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回到三国去捣乱 第一百八十二回 加封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一百八十二回 加封

作者:江堰有虞 字数:2210 书籍:回到三国去捣乱

  望着对面一个个伏跪在地上的黄巾军,荀罡凌乱了。因为他实在搞不明白,占着兵力优势的黄巾军,为何就如此轻易地投降了?

  “岳才,你统领黄巾余党多年,为何今日如此轻易地就投降了?”

  见荀罡询问,岳才立马答道:“实不相瞒,我等早已受够了此等流浪生活,只是无奈无人收容。如今少善人心存仁厚,我等岂能恩将仇报,再生事端?”

  荀罡没有当过起义军,自然不明白这些人的难处;不过事到如今,所有事情能够和平解决,那是再好不过了。

  荀罡又问道:“你手下可有不服从之人?”

  只听对面所以士兵朗声答道:“此生只愿做一个良民!”

  面对乱世,他们不起来反抗,就只能饿死在荒野之中,他们不得不选择这条不归路。如今有一条改过归正的机会,他们何乐而不为?

  “既然如此,岳才,你派往另一边的十五万兵马去叫停战斗吧,免得横生更多伤亡!”

  众人行到另一块战场的时候,战争已经开始好些时候了,但令人惊讶的是,曹操的三万部队竟然将那十五万黄巾军压的节节败退。若不是荀罡来得及时,只怕再过一会儿,战斗就快要接近尾声了。

  曹操得知黄巾军愿意投降,心中懊悔不已,早知如此,自己何必如此费心费力?直接派一个使者去说服不就行了吗?这下好了,荀罡这小子捞了个便宜,不仅未损失一兵一卒,只怕还会向自己提出什么让人感觉不妙的条件。

  不过令曹操深感差异的是,荀罡不仅没有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甚至提出要帮助自己处理俘虏,天底下竟会有如此便宜的事情?

  要知道兖州经历战乱,满目疮痍,突然增加一百万人口,对曹操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虽然他现在兵力不足,极其眼馋那三十万兵马,但自己也要量力而行啊!

  次日,双方在济北议事厅中商议此事,荀罡即刻说道:“我军不战而胜敌军,为贵军降低了许多的伤亡,我军要求俘虏分半,双方各五十万。”

  荀罡简直是坐地起价,他一开始只打算要十万人口,但这几年的治理下,豫州极其富裕,五十万人口的开销他也是支撑的起的。而且五十万人口的潜在实力不容小觑,要知道整个豫州的人口也不过才二百七十万有余!

  而反观曹操,临危受命,入主兖州连半年都没有,还来不及收拾上届刺史刘岱的烂摊子,能够分担的人口决计不多……

  荀罡本来信心满满,哪知曹操手下程昱突然发难,极其强硬的说道:“我军损失惨重,就连济北相鲍信也死于乱军之中。贵军初来乍到,如此要价,只怕不合情理吧?”

  郭嘉知道程昱,此人乃极其难对付的对手,只怕荀罡会在其手上吃亏,便主动起身道:“依阁下之见,多少为适?”

  “十万!”程昱说出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数字,直接降了四十万下来。

  郭嘉不怒,因为这是在意料之中的:“我想阁下应当不是不懂外交规矩的人,如此过分的降调要求,实在不合情理……不如双方各退一步,我军只要三十万。”说罢,郭嘉朝荀罡使了个眼色,荀罡点头,因为这么多已经是足够了。

  “不行……”

  程昱话说一半,却不曹操按了下来。曹操现在并不想因为这件事和荀罡撕破脸,毕竟自己初治兖州,暂时不能再树立一个敌人。要知道南方陶谦与袁术,对自己可一直虎视眈眈。

  他虽然想要所有人口,但就怕蛇吞象,到时候自己撑死!

  “就三十万!”

