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龙战长空 第一二〇七章 远海遭遇战

《龙战长空》第一二〇七章 远海遭遇战

作者:阳电 字数:2717 书籍:龙战长空

  基于这么一种逻辑,该布雷就布雷,合众国当然不会在意日本人的感受。

  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说,先把今天的难关度过去!

  心态大概如此,不出几天,在JMSDF潜艇部队的不懈努力下,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西侧就被布上了一片片水雷,变成了完全无法通行的死亡水道。

  在这一行动中,为遏阻红海军而不遗余力,美国人不仅督促日本海上自卫队全力出动,顶着俄国人的空中压力偷偷布雷,自己也出动挂载水雷的战斗轰炸机、反潜巡逻机在海峡西侧水域空投MK65、MK67等沉底水雷,重在数量而不在质量,把两条重要水道给堵了一个严严实实。

  使用水雷封锁海域,一般是弱势国家用来抵挡海上威胁的招数,如今美国人用起来却一点都不脸红。

  往日里,总认定自己的海空实力天下无敌,美国人之前也没做多少战略防御的功课,如今一旦面临红海军的远洋威胁,军方翻遍了庞大武器库的名单,却没能找到一种经济廉价又实用的制海武器。

  要遏阻俄国舰队驶向远洋的步伐,在战略围堵方面,美国海、空军战机与AGM-84“鱼叉”反舰导弹的组合,在俄国人的机海面前生存能力堪忧;相比之下,小鬼子的“Type-88”岸基反舰导弹倒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然而数量又太少,本身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被搜索歼灭,想来想去还是要用水雷,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不过,只要看一看地图就知道,要封堵红海军的远洋航路,单凭这些措施还是不够的。

  在日本列岛环绕的苏联远东南方国土,几条南下水路都容易受人控制,为此红海军另有一条鞑靼海峡可以利用,只要进入辽阔的鄂霍次克海,转而向南穿越千岛群岛,就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太平洋,这一条线路有萨哈林岛、勘察加半岛作为屏护,不论美国战机、水面舰艇还是潜艇都难以发动袭扰。

  对这一条迂回航路,由于地处刀枪林立、戒备森严的苏联近海,美国人的应对措施,除了布设声呐基阵和加强核潜艇在千岛群岛的活动外,似乎也没什么别的手段。

  正因如此,在两大阵营的一场远海较量真正爆发之前,勘察加半岛南部海域的反潜与反潜驱逐对抗就已经打响,双方的拉锯般博弈也已经进行了好多天;面对没有航空母舰压阵、仅仅依靠水面舰艇和两栖攻击舰打酱油的美国海军,以1143.3型“新罗西斯克”号重型载机巡洋舰为核心、同时编成有1144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伏龙芝”号的红海军舰队打的有声有色,一直能够有效驱逐美国攻击型核潜艇。

  坐拥世界第一大海军,自己的核潜艇却在远洋海域屡屡碰壁,双方虽然还没在公海上大打出手,美国人还是感到十分窝囊。

  不过,随着航母战斗群的到来,大洋上的烟波诡秘很快就会演变成一场惊天骤变。

  战舰陆续出港,一支支庞大舰艇编队朝大洋深处进发,双方主力之间的距离还很遥远,前沿部署的红海军与美国海军舰艇却已经发生了小规模接触。

  作为拦阻俄国舰队的第一道屏障,部署在千岛群岛以东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若干艘“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一直在隐蔽待命,它们的主要任务不是和俄国人硬碰硬、尝试接近舰队并用鱼雷打击敌人,而是在西北太平洋撒下一道稀疏的水下监听线,在发现俄国人的舰艇活动后,就择机使用长波通讯手段发回情报。

  利用核潜艇侦测敌情,想法当然挺好,不过对这些潜伏在大洋边缘的伏兵,红海军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波涛起伏的海面下,971型攻击型核潜艇与“洛杉矶”之间的对峙追逐,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幽暗深海的水下战斗,和视野开阔的其他战场完全不一样,前出部署的攻击型核潜艇处境其实危险之极,在捕捉任何一丝敌踪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埋伏在暗处的威胁,哪怕幸运的一下子抓住目标踪迹,接下来的鱼雷互掷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双方都不肯退缩,一场较量下来,总有一艘潜艇会挟裹乱流坠入海底,往往连消息都来不及发出,便静静长眠在了暗无天日的死亡深渊之中。

