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钟爱之国 第5章 第一匙金?

《钟爱之国》第5章 第一匙金?

作者:云往 字数:3733 书籍:钟爱之国

  满红玉感觉到了自己儿子情绪不对,以为是这小子挤烦了,正要劝他要不要回去,不做这生意罢了。前面的人流却突然散开了一些,原来茧站的检测广场到了,一根铁丝的队伍被分成了四个窗口检测,所以前面还松散一些。

  叶芦伟来这里的目的,一个是问问今天的价格,二个是想看看有没有人也在做这个生意。

  没错,你没看错,九十年代初的一个小镇上的茧站,蚕茧的收购都是适时浮动价,跟这时候的香港股市一样,价格是随时浮动的!

  也许你早上排队时是12元每公斤,等你中午排到时,可能就变成8元每公斤。叶芦伟没有研究过当年这个价格是根据什么浮动的,但知道一个小小的镇子上茧站领导现在都开的桑!塔!!纳!!!

  一辆这种破烂油老虎,这时候德国人卖出来的价是二十万以上,而且还有价无市,找很厉害的熟人才可能买得到。

  龙光镇是大镇,二十年后还变身成了古镇,又是水陆码头,交通相当的便利,辐射到周边附近好几个乡都没有茧站。所以这个茧站一季春茧大约能收购到二千五百吨,夏茧能有一千吨,秋茧差不多有两千吨,一年下来就是五千五百吨。

  这个时候国际茧价大约是七万元每吨,沿海私人开的丝绸厂或者剿丝厂收购价差不多近五万每吨。(小说,略有一点点扩大差价。)

  但是!!!茧站的收购均价是十元每公斤,也就是一万元每吨!各位,现在知道为什么每到蚕茧收购季节,各县各镇都会派兵把守要道,严禁本辖区的蚕茧外流了吧。

  直到2015年,好些地方的蚕茧和烟草同样只准就地销售,如果敢私人运输到外区县去卖,被逮到了基本上是按走私罪来处理的。

  龙光镇一年仅仅只是五千五百吨蚕茧的差价,就可以给相关企业和个人带来总计不低于2亿元的差价收入。除了那点微不足道的蚕种、技术推广等什么行政费用,这中间的利益大得超出好多人的想像。

  叶芦伟想做的生意,就是在本镇以现金收购蚕茧,再沿着嘉陵江那条只可意会的灰色中线,顺江而下渝洲,争取在磁器口或者江津就把蚕茧转卖给沿海来内地收蚕茧的生意人。

  没错,虽然有些企业靠行政手段围追堵截,不以市场规律办事,但资本的渗透力是无孔不入的。

  前一世叶芦伟差不多也是刚刚参加工作这一年,才知道有这种地下商人,按合法程序在收购一个合法的产品,却被迫做出非法的举动来规避“国企”的非法武力垄断收购。

  叶芦伟前一世也动过倒卖的心思,不过那时候刚知道点门路,就被叶建国给押去了公司上班,未来得及一展抱负。

  今天的好消息是一级茧每公斤十二元,二级十元,三级七元,三级以下叫次品,只有三元每公斤。今天的坏消息是有警察在现场盯着茧农,不让别人拉到外面去交易。

  叶芦伟仔细看了约一小时,见到了两个人在茧农中间低声的嘀咕,时不时地拿个口袋出来在人家的背兜里装几公斤茧子,然后悄悄用个弹簧称挂一下,再扔下几张钞票慌忙跑路。

  叶芦伟看到那两人如此猥琐的交易模式,一天挤进挤出可能收购不到两百公斤,还要去船上交货,可能每天能落个二三十块就不得了了。

  这年月叶建国这种正科级领导,基本工资不过一百五十元左右,企业好的有点奖金,企业不好的就这点死工资。所以每天能挣二三十元钱,这时代就是大款,就是壕哥。

  两个在市场中钻进钻出的猥琐青年,其中一个还是叶芦伟的熟人何二流。何二流跟叶芦伟同岁,他爹跟叶建国是一家企业的师兄弟,两家家庭结构相似,经济收入差不多,关系还是非常好的。何二流上面有个姐姐大个三岁左右,这会儿应该高中毕业无事可干,正在等着嫁人。

