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白羌林氏 第一百六十二章 拖延时间

《白羌林氏》第一百六十二章 拖延时间

作者:柴木木319 字数:2011 书籍:白羌林氏

  这个春节,李思远是带着田蓉一起回老家过的,现在田蓉也算是李思远正式的女朋友了,在李家,田蓉也得到了认可,毕竟这么漂亮的女孩子,走到哪里都是很受欢迎的。

  现在李思远姐姐的生意做得非常火了,去年可是赚了二十多万呢,要知道这可是一九九三年。所以呢,姐姐姐夫,对李思远那可是好得很,因为没有李思远的话,就没有现在的好日子。

  过完春节,李思远又跟着田蓉到了她家里面,第一次上门,当然也得到了田家的认可,毕竟李思远这么出色,田蓉的父母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而且大家都是川省人。

  回到中海以后,李思远和田蓉又开始忙起来了。

  三月初,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那便是载人航天工程配套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发动机正式下线了。

  这台火箭发动机推力非常的强大,里面有不少腾飞航天科技公司提供的零部件和技术,这些当然都是李思远主持搞定的。

  李思远再次成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功臣,只不过并没有人知道而已。

  航空工业六零三所,现在所里得到了一个消息,军方准备放弃仿制安十二运输机的运八,重新立项研制新的中型战术运输机,具体的性能指标,经过专家们的论证,确定在九十吨左右,载重量二十七吨左右,这比现在的运八要大了将近三分之一。

  这个任务肯定是要落在六零三所头上了,因为运八和运七都是六零三所负责的,在运输机领域,也只有六零三这么一家设计单位了。

  在得到确切的消息后,六零三所所长和几位所领导商量了半天,最终决定再次前往中海,向李思远求援。

  毕竟要搞九十吨级的中型战术运输机,性能要大大的超过美军的C130超级大力神,那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当年搞运八,还是测绘仿制,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在要完全自主设计九十吨级的战术运输机,六零三所还真有点力不从心。

  所以这次前往中海的求援的,有三个人,歼轰七A总师陈毅坚,他在去年和李思远可是因为歼轰七A关系比较熟了。

  还有一个就是运八总师徐建国,副总师欧阳奋斗。

  三人坐着火车来到中海,也是为了节省经费了,毕竟现在六零三所也不富裕。

  来到普东临海高科技园区,腾飞公司门口,陈总师道:“说实话,我都有些不好意思来了,咱们总是这样麻烦李主任,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嫌烦呢!”

  徐建国点头道:“是啊,我心里面有些忐忑呢,等会儿老陈你可得多说点好话。”

  陈总师道:“好吧,我们这都是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想来李主任应该不会烦我们的!”

  三人在门口登了记,然后找到了李思远的办公室。

  陈总师轻轻的敲了两下门,朗声道:“请问李主任在吗?”

  李思远正在办公室和田蓉谈工作上的事情呢,一听是陈总师的声音,李思远便回了一声:“在呢,陈总师请进!”

  陈总师三人,打开门一看,李思远和田蓉在讨论工作呢,也有些不太好意思,总感觉像是撞破别人好事似的。

  李思远微微一笑道:“三位请坐吧!”

  说着,李思远让田蓉给三位总师倒了茶,田蓉也借机出去了。。

  陈总师又向李思远介绍了徐建国和欧阳奋斗。

  李思远笑道:“幸会,几位总师大驾光临,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吗?”

  徐建国忙道:“是这样的,李主任,咱们所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军方准备立项研制新型战术运输机,咱们的老运八呢,应该是要慢慢的停产了,新型运输机性能指标要求很高,我们感到很棘手啊,这不就想到了您嘛!”

  李思远笑道:“哦,原来是这样,那这是好事啊,运八确实性能差了些,那徐总师您有确切的研制指标吗?”

  徐建国点了点头,忙拿出一份资料来,这正是新型战术运输机的研制指标。

  李思远看了看道:“不错,不错,九十吨级的中型战术运输机,载重达到二十七吨,巡航速度要达到七百二十公里每小时,最大平飞速度七百九十公里每小时,最重要的是货舱容积够大,嗯,宽度三点八米,高度三点五米,那么在运载特种装备时,会有很大的优势,现在运八确实很多装备都运不了,就是货舱容积小了,特别是高度!”

  欧阳奋斗道:“是啊,我们现在特别没有底。这些性能指标,对动力和气动设计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才会想到,请教一下李主任呢!”

  李思远呵呵笑道:“没事,大家互相探讨一下嘛。我想咱们的新型战术运输机,既要装得多,又要飞得快,那动力和气动布局都要采用新的设计。四台涡桨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至少要达到六千千瓦,并且要采用超临界机翼,才能飞到七百多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这的确是一个挑战。”

  四人探讨了一阵,李思远还是打开了计算机,用这个工具才好办事。

  陈总师三人非常好奇地站在李思远身边,看他怎么设计新型战术运输机的方案了。

  李思远的双手,如同蝴蝶一样的在键盘上飞快的敲打着,屏幕上图形很快就生成了。

  这是一架外形十分漂亮的中型战术运输机,体态比较胖,比运八要大得多了,毕竟货舱容积要大,那整个机身的尺寸肯定是大大增加的。

  气动外形没得说,特别是超临界机翼的设计,看起来相当的漂亮。

  超临界机翼技术,早在六十年代就有了,只不过中国航空人并没有掌握。

  对于运输机和客机来说,如果要飞得更快,那就不能采用平直翼了,必须要后掠翼,翼型方面采用超临界机翼,这种机翼很厚,升力系数高,而且上表面气流的加速过程就会变得很平缓,局部激波产生被推迟了,如此一来就能飞得很快,甚至可以达到零点九马赫以上,而且燃油经济性好,机翼内容积增加还能装更多燃油,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