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1852铁血中华 第37章 杀戮的理由(十六)

《1852铁血中华》第37章 杀戮的理由(十六)

作者:绯红之月 字数:1848 书籍:1852铁血中华

  初中历史课本上提过灵渠这个事情,韦泽在《复活的军团》里头也看过对灵渠意义的介绍。光复军在1860年夺取了广西与湖南永州,这条沟通了漓江与湘江的水道就掌握在了光复军手中。

  灵渠河道较狭窄且多弯曲,还有部分河段水位较浅,因此在水浅流急处,砌筑陡门以抬高水位,便于船只通行。陡门宽5.5-5.9米,用长方形石块叠砌而成,两岸陡堤呈相向的弧形,中留航道,设置闸门。它们是船闸的前身,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通航设备。据记载,唐代时始设陡门十八,明代增益为三十六,清代为三十二,大都分布在南渠。

  韦泽对先人的智慧很是佩服。不过先人创造这些的时代还没有蒸汽船,即便是有了陡门调解水位,吃水依旧是个大问题。光复军现在的内河运输船与战斗舰艇已经初步定型了好几种,也开始大量生产。根据韦泽的如意算盘,直接把预制好的零件运到永州那边的造船厂,在那里组装调试。

  灵渠最初的目的就没有考虑过几十吨上百吨的船舶通航,它原本就是一个运粮的河道。那种小扁舟就足以承担起这个任务。可这种小船却没办法运载蒸汽机在内的大型物件。光复军不得不制造出了一种船体更宽,更长,吃水更浅的专用船,才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1861年9月,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新建的永州造船厂里面组装出来的蒸汽船终于验收通过。这是20吨左右的小炮艇,铁骨木壳,蒸汽动力,船上设有六个三寸炮的炮位。船舷与上层建筑上还有用以放排枪的掩护体。

  验收结束的时候,代理湖南省委书记沈心亲自去船厂参观。见识过广东的造船上,负责兴建过琼州的造船与维修厂,在沈心看来,永州这边的造船厂只能称为是个组装作坊。可这个作坊却能让光复军的蒸汽船出现在湘江里头,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成果。

  此时湖南军区已经接到了解放整个湖南的作战方案,有蒸汽船加入,这本是好事。可蒸汽船是要烧煤的,有煤的时候蒸汽船威风八面,没有了煤,这全副武装的家伙就只能飘在水上,甚至连普通的小船都不如。

  广东与琼州的海船能够纵横驰骋,靠的是越南宏基煤矿提供的优质煤炭。从那地方挖出煤来,用火车直接运到港口,装上风帆与蒸汽混合动力的运输船之后就开往两广与琼州。理论上越南的优质煤可以运到永州来,可那个成本就大的离谱了。

  永兴那边已经发现了几处很好的煤矿,但是想用上的话就得拿下衡阳这个水路交通枢纽来。为了实现更好作战环境,就要通过战争来实现,战争这件事本身就是这么一个玩意。所以沈心向中央发了一份电报,询问部队能否先夺取衡阳。

  “沈心真有趣,夺取了衡阳,和夺取了整个湖南有分别么?”韦泽在军委会议上说完之后,军委的成员都乐了。

  “如果我们不先进攻两湖,而是沿着海边北上,走福建,进入浙江,抵达长江,然后从长江下游向西打,把太平军撵到西边去呢?”新的意见又出现了。

  光复军对两湖的产粮区是垂涎三尺,所以在计划中是先夺去两湖。可先夺取两湖之后,就把太平军给堵死在长江下游。如果战略目标是把太平军撵走,那整个战略就得修改。

  “如果把太平军撵过长江呢?”

  “太平军里头都是老将领,他们逼不得已之下或许能接受去四川。让他们渡过长江继续北上,那里都是平原,难道在平原上等着被围歼么?那帮人不会犯这个傻。”

  “如果打福建,进浙江,我们海上的运输能力就能发挥优势了。靠海运,运输物资的压力能够大大降低。”

  “英国人会不会袭击我们的运输线?”

  “英国人敢动手,我们就拿下香港。而且打浙江也不一定非得走海路,走陆路照样能赢。”

  ……

  讨论一个接着一个,新的战略考量出现了。既然决定要与太平军正面作战,由西向东打,反倒不如由东向西打。由东向西,还能把太平军逼着向西走,给清军多添点乱。

  居俊峰立刻表示了反对,“我们的首要敌人到底是太平军还是满清?我怎么听着大家好像弄错了啊。咱们现在的目的是消灭满清,太平天国不投降,咱们就用武器让他们投降。可这不是说先打太平天国。”

  韦泽很支持这个观点,“夺取两湖的目标不能动摇。咱们现在只有珠江三角洲这一块产粮区,江浙一带虽然富庶,粮食却只够自己吃。想得到大量的粮食,只能先夺下两湖地区。这个战略次序不能错。而且法国人在越南打得很凶,我们刚开辟了与暹罗的航路,不能指望这条航线不受任何影响。”

  开辟了暹罗贸易航线是1861年3月的事情。此时暹罗处于曼谷王朝的统治之下,当政者是第四代君主蒙固王,蒙固王屈从于英国的压力,于1855年与英国政府代表j.鲍林签订了英暹通商条约。其他西方列强也纷纷效法前来订约,同时因为西方国家的纷纷入侵,曼谷王朝也不得不开始了国家开放政策。

  英国人此时吞下了印度,法国又对越南猛烈进攻。还算是挺英明的蒙固王对于乘坐着蒸汽军舰,荷枪实弹前来的光复军很是客气。自打曼谷王朝开国之后,很多中国人就移民到暹罗,暹罗政府与当地百姓都很欢迎这些带着先进耕种技术前来的中国人。暹罗的大米种植蓬勃发展,中国移民在其中有着重大的贡献。

  当光复军代表提出“大米换步枪”的建议之后,蒙固王大喜过望。亲自见识了光复军的火帽枪之后,这位见识过欧洲先进武器的暹罗王立刻同意了这项贸易。暹罗大宗贸易线终于开辟了。两条航线确保了光复军的大米供应,但是法国佬的存在,让这两条航线都面临着威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