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114章 一百一十四

《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114章 一百一十四

作者:回梦逐光 字数:5449 书籍: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此时的印第安人,不,应该说直到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印第安人还在使用质地粗糙的陶器、石碗、木勺等。

  瓷器是陶器的进化,中国最早的青瓷可以追溯到夏朝,至今已有4200年的历史。明朝时瓷器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尤其是青花瓷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顶峰。

  可以想象还在使用粗糙陶器的印第安人看到精美的瓷器是如何震惊,他们甚至认为这些瓷器是装饰品而不是日常使用的器具。

  还有完全不同于棉布的丝绸,更是让他们看直了眼,纷纷把家里的好东西搬出来。

  而他们以为的好东西就是各种骨制品和羽毛做成的饰品,以及动物的皮毛还有棉花纺织成的棉布,这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

  印第安人的语言体系十分复杂,有上百种语言,朱酒酒放弃了语言交流,指着他们的棉布问棉花。

  她还特地比划了一下软绵绵白花花的棉花,但印第安人没看懂。

  郑和忍了好久才没笑出声,小声道:公主若是想要他们的布料,直接拿走便是,丝绸换取这等粗布,是他们赚了。

  朱酒酒郁闷道:我想要的是他们的棉花,你没发现他们的棉布和明朝棉布的区别吗?

  他们的棉布比大明的棉布白多了,而且质地柔软,丝光很明显,就算是大明最好的棉也织不出这样的布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里的棉比大明好,要是能把棉种带回去大量种植,一定能给大明国库创收。朱酒酒一面解释,一面在心里疯狂道:知不知道现代种植的棉花就是来源于美洲啊!

  中国古代种植的棉花是来源于非洲的非洲棉和印度的亚洲棉,这两种棉纤维粗硬、长度短,不够白、丝光少,产量也不高,在现代已经被淘汰了,改种原产于美洲的细绒棉和长绒棉。

  细绒棉纤维长度和细度都适中,棉花呈现洁白或者乳白,有丝光产量高,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棉花,占比高达85%,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棉种。

  长绒棉是最高级的棉,纤维不仅长,而且细而柔软,色洁白或者淡黄,富有丝光,不过比较挑地方,目前我国只有新疆部分地区种植。

  朱酒酒怀疑印第安人摆出来的棉布就是长绒棉织的。

  郑和闻言,仔细打量摆在他们前面的棉布,又上手摸了摸,果然手感远

  比大明的棉布好得多。

  再一看这些原住民身上穿的衣物,虽然款式花样都不怎么样,但是一点球也没起。大明的棉布容易起球,布料也偏硬,家中富裕的根本不会用这样的布料,更别说王公贵族了。

  可若棉布也能这么柔软、不起球,那价钱未必会比丝绸差啊。】

  洪武年间

  朱元璋听到这里,连忙吩咐:“快,去把朕桌上的那本纺织通史拿过来,世界地图也拿过来。”

  “书里提到的美棉是美洲棉花!?”纺织通史里提到过19世纪中后期引入美棉也就是陆地棉,后经过多年驯化和棉种改良,才在国内推广,从而提高棉花产量。

  想来引入的陆地棉就是天幕所说的细绒棉吧。

  原来美国还把更高级的长绒棉藏着掖着,朱元璋啧啧道,掠夺别人的地盘占为己有,还这么无耻, "老四,船准备得怎么样了?还有那个蒸汽机。"

  说他短视是吧,他就来一次史无前例的目光长远,小心眼的朱元璋内心忿忿道,转头看向一众儿子们。

  朱元璋目光停留在他们身上的时间有点长,像朱棣还好,朱椟就难受了,他向来不得朱元璋喜欢,被这么看着不由自主挺直腰板,屏住呼吸动都不敢动,生怕又哪里遭了老爷子的不快引来一阵臭骂。

  但难得是,朱元璋没骂,这让朱椟更加忐忑了。

  ??老爷子到底想做什么?看得他心里都发毛了。

  朱梳挤出一个笑容,试探性地问道:“父皇这么看着儿臣,是有什么吩咐吗?”朱元璋点头, "不错,朕有件事想让你们去做。"朱桢立马狗腿道:“父皇吩咐的事,儿臣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完成。”

  “这倒不用,”朱元璋摆了摆手,继续道:“从前朕不知道原来海外还有这么多地盘,以为收复汉人疆土,打下元大都就是统一天下了。

  天幕出现后,朕才知道海外并不止东瀛这些小国,才知道海外的地盘远比中原的地盘大得多。可惜朕老了,按照后世的算法,朕活不了几年了。"

  诸位藩王一听连忙呼父皇万岁,长命百岁之类的话。

  朱元璋没理会他们, "海外这么多地盘,你们挑一挑,看想把藩国选在哪里,趁着朕身子还英朗帮你们把藩属国

  给改了。”

  众人眼睛缓缓瞪大,当场愣住, “???”什…什么?他们没听错吧?

