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扳道工 第387章 降妖力士

《历史扳道工》第387章 降妖力士

作者:银刀驸马 字数:1875 书籍:历史扳道工

  少年心性最是好动,听得封亦被“罚”读书,徐明投以同情且爱莫能助的眼神。虽说读道经与读书并非是一回事,不过在徐明看来无甚差别。

  他从来便不喜枯燥乏味的读书写字,在顺安家中也一直是被母亲、先生押着方才学得进去。封亦要去清渊峰读道经,由徐明看来自然是“罚”了。

  封亦不便解释,只好笑笑默认。

  两人就此别过,一人继续往临客峰去,而另一人则看准方向往东面清渊峰去。

  山路蜿蜒,曲径通幽。

  封亦独自走在宁静的山道上,周遭林木幽深,少有人迹。一株株松木高大挺拔,巍峨耸峙,松针在轻柔的风中摩挲,发出一阵一阵连绵如涛的声响,淡淡松脂的气息弥散在林中。

  他已经熟悉并习惯这气息,这连绵松涛了。

  如咽如诉,让人心安。

  树上忽地传来动静,封亦驻足去看,只见一只灰白皮毛的松鼠怀抱一颗松果,好奇地从枝叶间探出脑袋来看他。当封亦抬头与它四目相对时,小家伙立刻警惕缩回去,而后又嗖的几下,飞快地借着树枝跳了开去。

  封亦笑了笑,显得十分放松。

  不多时,他走完山间道路,来到了临客峰的尽头。封亦面前便是断崖绝壁,一片云海茫茫,因为太阳朗照,云雾变得稀薄,正能看到山下谷壑幽深之景。在云海对面,乃是一座奇峻山峰,远远地正能看到峰上一座雄伟建筑,封亦知道那便是他今日目的地。

  两峰相对而立,并无道路连通,只在天堑云海里卧着一道精钢锁链连结的索桥,横跨两峰。站在索桥之前,封亦远眺,只见那索桥好似虬龙卧波那般从这一端飞跃而落,没入云海,又在另一端腾身而起落在峰上,整体姿态矫健,十分壮观!

  而就在距离此处不远的北面云海中,还有另一道游龙也似横跨两峰的索桥,封亦知道那正是连结朝阳主峰与清渊峰的拿到索桥!

  不过虽说知晓,可这两座桥无论那一座,他都还没曾走过。

  索桥宽逾丈余,桥面由十二条手臂粗细精钢锁链组成,上面铺着厚实木板,两侧各有两个粗壮铁索,中间穿插细小铁索编制,作为索桥护栏。虽说惊叹不借助机械之力便能完成这般宏伟工程,可想一想此世那些神鬼难测的伟力,封亦又觉得实属正常了。

  他踏上了索桥。

  索桥似有轻微晃动,封亦倒也不惧,因为他知道这桥坚固无比。当他走到索桥中部,此处已深入云雾,雾霭如纱如烟,丝丝缕缕地飘散着。置身其中,仿佛给人以置身仙境般虚幻,封亦忍不住站定,欣赏了一番美妙景致方才继续前行。

  过了索桥,又转过一大段山路,方才在对面远远眺望的那座雄伟建筑便呈现在封亦面前。那是一座三层楼阁,虽层数不多,可每一层的高度很高,封亦目测几乎超过了三丈,这使得整座楼阁极为大气磅礴。

  楼阁前有一匾额,上书“藏书阁”三字,正是封亦此行目的地。

  行到近处,他才发现藏书阁前有两位朝阳弟子值守。封亦虽惊,倒也不意外,毕竟此处乃是朝阳一脉传承重地,有人值守实属正常。相反,他还觉着只有两位师兄在此值守,会不会不够妥当?

  “两位师兄有礼!”封亦上前行礼道。

  值守弟子左面那人道:“师弟所来为何?”

  封亦回道:“我是来此借阅道经的,还望两位师兄准许!”

  那值守弟子微笑道:“道藏经文本就是用来阅读,我们自不会阻拦。只是师弟需知,朝阳一脉收藏的道经都在一楼,二楼设有禁制,师弟可不要乱闯!”

  封亦忙道:“多谢师兄提醒,我知道了!”

  值守弟子让开道路,嘱咐道:“道藏经文十分贵重,一则希望师弟翻阅时务必小心谨慎;其二么,便是经书不可带出藏经阁,切记!”

  封亦允下,而后随着两位师兄一道至藏经阁下,在师兄开门之后,方才小心踏入其中。刚一进入藏经阁,封亦便为眼前所见惊讶。放眼所见是一排排檀木书架,书架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诸般卷藏,虽说有前世见识打底,使他不至于太过震撼,可仍然为那繁多的道家经文而深感意外。

  他信步走在其间。

  双目从书架上飞快浏览而过,只见一本本道经陈列其上,一个个或是熟悉或是陌生的名字不断闪过——《道德真经》、《太上洞玄经》、《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冲虚真经》、《太上感应篇》、《逍遥游》、《玉皇经》、《通玄真经》、《齐物论》等等等等!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封亦看得目不暇接,心中又是好奇又是震惊,心中暗自嘀咕道:“莫不是‘三千道藏’,这藏经阁里全都有?”惊讶过后,随之而来的又是一阵巨大压力——道经这般多,难不成自己必须一一读完,方能达到“玄妙境”?

