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第四百五十三章 喜当爹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第四百五十三章 喜当爹

作者:中二少年肤浅 字数:3484 书籍: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贞观十九年末,圣驾回到了长安。

  在皇帝距离长安城还有两日路程时,姜沃就能感觉到,所有留在京中的朝臣,都不约而同安心起来。

  到底之前只能听各种前线邸报,尤其是高句丽未打完,北境薛延陀又进攻夏州之信传来后,朝中难免有些惴惴不安的氛围。

  现在皇帝圣驾马上到京,哪怕薛延陀的战事还在进行中,但所有的人心都定了。

  主心骨回来了呀!

  姜沃就见房玄龄房相的脸色肉眼可见好了起来,甚至还有了闲心,把自己近来花白了不少的须发,用坊间门很流行的以‘针砂、蒲苇灰’研磨而成的乌发膏染了一遍,又是神采奕奕一枚宰辅。

  且说这回皇帝亲征,把宰辅几乎抽空了:三省里头,中书省一把手中书令岑文本、门下省一把手侍中刘洎,尚书省二把手右仆射高士廉(一把手就是房相自己)都被皇帝带走,陪同太子留守定州。

  再有长孙无忌、马周等重要宰辅也奉命随军东征。

  可以说房玄龄独个留在长安,真是铁肩挑重担:一人领着三省,带着六部,这一年来的辛酸苦累,真是说都说不完。

  听闻圣驾即将归来,稳重如房相都忍不住激动起来:终于同僚们都回来了,快点把各自的工作领回去,他好松快一下,只去管他的尚书省。

  然而房玄龄却没想到的是,自己很快接到了两位同级别同僚,一死一犯罪的消息——中书令岑文本,病逝于归京途中,门下省侍中刘洎则因逆罪被关押,已夺侍中官职,正在等待圣人发落。

  可谓是,同僚们回来了,但有没有完全回来。

  兜兜转转,又回到最初的起点,还是房玄龄先把三省之事一把抓。

  想到岑、刘二人都是从前魏王一党,房玄龄实在忍不住怀疑从辽东回来后,被皇帝指派了跟他同管三省事务的另一位同僚——长孙无忌。

  尤其是得知,刘洎的罪名是褚遂良首告时,这份怀疑就更重了。

  褚遂良,一向是跟着长孙无忌走的。

  *

  太史局。

  姜沃见到了整整一年没见的太子李治。

  只是两人见面,也没多来得及寒暄,就说起两位宰辅一死一罪之事。

  想到岑文本,姜沃也觉得颇为黯然:她第一次出现在朝臣前的那次诗会,就是岑文本主持的。

  这才几年过去,岑相已经病逝辽东。

  “岑相是到了定州后,身体就不太好,又因军务繁忙病情积重难返。”李治也是先感怀了下岑文本。

  之后才说起重头戏,刘洎。

  太子先问她是否知道刘洎之事。

  姜沃道:“只听闻刘侍中‘因逆言获罪’。”

  李治下意识抬手掐了掐眉心,这个动作还是跟长孙无忌学的,有时候他头晕脑胀的时候,觉得这样能轻松点。

  不过这次掐完,想起长孙无忌,李治就更头疼了。

  *

  刘洎的事儿,还要从皇帝返程路上的一病说起。

  或许是因为天气骤冷,或许是因为东征已尽,皇帝从一直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中放松下来,总之,皇帝在中途病了一回。

  就是老毛病又犯了,只是这回比较重,不光头疼难以入睡,更觉眼涩畏光、起身更觉目眩难耐。

  于是只好暂停御驾,休养圣躬。

  李治自然是日夜陪同侍奉在侧的。

  好在还有孙神医提前开好的方子,嘱咐圣人一旦发病就连喝三日——孙思邈对皇帝的病情,是清楚但又无可奈何的。

  一来,皇帝久有风疾和气疾,从初次发病的年纪来看,应当是自血脉而来,很难根治。二来,皇帝年轻时候打仗那真是不太要命的打法,曾有三日不解甲,两日不进食的赶命似急行军。

  还有诸如冬日卧身冰雪,夏日身着玄甲厮杀汗血俱下,都是常有的事儿。

  年轻的时候靠硬抗不在乎,如今,就都成了弊病。

  孙思邈开的方子,也都是缓解急症让皇帝免于痛苦的。要说能根治皇上的痼疾,孙思邈做不到,这世上也没有大夫做得到。

  皇帝自己也明白,也曾感叹过:“沈疴属此,理所不堪。”因此从没怪过大夫治不好他,对孙思邈开方的要求也是,能够免于风虚顿剧之苦即可。

  此次亲征高句丽前,皇帝再次请了孙思邈扶脉备药,就是怕在远征途中病倒。

  孙思邈便开了数种方子,一一交代给随军医官,皇帝什么证候要用哪一位方子。

  因此,皇帝虽然病了一回,但并不多严重。

  吃了药很快就缓解了病痛,还是李治苦求父皇多驻扎歇息两日,皇帝才又多躺了两天。

  偏生就出了事。

  皇帝病倒,随行的宰辅们皆陆续来问安探病,这是常例。

  然而就在皇帝病好能起身的那一日,褚遂良于御前状告刘洎,说刘洎在外与军士散布流言——口称皇帝病重不起,还私下口出狂言道太子年幼,他可以行霍光伊尹事。

  霍光伊尹什么事?那便是废立皇帝事!

