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十里红莲仙上仙 第241回 你是菩提,你是天意【三】新年快乐!

《十里红莲仙上仙》第241回 你是菩提,你是天意【三】新年快乐!

作者:花姽婳 字数:3290 书籍:十里红莲仙上仙

  查访海盗的行踪,是两位亲王派汤光耀回来的最大的目的。

  原本汤光耀这次去金陵,就料想着会步步高升,不再会窝在临海县里当个七品的县令。可是出了海盗在临海登陆这么大的事,不问他这个县令疏忽政务之罪,就已经是不错了。

  因此对于查明海盗、倭寇在临海县的去向这件事情,汤光耀是再看重不过的。

  故而,他在回到临海县之后、赶来临海屯之前,便已部署下了相应的措施,要全县的衙役从明天开始别的什么事情都别干了,全都倾巢出动,去各处寻找倭寇和海盗的线索。

  特别是要把王霸从临海县里揪出来。

  “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把他给我刨出来!”这是汤光耀的原话。

  但是根据对自己手下衙役的了解,汤光耀也知道这些三班衙役,都是只懂喝酒吃饭,不懂办事的酒囊饭袋——别说是寻访到倭寇的下落了,只要做到不吃里扒外,就已经是对得起自己了。

  指望着他们能够查到什么线索?那一定是汤家祖坟冒了青烟了……

  因此,汤光耀正为这件事情犯着愁呢,一听萧文明挑起了这个话题,眉头禁不住皱了起来:“这件事情还需慢慢查访……”

  萧文明也知道,临海县里这帮衙役就是群窝囊废,他又见汤光耀是诚心想把这件事情办好,便决定帮他一帮——毕竟在围剿倭寇这件事情上,自己的利益和汤光耀是相同的。

  于是萧文明便试探着问道:“不知汤大人有几成把握,能够查访到倭寇呢?”

  汤光耀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这回得到的线索不多,就说有船在本县接应倭寇,是艘怎样的船?有几条船?是大船还是小船?我一概不知。而临海县的海岸线又有数十里之长,就这么盲人摸象地去找,恐怕难以找到啊……况且就算是找到了,以倭寇之凶残,恐怕也不是我县衙里那几个衙役能够对付得了的……”

  汤光耀这几句话说得头头是道,可见他也全然并非一个庸碌之辈。

  康亲王想要笼络他,也确实没有看错人。

  于是萧文明又接话道:“汤县令,剿灭倭寇,既是汤大人你的事情,也是我权限之内的事情。有用得着我临海屯的时候,汤大人尽管开口,不必客气,我自会鼎力相助的。”

  果然人是要长大的!

  汤光耀在心中莫名感慨:你看就萧文明,就从一个活了十几二十年的傻小子,陡然开了窍,成了个咄咄逼人的小混蛋。现在经历过金陵城下一场死斗,也总算成熟些了……

  虽说同自己关系一般,政见又多有不合,但他好歹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且所部战斗力又极强,说是临海县的定海神针也不为过了。至少有他在,那临海县便是百邪退避,不敢有贼人出头过来送死了!

  当然,县令汤光耀这样想是合情合理的,只不过这时的他似乎还是太自信了一些……

  想到这一点,不过此时此刻的汤光耀是欣慰的,含笑点头道:“这事儿我算是记下了,若真是发现了倭寇,本县第一时间会来通知萧千户的,保境安民,乃是你我的责任!”

  “啊!对了!我有言在先哦!”萧文明又补充了一句,“围剿倭寇,我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否出兵、如何用兵、何时收兵,决定权都在我手里。我手下这些子弟兵,可不是让人去送死当炮灰的哟!”

  果然萧文明还是那个萧文明。

  汤光耀冷笑一声:“哼,这事我知道。话说回来,你手下的这些将士,除了你以外,还有谁能命令得动?我就是想叫他们去送死,他们也不会听我的啊!”

  就这样又说了几句,原本萧文明还想留汤光耀一同吃饭。

  可一来汤光耀身边还带着个讨人厌的徐世约,二来他被查访倭寇的要务急得焦头烂额,也实在是吃不下饭,便告辞一声走了。

  走了汤光耀,萧文明这顿饭也吃得踏实些。

  然而萧文明这顿饭吃的并不踏实。

  汤光耀口中的“倭寇”二字,就好像嵌在牙齿缝里的青菜一样,在萧文明脑子里深深驻扎了下去——看来自己从倭寇必有一战,并且这一战,毫无疑问会变得异常凶险。

  没想到自己穿越过来,第一个大考验竟然是倭寇问题,难不成自己一不小心就抽到了地狱难度的版本吗?

