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变身一拳唐僧 094,用你的命来赔!(求收藏)

《变身一拳唐僧》094,用你的命来赔!(求收藏)

作者:一定会火 字数:2081 书籍:变身一拳唐僧

  赵白鱼缓了好几天才逐渐适应身边没霍惊堂的日子,而纪大人的判决还没下来,似乎卡在御笔朱批那一道。

  他拜访恩师询问元狩帝的意思,陈师道摇头道是不知。

  他也关注两江,但猜不透元狩帝的意思。

  “纪兴邦只是因为不想同流合污就被联手整垮,两江官商勾结,嚣张程度可见一斑。如何处理纪兴邦,大概能看出陛下对两江持什么态度。”

  陈师道的揣度也在赵白鱼的猜测中,元狩帝迟迟不下判决,难免叫人心里七上八下。

  便在赵白鱼内心煎熬之际,康王登门拜访,告诉他元狩帝处于盛怒之中,扬言要砍纪兴邦的脑袋,要杀鸡儆猴,几位宰相接连劝说反而激怒元狩帝。

  “可是纪大人罪不至死。”

  “君要臣死,臣能如何?何况纪大人这贪污罪说小也小,说大也大,从重从轻处罚都在陛下一念之间。你想想,前任漕司使陈之州是陛下御笔钦点,纪兴邦算是我门生,也是陛下赋予信任之人,可他赴任不到一年就辜负陛下信任,这不是打陛下的脸面吗?不是告诉陛下,你的门生、你的臣子都是些庸人,你的眼光不过尔尔,你说陛下该不该恼怒?”

  元狩帝好面子,脸被打肿成这样,确实该恼怒。

  此举让赵白鱼确信元狩帝真正怒的是两江官场的黑暗,英德石和官粮一案处理完美,可窥见公主在两江的权势之盛,她该知道纪兴邦是元狩帝的人,却冷眼看他掉进坑里,这是不给元狩帝脸面,也敲响元狩帝心里的警钟,告诉他他的亲妹妹已经不听话了。

  两江商帮能力巨大,能整垮朝廷的三品大员,也让元狩帝心惊,进而警惕,必然不会轻轻放下。

  但是杀一个被冤枉的纪兴邦只会震慑其他官吏,助长两江商帮的气焰,更使他们以后对赴任两江的官员各种颐指气使。

  如果官吏拒绝同流合污,纪兴邦就是前车之鉴。

  短短几息间,赵白鱼心里闪过许多猜测,有点摸不准地问:“王爷跟在陛下身边多年,最清楚陛下脾气,敢问王爷有没有让陛下喜怒的办法?”

  “叫十叔。”

  赵白鱼从善如流:“十叔。”

  “欸!”康王眉开眼笑,同他说道:“陛下日夜忧虑,不外乎两江。纪兴邦一落马,空出来的缺得交给谁?别看陛下富有四海,下臣三千,实际满朝文武谁都有小心思,谁都不交心,连我也有我的小心思,瞧着好像不缺人用,可是真能用、真敢放心用的人不多。宰执够出色吧,可是能外放吗?你的恩师陈师道也是个可用之才,可是目前朝廷缺人,也离不了他。”

  康王举例朝廷几个大臣证明元狩帝确实无人可用,接着说道:“纪兴邦的案子铁板钉钉翻不了,除非有人亲自到江西查清两江官场。这个人选得是有心救纪兴邦,也得能力出众,还恰好得能随时调离岗位……”

  赵白鱼福至心灵,霎时明白元狩帝和康王联手做这出是何意。

  “我倒是想毛遂自荐,可惜资历不够。”

  纪兴邦被擢拔为江西转运使时好歹是五品京官,而且京都府知府地位超然,虽是五品,实际职权等同四品京官,而他现在还是一个从五品的缺,连跳五级实在说不过去。

  “你要是有心,不用怕旁人说三道四。论起资历,你不行,还有谁能行?那帮只会耍嘴皮子而半点实事都干不了的蠹虫吗?再说这官职一阶一阶地跳是针对普通臣子,汉时有赵过、贾谊一年之内连升五级,皆是青史留名的能臣良吏。”康王拍着胸口说:“他们能,你也能,我打包票!”

