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眼兵王在都市 第一百二十五章 短暂的假期

《天眼兵王在都市》第一百二十五章 短暂的假期

作者:星辉 字数:1870 书籍:天眼兵王在都市

  过了三月初五, 天气一日比一日暖和。大地也从冬日的严寒里彻底复苏过来。放眼望去,满目葱绿间,姹紫嫣红争相斗艳,好一派春日风光。

  皇后坐在御花园的凉亭里, 手里捧着的是左玉上的折子。她望向远处的桃树, 眉眼间略有些忧愁。

  左玉在这个时候上折, 想做什么,不言而喻。只是她与天子感情虽好,但也不大好在这种事上多嘴的。但左玉功劳甚大, 若是直接不见,倒也显天家无情。

  怎么办?女为父求情本是人之常情, 只是放到这朝局里,常情处理不好亦会变大|麻烦。

  身边的周嬷嬷见皇后忧愁, 便道:“皇后, 不若见一见。若事难办, 便以后宫不便干政为由推了便是。”

  皇后叹出一口气,道:“也只能如此了。”

  顿了下道:“去宣她入宫吧。对了, 派个人去陛下那儿,让他也拿拿主意。就说, 姬君毕竟功劳甚大, 本宫不得不见。”

  “是,娘娘。”

  第二日, 左玉穿上朝服,在午时中准时到达宫门前。皇后宣她未时觐见,而她必须提前一小时到达宫门前等候, 以显人臣之礼。

  入了宫, 在宫人的引导下到了紫宸殿。在殿外等候了一会儿后, 便有宫人出来引她入殿。

  行完跪拜大礼后,她趴在地上,耳边久久未传来皇后的“请起”声。

  心里纳闷,不由开始反思自己这个事是不是做得冒然了?

  正琢磨着,一个男声传入耳中,“德惠姬君求见皇后,是因你父亲而来吗?”

  左玉一惊,忙立刻又将头磕到手背上,“臣女不知圣驾在此,未行三拜大礼,请陛下恕罪。”

  “无妨。”

  天子道:“起身吧。来人,赐座。”

  “谢陛下!”

  左玉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后,道:“陛下,臣女今日入宫的确是为了父亲的事来的。”

  天子笑了,“朕听闻你素来守礼,便是家中奴仆都以国法放了良。怎到了你父亲犯错,你便不再守礼守法了?”

  “陛下,臣女不敢替父亲求情。”

  左玉忙起身,跪拜在地,“臣女今日入宫是想替张家求情。”

  天子愣住了。

  br />皇后也是一脸诧异。

  那张昊卿又不是她亲外祖,听闻那张氏对她也不怎么好,她为何要替张昊卿求情?

  “说说。”

  惊愣后,天子便好奇地道:“为何要替张家求情?你可知张昊卿犯了多大的错?”

  “陛下,张外祖触犯国法,臣女不敢替其求情。只是臣女听闻张家三代人不可行举业,觉张外祖一人犯事牵连全家有些过了。”

  “放肆!”

  天子提高声音,“德惠姬君,你是在说朕处置不当吗?”

  “臣女不敢。”

  左玉忙又拜了拜,“只是臣女听闻君父乃是仁慈之人,故心怀侥幸,想求娘娘帮忙,让娘娘求陛下放过张家子孙。”

  天子都乐了。

  “你倒直接?朕长这么大,还是头次见到你这般直接的人。”

  言下之意,在他这个君王面前,没人会这般坦诚心里的想法。

  虽语带讽刺,但左玉却不惧。

  左林有句话说的对。对上时,最好坦诚些。不过,她还要在这句话里加几个字。

  碰上疑心病重,且掌握生杀大权的上司,最好坦诚些。这样的人没有安全感,你坦诚了,反而能令其安心。

  “陛下,臣女不敢欺君。臣侍君,首在坦诚。臣女虽不是朝臣大臣,但亦不敢忘圣人的教导。且因君父仁慈,故心中无惧。”

  不动声色的马屁让天子笑了笑,道:“罢了,起来吧。本朝不似前朝那般规矩重。即便是大朝上,臣子亦是站着奏答的。”

  “谢陛下。”

  左玉起身,但未再坐下,只拱手道:“陛下,臣女斗胆一问。陛下可知株连九族的典故?”

