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崛起军工 第一百一十五章 建立后勤保障体系(1\5)

《崛起军工》第一百一十五章 建立后勤保障体系(1\5)

作者:安溪柚 字数:0 书籍:崛起军工

  正如总后首长所说,柏毅这段时间的确是忙得有些脚不沾地,50式自动步枪的生产自不必说,需要他在技术上亲力亲为以便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枪械;“积木式”机床方面偶尔也需要去看看,以免出什么纰漏。

  如果时间充裕,还要将全自动枪械小组成员召集起来,对他们进行装备知识的培训,可以说,随着朝鲜战事爆发,柏毅也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起来,然而就在他开始酝酿新的研制计划时,总后首长的一道指令便将他从车间轰鸣的忙碌中,拉回到清净的书桌前。

  “将你对苏联后勤的看法和总结,尽快拟一个报告,呈递东北局!”

  电令的全文便是如此,简洁中带着急切与等待,柏毅知道,他与秦东民的“闲聊”终于起了效果,而他的心里也可以稍稍安定一些,毕竟无论自己的办法能起到多大作用,至少能让上级对后勤问题重视起来,就算是一个大大的成功。

  毕竟在我军入朝作战期间,后勤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军进攻与防御的重要因素,以至于联合国军都从我军脆弱的后勤体系中,推导出我军进攻的节奏,那便是著名“星期攻势”:

  即我军进攻部队的给养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的进攻能力,超过这个时间,便会因为后勤方面无法及时补充,而导致进攻减弱甚至暂停。

  联合国军正是抓住这一点,在我军进攻初期,利用机械化机动优势,大踏步后撤,以避开我军锋芒,待我军攻势稍弱,转过身就是凶猛的回马枪,其反击之猛烈往往超过二次大战的同级别战役,每当于此,我军便会承受极大的损失。

  柏毅没有什么改变历史的远大理想,更没有称王称霸的宏伟目标,他想要做的无非是想让那些渡过鸭绿江的年轻战士们,能多一些的再走回来……

  可问题是,他的确在后勤方面有一些想法,而且全都告诉了秦东民,就算总后首长想听,他直接过去当面汇报就行了,何必还要写报告,要知道柏毅的文字功底不是一般的差,天生没有做文抄公的命,更何况这个时候即没电脑,又没打字机,完全靠手写,几千字的报告,要用手工整的写下来,柏毅表示压力真的山大!

  不过压力山大归山大,军令如山,改写还得写,于是柏毅足足憋了一天,将能省去的尽量省去,就算省不去的,也要尽可能简略,如是删了又删,减了又减,终于形成一片不到两千字的报告。

  简单地说就是三件事,第一,尽可能的统一弹药口径,在此柏毅的建议是步兵部队采用三种口径弹药,即6.5mm,7.92mm以及11.43mm,这三种口径分别应对步枪、轻重机枪和冲锋枪。

  而采用这三种口径的理由也很简单,那便是国内的保有量很大,即经得起消耗,便于及时补充,6.5mm弹药自不必说,从918事变开始,这各口径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前前后后十余年的时间,成为中国军队最熟悉弹药,不但生产工艺成熟,保有量也很大,不说别的,50式自动步枪最后决定采用6.5mm口径的中间型威力弹,其中很大的原因便是在此。

  7.92mm全威力步枪弹也是如此,因为这个口径是国民政府军队标准的制式口径,从30年代确立开始,直到彻底败退,前前后后也有将近20年时间,海外进口加自行生产,使其保有量也是相当大。

  中原地区的我军所装备的枪械有很大一部分便是7.92mm口径,不过相较于步枪,作为我军步兵火力支柱的民24重机枪以及ZB—26轻机枪也都采用这种口径,联系到朝鲜战争的激烈战况,将这款弹药集**给轻重机枪是必然的选择,至于冲锋枪也是一样。

  然而就算简化,也还是有三种不同的口径,对后勤的压力还是很大,于是柏毅便提出第二点,那便是采用模块化分装,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的美军意大利战场的安齐奥登陆战。

  战后经过历次局部战争,待到21世纪初得以最终完善,其核心便是针对不同军兵种、不同作战任务以及物质供给的优先次序,将弹药、食品以及其他一些必备物资灵活的组成一个个补给单元,送至前线便可随拿随用,不必再进行二次或三次分配。

  比如就一个普通步兵而言,传统的补给是先领取一定数量的弹药,然后再去将食品拿到手,而后再搞一些生活物资,就算是稍稍整合,也需要排着队,一手拿食品,另一只手拿弹药。

  至于后勤官兵更是忙碌,不但要分发物资,还有重新分类归档,而采用模块化分装便不用那么麻烦,固定基数弹药、食品和生活物资同意放在一个装具里,只需打开箱子,战士们将其背起便可。

  如此,即节省了分发时间,有保障前线战士能迅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更重要的是,后勤补给点的暴露时间也将大大缩短,而这对于缺少制空权的我军来说至关重要,其他军兵种的情况也类似。

  至于第三点那便是继续加强后方的军工生产,将产能的扩充与技术的研发结合起来,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又在战争中摸索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整个工业体系的进步……

  这份报告递上去之后,总后首长可谓是若获至宝,立即召集主管后勤的各级主管,商讨如何建立一套更为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很快一道道,命令便从东北局发出,整个东北瞬间便动员起来。

  不过较之柏毅保障体系的建议,总后首长对最后一条更为关注,因为那不是为了现在,而是放眼于未来,于是他再次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凝视的远方,脑海中不断冒出一个个他之前绝不肯答应的大胆念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