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乱世太平王 第一七四章 出谋划策

《乱世太平王》第一七四章 出谋划策

作者:麒麟可可 字数:2286 书籍:乱世太平王

  (在此郑重、正式、以及发自肺腑的感谢天蓝晓,说实话,最惨的时候几乎坚持不下去了,是你一直一来持续的支持,麒麟可可才坚持到了今天,当时麒麟可可说过,给对的人写这本书,只要有一个人还在看,麒麟可可就会坚持完本。到现在,五个月时间,4367点击,1083推荐票,粉丝8,打赏2-宣癫空隧,月票2-天蓝晓出手就是两张,这是麒麟可可的第一个月票,虽然成绩很惨,但没关系,为了天蓝晓,为了宣癫空隧,为了一直在关注和支持麒麟可可的兄弟们,也为了自己,这辈子总算风雨无阻坚持干一件事整整五个月,还会继续风雨无阻坚持下去,麒麟可可一定死磕到底。

  诚心诚意的道个歉,很想坚持每天更新翻一倍,可试了试,实在做不到。历史不好写,太费脑经,单纯堆字数不要质量就对不起大家了。每天还要上班赚钱养家,毕竟现在靠码字连西北风都喝不着,所以写作时间又没法保证,目前已经是我的极限了。但每天2000字不断更一定做到,谢谢朋友们。刨开这段话,正文过两千,不偷奸耍滑。)

  谈起了本行,穆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与刚才的沉稳寡言判若两人:“打造农具和兵器的材料无非三种,生铁、熟铁和钢,但生铁脆,熟铁软,打出来的物件用不得,只有钢才是最好的材料,做农具经久耐用,打兵器锋利无比。”

  杨柯点点头,他明白这三种材质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含碳量,含碳量超过2%的叫生铁,含碳量低于0.05%的叫熟铁;含碳量在0.05%-2%当中的铁,称为钢。生铁只能作为原材料,虽然坚硬,但一碰就断,熟铁倒是不会断,但是软,容易弯曲,只有钢才是合格的原材料:“老人家,这个炼钢有没有好的法子既能省力,又能量大呢?”

  穆九说道:“老辈子最早是采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铁矿石炼化,待炉子冷后取出来,叫块炼铁。块炼铁质地软,杂质多,这就是熟铁了。再用块炼铁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然后锻打,除掉杂质后再用碳火加热,这样反反复复的打,一直锻打到没有杂质为止,这个时候才能打出来百炼钢的物件。不过这个办法一是耗时,二是靠师傅的经验和眼力,没办法省力,没有个三五年的苦练,也掌不了炉,所以如侯爷说的,要大量做出来百炼钢的物件,可不是个容易的事。”

  “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穆九沉思片刻道:“古书上说,使工师击冶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耶。其实这个万锻说的就是一种好办法,只是具体的法子没有记录而已。听小老儿的爷爷说,前朝年间出过一种办法,不用锻打,而用炒制的办法是可以练出上好的钢的,只是这个法子也失传了而已。”

  杨柯知道,穆九说的其实就是炒钢之法,难得他一个工匠,竟然背得出古书,看来陶侃说他识文断字所言不虚。这个办法不再是仅仅依靠锻打,而是将冶炼的炉子、材质、工艺进行了改进,烧制出了尽可能纯净些的材质,大大节约了锻打的时间,让量产也具备了可能性。要知道在晋代的军队配备,远远不像唐代以后的时代,主力精锐和统兵将军才能有精良的兵器,一般的兵卒很多甚至是拿着木质的武器上阵杀敌的。原来杨柯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三国当中的那些猛将都是拿着个兵器就能在百万军中杀进杀出,身临其境以后方才明白,一个拿着钢制兵器的人和一群拿着棍棒的人对峙,那当然能以一当百了。只是这钢制兵器的制造殊为不易,不可能作为标配人手一把而已。

  “老人家,我说的大事之一就是能否将这个法子摸索出来?您可否试试看。”

  “试试倒是成,不过能不能行,小老儿心里也没底,还有就是,这种试法要建炉子,得要很多人。。。。。。”

  穆九的话音未落,杨柯立刻道:‘老人家,建造炉子,采购铁矿石,需要购置什么器物,您尽管开单子采办,所有费用都由我来出,来的人全凭自愿,发给工钱,一天一结,发多少工钱您说了算,但起码得是现在这些工匠营生收入的几倍,重赏之下才会有勇夫,您只管选最趁手的人。至于老人家您,按照县太爷的俸禄给,您全家都可以到工地上来,干什么活由您安排。干不成不要紧,慢慢来,什么时候找到办法了什么时候算完。您看可好?’

  穆九一听此言,几乎怀疑自己的耳朵,别的先不说,拿着县太爷的俸禄,这可是他这个升斗小民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何况一家老小的生计问题都解决了,还能惠及乡里,他立刻站起身来,脸色涨的通红:“有侯爷这番话,小老儿就算把命搭进去,也把这件事给干成了。”

  杨柯笑吟吟的摆摆手,示意穆九坐下说话:“老人家,言重了。另外我还有个建议,在临水之处建这个作坊比较好,用水车来做动力比人力岂不是要省力得多,而且工期也短,产量也高许多。”

  “好法子,这个是个好法子,侯爷真是个行家,只是这样一来,花的钱可就像流水一样了。。。。。”穆九听到这个建议,不禁心花怒放,工匠一道,虽然隔行,但有时候万法归宗,所以他一点就通,如果用水车驱动水锤锻打,节约出来的人工和提高的产量与纯粹的人工制作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建水车可不是个小投入,那个时候能建得起一部水车就能开得起磨坊和油坊,算得上是财主了,有的甚至集合全村之力才能修得起,而打铁的水车显然不是一两部能解决问题的,在穆九眼中,需要花的钱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所以才有此担忧。

  “钱的问题不用担心,老人家不妨看远一点,这个作坊办好了,花出去的钱都能百倍千倍的赚回来。到那个时候,这铁户营的乡亲们家家都能过上富贵人家的日子了。”说到这里,杨柯又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小册子,递给了穆九。穆九接过来一看,画的是一些图形和文字的注释,有一些奇形怪状,见所未见的器物,不禁面露疑惑。

  杨柯解释道:‘您老认识字就好办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是我琢磨的一些器具,专门用来做加工和制作的工具,您老参详一下,看有没有什么用处。’这本册子上其实是杨柯根据前世的一些记忆画出来的诸如钳台、锉刀、改锥、螺钉等之类的图形,他一一给穆九讲解这些东西的作用,穆九是行家,越听越是心惊。器具的制造无非是原材料、工艺、设计和工具。有了这些工具,自己原来在工艺上很多无法实现的设计就变得易如反掌,不禁对这个学究天人的年轻侯爷佩服得五体投地:‘侯爷莫不是神仙托生的,竟然想得出这些好办法,只是小老儿有一事不解,您身份何等尊贵,怎么对匠户人家不入流的营生也了如指掌?’

  杨柯淡淡的笑道:“谁说匠户人家不入流了,我这次来铁户营亲自拜访老人家,就是要告诉华阴城的匠人们,做工匠一样可以衣食无忧,一样可以扬眉吐气。您办成了这件事,我还要为您请朝廷的封爵呢。”

  穆九眼睛飞快的眨动着,呆呆的看着杨柯,匠人还可以得到朝廷的爵禄,这可是自己祖祖辈辈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