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极品地主 【114章】 交情匪浅(求订阅!)

《极品地主》【114章】 交情匪浅(求订阅!)

作者:壮乡小仨 字数:2798 书籍:极品地主

  黄祖贪财这件事还是周林告诉邓洪的。

  周林在长江两岸坐生意,各郡太守沿途官员都要打点。

  哪些人喜好、兴趣、性格都了如指掌,方便他投其所好,为商船铺路。

  严格来说,黄祖也不能算贪财,因为大多数时候他还是秉持公正,不然也不会最初善待祢衡。

  只不过他驻守江夏,军费开支很大,所以很需要钱。

  后来甘宁就说过:“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

  就是因为他常年和孙权交战,导致军费开支吃不消。所以就开始沉迷于经商,对来往长江的商船也大量征税,导致怨声载道。

  再加上他跟刘表的关系也不能笼统的称为上下级,而应该算是半割据状态,因此刘表也不再支援给他。

  到黄祖死之前,他都处于一个缺少钱财和粮草的状态,最终使得孙权成功夺取江夏。

  但那都是后来的事情。

  现在刘表已经彻底平定了荆州,威望非常高,和黄祖也正处于蜜月期,双方没有矛盾,帮邓洪写封推荐信,自然也不算什么难事。

  更何况这对黄祖也没什么坏处。

  一是收钱了,人家给了那么多,顺手的事情何乐不为呢?

  二是结个善缘。

  邓洪如果真的有才能得到了刘表赏识,那就是他黄祖有识人之明,邓洪还能欠他一个人情。

  如果邓洪没有才能,没有被刘表征召入仕,那也无所谓,反正钱到手了嘛。

  里外黄祖都不吃亏,举手之劳的事情,这笔买卖非常划算。

  而对于邓洪来说,从黄祖那里得到了一块见刘表的敲门砖,也是一件好事。

  双方各取所需,你好我好大家好。

  只是从黄祖那出来之后,邓洪有些担忧地对沈晨说道:“阿晨,虽说从黄祖那要到了书信,但我邓氏家藏书籍也不多,能否过刘表这关呢?”

  沈晨沉声道:“叔祖只管去,我跟随左右,要想咱们宗族在荆州立足,就必须要依附于刘表,他这一关,也必须要过。”

  “嗯,我知道了。”

  邓洪深呼一口气,明白沈晨的意思,要想族人能够在荆州顺利落脚,没有刘表的支持是行不通的,所以这一关哪怕是龙潭虎穴也必须要闯。

  见他表情凝重严肃,沈晨笑着说道:“其实叔祖也没必要担忧,刘表才刚刚初定荆州不久,正需要人才相助,并且其人素来重名望,连新野邓氏都前来依附,他难道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吗?”

  “我就怕我没有才能,不被刘表看重,从而浪费钱财呀。”

  邓洪苦笑着摇摇头。

  送了黄祖一大笔钱后,宗族的财产又少了许多。

  当初把黄门亭的将近两万亩土地卖掉,加上原有的宗族财产,整个迁移队伍拥有的总价值过亿。

  但大部分都是生活物资,钱财不多。

  这次单就给黄祖送礼,都是邓氏几名族老一起凑的钱,原本是打算回新野买地的,被沈晨说服他们去赌一把。

  万一赌输了,宗族日子就不好过了呀。

  沈晨笑道:“叔祖放心,不是还有我吗?即便考验学识不过关,我觉得我还是能猜透刘表一些想法,具体情况,还是见面再看吧。反正不管怎么样,事情都已经定下,想反悔也来不及了,只能去拼一拼。”

  “那就去拼一拼吧。”

  邓洪早年也在河南等地游学,虽然因为家藏书籍不多,学识不高,但胆量还是有些,因此倒是被沈晨激发了勇气,愿意去拼搏一番。

  事实上他也是赶鸭子上架。

  在这个时代想出人头地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容易。

  只要有大人物赏识,一夜之间飞上枝头变凤凰也轻而易举。

  比如邓芝邓艾,都是新野邓氏出身,原本籍籍无名,因为与刘备和司马懿见面,从此一飞冲天。

  而黄门亭乡老回到荆州祖地,刘表就是一道绕不开的坎,所以他们必须要得到刘表的赏识,最好给个一官半职,才能够在荆州立足。

  在几个兄弟当中,邓洪的学识算是最好的,因此即便是拼一拼,也只能由邓洪去。

  不过他有沈晨这个妖孽外孙,倒也胆气壮了很多。

  现在从黄祖那里得到的书信就是面见刘表的敲门砖,至于他们能不能得到刘表的看重,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说话间祖孙二人就回到了沙羡码头,他们去找黄祖的空档,邓茂等人则另外雇佣了船只,从周林那卸下了货物,重新装载,准备从汉水北上前往襄阳。

  这个时候周林他们还没有走,黄门亭乡老们下船后,空出来了十多条商船,沙羡本来就是荆州和江东、益州的商贸中转站,北连襄阳,南通长沙,来往货物非常多,打算补充货物。

  见到他们在码头准备去岸上找相识的本地商贾购置物件,沈晨便走了过去,拱手说道:“周先生。”

  “哦?”