  何二流自己最传奇的故事不是现在倒卖蚕茧,而是读小学时每天放学去打米房扫糠壳换凉粉吃。就是人家打完米后,总会扫不干净地上的糠壳,何二流自带扫帚,每天放学去机器后面等着扫人家不要的那点糠壳,集齐约一大碗后,可以去汽车站旁边的摊摊上换一小碗凉粉。

  说实话,就是上一世,叶芦伟也对何二流这个行为充满了敬仰和崇拜。一个几岁的小男孩,每天放学去扫那一点点糠,至少要扫半个月,才可能换一小碗凉粉。这种做事的精神,敢说世界上多少伟人都做不到这个专注和认真。

  叶芦伟自己假期的挣钱计划,大部分时候就是去苞谷土里挖麻芋子(中药半夏),或者去割草卖给养牛户。一个暑假偶尔兴趣来了都去,能挣个一元钱左右就高兴得很了。远没有何二流扫糠换凉粉专注。

  所以前一世成就也没有何二流高,人家都开奔驰S500了,叶芦伟才开四环素A6,还是乞丐版的。

  叶芦伟认出何二流,心里已经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何二流这种个性,读书真是埋没了人才。

  上一世何二流拒绝接他老爸的班,他姐又已嫁人不能接班了。害得何大叔上好的国企铁饭碗后继无人,一气之下将何二流赶出了家门。

  最终的事实证明,何二流的事业就在江湖之广上,而不是在学校那一方小池塘。

  挣脱了他爸给安排的接班当工人的工作,何二流只用了三年,就在新疆从一个捡棉花的民工,做到了带一火车皮的民工去新疆捡棉花的包工头。

  等到后来再遇到叶芦伟时,委托给叶芦伟的业务是帮他组建一家跨国劳务公司,正在雄心勃勃地追敢瓦片国的步伐,要去丝路上找回瓦片国昔日的荣光。

  叶芦伟知道自己的老妈也是万般皆下品,唯一读书高的实践者,如果看到何二流又在市场上瞎混,告诉何妈妈又是一阵好扯。

  何二流应该初中都没读完就在镇上开始了传奇般的江湖生涯。叶芦伟不想自己的老妈去教育别人家的儿子,以中午饿了为由,拉着满红玉到粮站后面广场边的摊摊边,各点了一碗面条。

  以叶芦伟三秒喝光一瓶啤酒的后世历史记录,这五角钱的小面如果温度合适,只需要一口就能解决问题。硬拖着把面汤都喝完了,满红玉才细嚼慢咽着吃完,还不停数落儿子是饿死鬼投的胎。

  想想儿子才十七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小碗面条实在是塞牙缝都不够,又在旁边买了五角钱一串五个的“油子砣砣”,其实就是炸成团状的油条。叶芦伟逼着老妈吃了一个,自己才吃。

  基本吃了个半饱,叶芦伟以自己要去河边找船联系为由,借出了老妈的三百元钱,说好一个月后至少还六百的超高利息,才把满红玉送入一个熟人堆,站着等大家品评完,叶芦伟跟老妈再见都没说,转身就钻进了人群。

  身后传来满红玉担心的声音:“你个砍脑壳的,东西不给我保管好,掉了回来我打断你腿。”

  叶芦伟不用照顾老妈,在人河中如鱼得水,毫无顾忌地横冲直撞,所过之处人仰马翻骂声一遍。不多时挤到电影院后面的小街,何二流果然正在这里打台球。

  这货刚才应该是完成的上午第一笔生意,交了货后大约赚了十几二十元,以这货此时的德性,不把钱用完,下午暂时是不会去开张的了。

  叶芦伟不动声色走过去,手上拿了一张一毛的纸币,直接给了老板娘,然后一杆子搞乱了球台。

  “日,……”何二流看都不看,一杆杆就扫了过来,还好叶芦伟是他穿开裆裤的朋友,知道这货会有啥反应,这一杆杆还差得远,没打着。

  “啊,伟哥好久回来的?走,兄弟请你下馆子。”两世以来,何二流都是第一个喊叶芦伟“伟哥”的人,想抽他估计又打求不赢,只好忍着受了。

  实际上何二流比伟哥还大几个月,因为小时候又瘦又矮兼是全校甚至可能是全镇的学渣,在又瘦又高的学霸叶芦伟面前从来就没想起过他才是哥。现在的何二流也就十八岁,身高刚够一米七的样子,还是很瘦,显不出当哥的气概。