  赵白鱼躬身一拜:“如此,白鱼先谢过十叔。”

  “别别。”康王眼疾手快扶起赵白鱼:“可千万别谢我。”那不是个好差事。“都是为朝廷、为百姓办事,应该的。”

  赵白鱼一笑:“不管如何,我都该感谢您私底下提点我。”

  康王避开赵白鱼的眼睛,心里羞愧,人家小辈付出百分百的信任,还以为是长辈的看重,岂能料到是长辈无能的算计?

  是在羞愧。

  “到了两江,你谁都别信,周边几个省也都提防着,两浙帅使是卢知院的门生故吏,和太子也有几分瓜葛,或可利用。洪州知府管文滨科考那场是我点的他,也算是门生,他为利所驱,不可相信,但是能利用。”

  “当官的胃口被喂饱,银子就不稀罕了。动之以利益无用,唯有许其官途亨通才管用。”

  康王不好说太多,多加提点也只能言尽于此。

  ***

  有了赵白鱼的自愿,康王接下来的事就办得顺利许多,配合元狩帝的表演,推荐赵白鱼、舌战反对赵白鱼连升五级的群臣,于垂拱殿前慷慨激昂表示唯有持证不阿、执法如山的赵白鱼方能坐稳江西转运使的位置。

  陈师道则在此时提到两江既是赋税之要,更是盛产米粮重地,年底将近,到明年开春就得从两江收集官粮运送回京都,且西北战事又起,将士粮草耽误不得,更凸显两江官粮的重要性。

  负责两江官粮采买和赋税的转运使一缺绝对不能空,多延迟一日,便是国仓粮食的一日日减少、是增加西北战事不稳定的因素。

  如此种种,一顶顶的高帽扣下来,砸得反对的百官晕头转向,待回神时,元狩帝已然批准赵白鱼补江西转运使的缺。

  旨意一出,康王立刻出列奏请元狩帝法外开恩,就看在赵白鱼重情重义,还是纪兴邦故吏的份上,宽宏处理纪兴邦的贪墨案。

  元狩帝做出不满的表情,还是同意了康王的求情,查抄纪兴邦的家,罢免其官职,发配岭南,不连坐其家眷。

  口谕一出,百官伏地,山呼陛下仁慈。

  元狩帝望着下方朝官,负手走出垂拱殿。

  大太监高喊‘退朝’,百官起身,面面相望,各自无言,心里闪过百来个念头,都有些摸不透元狩帝的想法。

  说他想整顿两江官场吧,为什么派一个赵白鱼去?

  的确赵白鱼的能力有目共睹,但官场复杂,处处需要仰仗关系,所以从前派去两江的官员要么祖籍在两江、要么两江有门生故吏,就这么生冷不忌地派去一个毫无根基的年轻人,怕不是被生吞活剥。

  之前的淮南官场,赵白鱼好歹是奉旨办差的钦差,有任意接管当地政权和调动当地兵权的权利,而今到两江,无兵无人,却是个难办至极的差事。

  何况临安小郡王前脚到西北打仗,后脚把人家明媒正娶的小郎君送漩涡里去,未免不太厚道。

  可要说不想整顿,难道放着这么一块膏腴之地不管,穷了朝廷、富了商人?

  ***

  京都府酒楼隐秘的包间里,六皇子百无聊赖地喝着口感软绵绵的小酒,听他大舅舅郑楚之忧心忡忡的劝说。

  “那赵白鱼就是鬼见愁,到哪拆哪,两江有不少咱们的人,是不是得提前防范?”

  “舅舅,您没搞清楚一件事。”六皇子放下酒杯,看向郑楚之:“两江没多少咱们的人了。郑国公府世代从军,官场里的人脉也只能从武将这里发展,两江掌握话语权的文臣本来就没几个是我们的人,江南科考舞弊被直接连根拔起。留下来的一些人低调捞钱,勉强能维持冀州军的军资,所以您还没看清吗?”