  天子一眯眼,身上微微散开的帝王气势让左玉也是有些心颤。

  长久处于高位的人,果是能不怒自威的。

  “姬君是想说,朕若惩罚张家其他人,便与那因迁都杀人九族的暴君无异吗?”

  在这个世界,连坐之法虽早有之。可真正开创株连九族的却是上古的一个暴君。而诛人九族的原因却是因为他想迁都,而臣子不同意。

  天子何等聪明的人?一听左玉问这典故,便知她这是要道德绑架自己!心里当下涌起不悦,面色便阴冷了起来。

  “臣女不敢。”

  “呵。”

  天子笑了,“我看你很敢。忠君之事不是首在坦诚吗?怎不敢说实话了?”

  “那陛下……”

  左玉行礼,“臣女斗胆,便实话实说了!”

  天子愣住了。忽然有种面对陆岺的感觉。

  这,这两人怎么都不按套路来?

  只见左玉弯腰拱手后,站直身子后,一字一顿道:“昔年,上古君王为迁都而有了诛九族大罪。但后来历代君王都觉此刑过重,因此对此法多有改进。

  远的不说,就说前朝。前朝太宗皇帝亲自下旨,女可留,未满十四者皆可免死罪,改徒刑。陛下,由此可见,历代君王都遵照了圣人‘罪不下妻儿,祸不及父母’的教导,是以‘仁义’治天下的。

  张外祖今日被罢官,遣返回乡,永不叙用是他咎由自取。可稚子无辜,三代人不能科举,未免过于惨烈。臣女虽知自己有些异想天开,但也着实不忍见表兄弟们落得这般下场。故而,斗胆入宫,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怜悯下稚子。”

  她说着便跪了下来,重重磕头,“臣女愿以献土豆之功,换取张家儿孙一个行举业的机会!求陛下开恩!”

  天子望着左玉,久久不言。过了许久,才道:“国朝给予的封位也是能拿来当条件谈的吗?德惠姬君,你放肆了。”

  “臣女荣耀皆受天家所赐。除去先祖留下的基业,臣女并无珍宝可献于陛下。故只能斗胆,将天家所赐珍宝还于天家,求陛下一个开恩,一个怜悯。”

  皇后叹气,“德惠姬君,你这又是何苦?即便他们不读书,日子也不会差哪去。”

  “皇后娘娘,民间有句俗语叫作‘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一个读书人若不能为君父所用,一个武将若不能为君父守国门,必是遗憾。外祖家最小的孙儿尚在襁褓中,来日长大,不能行举业不提,还要处处顶着犯官的名头过活,臣女想想,那实在太可怜了。稚子无辜,求娘娘怜惜,求陛下开恩!”

  天子依然没说话,可平静的表面下此刻却是波涛汹涌。

  德惠姬君此人到底是真君子亦或是……

  再想想,似没有必要。毕竟张昊卿只是张氏的父亲,与她并无血缘关系。她什么都不做,也不会有人说她。倒是左林……

  难道是左林让她来的?

  天子稍稍一想,便在心里冷笑了声。自己这些臣子啊,在官场混久了,都早已不负昔年的纯粹。

  左林辞官,自己未挽留,怕是已有诸多想法了。自己不敢来,便让立了功劳的女儿来,这老狐狸……

  他审视着左玉,许久后问道:“听闻你师从许明知,朕且问你,什么叫仁?”

  左玉愣了下,随即明白过来。自己的回答如果不能让天子满意,那张家该倒还是得倒,搞不好自己也得搭进去。

  不过,机遇与风险并存。

  这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去诠释“仁”的标准是怎么样的。这问题的关键在于得触动提问的人。

  她想了想天子的经历,心里慢慢有了主意。

  她抬起头,福了福道:“回陛下,臣女觉着‘仁’的本意应是感同身受。”

  “哦?”

  天子挑眉,“说说。”

  “唯。”

  左玉应道:“世上所有的不愉与恶,皆因私心而起。若能感同身受,那么罪与不悦也会少许多。陛下,若君王与为官者能心系天下百姓,能与百姓感同身受,必能体谅百姓的艰辛;体谅到了百姓的不易,必会努力治理天下,故而,君臣系民,为天下计,为百姓计,此为感同身受,是‘仁’。”

  左玉慢慢地说着,“同理。儿女知父母养育艰辛,能与父母感同身受,孝道自成,此为‘仁’;为师者与求学者感同身受,知求学不易,无私教授此为‘仁’;学生感念师者教授之恩,感知教授不易,尊师重道自成,此为‘仁’。”

  左玉福了福身,“陛下,臣女愚钝。臣女觉着‘仁’之一字的关键在于感同身受。能感同身受了,便不用再去背那些大道理,‘仁’会在‘心’自成;心有仁,行有义,行事说话自合圣人教导,无须再求援外力而自得圆满。”

  天子沉默了。

  过了许久,才喃喃道:“感同身受吗?”

