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三国去捣乱 第三百零八回 南方二帝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三百零八回 南方二帝

作者:江堰有虞 字数:3107 书籍:回到三国去捣乱

  益州分南北部,则犍为、巴郡及其北为北部,朱提、牂牁、越嶲三郡以南为南方。刘焉时期益州的治理地区大多集中在北部,对于南部少有管理。但这并不代表刘焉放弃了那片沃土。

  益州南部盛产象牙、白银等等珍贵奢侈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益州南部成了汉朝贵族剥削的地区;当地人并没有因为这些奢侈品发家致富,反是因为这些东西,让本地人变得贫苦无比。

  不仅仅是因为益州大族以及朝内官员对益州南部的剥削,为了防止他们反抗,中原人并不教授他们农耕、织布等等基础生活方法,反是用这些东西“正经”的收购他们手中的黄金、象牙。

  益州南部百姓苦不堪言,也因此屡屡爆发动乱。直到刘备时期,刘备施展仁德政策,才让南方叛乱减少;但刘备死了还没多久,南方部落便叛乱不止,直到诸葛亮亲征南中之后,一切才得以缓和。

  南中人至今依旧感激诸葛亮仁德,正是他将蜀中的所有耕种、丝织等技术带到南中,才让他们得以渐渐富裕。诸葛亮也知道,蜀汉只有一个小小的益州,如果不将后方稳定,并使之富裕,蜀汉根本不会有起色。

  为了治理南中,诸葛亮又设立庲降都督,一共有六人担当此任,分别是邓方、李恢、张翼、马忠、张表、阎宇。因为张翼行事刚烈,得罪了许多南中部落,因此也曾爆发过叛乱,但马忠之后,南中稍平。

  因为刘璋之前派遣了李恢进入南中,与其部落打好关系,因此,刘璋这次南下并没有被南中大族多方刁难,反是因为多年来备受压迫的缘故,如今来了一个仁德之主,颇受欢迎。

  建宁大族雍家族长雍闿,本什邡侯雍齿之后,总所周知,高祖刘邦最为记恨的人就是雍齿,但却依旧将他封了侯,什邡地靠成都平原,至于雍闿为什么会到建宁,不得而知。

  雍闿此人反复无常,不知是不是继承了他先祖的性格,但面对刘璋的时候,雍闿反是一副颇为欢迎的模样。

  此日刘璋刚刚带领部队自蜀郡入犍为,过朱提,来到了建宁;正遇雍闿领私兵前来迎接。刘璋手下不多,带着近百辆车辇,尽是多年来益州财产,金银珠宝、宝马良驹不计其数。刘璋见雍闿来迎,竟丝毫不心痛,让出十辆车的珠宝给雍闿。

  雍闿感激涕零,竟是说出一句破不要脸的话来:“我祖上世忠于高祖皇帝,而今刘益州南下避难,在下亦当效忠我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天下人谁不知道雍齿数次背叛刘邦?真亏的雍闿说得出这种话来,刘璋麾下之人纷纷表示不屑;刘璋虽然知道典故,但也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夸赞了雍闿一番后,便在建宁安顿了下来。

  安顿下来后,雍闿又自己请缨,前去联络云南、永昌、等地的豪强与刘璋联合,共立刘璋为主。刘璋以为得到了南中人心,便笑而受之。

  刘璋成功管理南中之后,因雍闿谗言,自立为建宁王,自建封国,以长子刘循为太子,臣下、豪强各自封赏,而雍闿则是因为建国有功,被刘璋封为车骑大将军。雍闿知道刘璋脑袋简单,便借此机会近乎平分了刘璋的权力。

  但刘璋头脑简单,他军营之中却有脑袋出众的人,谋士李恢便是其一。此人便是建宁郡人,自然对于南中豪强颇为熟悉,这个雍闿毕竟是雍齿之后,反复无常,何况野心甚大,岂会拥立一个软弱无知的刘璋?

  以李恢心中所想,此人必然是想先借着刘璋的名号笼络人心,之后再杀死刘璋,自立为王!

  毕竟益州乃是汉室领土,就算益州南部疏于管理甚久,但他们还是自以为大汉才是王道。雍闿素有野心,但却因为与其他豪强相比势力并无出众之地,方才打算用刘璋汉室宗亲的名号先将这些人的权力剥削,然后再取而代之!

  于是李恢便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刘璋,刘璋经历了刘备一事之后,对于这些事情颇为敏感;在李恢汇报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刘璋觉得他说的不无道理,再加上雍齿的名号,刘璋也不敢相信雍闿。

  刘璋本打算用李恢计策暗杀雍闿,但雍闿似乎感受到了刘璋对自己的恶意,心想自己虽然能够杀死刘璋,但自己也必然难保性命,便连夜逃走,奔交州投奔士燮去了。

  雍闿一走,刘璋权力独大,加之士族豪强的支持,刘璋兵出永昌,攻打沧澜、缅甸等地,拿下不少城池。缅甸等地的国王以为是汉朝王师,纷纷投降,年年纳贡;而这些贡品,自然进了刘璋的腰包。

  至此之后,刘璋再无重归益州之心,听信了豪强谗言之后,便就在益州南部建国,自立为帝,置百官,国号依旧为汉,用以降服周遭国家。

  刘备在听闻刘璋称帝后大感震惊,本打算南下讨伐,但北方马腾之乱尚未结局,就算想要讨伐南中,那也得等到收拾完马腾再说,于是便不了了之了。

  话分两头,却说雍闿逃离了奸佞,自牂牁郡南下入交州,前往交趾郡拜会士燮。此时的士燮已经拿下了越南、老挝等大部分领土,俨然成了南方土皇帝。但他也只是自领交州刺史,比他原来的交趾太守大了一阶而已,似乎完全没有野心。

