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龙战长空 第四十七章 战术交流会

《龙战长空》第四十七章 战术交流会

作者:阳电 字数:2144 书籍:龙战长空

  面对众人期待的目光,龙云考虑着自己的措辞。

  “恩,是这样的。”

  简单整理一下思路,他开始了自己的讲述。

  “关于作战,其实我的想法挺简单。首先,对于接敌后的中距离拦截,目前的战绩并不理想。就说昨天的事情吧,编队发射R-27十二枚,可是只取得一个战果。这也和团里战前演练的结果一样:导弹用掉很多,但是效果很差。

  当然,这是和R-27的导引方式有关:迎头拦截的时候不仅扬基们会机动躲避,我们也要进行机动以免被‘麻雀’打到。这样一来除非是掠袭战,否则雷达脱锁也就难免。我猜测,那个仅有的战果应该也是红外导引的R-27T取得的。”

  “维克托说的很对。好在我们的重点还是近距战斗;R-27的话,每架飞机只能带两枚,打歼击机的效果差也在预料之中。”

  在座的团长插言道。

  龙云点头表示赞同。其实他也一直有这样的考虑:像R-27、AIM-7还有R530这些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需要载机雷达提供对目标的照射,本身机动能力又不是那么强,用来打笨重的轰炸机还挺来劲,要说打歼击机?还真是有点难。

  “在进入近距战斗之前,我们的想法是尽量发挥中距导弹的射程优势,为格斗战斗做准备。所以我的建议是:在有地面导引、空情清楚的时候,可以考虑利用编队进行作战。

  具体的情况是这样:把歼击机分成两组,一前一后:高度较低、携带R-27T的在前,高度较高、携带R-27R的在后。接敌时,前队吸引敌方注意,引诱其发射中距导弹;后队利用这一时间开加力提速,创造较好发射条件后,再进行R-27R齐射。然后前队以持续机动对抗敌方中距导弹,后队在前队掩护下保持照射直到目视接触。这时候,前队机动后的飞行速度已经降低,可以直接进入格斗,后队则利用速度优势进行反复掠袭支援。”

  听到这样的理论,大家一时间都比较兴奋,会议室里一时议论不断。倒不是说这战术有多新颖——平时训练的时候他们什么策略都考虑过,但是现在由战果彪炳的雷泽诺夫提出来,使得人们又开始考虑该种策略的实际可行性。

  因为这样的战术,可以说与超视距作战一定要抢占高度、速度优势,争取抢先发射的策略背道而驰;负责“狙击”的后队当然好办,但是负责吸引火力的前队处境就相当危险。AIM-7F的尺寸是明显比R-27小一圈,但是战斗部同样是三十九公斤,被近距离击中的话基本生还无望。

  看出了大家的疑虑,龙云进一步进行解释。

  “这样的战术,和中距对抗的一般法则的确有所背离。我们之前的作战,都是力图占据高度、速度优势,加上R-27R的射程略远一些,争取在超音速状态下发射以达到先敌接触。说白了,如果能把敌机打下来,那就用不着担心敌人的中距导弹:失去载机的照射,导弹自然打不中我们。

  但是如果抢不到高度和速度优势呢?或者说,谁敢放心大胆的赌导弹会命中,所以专心照射而不做剧烈机动规避敌方导弹的攻击?

  当然,采用前后编队战术,前队的飞机压力很大,要对抗相当数量的敌机照射和大量的导弹。所以我们结合之前的训练具体谈谈,怎样利用MiG-29的优势飞行区间来有效的规避AIM-7F的攻击。……”

  晚餐之后,不少飞行员回到会议室。

  下午的讨论会上,维克托所提出的战术可以说很刺激也应该很有效,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航空团团长特别嘱咐龙云,抓紧时间和战友们讲讲战术运用和机动动作,惨烈的战争中是从来不会嫌要掌握的东西太多。

  “其实,对于美国人的F-16和F-15,他们的使用方式和战术特点都很类似。总结起来,就是我们都了解的能量机动空战理论。”

  在座者纷纷点头,对于能量机动空战理论,他们基本上都有一定的了解。

  所谓“能量机动”,这种在六十年代由美国空军少校约翰*伯伊德创始出来的歼击机空战分析理论,虽然本身不过是利用物理理论来说明歼击机飞行状况的一种描述,却影响了相当一部分西方飞行员。在“战斗机黑手党”这样神神秘秘的组织支持下,美国空军的F-15与F-16与海军的F-14在设计上有相当大的差别,其更重视歼击机的推重比和机动能力,在空战中也是颇为可怕的对手。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战斗机黑手党”所追捧的战机之所以成功,其在若干次大小冲突中所取得的战果,恰恰并不是在格斗、而是充分利用机载电子设备和导弹武器系统而取得的。标榜机动性和战机推重比的美国第三代歼击机,却往往是挂满导弹、副油箱和电子对抗吊舱等负载,在预警机的指挥下去升空射击远在视线之外的敌机;这时候它们既不具备、也并不需要有什么高超的机动性能,其作战模式与苏联Tu-128这样庞大笨拙的导弹截击机并无多大区别。

  就在这样有原因,也有结果,但是因果之间却戏剧化的不存在逻辑联系的情形下,西方歼击机飞行员对自己的战术和战机都是信心满满。

  然而,他们终究要面对现实。

  与六十年代不同,现代空战日益向视距外导弹对抗的方向发展。这造成了两种现象的出现:空战的超视距化,与近距导弹的增程化。简而言之,现在已经不再是盘旋追逐、争取占位的机炮对战时代,作战的典型模式已经演变为先进行中距离对抗,然后在近距上利用导弹击杀对手。

  能量机动理论,对机炮时代、或者说导弹射程与机炮类似的那个时代还算相当实用;但是在现代空战中,“具备能量优势”已经不再能够与“取得胜利”划上等号。

  龙云大概明白,他穿越回的时代已经经历过能量机动理论大行其道的六七十年代,正在由过失速机动理论向瞬时机动理论演进,具备良好敏捷性、能够进行过失速机动的战机已经存在。但是,由于在武器性能相差不大时,决定胜负的不在于武器而在于人;能不能发挥出战机的飞行能力去赢得对抗,这对于不少飞行员来说还是未知的新课题。

  看着战友们在热烈的讨论着,龙云的心里多少感到一些轻松。

  虽然他明确地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在空中战斗的天赋;至于在战场上判断形势,采取最佳的应对策略,更远不是一般飞行员可以轻易做到。技术的提高,需要经验的不断积累,但残酷的是这条道路通向的往往不是王牌,而是死亡。

  但是即使如此,能够让这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在战场上多几分胜算,也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坐在会场,龙云丝毫没有意识到,他虽然还把眼前的世界当成自己的梦境,潜意识里却早就敏锐的察觉了真相。

  这是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