  郑楚之到底是聪明的,很快品出他话里的意思:“两江没多少我们的人,都被其他几方势力瓜分,除非把他们势力拔起,否则没法发展我们的人。所以,赵白鱼整顿两江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他越是鬼见愁,对我们就越有力?”

  六皇子笑了声,喝完杯中酒。

  郑楚之:“既然这样,我们该不该帮赵白鱼?”

  六皇子:“不用。我们坐山观虎斗就行,免得惹火烧身。”

  郑楚之心定不少,果然小六比秦王聪明许多,形势看得分明,脑子动得飞快,三言两语便定下策略。

  ***

  赵三郎一放值便匆匆回府,遇到一起回来的赵长风,二人并肩朝赵伯雍的书房里去。

  “大哥,你也找爹?”

  赵长风应了声,“你是为赵白鱼赴任江西转运使一职来问爹?”

  赵三郎点头:“我一个武将都知道两江官场复杂,纪兴邦坐镇京都府知府少说四五年,没出过差错,政绩也算漂亮,结果到两江才一年就被整得家破人亡。我,我有一点担心,而且二哥也在两江,我总觉得心慌慌的……大哥你也是吗?”

  赵长风沉默半晌,点头。

  赵三郎还想在说话,发现两人都到赵伯雍的书房,敲门待里头回应才进屋。

  赵伯雍在书桌后方坐着,扫过两个儿子,目光了然:“为两江的事来?”

  二人点头。

  赵伯雍:“和你们无关,不用去关注。”

  赵三郎张口想说话,被赵长风抢先一步:“二郎在两江也待了两年,听纪兴邦说他在洪州码头抓到贩卖私盐的漕船,往严重点说也和二郎有点关系,而且公主在洪州不声不响二十年,前一阵借太后寿诞突然表现高调……所以儿子有点担心。”

  赵伯雍:“二郎好好当他的盐铁判官,别去掺和两江官场就不会有事。待明年任期一到,爹会想办法调他回来,你们不用太担心。”顿了顿,补充一句:“两江水深,陷进去就是死路一条,你们都给我安分点,别去撺掇二郎!心思太杂,就多关心四郎。”

  赵三郎:“爹,可是五——”

  “出去!”赵伯雍按着太阳穴,面露一丝疲惫和不耐,愠怒之色流于眉宇间。

  见势不妙,赵长风朝赵三郎使眼色,让他赶紧离开。

  果然不能提昌平公主,一提爹就生气。

  二人离开后,心中想法如出一辙。

  谢氏从屏风后走出,安静地为赵伯雍磨墨。

  赵伯雍忽然握住谢氏的手腕低声说:“你放心,我不会让那个女人回京,再也不会让她伤害你。”

  谢氏抬眼:“陛下的决定,你能违抗?”

  赵伯雍:“二十年前忍了,难道还要我再忍下去?”

  谢氏反应平静:“别说胡话,赵谢两族上千人命可不是闹着玩的。何况我都老了,该受的报应都受了,该享的福也享了,唯一的心愿不过是盼望我的孩子们平安顺遂。”

  令人窒息的沉默围绕在这对少年时便相濡以沫至今的夫妻之间。

  “陛下跟你露过底了?”谢氏主动打破死寂。

  “他借二郎的事试探我,我没松口。”

  谢氏呼吸急促了些,闭上眼平息心情,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语气压抑地说:“你是为我和四郎,还是耿耿于怀当初被迫折断傲骨的自己,才记恨公主?”

  赵伯雍猛地抬头看她,神色震惊,不敢置信:“你也不信我?”

  谢氏藏在广袖里的手轻微颤抖,避开赵伯雍的目光:“那孩子到两江应该能和他亲生娘亲见面了,做错事的人到底不是他,李代桃僵也是我们对不住他。如果,如果他有所求,你和二郎能帮就帮点。”

  言罢,谢氏离开。

  行至中庭,谢氏摁住刺痛的心口,想不通刚才怎么会出口伤人,更想不通为什么脱口而出便是让人帮一帮那孩子。

  人家母子阔别二十年,即将相认的喜事,与她何干?

