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出水芙蓉 四十二 行市看涨喜人心 农家惜售寻根源

《出水芙蓉》四十二 行市看涨喜人心 农家惜售寻根源

作者:胡少龙 字数:2917 书籍:出水芙蓉

  第四十二章行市看涨喜人心农家惜售寻根源天气预报说,有一股强冷空气将至,明后两天长江中下游有大到暴雨。

  如今的天气不只是预报预报,而是说到就到的。那图解上的稍粗的长江曲线上还有一朵白色的标记在闪动。

  大县是长江边的大县,大暴就闪在这一块。在这收获的季节,庄稼人更不能轻视天气预报。

  张瑞全看了天气预报,赶紧就和冉晓春商量,不能喘息,明儿赶大早不等天亮要请工抢摘棉花,哪怕是露水棉花也要抢进屋,要让雨淋了那就更不值钱。

  他家今年种了300亩田,棉花有88亩,水稻有200亩。其中中稻就有140亩。

  到今天天黑前140亩的中稻才算抢割脱粒出来,象山样的谷子就堆在家门前的场子里。

  要愚公门前的两座山是谷子堆成的,就不需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去挖了。

  笆头街上的那个伍老板,开来一辆4吨的货车等在门口要收购拉走。张瑞全借口说:“等稻子全部打完了,再一起交给你。”其实,张瑞全是不想马上出手。

  在行政上干了一些年,也算干出了一些经济头脑,看架势,怕是价格还要向上扬的。

  过去粮食滞销时,伍老板帮他推销过几万斤,眼下走俏了,他也不想得罪他,断了后路。

  天晴还要盼着下雨时。伍老板狡稽说:“不能再等了,天气象盖在锅里闷着,今晚一定有大雨。让雨淋了,再好的谷子也不值钱了。”张瑞全无所谓说:“不值就不值,大头都给你了。这几万斤的零头也不碍事的。”伍老板诱惑说:“张书记,我还给你加两分,五角八,我帮你拉走算了。过了这一村,可没有下一店的。”冉晓春见他缠着不走,过来笑吟吟说:“伍老板,他的脾气,你还不知道。说给你很爽快的,不给就不给,等田里的都打完了再说。”伍老板只做买卖,只知道他家是种田大户,不知道他的田在那一方,也不知道他田里有没有未收的谷子。

  而张瑞全只知道种田,未涉足生意。三万多斤早谷全都是四角三给他的,刚出手就涨到四角五了。

  人总是会学乖变得聪明起来的。前半个月的早熟中谷6万多斤全都五角二给的,没几天就有人上门收到五角五了。

  近两天又涨到五角六七了。尽管他不知道买卖,但知道价格看涨。前面出售给伍老板的谷子,让他少收入1000多元。

  他心疼,他俩口子都心痛。也心痛一千多块的辛苦钱,更心痛自己被人朦了。

  朦了的难受不是钱的问题能解决的。不然,为什么会出现为一元钱打官司的。

  伍老板灰心丧气的开着空车回去了。冉晓春望着一阵灰尘散去,汽车无踪影了,却有些失落。

  又担忧的对张瑞全说:“万一谷价跌了怎么办,万一下起大雨怎么办。要抢雨都没地方抬的啦。”张瑞全义无反顾说:“这宝我赌了!”他嘴里说得硬,心里也担心。

  忙回屋去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赶出来大声说:“兰儿妈,明天不能喘口气的,有强对流天气,你快去请工落实人,明儿抢摘棉花。”他俩一合计,冉晓春顾不了劳累,便去了。

  回来喘着气说:“前两个岭上的人都请了,有空的才12人。”她吐了几口气,缓和下又说:“还有一个人,我不好去请。”张瑞全瞠眼问:“谁呀!”冉晓春说:“道然爷的冉女巴女巴。”张瑞全说:“她是你姑妈,更好请。”不知是什么缘故,冉腊春不去请冉腊娥的,是不敢还是不愿还是不能……,冉腊春自己也道不明,更无法回答张瑞全。

  眼下是抢票子的时候,多一个人抢摘棉花就多一份雨前的保证。她赤着脚,轻一脚重一脚的踏着朦胧的夜路来到了冉腊娥的家。

  人还未进屋,声音就已经进了门。她亲热的喊:“姑妈,在家么!”冉腊娥听到喊声,从后房上前来。

  笑迎:“哦,是晓春呐!这么忙你哪有空来我这里啊!”冉晓春笑说:“就是太忙子,狠不得胯里都伸出手来,特来找您的。”她说着,随她下后屋来。

  后屋是猪圈屋,亮着个15瓦的灯泡,只比萤火虫的屁股亮了一点。但猪圈里两个半糙子猪,10几个小猪娃,正争先恐后的抢着食。

  回来就一个多月的时间,破屋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冉腊娥又去向槽里倒食。

  冉晓春一旁欣喜说:“到腊月,到腊月就有肥猪出栏了。现在毛猪都收到三块二了。”又接着说:“姑妈。我该喊姑女巴女巴的。您明儿有空吗?”无错不跳字。

  冉腊娥说:“是不是有事帮忙呐。你只管说。”冉晓春这才说:“请您明儿一辰早帮我摘棉花。听说明儿有雨下。”冉腊娥笑答:“好啊!”又说:“天气烦躁,明天肯定有雨。你还可以到村里多请些人帮忙。”她又说:“如果有月亮就好了,连夜都可以抢摘。过去搞集体时,我们还是这么做过。”冉晓春想了想说:“这一二年您冇做农活了,捡花累人的话,帮着做饭也行。”冉腊娥说:“都行。明天不等天亮我就给你去张罗。”在张冉村请工,过去是一天20块钱,今年按早中晚,每个时段10块钱,一天30块钱,还包三餐饭。

