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忠义吕布养成志 第【099】章 寿宴

《忠义吕布养成志》第【099】章 寿宴

作者:留双顾 字数:1956 书籍:忠义吕布养成志

  纸这种东西,即可大雅也可大俗。大雅时可画可书,大俗时可擦可撸。蔡邕是当世绝顶的书画家,送他新式的纸,无疑就是最好的礼物。

  吕林入宫后,就近直奔武库去寻左伯。一到武库,就见左伯以如看美人胴体般的眼神看着案前一叠白如霜雪的纸,随后又伸出手细细地摩挲,一脸的陶醉。

  这就是技术宅啊,不过,这纸太硬,可别撸!吕林暗暗吐槽一句,然后咳了两声,道:“左公,这便是新出的纸么?”

  左伯忙起身相迎:“正是!侍郎请看质地如何!”

  吕林如老中医一般来了个“望闻切”,甚至在左伯心疼的目光中撕下一点来,只觉虽然不及自己那个年代,但至少也有唐代宣纸的水平了,当即赞叹道:“左公好手艺,与我所说之纸一般无二。可曾试过笔墨?”

  左伯道:“这第一次应该给吕侍郎来试才对!”

  咱们这是东方文明古国,不要学西方领主初夜权那种糟粕好不好......吕林又咳了两声道:“左公造纸,就如干将铸剑,必然一心相系,故而与这纸心有灵犀,只有左公来试,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左公,请勿推辞!”

  如此大道理一出,左伯只好道:“如此,下官便斗胆了!”提笔写下“功在千秋”四个大字。

  吕林见其字似隶而体势多波磔,乃八分书,赞叹道:“没想到左公还是书法大家!纸性优良,正如左公所写——功在千秋,我当为左公请功。左公,请随我去拜见陛下。”

  ......

  刘辩本就是文艺少年,见了新纸,当即见猎心喜试了一试,试完也禁不住赞叹,道:“好纸,远胜蔡侯纸,必能造福天下读书人,武库令功莫大焉,可封关内侯。”

  左伯赶紧跪谢:“微臣谢陛下隆恩,不过纸方是从温侯那里得来,微臣不过是因势乘便,沾光罢了。”

  刘辩则道:“原来如此,那就一并赏赐便是!”

  吕林道:“陛下英明。这其中主要还是左公的功劳,小臣建议将此纸命为‘左伯纸’,好叫后人‘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回左伯却是严辞拒绝:“不不不!应该叫‘温侯纸’才是。”

  刘辩则笑道:“温侯与武库令都是忠义之辈,我看就不如叫‘忠义纸’好了。”

  如此正中吕林下怀,道:“多谢陛下赐名。为让此纸不负‘忠义’之名,应当让它尽快在民间传播才是。陛下可曾记得西园腐木之事,其实是小臣是想化腐朽为神奇,将腐木制造成纸,故而已与商家合作。因为当时左公还未试验成功,故而未敢告诉陛下,请陛下恕罪!”

  刘辩恍然大悟道:“化腐朽为神奇么,也只有你才有这种本事,这是好事,何罪之有!”

  吕林又道:“如今试验成功,陛下提供了原料,可分得五成利润!”

  刘辩却摇起了头,叹息道:“先帝设内库私用,结果......哎,我当引以为诫啊!”

  灵帝市井气太重,搜刮了不少民财,结果只是喂饱了身边的豺狼,对他自己而言却毫无用处。

  吕林则道:“陛下有此想法,是社稷之福。不过公器私用是无道,私器公用是大德。陛下大可将此利润用在求贤之事上。”

  刘辩目光一亮道:“燕昭王求贤,千金市骨,故置一台,垒千金于台上,才使群贤归燕。便依你所言,一并由你操持。”

  “小臣遵命!另外,小臣还得借左公一用!”

  “嗯,随你调用。”

  ......

  随后,吕林领了给吕布褒奖的圣旨,带着左伯去找甄朱,让左伯做了造纸顾问。吕林则带了纸和圣旨回并州军营。

  领了圣旨的吕布不明所以,道:“我儿,这造纸之事,似乎与我无关吧?”

  吕林笑道:“这纸方是我无意中得来,给安父亲名头上了!实在是因为这‘忠义纸’对父亲跻身士族有莫大好处!”

  吕布好奇道:“此话怎讲?”

  吕林道:“士族以书礼传家,读书哪有不用纸的。只要用了这忠义纸,就等于受了父亲的恩惠,不接受父亲那就是忘恩负义啊!”士人看轻武人,基本就等于白种人看轻有色人种,结果见黄种人隐隐要超过他们了,白人就搞出一个新论调:黄种人其实都是白种人!

  吕布恍然大悟,摸着白纸道:“没想到区区几张纸,就有这般能耐!对了,这些纸是......”

  “明日父亲拿去给老师做寿礼,老师必定喜欢,同时,也扬一扬父亲与这纸的‘忠义’之名!”

  “妙极!”

  ......

  说着“妙极”的可不止吕布,王谦看了王粲的《百句文》后,也是如此评价,还说:“粲儿你凭此文章,明日必定技惊四座。甘罗十二能出使,我儿十二能立言,青史之上,必有你一席之地!”

  王粲由此信心满满,暗道:吕林的诗赋虽然了得,可中看不中用,比不得蒙学功在千秋。蔡大家心念苍生,必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吕林,我赢定你了。只是,我不是为了赢你而赢,我只是想赢得继承蔡大家学问的资格罢了......

  ......

  翌日。蔡府门庭若市。蔡邕因着与吕林的关系,自然就被划到了董卓的对立面。惧于董卓的淫威,很多官员不敢赴会,即便来了也是以文人的身份。不过蔡邕在文坛的影响力远超官场,依然使得群贤毕集。

  光凭清茶一盏,便让许多文人雅士觉得不虚此行,纷纷赞颂。

  “此是何物?清气入脾,令人身心俱爽!”

  “大宗师说是清茶,能激浊扬清,提神醒脑。”

  “一杯入口,苦尽甘来,回味无穷,妙极妙极!”

  “何止是苦尽甘来,更还是茶尽诗来......泛酒令人俗,饮茶令人雅。一杯方下肚,诗便从口出......”

  “茶是好茶,诗却不是好诗啊!”

  “那是还喝得不够,快续上!”

  ......

  如此妙物,直令众人纷纷打探底细,一翻碗盖,见了印在盖底的“甄氏商行出品”六字,自然恍然大悟,无不决定散坐后让下人去采购。

  蔡邕正在座与众人清淡,忽然下人来与他耳语几句。

  蔡邕忙起身,因着急切,竟然一失以往风度——连鞋都穿反了,便外出迎客去了。

  在座诸人一时傻眼。

  等蔡邕领着一少年回来,有人惊问:“这是哪家少年,竟让大宗师你倒履相迎?”

  蔡邕让那少年上前,介绍道:“这是已故王叔茂王公的孙儿,诸君可不要见他年纪小便轻视他,王小郎君乃是天纵之才,能过目不忘,过耳成诵......将来的成就必定超过老夫,老夫愿成人之美,将家中藏书都传给他,助他一臂之力。”

  众人大惊,纷纷高看王粲一眼。

  又入座没多久,下人又到他耳边说了几句。

  蔡邕再次攘臂而起,比先前更加急切激动——这一回干脆连鞋都不穿了,直接就奔往门外。

  众人面面相觑,暗道:又是什么人能让大宗师如此失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