  听到这儿,姜沃都惊了:这样的话要是坐实了,那刘洎真就是死罪。尤其是皇帝病中说这样的话,更是罪加一等。

  “刘侍中当时认了吗?”

  李治摇头:“没有,他坚决不认。”

  “那有确切证据吗?”

  “只有褚遂良带来的几个兵士,刘洎只喊冤说这些人是褚遂良的人。两人各执一词。”

  “那圣人还是将其下狱了?”二凤皇帝在治罪上,其实很看证据。之前房玄龄坐镇长安,还有人状告房相独揽大权要谋反呢,房玄龄大无语,直接将人送去高句丽前线,皇帝也根本没理会。

  李治听出姜沃的意思,无奈道:“刘洎跟房相不能比。房相多年来谨言慎行,但刘洎这人……”

  他给姜沃举了个例子:之前皇帝让刘洎等人跟自己一起留守定州,还特意嘱咐过刘洎,太子年轻多加辅佐,然后刘洎就拍胸脯来了句,陛下放心,要是大臣有犯错的,不用太子,臣就处置了他。

  二凤皇帝当时就恼了:朕叫你辅佐太子,没叫你随便诛杀大臣,你还准备代太子行生杀大权?

  姜沃:……合着是有前科啊。

  怪不得褚遂良状告他,一告一个准。

  或者,也可以说,褚遂良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来告刘洎:毕竟刘洎前一句僭越不当之言,是当着皇帝的面说的,言犹在耳。

  他能说一句,谁说不能说更大逆不道的第二句?

  李治叹口气:“我并不是怪舅舅想除掉刘洎。”

  毕竟刘洎从前是拥立李泰的,甚至还跟吴王李恪也有过一段时间门的来往。跟长孙无忌的关系更是水火不容。

  他在意的是——

  “褚遂良与舅舅向来亲厚。”此事哪怕不是长孙无忌令褚遂良告发的,他也一定早早知情,并且也跟皇帝建议过,刘洎此等诛心之言何当该杀。

  “可舅舅从头到尾,没有知会我一声。”李治转着手里的茶盏:“或许是上次吴王的事儿,舅舅觉得我优柔寡断,心软无断,这次索性就不与我说了。”

  直接出手要干掉刘洎。

  那舅舅究竟是在辅佐他,帮他做决断,还是在替他做决定?

  如今所有事儿都一言决于父皇。

  那将来,是一言决于自己,还是……

  若说上次吴王李恪事,只让李治觉得舅舅有点过激,那么这次长孙无忌连说都不与他说一声,直接要把一个宰辅往死里按,就让李治如冷水扑脸一般,直面了长孙无忌这种来自‘长辈兼宰辅’的压力。

  姜沃想了想道:“殿下若有疑虑,可以私下向陛下进言,先保一保刘洎性命——贬官也好,甚至流放也好,只要命还在,就总有回旋的余地,留待来日。”

  李治搁下茶盏:“也是。”

  将来若跟舅舅再有分歧,可以刘洎事为引。

  李治想的是长孙无忌,姜沃提出保刘洎,在意的却是此时李治还不太关心的褚遂良。

  将来,阻拦媚娘立后态度最激烈的,便是褚遂良。

  *

  数日后,皇帝下旨,贬侍中刘洎为桂州清水县丞。

  大唐县分为上中下三级。

  清水县穷乡僻壤,只是个下县,县丞官位不过九品。

  从一朝宰辅,直降为九品县丞,刘洎何等破防可想而知。

  他原就是因言获罪,这下子属于破罐子破摔,直接与相熟的朝臣挨个念叨过去:“褚遂良诬我!若是我去清水做县丞死了,必是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居心叵测杀人灭口。”

  长孙无忌:……

  别说,他还真起过这个心思,让刘洎到处这么一吆喝,反而不好动了。

  兼之小外甥还来劝他:“舅舅,桂州偏远气候湿热,叫他自生自灭去吧。”

  长孙无忌叹口气道:“我都是为了稚奴你的太子位更稳当,你倒总心软来劝我手下留情。”

  李治点头道:“我知道舅舅一力扶助于我。只是父皇已有圣断,舅舅再不肯放过刘洎……”

  想想圣人,长孙无忌便也只好遗憾放手。

  “倒是有一事更要紧些。”李治如以往请教律法一般认真请教:“父皇昨日还问我,岑相过世,刘洎被贬,这一下子空出来两位宰辅,总要选人补上。”

  “舅舅觉得谁合适呢?”

  长孙无忌略一沉吟:“稚奴觉得褚遂良与于志宁如何?”

  李治笑眯眯道:“这两个吗?好,我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