  其实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也是从他这个种田大户炮制出来的。冉晓春叮嘱说:“那就这么说定了。”冉腊娥说:“说定了。你去忙去,我不送了。”去睡觉的时候,张瑞全还是到屋外看了看天气盖好谷子。

  天空的星星开始消失,闪烁的小星星被一块一块象鳞片样的乌云吞灭了。

  他真担心天公会不留情面的偷偷降下大雨来。天气预报说的是明后两天,伍老板说是今晚,一定是姓伍的在吓唬人的。

  担心归担心,他一上床就糯米坨了。当他惊醒过来的时候,天上并没有下雨,也是公鸡拍着翅膀啼呜闹醒了他。

  心里毕竟搁着事,瞌睡一去不复返了。一年上头就这几天抢银子,耽误不得的。

  他刚刚拉亮电灯,就有人喊门了。这些打工的乡亲们都还是很理解人的,早早地就来帮他家抢银子了。

  家里一下热闹起来,打破黎明前的沉寂。冉腊娥感慨说:“还是集体时,大家一起下田的。我还很想念那个日子。还是让我和大家一起拣花去。我手脚很快的,年轻人不一定比得过我。”冉晓春说:“好,依您的。”其实,她已经请来了婆婆做饭,是怕婆婆一人忙不过来。

  10几个姑娘婆婆从自家带来装棉花兜儿,一下聚齐了。由张瑞全和冉晓春带去棉花田,他们还请了才10多岁的一个内侄帮忙。

  他是上到高一厌学而闲在家里的。棉花田里还是朦胧的一片,棉花朵吐着的软绵的白絮,也是灰朦的。

  姑娘婆婆们一人占一厢田排开,向前推去。就象游泳池的比赛健将,舞蹈着,说笑着,眼急手快地将棉花朵抢进兜里。

  连花角子也不留下一丝白絮。不一会,有人抢上前了;不一会,那说笑声也淹没了;不一会,天边发白,然后大亮了。

  亮得灰沉沉的,头顶上的乌云低压压的,就要塌下来似的。张瑞全和内侄拿上蛇皮袋,穿梭在棉田中,负责哪个兜里棉花满了就往蛇皮袋里装。

  时间就是金钱,大家没有偷闲的空儿,仿佛在争先恐后的暗暗的比翼着。

  棉花摘到手上有些湿润,按说这种露水棉花是不宜采摘的,要等到太阳升起,吸干了露水再采摘那是最好。

  可以取得最好的质量,卖到最好的价钱。然而,今年不同往年,今日不同往日。

  今年的棉花俏销,价格上扬。棉花也和谷了一样,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

  加上天气黑压压的逼人,抢在大雨前采摘就是在抢钱。前几天,棉花贩子上门来过,把张瑞全家前两批摘的2000多斤棉花强打恶要的收了去。

  本来,张瑞全是不急于出手的。开始上门的是笆头棉花收购站的职工,企业改制买断了他们的工龄。

  县农发行也没有收购资金注入,他们自己筹资组织起来从事合伙经营的。

  那个领头的毛组长,一改过去官商刁横派头,热情而恭惟说:“张书记,您能官能民,还是个种田的好手啊!”同来的也插话说:“张书记,我们棉组今年改变服务态度,毛组长特地带我们服务上门的。”张瑞全冷冷说:“毛组长,谢谢你们的好意。你看我忙着抢收中谷,等过了这阵子再来。”毛组长笑说:“张书记,不会耽误你时间的。我来了四五个人可以帮上。现在出手价钱正好。等阵子价跌下来了,你要失悔的。”对棉花行情张瑞全也有了耳闻,前半个月新棉刚挂价是一块九,没两天就二块,此前还有人上门出到二块二了。

  便胸有成竹说:“他要跌,我也没办法。依我看棉价还要往上跑的。”同来的有人又插话说:“我们收了几十年的棉花,还不知道,目前的收购价已经到顶了。要再往上跑,那看谁有钱亏得起啰!”还有人说:“毛组长,张书记是种棉大户,其他小户也品不了的。我们给张书记开个天价,还加点。”毛组长滴溜着眼睛说:“这…”停了下,接着说:“张书记,你心里怎么想我还不知道。今天就破个例,二块五。二块五是么行市呢,只说你一亩田收300斤籽花,就是七八百块。不过,这个价你不要对外说。还有一个条件,就是你家的棉花全由我们包收了。我甩几个垫金给你都可以。”冉晓春在一旁听得蠢蠢欲动的,记得前年种了二十亩棉花,价才收到一块一二,还要除水份的。

  然而,她只能看张瑞全的眼色,不好插言。张瑞全淡淡一笑说:“你们的好意,我领了。我说了,等我忙过这阵再说。”本文来自看书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