  朱元璋:“海外这么大,老盯着大明这点地盘做什么?没得让下一任皇帝削你们,还不如趁着年轻,为大明开疆扩土,福荫子孙。”

  说完,他目光转向朱棣:“老四,朕把大明江山交给你,待朕驾崩后,你这些兄弟要是还没有在海外站稳脚跟,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朱棣眼睛biu的一下亮了,还有这种好事??不仅能顺利继承皇位,还一次性解决了藩王问题。"儿臣知道,儿臣会尽心扶持兄弟们,绝不会亏待他们。

  相对于朱棣的高兴,其他藩王快哭了,他们在自己封地待了那么多年,都有自己的势力,谁愿意去人生地不熟的海外开疆扩土啊。

  朱桢将头摇成拨浪鼓, "不,儿臣不要换封地,父皇,故土难离啊!"

  朱元璋:“你刚才不是大喊西班牙殖民者禽兽不如吗?朕把西班牙给你如何?”

  朱横:"??"不要啊,父皇!

  “好了,此事朕心意已决,之后再细细商议。”没道理西班牙一百多人就能占据1000万人口的帝国,他又给兵又给钱还给人才,难道还不如那一百多号人?

  说到人才,朱元璋有点后悔了,胡淮庸案、空印案、郭桓案杀的人有点多,要是留着那些人现在还能用上。

  大秦

  “美棉。”秦始皇悟了,原来美棉、中棉是这个意思。

  随即又皱了下眉头,这美洲的好东西未免也太多了,这不是逼他早日出海吗?可是大秦连船都没有,更别说水军了,从头起步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出结果。还是后世的朝代好啊,尤其是明朝,连出海的人都是现成的。

  秦始皇虽然有些遗憾,但也仅仅是“有些”而已。他深知一口气吃不成胖子,秦国历经数代君王的努力,到他这里才有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资本。

  若是再给他百年时间,他定然能将地图上所有地盘归入大秦疆域,可世上并无长生。他能做的也实在有限。

  扶苏:"父皇何故叹气?"

  秦始皇瞥了他一眼,又叹了一声,因为朕想大秦基业万世永存。可你真的有能力将大秦一代

  一代传下去吗?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很好,去美洲必找的东西又多了一样,美洲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惊喜?刘彻疯狂心动。

  这么好的地方怪不得能让那些殖民者眼红,是他他也眼红。

  可他刚打完匈奴,要是再大规模造船培养水军出海,桑弘羊会哭死的。先用玻璃和肥皂在西域捞钱吧,等捞得差不多了,再大肆造船。现在就先派几辆船出去试试水吧,万一能到达美洲,带回玉米红薯等作物也是好的。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比刘彻更心动,因为大唐已经找到棉花了,边陲之地以及西域都能找到棉花,可找到棉花和赠品棉花种子种出来的棉花差距很大。

  肉眼可见的后世棉花更好,而起西域的棉花特别挑地方,中原地区根本无法移植,产量也不高,

  远不如后世的棉花。

  见过后世的棉花一开就是四五瓣棉后,再看大唐找到的木棉树,李世民:真的不想看,没得比,完全没得比。

  “你们说,天幕把美洲形容得那么好,朕若是想往美洲迁移人口,会不会有很多人愿意报名?”杜如晦瞪大眼睛,声音都变了:“陛下,万万不可!”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 "朕知道,大唐如今人口少,就连长安的人口都不丰,朕就随便一说。"说罢,他叹了一声气, "若是大唐有后世的人口,哦不,有隋朝的人口,朕一定要拿下美洲。"

  虽然远,但是有天幕给的指南针、火药、郑和宝船图纸等物,出海还真不是什么难事。美洲那么多好东西,来回一趟定不亏。

  缺人啊!

  李世民抓了抓头, "后世有计划生育,大唐可以鼓励生育啊,昔日越王勾践就下令生男丁,能领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能领两壶酒一头小猪。要是生的孩子多了,由国家帮你养。

  而且勾践还规定男子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禁止壮年娶老妇,老者不能娶年轻姑娘。

  汉惠帝时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晋时有‘冬十月辛巳,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这些都是催生的好政策,不如我们综合一下,颁发下去?"

  >杜如晦:"……"

  杜如晦默默看向房玄龄, "玄龄不如你给陛下说说这段时日的见闻?"