  虽然如此,可是有道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既然抽到了这个剧本,那萧文明也只能硬着头皮演下去了!

  而自己要想演好一个主角,不至于成为早死的配角的话,那所要做的,就变得简单而又重要了——升级战斗力,升级到能够一对一面对倭寇,能够轻而易举地消灭他们的地步程度!

  换言之就要,萧文明要把临海屯子弟兵的战斗力,提升到明末戚家军那样才可以。

  而戚家军毫无疑问乃是明朝中后期的一支劲旅,无论是从兵员选拔、还是粮饷补给、还是兵器装备,那都是戚继光下了血本的,又经过无数训练和实战才练成了一支对倭寇所向披靡的精兵。

  而萧文明所要做的,就是效法戚继光的练兵之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临海屯子弟兵的战斗力,让他们成为一直绝对效忠于自己的“萧家军”!

  而要练兵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

  还好这个问题,对萧文明而言却又谈不上是什么问题,因为萧家军的基础主干,已然奠定下来了,那就是土生土长在临海屯的三百子弟兵。

  这三百人马,对萧文明而言,就是三百颗最为宝贵的珍珠,哪怕只有那么一丁点的损伤,萧文明就会心疼得受不了。

  因此,在从金陵血战一场回来之后,萧文明就给这些子弟兵部署了三个任务:

  一、吃好;

  二、睡好;

  三、休息好。

  只有养好了伤、养足了精神、积攒够了力量,才能有精力百分百地投身到新一轮的训练和作战当中去。

  还好临海屯这些将士,在金陵城下一战之中,虽然也有三四十个人受了伤,但受的伤都并不重,最多也就是擦破了点皮,削去了一块肉之类的。

  要说受伤最重的,还得是萧文明手下先提拔的小头目刘辰,这家伙为了替萧文明挡下倭寇接连劈拐下来的两刀,脸上被拉了巴掌长的一道伤疤。

  不过刘辰这家伙闪躲得快,运气也不差,刀伤并没有伤到他的眼睛,却只在他右脸上留下了一道蜈蚣似的紫色的伤疤,让原本长得就不怎么清秀的刘辰,看上去更加凶恶。

  为此刘辰还担心了好一阵子,说是自己破了相了,将来媳妇就不好找了:“咱家本来就穷,没人肯嫁给我这么个丑八怪啊!”

  还是萧文明开导他:“你把心给我在肚子里好好放着。你跟着我好好干,将来立了军功,就保举你做个正经的军官,到时候妹子还不上赶子过来巴结?”

  这才把他哄的放心了些。

  人的问题解决了,那就是钱的问题了。

  萧文明现在手头宽裕了,特别是毅亲王那边,一下子给了他把近六千两的抚恤银子给补充足了。

  这么一大笔钱落到萧文明手里,他很可以办一些事情了。

  然而萧文明却决定,将这些钱按照阵亡将士的名录,一分不缺地发给每一个遗属。

  也就是说这些钱萧文明一分钱都不留、不用,该是谁的,还是谁的。

  又或者说,萧文明将这笔钱用在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地方——那就是收买人心!

  二十两银子,一分不少地发给应得的人,就等于是在告诉所有人,我萧文明做事光明磊落,都是替大家着想,不会拿大家一分钱!

  这就在父老乡亲面前,牢不可破地树立起了自己高大伟岸的形象,让他们能够更加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干,这样银子花得就实在是太值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按名册发下去的银子,却有四百二十两,无论如何都发不下去了。

  一查才知道,原来这笔钱里面——二十两是萧文明死了的老爹的抚恤银;其余四百两,则是因为有整整二十个阵亡的将士,自己就是孤儿、还打着光棍,用自己的命换来的抚恤金,竟不知能够给谁……新笔趣阁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从军而去,回家之后却是孤身一人,就已够悲凉的了。

  而自己死了,家庭也从此在世上消失,再无留下半点痕迹,才是悲凉中的悲凉。

  这些钱,萧文明收在自己手里,却并不会用,而是将银子安葬在临海屯合葬的衣冠冢里,让这些黄白无情之物,也能跟着他们去另一个世界,多少能让他们在天上过几天安生日子……

  这么一大笔钱是发下去了,可萧文明用钱的地方还很多,而想要筹钱,目前萧文明依旧只能把目光集中在写书卖钱这件事情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