  谢氏摇了摇头,连日来睡不安稳,脑子里全是些胡思乱想。

  她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挪动脚步回前院。

  ***

  康王带来元狩帝任命赵白鱼为江西转运使的圣旨和官防印信,特意提醒他圣旨里多出来的一句话:“‘便宜行事’,以前只给钦差的权利,而今还是给你,好好利用。”

  拍了拍赵白鱼的胳膊,康王压低声音说:“便宜行事,皇权特许,先斩后奏。”

  看得出元狩帝整顿两江的急迫心态了。

  赵白鱼道谢,接过圣旨和官防印信,让砚冰去收拾行李准备上路了。

  他这次只带魏伯和砚冰,前者是武功高强,结交不少江湖朋友,能帮到忙,而带砚冰则是因其祖籍在江西,让他回去准备明年的乡试和省试。

  陆路转水路再转陆路,紧赶慢赶,约莫半个月才终于抵达江西首府洪州,而此时赵白鱼才收到霍惊堂的来信。

  两人南辕北辙,距离越来越远,不能随意使唤海东青通信,一旦霍惊堂抵达西北,再要通信就难如登天了。

  ***

  洪州城门口。

  一辆外观简朴的马车经过官兵盘查顺利进城,魏伯先去探路,砚冰在马车旁边步行,新奇地打量洪州城,惊讶其繁华程度竟然不输京都府,甚至能看到一些金发碧眼、肤色各异的高大人种穿行于客栈酒楼。

  马车过桥时,砚冰见桥梁边有一排人在贩卖破破烂烂地器具,买家还不少,不由好奇,抓着一个过路人就问他们为什么买破烂货。

  过路人打量这小兄弟两眼,衣服不起眼,料子不错,皮肤白白嫩嫩,手上有毛笔磨出来的老茧,关键是不知道什么叫文昌里,是只肥羊!

  “什么破烂货?那叫古玩!”

  砚冰一脸嫌弃:“就这堆破烂货?”

  “这叫捡漏,古玩行里常见。你……不是本地人?”

  “我哪点不像本地人?”

  “口音就不说了,如果是本地人会不知道洪州府最出名的一条古玩街叫文昌里?”

  砚冰看向摆在桥梁两岸的摊子很诧异:“这是古玩街?”

  他在京都府不是没去过古玩街,可都是当铺林立,街头结尾摩肩擦踵,哪有摆桥梁边上的古玩街?

  “这是小文昌里,再里头才是文昌里。穷人在小文昌里,有钱人去文昌里,但是真正的捡漏之王还得在咱们这小文昌里找。个把月前就有个穷秀才来博运气,从一老汉手里买下一块破旧的和尚袈裟,那件袈裟是文昌里眼光毒辣的掌柜们一致认定的赔钱货,结果被那穷秀才五十两银子买下来,回家一撕开外头的袈裟,发现里面居然是前朝皇室里流出的千佛经幡!”

  本地人语气神秘:“你猜猜,那经幡转手卖了多少?”

  “一百两?”砚冰语气犹疑,瞧着人脸色猜:“三百?八百?一千两!!”

  “是千两黄金!”本地人怂恿:“要不买点?桥这边十文到百文都有,桥那边则是一两都百两……价格越高,是宝物的可能性就越大。”

  面对这种诱惑,很难有人不心动,不过砚冰还是摆摆手说算了,赶紧跑回马车里。

  马车里的赵白鱼小心折叠霍惊堂送来的信,头也不抬地问:“在外头发现什么新奇事物了?”

  砚冰神采飞扬地说到古玩文玩和捡漏的小文昌里。

  “以小博大,性质说到底还是赌博。”赵白鱼撩开马车帘子打量外头,说:“你要是喜欢就去买点。”

  砚冰:“不了吧,我赌技不行。”

  赵白鱼笑着说:“就当是这段时间学习太紧凑的放松。”掏出点银子扔过去,砚冰稳稳地接住:“去玩吧。”

  砚冰正是好玩的年纪,有赵白鱼的允许便兴高采烈地跳下马车去花钱了,挑挑拣拣买来一个包裹的瓶瓶罐罐,还有一个黑煤块似的木头,嘴里嘟嘟囔囔捡漏成功的可能性。

  赵白鱼瞥一眼就知道没一个值钱货,但他不说,不打扰兴头上的砚冰。

  马车很快到漕司衙门,差役拦下赵白鱼:“闲杂人等,不得擅闯漕司。”

  砚冰跑到前面说道:“这位是新任漕司使赵大人,还不快叫人出来迎接?”