  拦截与突破,侦查与驱逐,战舰即将经过的大片海域,海面还不见一丝激起的波澜,水下的较量已是此起彼伏。

  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水下较量,规模不大,对接下来的远洋决战却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就在苏联太平洋舰队陆续派出大批舰艇,组成第一、第二海空战斗群从不同航路穿越千岛群岛岛链时,一场小规模海上遭遇战也在勘察加半岛以东海域爆发。

  从母港圣迭戈离开之后,和需要接应“西奥多*罗斯福”号的“约翰*肯尼迪”号航母战斗群不同,经过连续几天的全速航行,一路向西的美国海军“乔治*华盛顿”航母战斗群抵达阿图岛海域,接近1143.3型“新罗西斯克”号重型载机巡洋舰的作业海域。

  隔着数百海里的距离,凭借E-2C预警机首先发觉了敌人的存在,美国人先观望片刻,然后很快组织了一波空中攻势,若干架携带“鱼叉”反舰导弹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接近“新罗西斯克”号编队,双方发生了小规模交火;察觉威胁迫近,编成有太平洋舰队唯一一艘1144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作战编队立即进入防空阵型,在成功抗击过一批次空袭后,没有选择冒进,就转向西南方向脱离接触。

  在一场遭遇战爆发之前,凭借前一阶段得到的情报,“新罗西斯克”号所在的第三海空战斗群已经得知了美国海军的大致动向。

  那么现在,既然遭遇一波敌机空袭,就说明美国人的航母战斗群已经十分接近,没有固定翼舰载机的“新罗西斯克”号编队随即后撤,运动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以南约四百海里处,一方面在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内保障自身安全,同时在附近海域继续维持反潜压力,杜绝美国核潜艇从千岛群岛北侧迂回。

  大洋上的一场纵横捭阖,距离如此遥远,坐镇远东的维克托*雷泽诺夫暂时还不甚了了。

  就在计划参与红海军的远洋决战之后,每一天拿到司令部分发的战况报告,拿在手上翻阅的龙云就会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去尝试分析,从语焉不详的报告中提炼出太平洋舰队的行动方向。

  这种事情,对一名红空军飞行员来说是很勉强,好在龙云是来自现实世界,对苏联海军的了解不仅限于在平行世界的一点见闻,结合上次结束穿越之后做的功课,要大概猜测一下红色巨人的远海攻略还是可以做得到;看最近两天的战报,上面提到了勘察加以东海域的小规模遭遇战,他就和红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参谋、幕僚们一样,从中嗅出了一丝美军大举来犯的决战气息。

  远东开战至今,前后已经过了快一个月时间,此前蛰伏在大后方基地不出的美国海军既然出动,恐怕就要有大动作。

  只消看一看眼下时局,任何关注战争的人大概都能猜到,如果任凭战争如此继续下去,北约一方迟早会全面崩盘、无力抵挡苏联的空中攻势;要想挽回危局,.Navy的加入几乎就是一种必然,能够在茫茫大洋上任意机动,主动选择交战时间、地点的航母战斗群,可以在远东方向增加新的压力,为了防御这些机动兵力的袭扰威胁,红色帝国也必然需要投入相当多的兵力才行。

  当然,这一假设的成立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基本清除远东方向的苏联海上力量。

  所谓海权的争夺,只要能维持目前的远东海上均势、甚至在这一基础上有所突破,对实力雄厚的美国海军来说,进可攻,退可守,战略形势就会比现在有利的多,这样说来,美国人会在远洋上蠢蠢欲动,有意挑起一场决战,动机就很好理解了。

  想法既然如此,每天升空战斗之余,龙云的战斗准备也一直没有耽误过。

  要搭乘一架An-124B运输机深入大洋,这种事,听起来似乎就是一种冒险,为此相关机构一直在进行战斗机与搭载机的协同演练,务必把一切都准备妥当。

  在奥廖尔敏斯克空军基地,完成了驮载Su-27M战机的飞行测试后,项目小组就开始派遣试飞员搭乘“鲁斯兰”升空,并在空中驾驭Su-27M2与搭载机分离,然后两架飞机再各自返回机场;几次试验之后,验证了这一设想基本可行,上面就通知维克托*雷泽诺夫找时间亲自参加试飞,感受一下整套方案的执行流程究竟如何。(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