  “是的。”

  左玉道:“臣女斗胆,自觉若人人能做到这点,那大同也不用刻意去追求,大同自会来的。”

  天子沉默了。

  他想起儿时,那些为了保护自己而死去的人……

  他们中有许多都只是普通的宫婢与小太监。他们大字不识,他们未受过圣人的教导,但他们却一次次帮了自己。

  那时周贵妃风头正劲,父亲一直想立周氏的儿子为皇太子。只要不傻,都知道该怎么选择。

  那时的自己属于弱者,那些普通的宫人其实要比自己强。但他们却怜悯他失了母亲庇护,怜悯自己一个皇子不该过得这么落魄。他们与自己感同身受,故而才能牺牲自己来保全自己。

  那不是忠,那只是仁罢了。

  与人共情……

  大同不敢说,但起码世道会好许多吧?但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人是私心最重的。不过这个理解却又很有道理,若宣扬开去,于治国也是有益的。

  久久后,天子笑了。

  笑得开怀,似很满意左玉的回答。他点点头,道:“德惠姬君年岁虽小,可却读懂了圣人之语,言行举止皆合圣人教导。对圣人之言的理解也是让朕大开眼界。不错,若人人能相互体谅,能相互感同身受,私欲便会少许多。如此,又何愁大同不来?起注官,今日事录起居注。”

  天子说着冲左玉笑了笑,“今日答对,颇有意思。记录下来,让后世子孙验证下吧。”

  说完便看着左玉,见她并没有因为此事而激动,不由暗暗赞叹。

  小小年纪,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进退有度,当真是气度不凡!

  只可惜,是女子之身。若为男子,今日之言必可扬名立万,自成体系。

  但再想想,又觉不必惋惜。

  不是没有女子青史留名,此女这等心智,谁敢说她不会在青史上大放光彩?

  圣君子在位则见诸贤。

  既见贤,则宣之,以起教化之用。

  想到这里,他便一笑,“你以感同身受来说服朕,虽有些小心思,但念你一片赤子之心,朕便不与你计较了。来人,传朕旨意:张昊卿即可押解返乡,其子罢官,子侄辈不行举业,朝廷不录用,孙辈免责罚,可行举业,可为朝廷录用。”

  左玉连忙跪下,一脸感激与激动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子大笑,“起来吧。听闻你去了农庄后减免了庄户的租子?你可知,此事已传扬开来,有许多人正准备将矛头对准你,你当如何应对?”

  左玉愣了下。

  这事这么快就传开了?谁说古代讯息传播缓慢的?

  见左玉呆愣,天子继续大笑,“难道没想过后果?”

  左玉摇摇头,“回陛下,臣女有想过,但心中并不害怕。臣女就想,人活着总要讲道理,讲规矩的。若是天下人人都不讲仁义,不讲规矩,只想着损人利己,那这天下还能好吗?所以即便他们来理论也是站不住脚的。四到六成的租着实过于贪婪,这不符圣人教导。他们若来,我也愿摆高台,敲锣打鼓的与他们辩一辩道理。”

  天子哈哈大笑,这才觉得左玉的确还只是个孩子。不过,也正因身上还有少年人的气息,所以才能这般无畏无惧吧?

  想到这里,便是一笑,冲皇后道:“皇后,看见没有?心中有道义自是无惧一切宵小。”

  “也只有圣天子在位才能保得这道义。”

  皇后的话让天子更为开怀。人都是虚荣的。辛辛苦苦干了二十年总也想得一声赞,以求精神上的圆满。不然,吃力不讨好,谁还乐意继续辛苦下去?

  天子笑得极为开怀,道:“那少不得也要助力一把了,不能让人将这道义坏了。德惠姬君,来日打高台,记得喊朕去看。”

  左玉忙福身,脸上带着笑容,“谢陛下!臣女感激不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