  周林扭过头,看到了沈晨,笑道:“稚子还未走吗?”

  沈晨说道:“我是想请问先生,你们商船每年是什么时候来一次荆州,来往行程是多久?”

  周林想了想道:“这倒没什么定数,要看在蜀中收购货物和贩卖货物的情况,运气好的话一年两次,运气差一点可能两年一次。”

  商人来往买卖货物也要看是否各地物价以及是否是生活所需,比如你从河南平顶山买煤运到山西大同去,那肯定亏死。

  所以这就需要定期进行调查,比如今年四川风调雨顺,蜀锦产量大增,就可以购置起来卖往荆州,通过荆州卖到中原去,那些世家豪门最喜欢穿的就是蜀锦丝绸华服。

  而如果今年四川出现了灾害,粮食欠产,他们就可以去荆州或者江东收购粮食稻米,贩卖回四川。

  荆州和江东也是同理。

  如江东盛产瓷器、珍珠、珊瑚、玳瑁、犀角、海盐等物,荆州盛产木材、药材、粮食、香料之类。

  当时广州已经跟东南亚地区产生了贸易往来,菲律宾出土的西汉陶瓷五铢钱就是明证,所以交州贩卖到荆州的香料非常有名。

  “那先生需要增加船只航行速度的东西吗?”

  沈晨有些失望,不过还是开口询问。

  周林略微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答道:“商人离家在外,哪有不想尽快回家的?若是有,自然需要。”

  沈晨放下心来,说道:“先生明年再来荆州行商的时候,可以派人来新野寻我,我届时想卖个东西给先生,可以给船只增速,原本需要十日路程,五日就可到达。”

  周林笑道:“你这稚子,不会打算拿橹来蒙骗我吧。”

  “比橹更快!”

  沈晨认真地道:“到时候先生自己验证就是了。”

  “那行。”

  周林满口答应道:“我倒要看看这世上是否真有能让船只增速那么多的东西。”

  沈晨笑了笑,向周林告别。

  现在太缺钱了,搞点发明创造赚点外快才是正道。

  回到宗族内,族人们也陆陆续续开始登船,到下午的时候,再次启程,北上前往襄阳。

  两日后,沈晨就看到了那座号称固若金汤的襄阳城。

  但跟想象中的不同,城池并不大,可能跟后世一个普通县城差不多,占地最多两三公里,三面环水,城池内外绿茵遮天,群山环绕。

  后世襄阳市区面积非常大,但此时的襄阳其实就是一座很小的城池而已,城外倒是有大片良田和村庄,基本都集中在襄阳城的东面,也就是后世襄阳市襄城区东北角,与鱼梁洲隔河相望。

  据说襄阳庞氏就居住在那一片区域。

  船只从鱼梁洲以及襄阳东北角绕过,兜了一圈,才最终在襄阳北面的河岸码头停下,宽阔的汉江波涛滚滚,在江水对岸,还有一座城池若隐若现,正是曹仁后来驻守的樊城。

  想起曹仁,沈晨就又是充满怒意,虽然直系亲属幸运地逃过一劫,但缯阳聚大量沈氏旁系近亲却惨死曹仁手里,这个仇他可一直在记着。

  很快在襄阳码头下船之后,上千人的迁徙自然也引动了城门士兵前来问话。

  邓洪用黄祖的书信求见刘表。

  士兵去通报。

  过了一会儿后,他们被允许进城。

  邓洪照例带着沈晨进去。

  近距离观察大名鼎鼎的汉代襄阳城,会令人大失所望。

  因为这座城池看上去也就那样,除了三面环水以外,城池大概高六七米,而且多是夯土结构,以石灰砂浆覆盖,似乎并不是很牢固。

  不过汉代的武器技术也不强,所以这样的城墙面对强攻还是很有防御能力,因此倒也正常。

  走入城内,来往人口倒是不少,青石板铺设的地面闪烁着亮光,城内外不时就有人进出,商铺林立,百姓行于期间,与中原地区十室九空,县城残破凋敝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比于如今的河南地区,荆州确实也算是一片乐土了。这几年有很多人迁居过来,造就了襄阳短暂的繁华。

  在士兵的带领下,他们一路来到了城南的州牧府邸。

  府邸巍峨高大,远处就是岘山,山势陡峭连绵,森然林木一直延伸到襄阳城下,似乎把整座城池都包裹起来。

  刘表的府邸周围就有很多树木,郁郁葱葱,远不像后世成为一片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环绕的世界。

  汉代的生态环境,确实好。

  由于有黄祖的介绍信,他们算是很顺利地进入府邸,来到了中厅。

  主位之上,就盘膝坐着一个五十上下,面容清攫的儒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