  外交很成功,荀罡得到了预料数据三倍的人口,在豫州的经济支持下,这三十万人的安置根本不成问题。

  他带着三十二万人回到陈留,将其中十万安置于陈留,并将陈留事务全权交付梁习治理。之后他返回豫州,将余下二十万安置在各个郡县,分配妥当后,便回到谯县过安稳日子去了。

  哪知回到谯县,忽有士兵来报:“京中有使者驾到,已经等候主公多时!”

  京中竟然有使者来?奇了!难不成是王允派来的使者,让自己入主长安的?

  “他们等候多久了?”

  “已有两月!”

  还真能等……

  对待京中的使者可不能怠慢,荀罡立即沐浴更衣,着装干净,前往馆舍拜会京中使者。

  哪知进入馆舍,就看见荀彧正在与另一人说笑;那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侄儿荀攸荀公达!荀罡大吃一惊,急忙上前与之见礼。

  荀攸亦是行礼,调笑道:“荀罡,我在这里等你等的好苦!”

  “公达所来何为?”

  荀攸道:“两月之前,王允派我来豫州求援,李傕郭汜强攻长安,连吕布都不是其对手。哪知你竟然带兵去兖州平定战乱,已经失了时间,长安陷落,王司徒一死殉国,吕温侯东投张杨,长安陷于李傕等逆贼之手!”

  荀罡大惊失色,竟是完全不知道有此事!如果知道长安求援,自己岂会自作多情前往兖州平叛?这下好了,好不容易被救出来的刘协,如今又落于逆贼之手!

  “貂蝉……公达你可知道貂蝉?”

  听荀罡提起貂蝉,荀攸不知道他们的感情,只是淡然说道:“貂蝉救国有功,已经嫁与吕温侯,如今与他一同逃到张扬手下。怎么?你和她有旧?”

  见果是如此结局,荀罡只能敷衍应答:“只不过去长安时见过罢了。”

  荀攸并不愿纠缠此事,又是说道:“此番出来有皇帝诏书与你,将此诏书给你,我便可以离开了。”

  荀罡大惊,忙问道:“公达莫非要回李傕手下?若是如此,不如与文若一同辅佐与我!”

  荀攸苦笑一声:“我已向朝廷申报蜀郡太守一职,只怕不能旧留了;毕竟我荀家,一切以王命为重!何况文若之才十倍于我,有他足矣!”

  荀罡见留不住他,将目光移到一旁的荀彧身上,荀彧却是耸了耸肩,似乎在说:“我说了,但他不听啊!”

  荀罡虽然不想放过自己的侄儿,但这也实在是无奈之举,谁让荀攸如此固执?

  荀攸感谢荀罡的理解,拿出皇命诏书:“豫州牧荀罡领旨听封!”

  荀罡与荀彧纷纷下跪,却听荀攸诵道:“帝诏曰:自古贤良隐遁,奸佞仕出,然朕观之,实不尽然。豫州牧荀罡忠贞贤良,乃大汉廷柱,今诏封荀罡为谯县侯,食禄八千户,罢讨逆将军号,领前将军之职;豫州牧任上可便宜行事,皆有皇帝名号,无需奏折,以示皇恩浩荡,钦此!”

  “微臣叩谢皇恩!”

  礼毕,荀罡接过圣旨,苦笑道:“这升前将军就算了,亭侯变县侯也罢了。但这便宜行事,一切有皇帝名号是何意思?我可不记得历代先皇谁有如此圣旨!”

  荀攸解惑道:“皇上之意,是你随便做什么都师出有名,是皇帝默许的!也就是说在诸侯之中,你比他们多一个名分,名正言顺!这比假节的权势更为强大!”

  王允这厮……难道看到我是皇帝义兄弟,就如此毫不知底线地加封不成?就不怕自己成众矢之的吗?

  “不过这是王允时候的诏书,现在李傕乱长安,这诏书还有效果吗?”

  哪知荀彧忽然说道:“我等效忠大汉,不是效忠王允李傕;帝王未变,诏书自然有效!”

  这可真是一个极有道理的说辞……

  拿着诏书,荀罡五味杂陈,也不知在千里外的长安城中,自己那个皇帝兄长,如今还好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