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崛起军工 第三百一十七章 白云军工学院(下)

《崛起军工》第三百一十七章 白云军工学院(下)

作者:安溪柚 字数:0 书籍:崛起军工

  白云军工学院,名字叫的好听,实际上里面除了八十七名德国老光棍,其他什么都没有,哪怕是最基本的教室和黑板都没有找落,因为柏毅预备利用的空厂房,早已被志愿军后勤部征用,.手机最省流量,无广告的站点。

  无奈之下,柏毅只能从白云厂和当地驻军哪里收罗一批军用帐篷,在白云厂东南角的靶场空地上支起来,算作是教室;至于黑板,就简单多了,托厂里的木模师父,用厚实的松木板做上几块,然后图上黑漆,就算是黑板了。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学校名称,本来柏毅是想亲力亲为,自己写一块木牌牌挂上去的,说不定日后还能成为文物,可惜这一笔烂字实在太差,怎么写都没有种子院校的气势,没办法,只能便宜陈耀阳这个书法高手了,于是一手漂亮的瘦金体,便镌刻在粗糙的木牌牌上,被挂在帐篷上。

  于是乎,这座名气很响亮,实际简陋无比的学校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成立了,说是学院,实际上连前世的乡村小学都不如,尽管在柏毅的极力争取下,学校的名字叫白云军工学院,可事实上总后首长和东北局只把这个简陋的学校当做一个权宜之所,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暂时安置八十七名德国专家。

  毕竟这些德国专家的身份太过敏感,首长们需要一个细致而又稳妥的方案,将这些德国专家们身份合法化,从而按各人专业所长,再安排到清华、北大等重点院校,用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说白了,想要洗白这八十七名德国专家还得费点脑筋,没办法,中国与苏联日益加深的同盟关系,令中国在苏联人眼中近乎透明,若是被苏联知晓中国偷偷运回这么多德国战俘非得炸庙不可,也正因为如此,这八十七名德国专家才会被暂时安置在白云厂。

  因为白云厂隶属于志愿军后勤部,属于极其敏感的作战序列,未经允许,一般人不得进入其中,哪怕是驻华的苏联专家想要来白云厂调研,也需得到东北局和志愿军司令部的双重认可方才可行。

  再加上白云厂地处山区,周围因朝鲜战争驻扎几个临战训练的部队,无论时政策走向,还是所处的环境都比较安全,所以把德国专家暂时安排在这里,还是很让首长们放心的,只可惜柏毅这个“周扒皮”可不想让德国专家们在这里安逸的等待分配。

  要知道这些德国专家只答应在中国服务五年,五年的时间是个什么概念?将将能读完一个本科学历,看似不少,可稍一蹉跎便会转眼匆匆而过,因而必须珍惜每分每秒,不然太对不起在苏联那将近两个月的辛苦日子了。

  抱着这个心思,柏毅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拿着总后首长和东北局的口头指示当令箭,厂房被征用,不要紧,先用帐篷坚持坚持;没有招生指标,多大个事儿?白云厂那些新分配的大学生全都拉过来,重返学生时代!

  教学大纲一片空白?干脆因地制宜,白云厂有什么就讲什么,反正那么多德械机床零部件,随便拿几个都是关键的知识点……

  就这样在柏毅近乎不讲理的铁腕运作下,这座简单的近乎简陋的白云军工学院,仅仅三天的功夫便开始正式授课,对此以斯图腾贝格为首的德国专家们很是不满,柏毅急不可耐的“压榨”到是此次。

  毕竟相较于备受折磨的西伯利亚战俘营,这里的待遇要好得多得多,更何况教授中国人军工技术也没有超出他们与柏毅之间的承诺,因此尽管对柏毅的做法有些腹诽,但却没有很明显的反对。

  相较于此,他们更担忧的则是中国方面的准备工作,教是没问题,二战前这些德国专家们大多从事过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最差的几名高级工程师也带过不少学徒工,总的来说教学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关键是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他们就算倾囊相授,对方又能吸取多少?若是教完了什么都不会,又让他们这些专家们如何自处?

  没办法,德意志民族就是这样,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完美,可问题是那些被柏毅拼凑过来的“学生”不但年龄段差距极大,个人的基础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最关键是的九成九的人别说是德语了,连国际通用的英语都不懂,这让斯图腾贝格他们怎么教?对牛弹琴?

  于是在白云厂军工学院正式开课的当天下午,斯图腾贝格便气呼呼的找到柏毅,希望他找些真正懂技术的可造之材来听他们的授课,而不是那些坐在课堂里,犹如鸭子听雷般的外行人。

  对此,柏毅只说了一句话:“天底下再没有比他们更认真的学生了,你可以观察三天,他们会让你感动!”

  斯图腾贝格他们哪里肯信柏毅的话,还让他们感动,不感冒就算上帝显灵了,既然柏毅这个领头人都这么说了,那他们又如何不能破罐子破摔,反正他们按部就班的教,那些个临时学生学不会,那只能怪某人太固执己见了。

  基于此,斯图腾贝格等一众德国专家们瞬间调整好心态,做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准备,教学内容看似按部就班,实则却带着几分敷衍的味道,然而这样的状态仅仅持续三天,斯图腾贝格等人渐渐发现,白云厂的这些学生真的不一样。

  他们可能看不懂自己在黑板上书写的各种理论和方程,但他们却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渴求将所有的内容全部记下来;他们或许听不懂自己所说的德语,然而却会想法设法找到录音设备,将他们的话全部录下来。

  然后回到宿舍缠着懂德语的人,捧着德汉词典,一字一句的辨别课上所讲的内容,这些学生学得很慢,甚至非常吃力,有些时候更是会犯些低级到十分幼稚的错误,但他们却异常认真和刻苦,认真得令人心惊,刻苦得令人敬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