  房玄龄见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头疼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夫人最近结交了不少夫人。她们常在一起讨论后世生活,羡慕后世女子。

  还说……"

  见房玄龄支支吾吾,李世民皱眉道:“还说什么?”他怎么有种不祥的预感。

  房玄龄破罐子破摔道:“还说凭什么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男子就能三妻四妾,寻花问柳,还说男子又脏又臭……与其嫁给这样的人,不如死了干净,兴许还能投胎到后世。

  她们期盼能过上后世女子的生活,也有希望如书中女子一般轰轰烈烈走一遭。关于生孩子的问题,她们也有说法,说与其把孩子带到这世上来受罪,不如不生。”反正各种言论都有。

  李世民:

  贞观群臣:".

  书里一些言论实在过于匪夷所思,李世民一开始看的时候会觉得荒谬,后来遇到的次数多了,他就习惯跳过。

  万万没想到他觉得荒谬,有人却大为赞同,并且还想付诸行动。

  李世民懵了好一会儿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天幕的书这么贵,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看到?"

  话落就看到好些大臣看天看地,就是不敢看他,恰巧这些大臣都是把书借回家看的人,这下李世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泄露的人可不就是在这嘛!

  李世民:心好累JPG。

  【经过棉布一事,郑和又一次对朱酒酒刮目相看,才一个照面就发现了此地的棉布和大明棉布的不同,果然观察入微。

  朱酒酒鸡同鸭讲太累了,最后她把一部分丝绸、茶叶、瓷器推到印第安人面前,收走了他们的棉布,就算交易达成了。

  有棉布,说明附近肯定有棉地,她自己去找总可以吧!随便还能找找玉米土豆红薯。

  印第安人是出了名的正直、质朴、忠厚老实、慷慨大方,是道德高尚的民族。哥伦布的《航海日记》和写给西班牙国王、王后的报告中都有对印第安人高尚道德的描述。

  不过有好人肯定也有坏人,落后的部落文明

  同样是带着让人难以理解的愚昧和残暴。

  朱酒酒确定自己遇上的是比较友好的部落后,同意了他们的做客邀请。

  问鸡同鸭讲的两队人是怎么沟通成功的,当然是印第安人部落的酋长让人拿出猎物,再比了个请的手势。

  朱酒酒都同意去了,郑和也只能带着属下一起跟着,跟着的属下并不多,就十来个人外加厨子。

  坦白说郑和对这趟美洲之行有点失望,他之前是真的信了朱酒酒在美洲能看到不一样的文明国度或者大国,结果……依旧是蛮荒之地,未开化的野人。

  进了部落后,他们首先看见的是一座座矮小的茅草屋,中央的大茅草屋是部落酋长邀请他们去的地方。说是大茅草屋其实也没比他们最大的帐篷大多少。

  郑和看了都担心能容纳他们这么多人吗?

  朱酒酒也注意到了,她对郑和说:让两个人跟我们进去就好,其他人守在外面。

  郑和同意了。

  刚进去郑和等人就惊讶了一下,因为他们居然在杀牛!

  耕牛从古至今都是受保护的,在任何朝代都是禁制宰杀的,大明也不例外,尤其大明的开国之君还是农民起家,对耕牛更加看重。

  大明律规定——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答四十。

  郑和等人:震惊JPG,居然在杀牛,这应该拖出去杖一百吧?

  朱酒酒:牛肉耶!好久没吃了,印第安人会不会做啊?要不要过去搭把手,烤牛肉串,铁板牛肉什么都是她的最爱啊!

  最最重要的是她看到土豆了!

  土豆牛肉她也爱。

  先吃了再提土豆的事吧,正好可以借口说土豆好吃,问怎么种的。】

  各个时空的古人:??

  吃什么吃,你倒是快点问啊!

  一直说土豆高产,亩产千斤,又不挑地,是救灾粮食,各个时空的古人们都被挑起了浓重的好奇心,早就想知道土豆到底是怎么种植了。

  结果就这?

  有人悲愤道:“那美洲究竟在哪里?他们居然可以吃牛!”还一次吃一头牛,太过分了!那可是牛啊,一头牛可以顶三四个青壮男丁

  了,居然就这么被杀了。"应该在很遥远的地方,他们那里有那么多高产粮食,肯定不缺牛,所以才能杀牛待客。"

  众人脸色羡慕之色更重了。

  大秦

  秦始皇嘴角微微抽搐, “……”吃有这么重要吗?

