他研究的,张骞出使西域啥也没带回来,就带了几车大蒜,然后第二年底就研究出了大蒜素。

  第三年,大蒜素还没过临床试验,霍去病病倒了,汉武帝急得连夜出宫,彻夜守在病榻前,把太医逼到发毒誓。

  明明霍去病只是小病,没两天就生龙活虎了。可怜的太医,终究是一院承担下了所有。

  霍光的恩宠虽然不如他两,但是霍光是汉武帝脑残粉啊,汉武帝指哪他就去哪,为了汉武帝海外也敢闯,要说汉武一朝,最了解汉武帝的一定是霍光。

  难道这还不算暧昧不轻吗?”

  刘彻:“……”

  刘彻沉默了,那个大汉的自己怎么好像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一样,知道去病早逝,所以派太医照顾他;知道仲卿不到四十就一身旧伤,常年卧床,连五十都没有撑到就病逝。

  去病和仲卿相继离世后,他便没了可用的将领,后来的汉匈之战中竟输得一败涂地。

  所以,那个大汉的仲卿和去病都好好地活着是吗?并没有早早地离开他,而是为他开疆拓土,征战四方。

  “不过自古明君贤臣都是肉麻兮兮的,他们这样也不奇怪。虽然爱看乐子,但是汉武帝什么人,千古一帝,手握天下大权,如果真想做点什么早就做了。

  再说了,司马迁写《史记》时候也没有记载他们有暧昧,正史记载得非常详细,汉武帝的后宫无论是后妃还是男宠都有记载。

  如果汉武帝真和卫青霍去病有点什么,怎么可能逃过司马迁的笔。”

  刘彻目光凉凉地看了同桌一眼,“知道你还说。”

  “这得怪汉武帝男女通吃啊,要是他只喜欢女的,是个钢铁直男谁会联想这些?不过汉武帝的性取向好像是祖传的,刘邦、刘恒、刘启都有这种癖好。

  而且据野史记载,汉武帝还留下祖训,不许子孙后代纳男宠,如果是双那基本和帝位无缘了,显然汉武帝也知道双不好。”

  刘彻:“……”

  “至于改史,这个都石锤了不是,汉武帝之前多暴虐啊!

  别的不说元狩二年之前,他居然丧心病狂到把儿童的口赋下调到三岁,原本是七岁到十四岁的,对未成年收巨额税,导致不少穷苦百姓养不起孩子,将孩子溺死。

  还有,他贪图享受,贪花好色,广纳妃嫔,征民力为自己修宫室,还不给钱不给粮……

  诸如此类的事太多了,虽然元狩二年

  () 后,汉武帝改变了不少,不仅取消了一大批税,还出台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

  从这点上看,汉武帝确实居功至伟,可也不能因为后面改好了就忘了前面做的啊!可是史书是怎么记载这段的?要么加以润色,要么一笔带过,然后猛吹汉武帝的功绩。

  难道这不算改史?”

  刘彻眼底冰寒一片,任谁听到自己坏话都高兴不起来,可惜同桌毫无眼力见,继续分析道:“至于说他自恋,这你以前都承认的啊!!你说他骄矜自傲,换句话说不就是自恋吗?”

  “他要是不自恋能有那么多画像流传下来吗?史书记载汉武帝开创科举制的时候还开了画科,选了不少画师呢。

  古代十大画家,有一半都是汉武朝,个个都给汉武帝画过像。

  就连司马迁的《史记》中都记载了汉武帝是个美男子,而且夸了整整半页纸!就这半页纸让汉武帝成为了古代最俊美的皇帝。”

  刘彻面沉如水,就差咬牙切齿喊司马迁的名字了。

  这厮写这么不正经的史书,还好意思说自称史家出身,呸!

  此时的刘彻压根没想到过有可能是自己下令让写的,废话,谁会想不开让写这个。他是皇帝,不是以色侍人的小郎。

  然而事情的真相往往就是这么的出人意料。

  “司马迁为人那么刚正,堪称宁死不屈,是那种就算打断他的手他也能用脚继续写史的人,这样人怎么会写出这么浮夸的赞美?

  况且喜欢男人的是汉武帝,又不是司马迁,司马迁干嘛要写一个男人有多俊美,多好看,除非是被威胁了!

  根据史学家研究,汉武帝是个很看脸的人,比如他选拔的大臣都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卫青、霍去病、霍光更是史书盖章的美姿仪。

  加上汉武帝在平阳侯府一眼看中卫子夫,当天就收了她;后宫的王美人、李夫人……都是一等一的大美人可以看出汉武帝是个十足的颜控。

  综上,汉武帝摆明着是自恋嘛!”

  刘彻:“…………”

  “不过自恋点也挺好,要不是他自恋,我们怎么可能看到大汉盛世长什么样,还有古代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还真别说,汉武帝的审美就是好。你看他的画像,多以慵懒风、文艺风、华丽风为主,还有运动风、复古风等,和他本人的气质不要太搭。

  怪不得哪怕喊着汉武帝滚出汉武圈依旧有那么多颜粉舔屏……”

  刘彻再也忍不住了,攥紧的拳头就往同桌脸上招呼,可惜人还没打到就惊醒了。

  醒来后的刘彻看着熟悉的宫殿,眼底闪过一丝茫然,难道方才所见的一切都是梦不成?

  “陛下,冠军侯求见。”

  刘彻揉了揉胀痛的额头,“让他进来。”

  “卑将霍去病拜见陛下。”

  眼前的人渐渐与刚才梦中的身影重叠,元狩六年去病逝,如今是元狩五年。

  不管是梦是真是假,他都不能失去冠军侯,刘彻眸中流露出关切之色,“起来吧,过来坐。”

  话落,才反应过来自己坐在床榻上,并没有可以坐的地方,不像梦中有造型各异的软座。

  刘彻眸光闪了闪,梦里有不少好东西。

  霍去病依旧跪着,并未起来,“陛下,卑将是来请罪的,卑将杀了一个人。”

  刘彻漫不经心道:“谁啊?”

  “关内侯李敢。”

  刘彻猛地从床榻上站起,“你说谁?”

  霍去病重复了一遍。

  刘彻指着霍去病,脸上深色莫名,心中已如翻江倒海,这一幕他在梦中见过。

  梦中,他因为李敢出身将门世家,无论是朝中还是军中都有不少人脉,枉死不能不给个理由,于是编造了个李敢狩猎途中被鹿撞死的理由,让霍去病远走朔方。

  一年后,去病突发急病,病逝。

  刘彻眉心跳了跳,沉吟道:“关内侯李敢以下犯上,公然行刺大将军,赐死。”

  既然提前知晓这一切,他怎么可能会重走老路。!

  回梦逐光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