  差役一怔,态度友好了些:“可有官防印信?”

  砚冰拿出官防印信给他看,后者急忙领着人进衙门,又叫人找来能主事的。

  不过一会儿就有衙门里的监官慌里慌张跑过来,噗通一声扑跪下来:“下差转运判官窦祖茂见过漕司使!”

  赵白鱼:“你我互为同僚,往后多的是共事机会,倒不必如此客气。”

  窦祖茂起身擦着汗赔笑道:“下官有失远迎,罪该万死。不过下官记得大人赴任日期好像不是今天?”

  赵白鱼:“我提前来了。”

  “提前、提前……”窦祖茂点头哈腰:“按往年常理,下官应携省内一众同僚到洪州地界三里外迎接大人的车马,大人突然提前,下官得通知省内诸位同僚都散去,恐、恐会连累大人留下不近人情的骂名。”

  “那就不通知,要是他们到了,劳窦大人先帮我招呼一下。我初来乍到,没几个认识的人,正好趁此机会和大家认识,请他们吃个酒,也好向白跑一趟的同僚们赔个罪。”

  “大人言重了。”窦祖茂殷勤地说:“大人是要先熟悉衙门事务,还是到落脚的地方安顿自个儿先?”

  赵白鱼:“我住哪里?”

  窦祖茂:“大人您住前漕司使的宅子,那是朝廷分给漕司使的宅子,要是您在当地有旁余的宅子,也可搬去别的地方。”

  赵白鱼:“先带我去落脚处。”

  窦祖茂从命,将人带到朝廷安排给漕司使的宅子,是座含有江南园林式假山花园和池塘的宅子,里头还有十来个家丁、仆妇和丫鬟,倒不显得冷寂。

  行李放进主院,赵白鱼绕着宅子走了一圈,摸到后门,听外头喧哗声阵阵便将门打开,发现竟是一条十分热闹的市集街。

  窦祖茂:“这条街前面一出便到闹市,方便大人府上平日采买货物,闲暇时还可去夜市放松。后面连着咱们洪州最出名的一条街,叫文昌里。”

  赵白鱼:“古玩街?”

  “正是。”窦祖茂笑得神秘:“大人以后便知文昌里的妙处。”

  赵白鱼笑了笑:“倾耳戴目。”

  ***

  赣西会馆。

  江西最大商帮会馆就设立在洪州府内,南北往来商人只要想做生意就能到赣西会馆来。

  此时,商帮几个代表人物汇聚于会馆内,商量怎么对付新来的漕司使。

  “我派去打听的人回来说这新任漕司使叫赵白鱼,之前搅得淮南官场天翻地覆,事后全身而退,不是个能小觑的角色。”

  “你上次派去打听纪兴邦的人也说他刑讼谳狱,刚正不阿,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结果还不是栽在陈会长手里?”

  “小心驶得万年船,要没有我提前警醒,凭盐帮那船私盐就够姓纪的抄了我们商帮!”

  “谁不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你!”

  “行了!”开口呵斥的人坐在主位,约莫三十六七,两颊清瘦,面相偏苦,他便是贯通两江、沟通广东和福建海运商业的商帮会长陈罗乌。“别管来的是什么人,都不能掉以轻心!”

  其他人面色讪讪,尤其上次出差错险些连累商帮的盐帮帮主方星文,全程不敢开口。

  “三爷说了,各自手里的活计先停一停,等摸清新任漕司使是敌是友再谈下一步。”陈罗乌说道:“漕司使是友,咱们就带着他一起发财。是敌,也不过又一个纪兴邦。”

  “还用那招文昌里问路?”

  陈罗乌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