  这么多回下来,他算是发现了后世的口腹之欲比他这个皇帝还要重,好像不能享用美食,是多么悲惨的事一样。

  贪图口腹之欲,误事。

  还有,在秦朝,盗牛、屠牛者斩!还想吃牛肉,做梦呢!唐太宗时期

  “质朴好客?”李世民挑了挑眉, "如果真如天幕所说,那印第安人也太惨了,竟然遇见了一帮盗匪。"

  说着,他还叹了一声:“要是遇上我们大唐就好了,没有开化怕什么,儒家最擅长这个了。”贞观群臣:“……”知道了知道了,知道你惦念美洲了,真的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暗示。再怎么暗示他们也没用啊,没人、没钱!

  孔家后人的孔颖达听到“儒家”两个字瞳孔瞬间一缩,随即又是一喜,教化万民,而且那美洲占据了整个西半球,那儒学岂不是传遍世界。

  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看到他们杀牛这么费劲,厨子看不下去上前帮忙,朱酒酒在船上和这个厨子混得可好了,两人对美食的交谈那是天雷勾地火。

  所以这个厨子才这么得郑和喜欢,因为经过朱酒酒的加一点这个,加一点那个,厨子手艺蹭蹭上涨,已经成了宝船上的第一大厨。

  古人庖丁解牛的技术不是说说而已的,厨子很快就料理了一头牛,看得印度安人目瞪口呆。

  印第安人们:他为什么可以轻松切开牛皮,那么硬的牛骨居然一刀下去砍断了!!他切肉也好快,眼花缭乱JPG。

  他们的反应很快引起了酋长的注意,酋长注意到厨子手上的刀,对郑和叽里咕噜说了一顿。

  虽然和他们交易的是朱酒酒,答应来做客的也是朱酒酒,但坐位子的时候,朱酒酒把主位让给郑和了,她现在对牛肉和土豆比较感兴趣,不想和酋长交谈。

  然后郑和崩溃了:....

  他到底在说什么?为什么一句话也听不懂。郑和礼貌笑了笑,然后转头找朱酒酒,却看到她双手托腮兴致勃勃地看

  厨子杀牛。

  郑和:...

  公主,刚才那位部落酋长说了什么?

  朱酒酒:我怎么知道,不是让你跟他交谈吗?

  她话音刚落,忽然看到什么,眼睛都直了,她的辣椒啊!朱酒酒瞬间扭头:换个位置,我跟他说。

  郑和:??

  然后郑和就见到朱酒酒指了指墙上挂着一串红红的东西,还有一些没见过的食物,然后递给酋长一把匕首。

  言下之意是交换的意思。

  那把匕首很锋利,也很漂亮,刀鞘上镶了不少宝石,是剿灭海寇的战利品之一。郑和狐疑地看向那些食物,这些东西居然能让朱酒酒把心爱的匕首用来交换。

  这一路,郑和最佩服的朱酒酒的经商头脑,她甚至能把海货高价卖给住在海边的渔民。更别说倒买倒卖,别说吃亏了,整个一奸商。

  这样的她会做亏本买卖?

  酋长确定匕首是给他的后,当即让人搬出一筐土豆和红薯,以及好多干辣椒,还比划说带他们去摘。

  朱酒酒连连点头,这才是她想要的。

  郑和带着疑惑尝了一口端上来的烤土豆,味道很一般的啊,值得吗?很快郑和就见识到了土豆和红薯的一胎十八宝。否管味道怎么样,这产量确实惊人。

  这两样东西若是带回大明种,那能养活多少人啊!郑和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刚要开口,就看到朱酒酒比他惊喜。

  朱酒酒:郑和,我发现了一件大宝贝!!!

  郑和:公主和我想到一块去了,这两样作物带回大明,可不就是宝贝嘛!公主果然眼光独到。朱酒酒:不是,你用这个看,看那个方向,是不是有一片树林。

  说完,朱酒酒把手里的复古望远镜递给他,这是淘宝买的,被她丢进海岛仓库里过了明路。郑和透过望远镜确实看到了一片树林,他不解道:然后呢?这树有什么新奇的吗?

  朱酒酒满脸笑意:大明没有的当然新奇。内心则是:那可是橡胶树!橡胶的作用不要太多,就算是技术落后的古代也能用它来制作轮胎。

  后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橡胶,比如汽车、飞机、大炮、坦克、舰艇以及各类车船、机具都需要大量橡胶,自从工业发展起来后,人们根本无法想象没有橡胶的日子。

  r />而且橡胶不仅具有优秀的耐磨特性,寿命长,还具有很好的弹性,作为轮胎可以吸收很多振动的能量,利于车辆平稳行驶。

  就算是马车用了橡胶轮胎也是飞一般感觉,如果在配上平整些的地,那真是没有一点颠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