  如果是这样,没一两年功夫,怕是难以做到了!

  封亦心中隐隐焦躁,不过他很快便将这份躁动压了下来。

  “唔,一两年就一两年吧,”封亦暗暗给自己打气,“就算一两年过后才能开始修习‘玉清一层’,也比大竹峰那位修了三年的要快吧?”

  重新振奋起来之后,封亦决心珍惜每一分时间,也不再楼里闲逛,回到初始位置从书架取下一本较为熟悉的《道德真经》,在楼中书桌前坐下,认真阅读起来。

  封亦前世曾拜读过《道德经》,不过没有读完,因为枯涩内容读起来颇为费劲,许多朴素道理他在平日生活里也能有所领悟。

  此世在朝阳峰的藏经阁里再度拿起这部典籍,翻阅之下,封亦很快发现原本枯涩艰深的内容,此世重读竟别有领悟,原本晦涩的经文竟也让看从中窥见了许多乐趣,一时沉浸其中。

  等他再反应过来时,就是一篇《道德真经》翻到最后一页之际。

  “哎,”从沉浸中醒来的封亦双眼一亮,“好似真有效果呢!”

  他又将此经重读一遍,不过也不知是否分神之故,这一次隐约里感受到的收获不如前次。即便如此,封亦也精神振奋,因为他真正从读经的过程里体会到了一种玄之又玄的感觉。

  虽然他说不出,可直觉让他认定必然是与自己身上的“识障”有关!

  有变化,封亦便干劲十足,他又取了一本《清静经》品读起来,并很快沉浸在经文那蕴含天地至理的词句之中去了。

  也正是因为沉浸其中,封亦并没有注意到他的身后不知何时多了一位老道。

  老道鹤发鸡皮,双眼略显浑浊,枯瘦的身躯反衬得身上道袍宽大,此时他正满含深意地看着封亦,也不相扰,只默默地扶须站立着。

  “呵呵~”

  “有意思!”

  封亦放下道经,闭上眼回顾了一下经文中许多富有哲理的词句,再映照一番自己的记忆,饶有兴致地自语道:“所以究竟世间本就如道经所书一般,还是说只是传下道经者如是看待世界?有机会的话,倒应该好好验证验证!”

  前世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以及二十余年的所见所闻,早就让封亦形成了自己的观念与认知。它们纷繁复杂,好比天上繁星,却又平日隐没在表象之下。它们自成体系,自有逻辑,以专属于自己的方式认知着世界,同时也保护着这份认知不会轻易被其他认知所侵染、摧毁。

  此时读经,亦如是。

  道经洋洋洒洒之言,在别人看来枯燥无比,在封亦的眼里却并非如此。他发现他能够理解许多经文里阐述的至理,有让他感慨赞叹的,有让他一脸莫名的,也有哪怕是出自道经,封亦同样下意识反对的。

  所谓“识障”,就是这么回事了。

  不仅是躯体在此世存活,还得认知、心境都随之对应,方能真正解开此世对他无形的束缚,才能登上修道的坦途!

  “封亦——”

  “嗯?!”

  背后突然响起的声音,把猝不及防的封亦吓得浑身一哆嗦,回头便与老道四目相对。封亦反应快,只短短瞬间便放下道经起身,向老道行礼:“弟子封亦,见过师祖!”

  朝阳峰上如老道这般年龄与气度的,封亦只能想到那位同样居住在清渊峰的师祖!

  同时他心里的疑惑也随之解开——原来真正坐镇藏经阁的并非那两个值守弟子,而是这位渊渟岳峙的师祖啊!

  “呵呵呵,不必拘礼。”老道笑着道,“老夫早就不管门中事务,你若有心,称老夫一声‘胥老’,也便足矣。——我看你这,是在读经?”

  “弟子不敢!”

  回应前句,封亦又道,“回师祖,弟子因为某些缘故需要阅读道经,稳固与提升心境。故此方才正是在阅读《清静经》!”

  老道扶须,目光精光闪过,道:“那么,可有收获?”

  封亦本待谦虚一下,可想到自己读经本就是为的修行,当然应该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才好。故此他只顿了一下,便老实回道:“回师祖,只是有些不成器的想法。”

  老道似非常感兴趣,道:“哦,那也给老夫讲讲你的想法?”

  封亦没想到胥师祖竟这般好奇,偏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可他不管出于何种考虑都没法拒绝,只好把自己方才理解讲了一遍。老道目光平静,手指捻着胡须静静地听着。

  可内心之中,早已因为封亦方才的讲诉而掀起惊涛骇浪!

  “小小年纪,真能读经不说,居然还有这般深刻的感悟?——这,这哪里是天才,分明是妖孽啊!”

  老道略显浑浊的双目,也在此时汇聚出了光彩,目光灼灼地凝注在他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