  下馆子是这个时代最牛的请客方式了。有点像若干年后的“走,兄弟请你去天上人间”这个档次的招待。

  叶芦伟跟着何二流挤到河边街的茶铺子,这里的茶铺现在只卖盖碗茶。有两种,“三花”五分钱一碗,“一花”八分钱,其它小菜若干。

  叶芦伟不敢相信这时代的卫生水平,没敢点人人都用,茶垢发绿的盖碗茶,而是点了小碟花生、盐水豆角、豆腐干、一碟猪头肉和两瓶啤酒。

  看着何二流一身燥热,又不敢喊小点一点菜的猴子样子,终于报了前一世何二流请他去五星级酒店胡乱点菜的小仇。

  “吃吧,今天哥请客。”叶芦伟点这几样小菜,差不多要五块钱。何二流上午赚的钱可能还了帐,身上未必还有五元。叶芦伟自己上一世在喝酒上吃了大亏,后来在老婆帮助下才终于戒掉了酒。

  这一世虽然知道自己现在正是酒量最高峰的年龄,想起老婆心里未免又是一痛,拿着啤酒的手轻轻松开。然后说胃痛,不喝,叫老板另外拿了一瓶汽水,慢慢地陪何二流喝。

  这货一直到当了大老板,酒量都只有半瓶啤酒。不过一个成功的人,自律性是很高的,何二流基本上就从来不会把自己喝醉。

  两人边说边喝,何二流此时完全看不出后世劳务公司开到几大洲的老板模样,弯腰驼背眼神躲闪,看着就两个字:猥琐。

  但成功不是偶然,何二流外形不受看,但说正事是条理清楚,思考后再小心说出,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多余的口水话,更没有恩啊什么的语气助词。

  后世叶芦伟为了在谈判桌上快速判断对手的性格和心理,研究过一段时间人类说话习惯中不经意流露出的心理活动。一个说话语气助词太多的人,要么是不自信,要么是没想好。而一个人日常说话重复,无意义语句多,口水话多,基本上可以判断此人思维稳定性差,办事专注度和成功的可能性都较低。

  而何二流现在毫无社会地位,在镇上人人都讨厌的情况下,能慢慢地想好一句说一句,即不胡乱加词,也不担心冷场。以十八岁的年龄,已经超过现在好多大学毕业经过三五年专业商务训练的熟手。

  一般的新人或者才升职到独挡一面的职业人士,好多都经不起交谈时冷场的考验。谈判或者交谈对方一旦突然沉默时间过长,比如超过三分钟,大部分人自己反而会先患得患失,失了分寸。

  大多数人会无话找话,想把场面给救回来。这个过程就暴露了自己是个新手或者不善控场的弱点,对方会一再地主动冷场迫使你步步后退,让你最终失了立场变得被动,或者至少被对方掌握谈话节奏,事情向对方有利的方向运动。

  何二流在叶芦伟两次故意长时间沉默的过程中,只讪讪地笑了笑,拿起筷子开始吃东西,期间还举着啤酒向叶芦伟示意了下后,小嗫了一口。

  叶芦伟心里不由大为吃惊,这货天生就是混商务的料啊,这几下动作一气呵成,完全是一个成熟商人的作派。叶芦伟当然不相信这货自学成才,前一世到了开跨国公司的境界,这货好多字也认不完,重要合同大部分都要委托给叶芦伟代审代签。这完全是天才般的无师自通啊。

  叶芦伟再不敢试探未来的跨国公司创始人。开始把茧站生意的流程给何二流做全面的交待。叶芦伟相信,完全不用书面材料,何二流也远比好多随手拿着文件夹的精英优秀得多。

  第一匙金因为月底叶建国就要回来揍人了,叶芦伟本想趁这半个月给自己挣点起步打车的钱。现在意外发现何二流,这第一匙金可能真有机会变回成第一桶金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