  士燮在交州四十年,素有仁名,而且与中原无争,直到孙权派步骘来劝降,方才投靠了孙权;而且当初雍闿叛乱,便是士燮的功劳,也就是说,士燮原本就和雍闿有旧,所以雍闿才会选择前来投靠士燮。

  士燮领交趾太守,而他还有三个兄弟,乃是是士壹、士?以及士武,分别领合浦太守、九真太守(越南境内)以及南海太守,都在交州境内。兄弟三人共同治理交州,使得士氏家族成为交州最大的家族。

  而此次雍闿来降,士燮虽然感到意外,但还是以礼相待;雍闿与士燮有旧,二人说了一些旧事,便开始说起公事了。

  雍闿道:“兄自领交州刺史不久,但任交趾太守时日甚长,可有自立之意?”

  这本是边远地区,而且二人关系匪浅,士燮也不介意:“贤弟何来此言?为兄受汉恩,领交趾太守,虽不足以光宗耀祖,然衣食无忧,心无愧也!若欲自立,只怕为兄无德无能,难以驾驭!”

  雍闿反是笑道:“兄在交州多年,仁德散布四处,乃本州之人所共知也!那刘璋被刘备所败,入南中而自立为王,汉庭尚不能奈他何;兄有地利之优,更兼人和之德,为何不可更进一步?”

  “这个……”

  忽在此时,士燮之子士徽毫无征兆的进屋道:“父亲,有重大消息!”

  士燮眉头一皱,沧桑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满来:“放肆!为父正在待客,竖子为何无礼而入?”

  士徽竟是激动的说道:“父亲大人让我等多打探那刘璋之事,如今得到确切消息,刘璋征讨谌离(汉时对西南缅甸地区蛮夷称呼)大捷,如今以为功高,自立为帝!”

  “刘璋称帝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雍闿和士燮瞠目结舌,以他们对刘璋的了解,这个人怎么可能称帝?难道是打一架打出优越感来了,就心想着僭越了?

  “这刘璋也不知道是傻还是聪明,但是……现在中原混乱,刘备北方又有马腾虎视眈眈,加之南方瘴气蔽路,必然不会立即征伐;这刘璋……到也不会有多大的困难。”

  哪知士徽汇报完此事之后,又是激动的说道:“父亲大人,这刘璋与我等毗邻,若要抵御外敌,不如与之结盟;但刘璋为帝,父亲只为一州刺史,难免会有身份差距,不如……”

  “不如?”士燮似乎已经从他儿子那隐晦的言语中知道了他的意图。

  “不如父亲也是称帝,与刘璋互为犄角,依靠南方瘴气屏障,就算是中原大军,也奈何不了我等!”

  士燮就知道士徽想说称帝之事,这与雍闿的意思不谋而合;不过他二人所言并非毫无道理,说的士燮也确实有些心动了。在交州当了快二十年的土皇帝了,士燮难免会贪恋这种日子。

  若是称帝……也未尝不可。当年那南越王赵佗不也是称帝了吗?就连刘邦都奈何不得他,最后还是以朝廷的名号让他去帝号,只称南越王的。

  如今若要称王,不如一鼓作气,直接称帝!

  但士燮心中似乎也拿不准主意,便让士徽发出密信,将自己的三个兄弟招来交趾郡,让兄弟三人一同商议。

  过了数日,士燮的三名兄弟依此到来,当士燮与众人说起此事的时候,三人一拍即合,奉劝士燮称帝,并说当今天下四分五裂,交州偏安一隅,士燮有恩于当地百姓,而今他们兄弟四人齐心,加之交州百姓拥护,士燮既然不征战天下,效仿赵佗称帝于越地,有何不可?

  自古以来,交州以及其南部都是历朝皇帝最为头疼的地方,如果士燮能够雄霸一州,将来就算天下一统,士燮或其子嗣也有与中原皇帝交涉的资本。

  既然兄弟三人都没有意见,加之宾客雍闿的教唆,士燮也没有理由拒绝了。于是他发布“国书”,昭告天下自己自立为帝,国号为“越”,并联合刘璋,互为犄角,共同抵御外敌。

  士燮封三位兄弟为合浦王、南海王以及越南王,命之效仿赵佗之事,联络岭南、百越之人,一时之间,交州百姓无比团结,纷纷称赞士燮政策,荆南地区亦有人搬到此处。

  不过并非一切都颇为顺利,时日南(越南中部,大汉最南之地)太守虞国(有双雁送归典故)忠君报汉,听闻士燮称帝,立马断绝与之关系。由于士燮之父士赐曾任日南太守,所以日南对于士燮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便派军征讨日南,斩杀虞国,包揽交州全境。

  交州人称:“四百年前越武帝(赵佗),四百年后日渐曦。(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个皇帝,被称为南越武帝或者南越武王,由于赵佗任帝之时政策极佳,岭南人与百越相处融洽,并将中原技术带入,世人感其恩德,将士燮与赵佗媲美,是在抬举他)”

  在中原纷乱之际,大汉的西南之地,突然出现了两名帝王。

  这个消息,经过了几月的波折,终于传到了许昌曹操的耳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